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7906发布日期:2021-05-25 12:3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路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领域都能用到热交换器。在汽车空调中,也会用到热交换器,同时由于汽车空调占用空间的局限性,其对于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要求较高。基于此,热交换器采用的换热管路通常不是直通式结构,其内部需要设置微通道,以实现增大换热面积、增大换热效率的目的。但是目前,直接购入的具有微通道的换热管路价格较高,所以小的生产企业通常购入普通换热扁管后再进行二次加工和组装,但现有的二次组装设备结构设置粗糙,精度低,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的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解决现有换热管路进行二次组装时费时费力的问题,产品一致性好,生产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包括支撑架、设于支撑架上的换热管工装和内撑体工装,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换热管工装和内撑体工装从左到右依次布置在支撑架上表面,所述换热管工装包括换热管载体、固定于换热管载体底面的支座、设于支座与支撑架之间的多个弹簧组件,所述换热管载体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换热管承载槽,所述换热管承载槽的左、右两端贯通换热管载体的左、右端面,所述换热管承载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顶丝孔;所述内撑体工装包括u形的内撑体载体、设于内撑体载体中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水平轴、设于水平轴上的托轮、分别设于内撑体载体的两个侧壁上的导向辊组件,所述内撑体载体的底面与支撑架之间设有支柱,同一水平轴上的托轮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分布,所述导向辊组件所在位置高于水平轴所在位置,导向辊组件包括与内撑体载体的侧壁连接的辊架、设于辊架上的立轴、设于立轴上的导向辊;所述换热管承载槽的延伸方向与内撑体载体的延伸方向一致,换热管承载槽的延伸方向与内撑体载体中的水平轴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架上方另设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底面固定有下压柱,所述下压柱的下端位于换热管工装的上方。

上述的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所述弹簧组件的数量为4个,两两一对,两对弹簧组件对称分布于换热管载体的下方,每个弹簧组件由螺栓、套装于螺栓上的弹簧、与螺栓连接的螺母组成,所述支座的边缘设有与弹簧组件连接的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通孔ⅰ,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设有与通孔ⅰ对应的通孔ⅱ,所述螺栓依次贯穿通孔ⅰ和通孔ⅱ,所述弹簧夹持于耳板下表面与支撑架上表面之间,所述螺母顶靠在支撑架下表面,所述支撑架上表面另设有围绕弹簧布置的导向套。

上述的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所述顶丝孔的数量为多个,对称分布于换热管承载槽的两个侧壁上,每两个相对的顶丝孔为一对,各对顶丝孔沿换热管承载槽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顶丝孔中穿设顶紧杆,顶紧杆位于换热管承载槽中的一端固定有顶紧台,顶紧杆位于换热管承载槽外的另一端连接紧固件。

上述的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所述下压柱的下端固定有橡胶压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特殊结构的换热管工装和内撑体工装,实现换热管与其内部内撑体的快速组装,省时省力,解决现有换热管路进行二次组装时费时费力的问题,产品一致性好,生产效率高。

2、具体的,通过换热管工装调整换热管的所在高度,从而与内撑体的高度保持一致,使用时,当换热管和内撑体的高度存在一定差距时,启动升降架,下压柱下压换热管工装,打破弹簧组件的浮动支撑平衡,换热管载体位置下降,组装完成后,升降架反向运动,弹簧组件复位,本结构设计提高了装置的通用性,提高了定位精度,节省了装配时间。

3、具体的,通过内撑体工装的托轮和外部推力向换热管工装方向输送内撑体,同时利用导向辊约束内撑体的水平方向位置,避免其偏离与换热管的对接口位置,提高了定位精度,节省了装配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热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撑体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向剖面图;

图5是图3中b-b向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的换热管及内撑体的装配图。

图中:1.升降架、2.下压柱、3.橡胶压块、4.换热管、5.换热管载体、6.支座、7.支撑架、8.螺母、9.螺栓、10.导向套、11.弹簧、12.顶紧杆、13.耳板、14.支柱、15.内撑体载体、16.托轮、17.水平轴、18.导向辊组件、19.内撑体、20.顶紧台、21.紧固件、22.换热管承载槽、23.导向辊、24.辊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5所示,该热交换器换热通道组合装置,包括支撑架7、设于支撑架7上的换热管工装和内撑体工装。所述换热管工装和内撑体工装从左到右依次布置在支撑架7上表面。所述支撑架7上方另设有升降架1,所述升降架1的底面固定有下压柱2,所述下压柱2的下端位于换热管工装的上方,所述下压柱2的下端固定有橡胶压块3。

所述换热管工装包括换热管载体5、固定于换热管载体5底面的支座6、设于支座6与支撑架7之间的多个弹簧组件。所述换热管载体5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换热管承载槽22,所述换热管承载槽22的左、右两端贯通换热管载体5的左、右端面,所述换热管承载槽22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开设顶丝孔。所述顶丝孔的数量为多个,对称分布于换热管承载槽22的两个侧壁上,每两个相对的顶丝孔为一对,各对顶丝孔沿换热管承载槽2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个顶丝孔中穿设顶紧杆12,顶紧杆12位于换热管承载槽22中的一端固定有顶紧台20,顶紧杆12位于换热管承载槽22外的另一端连接紧固件21。所述弹簧组件的数量为4个,两两一对,两对弹簧组件对称分布于换热管载体5的下方,每个弹簧组件由螺栓9、套装于螺栓9上的弹簧11、与螺栓9连接的螺母8组成。所述支座6的边缘设有与弹簧组件连接的耳板13,所述耳板13上设有通孔ⅰ,所述支撑架7的上表面设有与通孔ⅰ对应的通孔ⅱ,所述螺栓9依次贯穿通孔ⅰ和通孔ⅱ,所述弹簧11夹持于耳板13下表面与支撑架7上表面之间,所述螺母8顶靠在支撑架7下表面,所述支撑架7上表面另设有围绕弹簧11布置的导向套10。

所述内撑体工装包括u形的内撑体载体15、设于内撑体载体15中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水平轴17、设于水平轴17上的托轮16、分别设于内撑体载体15的两个侧壁上的导向辊组件18。所述内撑体载体15的底面与支撑架7之间设有支柱14,同一水平轴17上的托轮16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分布。所述导向辊组件18所在位置高于水平轴17所在位置,导向辊组件18包括与内撑体载体15的侧壁连接的辊架24、设于辊架24上的立轴、设于立轴上的导向辊23。所述换热管承载槽22的延伸方向与内撑体载体15的延伸方向一致,换热管承载槽22的延伸方向与内撑体载体15中的水平轴15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垂直。

参见图6,其中,换热管工装装夹的是横截面呈矩形的换热管4,内撑体工装装夹且向换热管4方向输送的是内撑体19,内撑体19的横截面为蛇形,内撑体工装的各个托轮16支撑于内撑体19下表面的内凹槽中,导向辊23与内撑体19的两侧边沿接触。当产品型号不同时,可调节导向辊23的水平位置,以达到导向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