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9860发布日期:2021-11-06 03:3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空调。空调在长时间使用中,必定会积淀许多灰尘杂物,特别是进风口和出风口等风道区域,进风口过滤网可以清洗,但是出风口的清洗还是一大难点。因为出风口处结构较复杂,有导风板、扫风叶片等,市面上的空调导风板都较难拆卸或者不可拆卸,这导致风口难以彻底清洗,长期对人们健康有着极大隐患。
3.目前,市面上空调的导风板几乎都是左边一个轴,右边一个轴孔,然后通过先插进去一边,然后通过弯曲变形,插进另外一边,如此安装对于用户是较难的,甚至用户不敢拆卸或拆卸后难以装回去。另外,市面上空调还会利用插销结构来安装导风板,但该空调也仅是中间采用插销,因为右侧需要与电机连接驱动,机构还需对准孔位插进去,另外一端还是需要通过弯曲变形拆卸,拆卸难度偏高。同时,弯曲装配或需借用外力、工具等装配对用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不便于拆卸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包括:底壳,底壳具有出风口,底壳上设置有第一吸附组件;导风板,设置在出风口处,导风板上设置有第二吸附组件,第二吸附组件与第一吸附组件吸附连接;其中,第一吸附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第二吸附组件和导风板转动。
6.进一步地,第一吸附组件包括第一磁铁,第二吸附组件包括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对设置,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吸附连接。
7.进一步地,第一吸附组件还包括第三磁铁,第三磁铁与第一磁铁间隔设置;第二吸附组件还包括第四磁铁,第四磁铁与第二磁铁间隔设置;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相对设置,第三磁铁和第四磁铁吸附连接。
8.进一步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均为圆柱体,第一磁铁的中心线和第二磁铁的中心线相重合。
9.进一步地,导风板结构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第一吸附组件连接,以带动第一吸附组件转动;其中,驱动件的输出轴的轴线与第一磁铁的中心线相重合。
10.进一步地,导风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件,第二吸附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件上。
11.进一步地,导风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一安装件与导风板卡接。
12.进一步地,底壳上设置有支撑件,第一安装件挂设在支撑件上,以使支撑件承托第
一安装件。
13.进一步地,支撑件为第一弧形板,第一安装件具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的形状与第一弧形板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相贴合。
14.进一步地,导风板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件,与底壳连接,第一吸附组件安装在第二安装件上,第二安装件相对底壳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吸附组件转动。
15.进一步地,第二吸附组件为两个,两个第二吸附组件设置在导风板的相对两侧;第一吸附组件为两个,两个第二吸附组件中的一个第二吸附组件与一个第一吸附组件吸附连接,两个第二吸附组件中的另一个第二吸附组件与另一个第一吸附组件吸附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导风板结构,其中,导风板结构为上述的导风板结构。
17.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包括底壳和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底壳的出风口处,以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进行导向。该导风板结构的底壳上设置有第一吸附组件,导风板上设置有第二吸附组件,通过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之间的吸附连接,使得在第一吸附组件转动时,带动第二吸附组件和导风板转动,进而实现导风板的导风;并且,在拆除导风板时,仅需要克服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之间的吸附力,用户便可直接将导风板从底壳上取下;在安装导风板上时仅需要将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对准即可,该导风板结构的导风板便于安装与拆卸,降低安全隐患问题,便用户清洗出风口。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的导风板、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的导风板、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吸附组件的爆炸图;
21.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23.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的导风板与底壳安装后的正视图;
25.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的导风板与底壳安装后的局部放大图;
26.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的导风板与底壳拆分后的立体图;
27.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的导风板与底壳拆分后的正视图。
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9.10、底壳;11、出风口;20、第一吸附组件;21、第一磁铁;22、第三磁铁;30、导风板;31、第一安装槽;40、第二吸附组件;41、第二磁铁;42、第四磁铁;50、第一安装件;51、第一凹槽;52、第二凹槽;53、卡扣;60、支撑件;70、第二安装件;80、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1.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板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9,包括:底壳10,底壳10具有出风口11,底壳10上设置有第一吸附组件20;导风板30,设置在出风口11处,导风板30上设置有第二吸附组件40,第二吸附组件40与第一吸附组件20吸附连接;其中,第一吸附组件20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第二吸附组件40和导风板30转动。
34.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包括底壳10和导风板30,导风板30设置在底壳10的出风口11处,以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进行导向。该导风板结构的底壳10上设置有第一吸附组件20,导风板30上设置有第二吸附组件40,通过第一吸附组件20和第二吸附组件40之间的吸附连接,使得在第一吸附组件20转动时,带动第二吸附组件40和导风板30转动,进而实现导风板30的导风;并且,在拆除导风板30时,仅需要克服第一吸附组件20和第二吸附组件40之间的吸附力,用户便可直接将导风板30从底壳10上取下;在安装导风板30上时仅需要将第一吸附组件20和第二吸附组件40对准即可,该导风板结构的导风板30便于安装与拆卸,降低安全隐患问题,便用户清洗出风口11。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组件20包括第一磁铁21,第二吸附组件40包括第二磁铁41,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41相对设置,第一磁铁21与第二磁铁41吸附连接。这样的设置便于导风板30的安装与拆卸。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组件20还包括第三磁铁22,第三磁铁22与第一磁铁21间隔设置;第二吸附组件40还包括第四磁铁42,第四磁铁42与第二磁铁41间隔设置;第三磁铁22和第四磁铁42相对设置,第三磁铁22和第四磁铁42吸附连接。这样的设置增加了第一吸附组件20和第二吸附组件40之间的吸附力,提高了导风板30安装与工作的可靠性;使得第二吸附组件40更有效驱动导风板摆动。
3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铁21和第二磁铁41均为圆柱体,第一磁铁21的中心线和第二磁铁41的中心线相重合。
38.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结构还包括:驱动件80,驱动件80与第一吸附组件20连接,以带动第一吸附组件20转动;其中,驱动件80的输出轴的轴线与第一磁铁21的中心线相重合。
39.具体地,驱动件80为电机。
40.具体地,第三磁铁22和第四磁铁42均为立方体。
41.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件50,第二吸附组件40安装在第一安装件50上。
42.具体地,第一安装件5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51和第二凹槽52,第二磁铁41设置在第一凹槽51内,第四磁铁42设置在第二凹槽52内。
43.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3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1,第一安装件5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1内;第一安装件50与导风板30卡接。
44.具体地,第一安装件50上设置有卡扣53,第一安装槽31上设置有安装孔,卡扣53卡设在安装孔内。
45.具体地,卡扣53和安装孔均为多个,多个安装孔与多个卡扣53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卡扣53卡设在相应的安装孔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扣53和安装孔均为四个。
46.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0上设置有支撑件60,第一安装件50挂设在支撑件60上,以使支撑件60承托第一安装件50。支撑件60的设置可以辅助固定导风板30,使得导风板30更可靠的固定在底壳10上,避免造成导风板意外掉落,同时辅助导风板平稳运行。
4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0为第一弧形板,第一安装件50具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的形状与第一弧形板的形状相适配,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相贴合。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相配合,在第一弧形板支撑第二弧形板的基础上,第二弧形板还可沿第一弧形板的周向方向贴合第一弧形板移动。
48.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结构还包括:第二安装件70,与底壳10连接,第一吸附组件20安装在第二安装件70上,第二安装件70相对底壳10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第一吸附组件20转动。
49.具体地,底壳10具有导风板安装板,第二安装件70安装在导风板安装板上,第二安装件70和第一安装件50设置在导风板安装板的相对两侧。
50.具体地,第二安装件70上设置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第一磁铁21设置在第三凹槽内,第三磁铁22设置在第四凹槽内。
51.具体地,驱动件80与第二安装件70连接,以带动第二安装件7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磁铁21和第三磁铁22转动。
5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吸附组件40为两个,两个第二吸附组件40设置在导风板30的相对两侧;第一吸附组件20为两个,两个第二吸附组件40中的一个第二吸附组件40与一个第一吸附组件20吸附连接,两个第二吸附组件40中的另一个第二吸附组件40与另一个第一吸附组件20吸附连接。
53.具体地,导风板3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1。
54.具体地,底壳10具有两个导风板安装板,两个导风板安装板相对设置,各个导风板安装板均设置有支撑件60。
55.具体实施时,导风板30、第一安装件50和第二吸附组件40构成一体,整体安装到出风口处,拆卸时也是整体一体式拆卸清洗,方便,不需拆卸多个零件。
56.具体实施时,第二吸附组件40还可以使用一个磁铁或者两个立方体磁铁、或者两个圆柱体磁铁等,但最优实施例还是圆柱体磁铁做定轴,定圆心作用,立方体磁铁做固定导风板旋转位置,克服导风板重力更好。
57.具体实施时,导风板30的运行原理:导风板两端均设置有第二磁铁41和第四磁铁42,对应的底壳内部同样设置有第一磁铁21和第三磁铁22,以及驱动件80。当导风板30安装到出风口时,导风板的第二磁铁41和内部第一磁铁21在吸引力的作用下,保持同轴;同时第
四磁铁42也和内部第三磁铁22互相吸引,在吸引力作用下导风板角度位置固定;当内部驱动件80工作时,带动第二安装件70做旋转运动,在磁铁吸引力下,带动导风板做旋转运动,至此导风板可以正常上下打开闭合。反之安装导风板时,只需对准左右支撑件60,轻放到接近位置,即可会在磁吸力作用下,自行定位,固定。由于本技术的导风板两端采用磁吸式设计,两端与整机无紧配、无啮合等固定结构,只需使用一定外力克服磁吸力,即可轻松拆卸导风板,从而方便用户清洗;对比现有结构,本技术大大方便用户拆洗导风板,实用价值高。
58.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导风板不可拆卸、难拆卸的问题,方便出风口清洗;解决拆卸式导风板两侧与电机连接方便性的问题;提高用户拆卸导风板的用户体验,与降低安全隐患问题;解决可拆卸导风板的零件多问题,一体化程度高。
5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两端通过磁吸式结构吸引固定,左右两端通过磁铁互相吸引固定位置和传动,无配合、啮合结构限制,大大方便用户拆卸和安装。用户可以轻松地,不用借用工具,甚至不需太多外力即可拆卸,从而可以彻底清洗出风口,包括扫风叶片、风道等灰尘;保证空调清洁,对用户健康和使用体验有较高的提高。同时对于产品组装的方便性也有很好的提高。
6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导风板结构,其中,导风板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导风板结构。
6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62.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结构包括底壳10和导风板30,导风板30设置在底壳10的出风口11处,以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进行导向。该导风板结构的底壳10上设置有第一吸附组件20,导风板30上设置有第二吸附组件40,通过第一吸附组件20和第二吸附组件40之间的吸附连接,使得在第一吸附组件20转动时,带动第二吸附组件40和导风板30转动,进而实现导风板30的导风;并且,在拆除导风板30时,仅需要克服第一吸附组件20和第二吸附组件40之间的吸附力,用户便可直接将导风板30从底壳10上取下;在安装导风板30上时仅需要将第一吸附组件20和第二吸附组件40对准即可,该导风板结构的导风板30便于安装与拆卸,降低安全隐患问题,便用户清洗出风口11。
6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64.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
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