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泡水发生装置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5566发布日期:2022-02-16 14:1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泡水发生装置及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热水器,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的起泡水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市面上有许多具有起泡水功能的热水器,使用时可流出气泡水,提高水的冲刷力,同时混入空气后水流柔和且水柱均匀。
3.现有起泡水发生装置一般只能在非用水环境下运行,通过在密闭空间内加压使部分空气溶于水中。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在水中鼓入空气,需要在气压泵20与起泡水发生装置10之间安装单向阀70且在起泡水发生装置10进水前端设置电磁阀80来保证加压时的密闭性,而由于发生装置空间有限,生成气泡水量少,这样每次使用可能只有短短几秒会流出气泡水,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起泡水发生装置,解决现有起泡水发生装置使用时水路环境密闭性要求的问题。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起泡水发生装置,包括第一舱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舱体内的第二舱体,所述第一舱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舱体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孔,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第一舱体外壁,所述第二舱体内壁覆盖有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透气膜设置有网状细孔,所述防水透气膜单向导通使所述第二舱体内的气体可通过所述防水透气膜渗出,同时所述第一舱体内的水无法通过所述防水透气膜进入所述第二舱体内。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舱体、第二舱体为圆柱形,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舱体的一个底面,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舱体的另一个底面,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舱体侧面并贯穿所述第一舱体侧面,所述出气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舱体侧面,所述纳米薄膜覆盖于所述第二舱体侧面。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舱体由第一端盖、筒体和第二端盖组成,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第一端盖。
9.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气膜上的网状细孔尺寸为0.1-10μm。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呈半球状。
11.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外径设置为两级阶梯。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出水管上设置有上述的起泡水发生装置,所述进水口、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燃气热水器的气压泵。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舱体内壁设置有感压装置,所述燃气热水器的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流量传感器。
14.进一步的,当所述感压装置检测到压力达到预设值p1时,所述气压泵停止工作,当所述感压装置检测到压力达到预设值p2且所述水流量传感器检测到有水流通过时,所述气压泵启动工作,所述p1大于所述p2。
15.进一步的,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出水端设置有起泡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通过设计一种全新的起泡水发生装置,可在用户用水的情况下也能持续运行,同时减少系统单向阀、电磁阀等零部件的使用,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起泡水发生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具有实施例一所述的起泡水发生装置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起泡水发生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具有实施例二所述的起泡水发生装置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现有技术中具有起泡水发生装置的燃气热水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起泡水发生装置10、第一舱体11、第一端盖111、筒体112、第二端盖113、第二舱体12、进水口13、出水口14、进气管15、出气孔16、防水透气膜17、气泡18、感压装置19、气压泵20、进水管30、出水管40、水流量传感器50、起泡器60。
具体实施方式
2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实施例一: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起泡水发生装置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如图1和图2所示,起泡水发生装置10包括圆柱形的第一舱体11和设置于第一舱体11内的圆柱形第二舱体12,第一舱体11设置有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第二舱体12侧面设置有进气管15和出气孔16,出气孔16均匀分布于第二舱体12的侧面,进气管15贯穿第一舱体11的外壁,第二舱体12侧面内壁覆盖有使用纳米级材料成型的防水透气膜17,防水透气膜17设置有网状细孔,防水透气膜17单向导通使第二舱体12内的气体可通过防水透气膜17渗出,同时第一舱体11内的水无法通过防水透气膜17进入第二舱体12内。
31.起泡水发生装置10的工作原理为,进气管15与气压泵20密封连接,空气通过气压
泵20持续鼓入空气到第二舱体12内,当第二舱体12内的压力达到防水透气膜17的渗透压力后,空气通过出气孔16和防水透气膜17渗出第二舱体12并在第二舱体12的表面形成附着的微小的气泡18,当水从进水口13流入并从出水口14流出时形成水流,水流将第二舱体12表面附着的气泡18冲刷混合到水流中从出水口14流出形成气泡水。
32.起泡水发生装置10安装在燃气热水器的出水管40上,燃气热水器的进水管30上设置有水流量传感器50,第二舱体12的内壁还设置有感压装置19,当感压装置19检测到压力达到预设值p1时,气压泵20停止工作,起泡水发生装置10停止产生气泡水,由此避免无用水需求阶段持续加压致使内部压力持续升高可能造成装置的故障或损坏。当感压装置19检测到压力达到预设值p2且水流量传感器50检测到有水流通过时,气压泵20启动工作,此时判定为有用水需求。
33.通过起泡水发生装置10,当燃气热水器运行时则可以用加热后的水生成起泡水,当燃气热水器不运行时也可直接用冷水生成气泡水,由此实现在洗浴过程中持续产生气泡水,由于防水透气膜17单向气体导通的性质,第二舱体12可持续保持一定压力,在使用时水流不会对第二舱体12的内部压力产生影响,可以不断在第二舱体12表面产生微小气泡18,持续提供气泡水。
34.第一舱体11和第二舱体12设置为圆柱形,进气管15设置于第二舱体12的侧面并贯穿第一舱体11的侧面,通过把进气管15焊接在第二舱体12的侧面实现第一舱体11和第二舱体12的固定连接,由此便于舱体的加工同时方便起泡水发生装置10的装配。进水口13和出水口14设置于圆柱形第一舱体11的两个底面并安装在出水管40上,从而顺着水流的方向,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带走附着在防水透气膜17上的气泡18,起泡水发生装置10上下方向的安装于热水器壳体内,可利用壳体内的纵向空间,同时由于进气管15设置于第一舱体11的外壁中部的位置,与进气管15连接的气压泵20也可以有效利用热水器壳体下方的安装空间。另外由于空气分子小于0.0004μm,液体水分子大于20μm,通过实验分析,把防水透气膜17的网状细孔尺寸设置为0.1-10μm可实现防水透气的效果同时透气效果较好,有利于气泡18的生成。
35.实施例二:
36.起泡水发生装置10的第一舱体11由半球状的第一端盖111、半球状的第二端盖113和圆柱形筒体112组成,进水口13设置于第一端盖,第二舱体12的进气管15贯穿第一端盖111的中心,出水口14设置于第二端盖113,由此实现起泡水发生装置10的另一种装配方式,同时由于进水口13和进气管15的位置调整,实现了水流和气流的方向相同,更有利于气泡18的生成以及气泡18被水流带走,即更有利于气泡水的生成。
37.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