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9743发布日期:2022-02-16 15:0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点火炉烟尘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烧结是冶金行业,特别是钢铁冶炼中矿石准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整个冶炼工艺能耗指标的关键作业之一。烧结是为高炉冶炼提供“精料”的一种加工方法,其实质是将准备好的各种原料(精矿、矿粉、燃料、熔剂、返矿及含铁生产废料等),按一定比例经过配料,混合与制粒,得到符合要求的烧结料,烧结料经点火借助碳的燃烧和铁矿物的氧化而产生高温,使烧结料中的部分组份软化和熔化,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定数量的液相,冷却时相互粘结成块,其过程的产品叫烧结矿。烧结点火炉是烧结时的主要设备,烧结点火炉在对物料进行烧结时会产生大量烟气,而烟气中又会含有大量的烟尘,若不对烟尘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3.现有技术中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存在以下的问题,其一:现有的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对烟尘的净化效果差,烟尘排放后依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二,不便于对净化装置过滤吸附的污染物质进行清理,从而影响净化的效果。
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净化的效果、便于对过滤吸附下来的污染物质进行清理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对烟尘的净化效果差,烟尘排放后依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便于对净化装置过滤吸附的污染物质进行清理,从而影响净化的效果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净化的效果、便于对过滤吸附下来的污染物质进行清理等优点。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机构、沉降机构和吸附机构,沉降机构设置在过滤机构与吸附机构之间;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和过滤网板,过滤箱顶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的外部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引风机,过滤网板自上至下插接在过滤箱内腔的中部,并且过滤网板位于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过滤箱的底部具有开口,并且过滤箱的底部还设置有顶部开口的承接盒,过滤箱的底部插接在承接盒的内腔中,承接盒的顶部与过滤箱的侧壁之间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沉降机构包括沉降箱、第一隔板、沉降管和雾化喷头,沉降箱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通过第一导气管连接,沉降箱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口,第一隔板竖直设置在沉降箱的内腔中且位于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之间,第一隔板与沉降箱内腔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第一隔板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自上至下间隔且倾斜向下设置有第
二隔板,沉降箱的左右内壁上分别自上至下间隔且倾斜向下设置有第三隔板,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间隔交错设置,第二隔板与沉降箱的左右内壁之间以及第三隔板与第一隔板的左右外壁之间均具有间隔,沉降管分别纵向设置在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的底端,雾化喷头在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沉降管的底端,沉降管的端部贯穿沉降箱与供水管连接,供水管与水泵连接,水泵设置在水箱内,水箱位于沉降机构的侧部;吸附机构包括吸附箱和吸附组件,吸附箱底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进气口,吸附箱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出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之间通过第二导气管连接,第三出气口的外部连接有出气管,吸附组件可拆卸设置在吸附箱内腔的中部,并且第三进气口与吸附组件的内腔连通。
7.优选的,为了便于对过滤网板进行安装与拆卸,过滤箱的顶端设置有插孔,过滤箱的前后内壁上对应设置有插接座,插接座相对的侧壁上分别竖直设置有插接槽,前后相对的插接槽的顶端分别与插孔的前后两端连通,过滤网板自插孔向下插入过滤箱的内腔中且与承接盒内腔的底壁贴附,过滤网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插接在插接槽内,过滤网板的顶端位于插孔的外部与安装座固定连接,安装座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把手。
8.优选的,为了延缓气体在过滤箱内滞留的时间,同时提高过滤的效果,进而提高烟尘的过滤效果,过滤箱的前后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第四隔板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四隔板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第五隔板位于两个第四隔板之间,第四隔板的顶端与过滤箱内腔的顶壁贴附,第四隔板的底端与承接盒内腔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第五隔板的底端与承接盒内腔的底壁贴附,第五隔板的顶端与过滤箱内腔的顶壁之间具有间隔,过滤网板设置有两个,两个过滤网板分别设置在第四隔板与第五隔板之间。
9.优选的,为了便于对吸附组件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当活性炭过滤棉吸附饱和时便于将吸附组件拆卸下来,对活性炭过滤棉进行清理和更换,吸附组件包括盖板、固定杆和活性炭过滤棉,吸附箱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盖板盖合在第一通孔的上部,盖板底端的边缘与吸附箱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固定杆间隔设置在盖板的底端,活性炭过滤棉围绕设置在固定杆的外部且首尾连接,活性炭过滤棉与固定杆通过第一通孔插入吸附箱的内腔中,并且活性炭过滤棉的底端与吸附箱内腔的底壁贴附,活性炭过滤棉的顶端与盖板的底端贴附,第三进气口与活性炭过滤棉围成的内腔连通。
10.优选的,为了延长气体在吸附箱内滞留的时间,提高吸附的效果,进而提高烟尘的净化效果,吸附腔内还设置有气体延缓组件。
11.优选的,为了延长气体在吸附箱内滞留的时间,提高吸附的效果,进而提高烟尘的净化效果,气体延缓组件包括竖轴、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竖轴竖直设置在吸附腔的中部,竖轴的顶端与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挡板从上至下间隔固定套设在竖轴上,第一挡板与固定杆之间具有间隔,第二挡板从上之下间隔设置,并且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交替设置,第二挡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竖轴竖直穿设在第二通孔内,第二挡板的外周缘与固定杆位置对应设置有卡槽,固定杆固定卡合在卡槽内。
12.优选的,为了便于对承接盒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将承接盒拆卸下来对其内部承接的颗粒物质进行清理,承接盒左右两侧外壁的顶部相对设置有第二把手。
13.优选的,为了使气体更好的在过滤组件、沉降机构与吸附机构之间流通,第一导气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引风机,第二导气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引风机,出气管的中部设置有
第四引风机。
14.优选的,为了便于对吸附组件进行安装与拆卸,盖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把手。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依次连接的过滤机构、沉降机构与吸附机构,从而,先通过过滤机构对烟尘中含有的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再通过沉降机构对烟尘中含有的小颗粒物质及粉尘物质进行雾化沉降,最后通过吸附机构对烟尘中含有的颗粒、粉尘及一些气体杂质进行吸附,从而提高了烟尘的净化效果,环保性好;
17.(2)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箱的底部具有开口且连接有顶部开口的承接盒,承接盒与过滤箱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从而,当过滤箱内过滤下来的大颗粒物质较多时,将承接盒从过滤箱的底部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对大颗粒物质进行统一清理,沉降箱内沉降后的污水通过排水口排出进行统一处理,吸附机构中的吸附组件可从吸附箱内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对吸附组件中的活性炭过滤棉进行清理或者更换,从而,本实用新型便于对过滤吸附下来的污染物质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方向剖视图;
19.图2为沉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吸附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吸附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气体延缓组件爆炸图。
23.图中:1、过滤机构;11、过滤箱;111、第一进气口;112、第一出气口;113、插孔;114、插接座;115、第四隔板;116、第五隔板;12、过滤网板;13、承接盒;131、第二把手;2、沉降机构;21、沉降箱;211、第二进气口;212、第二出气口;213、排水口;214、第三隔板;22、第一隔板;221、第二隔板;23、沉降管;24、雾化喷头;3、吸附机构;31、吸附箱;311、第三进气口;312、第三出气口;313、第一通孔;32、吸附组件;321、盖板;322、固定杆;323、活性炭过滤棉;33、气体延缓组件;331、竖轴;332、第一挡板;333、第二挡板;4、进气管;41、第一引风机;5、螺栓;6、安装座;61、第一把手;7、第一导气管;71、第二引风机;8、第二导气管;81、第三引风机;9、出气管;91、第四引风机;10、密封垫;100、吸附腔;110、第二通孔;120、卡槽;130、第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5.实施例1
26.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烧结点火炉用烟尘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过滤机构1、沉降机构2和吸附机构3,沉降机构2设置在过滤机构1与吸附机构3之间;
27.如图1所示,过滤机构1包括过滤箱11和过滤网板12,过滤箱11顶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1和第一出气口112,第一进气口111的外部连接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中
部设置有第一引风机41,过滤网板12自上至下插接在过滤箱11内腔的中部,并且过滤网板12位于第一进气口111与第一出气口112之间,过滤箱11的底部具有开口,并且过滤箱11的底部还设置有顶部开口的承接盒13,过滤箱11的底部插接在承接盒13的内腔中,承接盒13的顶部与过滤箱11的侧壁之间还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承接盒13左右两侧外壁的顶部相对设置有第二把手131,具体的,过滤箱11的顶端设置有插孔113,过滤箱11的前后内壁上对应设置有插接座114,插接座114相对的侧壁上分别竖直设置有插接槽(图中未标出),前后相对的插接槽的顶端分别与插孔113的前后两端连通,过滤网板12自插孔113向下插入过滤箱11的内腔中且与承接盒13内腔的底壁贴附,过滤网板12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插接在插接槽内,过滤网板12的顶端位于插孔113的外部与安装座6固定连接,安装座6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把手61,过滤箱11的前后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隔板115和第五隔板116,第四隔板115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四隔板115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第一进气口111与第一出气口112之间,第五隔板116位于两个第四隔板115之间,第四隔板115的顶端与过滤箱11内腔的顶壁贴附,第四隔板115的底端与承接盒13内腔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第五隔板116的底端与承接盒13内腔的底壁贴附,第五隔板116的顶端与过滤箱11内腔的顶壁之间具有间隔,过滤网板12设置有两个,两个过滤网板12分别设置在第四隔板115与第五隔板116之间;
28.如图1和图2所示,沉降机构2包括沉降箱21、第一隔板22、沉降管23和雾化喷头24,沉降箱21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第二进气口211与第一出气口112之间通过第一导气管7连接,第一导气管7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引风机71,沉降箱21的底端设置有排水口213,第一隔板22竖直设置在沉降箱21的内腔中且位于第二进气口211与第二出气口212之间,第一隔板22与沉降箱21内腔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隔,第一隔板2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自上至下间隔且倾斜向下设置有第二隔板221,沉降箱21的左右内壁上分别自上至下间隔且倾斜向下设置有第三隔板214,第二隔板221与第三隔板214间隔交错设置,第二隔板221与沉降箱21的左右内壁之间以及第三隔板214与第一隔板22的左右外壁之间均具有间隔,沉降管23分别纵向设置在第二隔板221与第三隔板214的底端,雾化喷头24在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沉降管23的底端,沉降管23的端部贯穿沉降箱21与供水管(图中未标出)连接,供水管与水泵(图中未标出)连接,水泵设置在水箱(图中未标出)内,水箱位于沉降机构的侧部;
29.如图1所示,吸附机构3包括吸附箱31和吸附组件32,吸附箱31底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进气口311,吸附箱31外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出气口312,第三进气口311与第二出气口212之间通过第二导气管8连接,第二导气管8的中部设置有第三引风机81,第三出气口312的外部连接有出气管9,出气管9的中部设置有第四引风机91,吸附组件32可拆卸设置在吸附箱31内腔的中部,并且第三进气口311与吸附组件32的内腔连通;如图1和图3所示,吸附组件32包括盖板321、固定杆322和活性炭过滤棉323;如图4所示,吸附箱3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313;如图1和图3所示,盖板321盖合在第一通孔313的上部,盖板321底端的边缘与吸附箱31的顶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0,固定杆322间隔设置在盖板321的底端,活性炭过滤棉323围绕设置在固定杆322的外部且首尾连接形成有吸附腔100,活性炭过滤棉323与固定杆322通过第一通孔313插入吸附箱31的内腔中,并且活性炭过滤棉323的底端与吸附箱31内腔的底壁贴附,活性炭过滤棉323的顶端与盖板321的底端贴附,第三进气口311与吸附腔100连通,吸附腔100内还设置有气体延缓组件33,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气体延缓组件
33包括竖轴331、第一挡板332和第二挡板333,竖轴331竖直设置在吸附腔100的中部,竖轴331的顶端与盖板32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挡板332从上至下间隔固定套设在竖轴331上,第一挡板332与固定杆322之间具有间隔,第二挡板333从上之下间隔设置,并且第二挡板333与第一挡板332交替设置,第二挡板333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110,竖轴331竖直穿设在第二通孔110内,第二挡板333的外周缘与固定杆322位置对应设置有卡槽120,固定杆322固定卡合在卡槽120内,盖板321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把手130。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将进气管4与烧结点火炉的烟气出口连接,然后启动第一引风机41、第二引风机71、第三引风机81和第四引风机91,并启动水泵,在引风机的引导下,烟气依次通过过滤机构1、沉降机构2和吸附机构3,烟气通过过滤箱11时,由于过滤网板12的过滤作用,使烟气中含有的大颗粒烟尘过滤下来而落入到承接盒13内,可以通过将承接盒13从过滤箱11的底端拆卸下来对大颗粒烟尘进行处理,过滤机构1中的过滤网板12可向上从插孔113内拔出,从而便于对过滤网板12进行清理,防止过滤网板12堵塞影响过滤效果,过滤箱11内设置的第四隔板115与第五隔板116对烟气进行引导,延长烟气在过滤箱11内滞留的时间,提高过滤效果,烟气通过过滤箱11后由第一导气管7进入沉降箱21内,水泵工作时将水箱的水抽入供水管内,进而输送到沉降管23内,再通过雾化喷头24雾化喷出,喷出的水雾与烟气中的大颗粒烟尘以及小颗粒烟尘融合沉降,沉降后的污水通过排水口213排出进行处理,沉降箱21内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21和第三隔板214的设置起到对烟气进行引导的作用,从而延缓了烟气在沉降箱21内滞留的时间,提高了沉降的效果,烟气通过沉降箱21后由第二导气管8进入吸附箱31内,烟气由吸附箱31内底部的第三进气口311进入吸附组件32中的吸附腔100内,然后再通过气体延缓组件33延长烟气在吸附腔100内滞留的时间,烟气在吸附腔100内流通的同时可以通过活性炭过滤棉323,通过活性炭过滤棉323对烟气中含有的烟尘和一些气体异味进一步的吸附,最后,净化后的烟气从出气管9排出,吸附机构3中的吸附组件32可向上通过第一通孔313拆卸下来,便于对吸附组件32中的活性炭过滤棉323进行清理或者更换,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净化的效果、便于对过滤吸附下来的污染物质进行清理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