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1126发布日期:2021-11-25 11:5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方形柜机在相同的风量下,相对较小的出风口,风速较高,在风口近处吹风时风感更强烈,对风的不适感会更强,相对较小的出风口,会增加出风的阻力,增加了电机的能耗,相对较大的风出口会影响柜机内部的结构的安装,因此,如何设置柜机的出风口,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旨在优化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以提高用户体验。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开设有内机出风口,所述机壳的高度为h,所述内机出风口的开口长度为h,其中,0.25≤h/h≤0.45。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宽度为w,对应的,所述内机出风口的开口宽度为b,且0.70≤b/w≤0.95。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出风口的有效出风部分的开口长度为h1,所述内机出风口的有效出风部分的开口宽度为b1,其中,h1≤h,0.25≤h1/h≤0.45,b1≤b,0.70≤b1/w≤0.95。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还设有内机进风口,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内机进风口和所述内机出风口的壳体风道,所述壳体风道内设有风机;
8.其中,所述机壳的后壁和/或侧壁开设有所述内机进风口。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双吸式离心风机,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包括风机壳体,所述风机壳体内形成有风机风道,所述风机风道具有对应形成在所述风机壳体的轴向上的两端的两个风机进风口、以及形成在所述风机壳体的侧部的风机出风口,所述风机出风口与所述内机出风口相连通,两个所述风机进风口均与所述内机进风口相连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的后壁或者一侧壁开设有所述内机进风口;
11.一个所述风机进风口对应所述内机进风口设置,另一个所述风机进风口通过连通流道与所述内机进风口相连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进风口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内机进风口包括前后向分布的前内机进风口和后内机进风口,所述前内机进风口以及所述后内机进风口均可通过所述壳体风道与所述内机出风口连通;
13.两个所述风机进风口均与所述前内机进风口相连通,两个所述风机进风口也均与所述后内机进风口相连通。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内机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后壁,所述前内机进风口设
于所述机壳的侧壁;
15.一个所述风机进风口对应所述前内机进风口设置,且通过连通流道连通所述后内机进风口,另一个所述风机进风口对应所述后内机进风口设置,且可通过所述连通流道连通所述前内机进风口。
16.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机进风口至少一个通过连通流道与所述内机进风口相连通;
17.所述连通流道位于所述壳体风道内,且形成于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上和/或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与所述壳体风道的内壁之间。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壳体上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连通孔;
19.所述连通流道包括所述连通孔;
20.所述风机壳体包括蜗壳以及设于所述蜗壳上的蜗舌,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共同限定出所述风机风道,所述连通孔的延伸路径位于所述蜗舌的一侧。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壳体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壳体风道的底壁的上方,以在所述风机壳体的下端部与所述壳体风道的底壁之间形成有连通间隙;
22.所述连通流道包括所述连通间隙。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还包括设于所述风机风道上的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具有沿其轴向上分布的两个风轮段,两个所述风轮段沿其轴向的长度不相等;
24.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还包括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于所述离心风轮内;
25.两个所述风轮段形成在所述中隔板的相对两侧;
26.所述内机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后壁;
27.较长的所述风轮段朝向所述机壳的后壁设置;
28.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较长的所述风轮段内并安装在所述机壳和/或所述风机壳体上。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和/或所述风机壳体上;
30.所述内机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后壁;
31.所述驱动电机对应与所述内机进风口相对的风机进风口设置;
32.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座,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壳和/或所述风机壳体上。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包括连接板以及自所述连接板的侧部向外延伸出的多个连接臂,多个所述连接臂沿所述连接板的周向间隔设置;
34.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所述连接板;
35.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所述多个连接臂;
36.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形成有与所述风机进风口连通的第二透气孔。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风道内;
38.所述内机进风口设于所述机壳的后壁,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的一风机进风口对应
所述内机进风口设置;
39.所述双吸式离心风机还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风机风道上的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的转动轴线对应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中部位置设置;
40.沿所述离心风轮的径向上,所述离心风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中心可偏离尺寸为l,且0mm≤l≤150mm。
4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开设有内机出风口,所述机壳的高度为h,所述内机出风口的开口长度为h,其中,0.25≤h/h≤0.45。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的高度为h,所述内机出风口开设于所述机壳的前面板,所述内机出风口的开口长度为h,其中,0.25≤h/h≤0.45,通过优化所述空调室内机结构,合理布设所述内机出风口的高度大小,提升出风效率,改善出风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45.图2为采用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b/w比值固定为0.84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内机出风口的出风高度的比值下电机转速

风量的对比示意图;
46.图3为采用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b/w比值固定为0.84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内机出风口的出风高度的比值下电机转速

风量的对比示意图;
47.图4为采用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h/h比值固定为0.3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内机出风口的出风宽度的比值下电机功率

风量的对比示意图;
48.图5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9.图6为图5中空调室内机(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0.图7为图5中空调室内机(一个角度)的第一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51.图8为图5中空调室内机(另一个角度)的第一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52.图9为图5中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3.图10为图5中空调室内机(一个角度)的第二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54.图11为图5中空调室内机(另一个角度)的第二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55.图12为图5中双吸式离心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6.图13为图5中空调室内机部分结构(双吸式离心风机与室内换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7.图14为图5中室内换热器与接水盘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8.图15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实施例(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9.图16为图15中空调室内机(另一个角度)的第一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60.图17为图15中空调室内机(又一个角度)的第一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61.图18为图15中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62.图19为图15中空调室内机(另一个角度)的第二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63.图20为图15中空调室内机(又一个角度)的第二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64.图21为图15中双吸式离心风机(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5.图22为图15中双吸式离心风机(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6.图23为图15中室内换热器与接水盘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7.附图标号说明:
6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空调室内机211风机风道1机壳212风机进风口11内机出风口213风机出风口12内机进风口214蜗壳12a前内机进风口215蜗舌12b后内机进风口22离心风轮13壳体风道23中隔板14连接座231第一透气孔141连接板24驱动电机142连接臂3连通流道1421第二透气孔3a连通孔15前面板3b连通间隙2双吸式离心风机4室内换热器21风机壳体5接水盘
6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7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71.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72.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7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
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74.现有方形柜机在相同的风量下,相对较小的出风口,风速较高,在风口近处吹风时风感更强烈,对风的不适感会更强,相对较小的出风口,会增加出风的阻力,增加了电机的能耗,相对较大的风出口会影响柜机内部的结构的安装,因此,如何设置柜机的出风口,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75.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只要是包括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b/w比值固定为0.84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内机出风口的出风高度的比值下电机转速

风量的对比示意图;图3为采用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h/h比值固定为0.3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内机出风口的出风宽度的比值下电机功率

风量的对比示意图;图4为采用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b/w比值固定为0.84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内机出风口的出风高度的比值下电机转速

风量的对比示意图;图5至图2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76.请参阅图1,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机壳1上开设有内机出风口11,机壳1的高度为h,内机出风口11的开口长度为h,其中,0.25≤h/h≤0.45。
7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机壳1的高度为h,内机出风口11开设于机壳1,内机出风口11的开口长度为h,其中,0.25≤h/h≤0.45,通过优化空调室内机100结构,合理布设内机出风口11的高度大小,提升出风效率,改善出风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78.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前面板15、后壁以及处于前面板15、后壁之间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通常情况下,前面板15和后壁分别位于机壳1的相对两侧,前面板15正对用户,后壁靠墙(或者对墙)设置,两个相对的侧壁分布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左右两侧处,通常将内机出风口11开设在前面板15上。
79.当空调室内机100的前面板15为矩形面板,内机出风口11对应为矩形出风口时,通常可以理解为,内机出风口11的开口长度为内机出风口11在高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边长;当空调室内机100的前面板15为弧形面板,内机出风口11对应为弧形出风口时,通常可以理解为,可以以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平面(铅垂平面)为参考平面,内机出风口11的开口长度为内机出风口11在高度方向上的边长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80.另外,综合考量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结构,内机出风口11的开口长度与机壳1高度的高度比值(h/h)在0.25和0.45之间,可以获得较大的出风口的尺寸,提升出风效率,改善出风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81.以下以在b/w比值固定为0.84的前提下,h/h取不同数值的情况下,实验得出电机转速

风量的关系表,在该表中,电机转速的单位为r/min,出风风量的单位为m3/h,选取了5组不同的高度比值,5组不同的高度比值分别为0.15、0.20、0.30、0.38、0.45,具体见表1;
82.表1电机转速

风量的关系表
83.电机转速15%20%30%38%45%50096899210341071.291104.5
6001188121312651308.071346.997001408145714911539.571568.22
84.从上述的表1中,明显可以看出,在相同高度比值的前提下,随着电机转速的增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风量逐渐增大,另外,在相同的电机转速的前提下,随着高度比值的逐渐增大,出风量也明显增大。
85.需要说明的是,在高度比值为0.15时,在电机转速为500r/min时,所述内机出风口11出风的风量为968m3/h,在高度比值为0.45时,在电机转速为500r/min时,所述内机出风口11出风的风量为1104.5m3/h,综上可以看出,当合理设置内机出风口11的合理高度尺寸时,可以很明显地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效率,以减少电机的转速,较小能耗。
86.另外,请参阅图2,图2为采用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b/w比值固定为0.84的前提下,在不同的高度比值下电机转速

风量的对比示意图,在该对比示意图中,选取了5组不同的高度比值的情况下,空调室内机100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对比关系,5组不同的高度比值分别为0.15、0.20、0.30、0.38、0.45,其中,在该对比示意图中,横坐标为转速,单位为r/min;纵坐标为风量,单位为m3/h,采用方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15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曲线;采用菱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20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曲线;采用三角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30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曲线;采用圆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38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曲线;采用圆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45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曲线;
87.从上述的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空调室内机100内的风机的转速增大,对应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风量逐渐增大,近似呈线性关系,对于不同比值的空调室内机100而言,在电机转速(横坐标)相同的情况下,比值越大,对应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风量也越大,即以相同的横坐标作一个铅垂线会与上述的5个曲线产生5个交点,每1个交点会对应1个纵坐标的风量值,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得到,高度比值最大的0.45对应的曲线的风量值最大,即空调室内机100在相同的电机转速下,内机出风口11的高度与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比值越大,出风量越大,出风效率高;当然,还可以选择为了获得相同的风量(纵坐标)的前提下,即以相同的纵坐标作一个水平线会与5个曲线产生5个交点,每1个交点会对应1个横坐标的电机转速值,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得到,比值为0.15对应的曲线的电机转速(横坐标)明显较大,即空调室内机100在相同的风量下,内机出风口11的高度与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的比值越大,需要的电机转速越小,出风效率高;
88.以下以在b/w比值固定为0.84的前提下,h/h取不同数值的情况下,实验得出电机功率

风量的关系表,在该表中,电机功率的单位为kw,出风风量的单位为m3/h,选取了5组不同的高度比值,5组不同的高度比值分别为0.15、0.20、0.30、0.38、0.45,具体见表2;
89.表2电机功率

风量的关系表
90.风量15%20%30%38%45%100055.555.052.350.746.8110071.269.666.664.259.2120091.488.084.781.274.91300117.3111.3107.7102.794.71400150.4140.7137.0129.9119.9
91.从上述的表2中,明显可以看出,在相同高度比值的前提下,随着需求出风风量的
增大,空调室内机100的电机功率逐渐增大,但是在25%以下表现不明显,另外,在相同的需求出风风量的前提下,随着高度比值的逐渐增大,电机功率也明显减小,因此,选择内机出风口11的高度与机壳1的高度比值在0.25和0.45之间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9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高度比值为0.30时,在需求出风风量为1000m3/h时,电机的功率为52.3kw,在高度比值为0.45时,在需求出风风量为1100m3/h时,电机的功率为59.2kw,综上可以看出,当合理设置内机出风口11的合理高度尺寸时,可以很明显地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效率,以减少电机的转速,较小能耗。
93.请参阅图3,图3为采用图1中空调室内机,在b/w比值固定为0.84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内机出风口的出风高度的比值下电机转速

风量的对比示意图,在该对比示意图中,选取了5组不同的比值的情况下,空调室内机100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对比关系,5组不同的比值分别为0.15、0.20、0.30、0.38、0.45,其中,横坐标为风量,单位为m3/h;纵坐标为功率,单位为kw,采用方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15的电机功率

风量的曲线;采用菱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20的电机功率

风量的曲线;采用三角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30的电机功率

风量的曲线;采用圆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38的电机功率

风量的曲线;采用圆形节点表示的曲线为比值为0.45的电机功率

风量的曲线;
94.从上述的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空调室内机100内的风量的增大,对应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电机的功率逐渐增大,对于不同高度比值的空调室内机100而言,在出风风量(横坐标)相同的情况下,比值越大,对应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电机的功率越小,即以相同的横坐标作一个铅垂线会与上述的5个曲线产生5个交点,每1个交点会对应1个纵坐标的电机功率值,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得到,比值最大的0.45对应的曲线的电机功率最小,即空调室内机100在相同的出风风量下,内机出风口11的高度与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比值越大,出风量越大,电机的功率越小,出风效率高;当然,还可以选择在电机功率(纵坐标)相同的前提下,即以相同的纵坐标作一个水平线会与5个曲线产生5个交点,每1个交点会对应1个横坐标的风量值,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得到,比值为0.45对应的曲线的出风风量(横坐标)明显较小,即空调室内机100在相同的电机功率下,内机出风口11的高度与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的比值越大,出风风量越大,出风效率高。
95.考虑空调室内机100的内机出风口11的高度,还需要考虑空调室内机100的内机出风口11的宽度,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的宽度为w,对应的,内机出风口11的开口宽度为b,且0.70≤b/w≤0.95,通过优化空调室内机100结构,合理布设内机出风口11的宽度大小,提升出风效率,改善出风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96.当空调室内机100的前面板15为矩形面板,内机出风口11对应为矩形出风口时,通常可以理解为,内机出风口11的开口宽度为内机出风口11在宽度方向(如图1的左右方向)上的边长;当空调室内机100的前面板15为弧形面板,内机出风口11对应为弧形出风口时,通常可以理解为,可以以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平面(铅垂平面)为参考平面,内机出风口11的开口宽度为内机出风口11宽度方向上的边长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97.另外,综合考量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结构,内机出风口11的开口宽度与机壳1宽度的宽度比值在0.25和0.45之间,可以获得较大的出风口的尺寸,提升出风效率,改善出风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98.以下以在h/h比值固定为0.3的前提下,b/w取不同数值的情况下,实验得出电机转


风量的关系表,在该表中,电机转速的单位为r/min,出风风量的单位为m3/h,选取了3组不同的宽度比值,3组不同的宽度比值分别为0.80、0.85、0.90,具体见表3;
99.表3电机转速

风量的关系表
100.电机转速80%85%90%50099810371079600121812681315700144614931533
101.从上述的表3中,明显可以看出,在相同宽度比值的前提下,随着电机转速的增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风量逐渐增大,另外,在相同的电机转速的前提下,随着宽度比值的逐渐增大,出风量也明显增大,综上可以看出,当合理设置内机出风口11的合理宽度尺寸时,可以很明显地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效率,以减少电机的转速,较小能耗。
102.另外,请参阅图4,图4为在h/h比值固定为0.3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宽度比值下电机功率

风量的对比示意图,在该对比示意图中,选取了3组不同的宽度比值的情况下,空调室内机100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对比关系,3组不同的宽度比值分别为0.80、0.85、0.90,其中,在该对比示意图中,横坐标为转速,单位为r/min;纵坐标为风量,单位为m3/h,位于上侧的曲线为宽度比值为0.90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曲线;位于中间的曲线为宽度比值为0.85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曲线;位于下侧的曲线为宽度比值为0.80的电机转速

风量的曲线。
103.从上述的各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空调室内机100内的风机的转速增大,对应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风量逐渐增大,近似呈线性关系,对于不同宽度比值的空调室内机100而言,在电机转速(横坐标)相同的情况下,宽度比值越大,对应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风量也越大,即以相同的横坐标作一个铅垂线会与上述的3个曲线产生3个交点,每1个交点会对应1个纵坐标的风量值,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得到,宽度比值最大的0.90对应的曲线的风量值最大,即空调室内机100在相同的电机转速下,内机出风口11的宽度与空调室内机100的宽度比值越大,出风量越大,出风效率高;当然,还可以选择为了获得相同的风量(纵坐标)的前提下,即以相同的纵坐标作一个水平线会与3个曲线产生3个交点,每1个交点会对应1个横坐标的电机转速值,从图中可以很明显地得到,比值为0.80对应的曲线的电机转速(横坐标)明显较大,即空调室内机100在相同的风量下,内机出风口11的宽度与空调室内机100的宽度的比值越大,需要的电机转速越小,出风效率高。
104.需要说明的是,在满足能合理布设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的结构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较大的内机出风口11的有效出风面积与空调室内机100的面积的比值,通过结构和风道优化,扩大室内空调柜机的出风口尺寸,让用户在视觉上看起来觉得空调器的出风更广、风量更大,使空调器在与现有产品相同风量的条件下,可以更低的风速送出处理后的冷热空气,使送风更加的柔和,使空调器在与现有产品相同功耗的条件下,可以以更大的风量送出需要的冷热空气,改善产品的能耗。
10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内机出风口11可以开设为非规则形状,如,多边形、圆形或者半圆形等等,当然,还可以开设为规则的形状,如,矩形、方形等等,当为规则形状时,内机出风口11在参考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也为或者近似为规则的形状,此时,在计算内机出风口11有效面积时,可以表现为高度和宽度乘积的形式,如,为了获得较好的出风口截面,可以是增大内机出风口11的高度,也可以是增加内机出风口11的宽度,也可以是同时增大内机出
风口11的高度和宽度等等。
106.内机出风口11的部分不能形成有效的出风,如仅起装饰作用或者在特殊场合闭合或者部分闭合时,一个实施例中,内机出风口11的有效出风部分的高度为h1,内机出风口11的有效出风部分的开口宽度为b1,其中,h1≤h,0.25≤h1/h≤0.45,b1≤b,0.70≤b1/w≤0.95,选择尽可能大的有效出风高度以及尽可能大的有效出风宽度,保证了内机出风口11的有效出风面积,提升了出风效率,改善出风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内机出风口11的有效出风部分即为对应连通机壳1内的风道的出风部分,可以将风道内的气流导出至机壳1外界的出风部分。
107.为了配合上述的较大的内机出风口11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对空调室内机100的其他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地,请参阅图5至图23,其中,图5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至图2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8.本实用新型中,机壳1还设有内机进风口12,机壳1内形成有连通内机进风口12和内机出风口11的壳体风道13,壳体风道13内设有风机,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内机进风口12的设置位置,如,可以是机壳1的后壁,或者侧壁,当然,还是可以在机壳1的后壁和侧壁上同时开设内机进风口12,以上均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09.本实用新型不限制风机的类型,如,可以是轴流风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等等,也不限制内机进风口12的设置个数,如,可以是一个,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为了应用于空调室内机100大风量的使用场合,一些实施例中,选取的风机为双吸式风机,双吸式离心风机2可以是具有两个进风口,一个出风口,可以加大进风量,而获得较大的出风量。
110.仅考虑在机壳1上设置一个内机进风口12的实施例中,即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10,将风机设置为双吸式离心风机2,双吸式离心风机2包括风机壳体21,风机壳体21内形成有风机风道211,风机风道211具有对应形成在风机壳体21的轴向上的两端的两个风机进风口212、以及形成在风机壳体21的侧部的风机出风口213,风机出风口213与内机出风口11相连通,两个风机进风口212均与内机进风口12相连通。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机壳1上设有内机出风口11和内机进风口12,内机进风口12和内机出风口11之间形成壳体风道13,在壳体风道13内设有双吸式离心风机2,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风机风道211具有两个风机进风口212以及风机出风口213,风机出风口213与内机出风口11相连通,两个风机进风口212均与内机进风口12相连通,外部的气流经过内机进风口12进入壳体风道13内,一部分自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另一部分自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经过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加压,吹向内机出风口11排出,增大了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量,满足空调室内机100的大风量需求,降低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功耗,提高了用户体验。
112.在满足空调室内机100的大风量需求的模式下,可以将内机出风口11设于(开设在/形成在)机壳1的前面板15或侧壁,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机出风口11设于机壳1的前面板15,内机进风口12设于机壳1的后壁或者侧壁,其中,一个风机进风口212对应内机进风口12设置,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通过连通流道3与内机进风口12相连通,空调室内机100从后壁进风,从前面板15出风,降低了噪音,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113.请继续参阅图11至图14,连通流道3使得风机进风口212与内机进风口12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不限制连通流道3的形成位置,结构形式,截面形状等等(参照后续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二实施例的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也不限制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具体结构(参照后续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二实施例的详细介绍)。
114.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4用以将空调器内的冷量或者热量辐射至室内,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经过空调器内的节流器的低温低压的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4,以与壳体风道13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充分将冷量释放至壳体风道13内,以使得较冷的空气吹向室内,实现制冷;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经过空调器内的压缩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4,以与壳体风道13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充分将热量释放至壳体风道13内,以使得较热的空气吹向室内,实现制热。
1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限制室内换热器4的具体安装位置,如,可以设置在邻近内机出风口11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邻近内机进风口12的位置,请继续参阅图11至图14,在仅考虑在机壳1上设置一个内机进风口12的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4设于壳体风道13且邻近内机进风口12设置,经室内换热器4换热后,气流流经室内换热器4使得气流更均匀,降低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功耗,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进入壳体风道13内的气流的均匀性,进入壳体风道13内的气流需要全部经过室内换热器4,包括自内机进风口12直接进入相对的风机进风口212内的气流,还是通过连通流道3进入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内的气流,室内换热器4的换热面积需要设置得较大。
116.另外,室内换热器4与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设置位置也需要限定,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双吸式离心风机2还包括转动安装于风机风道211上的离心风轮22,离心风轮22的转动轴线对应室内换热器4的中部位置设置,便于吸入气流,沿离心风轮22的径向上,离心风轮22的转动轴线与室内换热器4的中心可偏离尺寸为l,且0mm≤l≤150mm,如此设置,便于更好地吸入气流,满足了大风量的需求。
117.需要说明的是,离心风轮22的转动轴线与室内换热器4的中心重合即为离心风轮22的中间强风区直接对应室内换热器4的中心设置,使得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内的气流充分经过室内换热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
118.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加热组件,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组件可以为单一的结构,也可以与室内换热器4设置为一体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加热组件可以为单一的结构的实施例中(参照后续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二实施例的详细介绍),加热组件设于壳体风道13内,且位于双吸式离心风机2和室内换热器4之间,适用于需要电辅热的场合,在加热组件可以与室内换热器4设置为一体的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4设于壳体风道13且邻近内机进风口12设置,室内换热器4包括室内换热器4本体以及加热结构,加热结构设于室内换热器4本体靠近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一侧,如此,简化了结构。
119.当考虑在机壳1上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内机进风口12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5至图23,图15至图2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下所有的实施例中,均参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二实施例来说明。
120.请参阅图15至图19,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以及双吸式离心风机2,机壳1设有内机出风口11以及前后向分布的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前内机进风口12a以及后内机进风口12b均可通过壳体风道13与内机出风口11连通,双吸式离心风机2设于壳
体风道13内,双吸式离心风机2包括风机壳体21,风机壳体21内形成有风机风道211,风机风道211具有对应形成在风机壳体21的轴向上的两端的两个风机进风口212、以及形成在风机壳体21的侧部的风机出风口213,风机出风口213与内机出风口11相连通,两个风机进风口212均与前内机进风口12a相连通,两个风机进风口212也均与后内机进风口12b相连通,其中,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中的至少一个与机壳1的外部连通。
121.当只有前内机进风口12a开启时,可以理解为:机壳1在后内机进风口12b处设置有后挡板,后挡板能够隔断后内机进风口12b与机壳1外部连通,其中,后挡板可拆卸地(例如,螺钉连接、卡接或磁性连接)设置在机壳1上并位于后内机进风口12b处。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挡板也可以替换为开关门或阀件。
122.当只有后内机进风口12b开启时,可以理解为:机壳1在前内机进风口12a处设置有前挡板,前挡板能够隔断前内机进风口12a与机壳1外部连通,其中,前挡板可拆卸地(例如,螺钉连接、卡接或磁性连接)设置在机壳1上并位于前内机进风口12a处。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挡板也可以替换为开关门或阀件。
1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机壳1上开设有内机出风口11以及前后向分布的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风机风道211具有对应形成在风机壳体21的轴向上的两端的两个风机进风口212、以及形成在风机壳体21的侧部的风机出风口213,风机出风口213与内机出风口11相连通,两个风机进风口212均与前内机进风口12a相连通,两个风机进风口212也均与后内机进风口12b相连通,可选择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至少一个开启,以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具有不同的进风模式,在上述不同的进风模式下,外部的气流进入壳体风道13内,一部分自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另一部分自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经过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加压,吹向内机出风口11排出,在满足空调室内机100的大风量需求,降低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功耗的基础上,还满足了空调器的不同的的性能需求,提高了用户体验。
124.需要说明的是,选择不同的进风模式,会有不同的气流路径,当选择仅前内机进风口12a开启时,对于前内机进风口12a而言,即此时需要自机壳1上拆除前挡板,以使得前内机进风口12a与机壳1的外界连通,当然,还可以是将前挡板自机壳1上封堵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以开启前内机进风口12a,当将前挡板替换为开关门或阀件时,此时只需要转动开关门内的开关件或者阀芯即可实现前内机进风口12a的开启;对于后内机进风口12b而言,即此时需要采用后挡板隔断后内机进风口12b与机壳1外部连通,如,可以采用将后挡板安装于机壳1上的后内机进风口12b处,封堵后内机进风口12b,也可以是将后挡板自机壳1上的避让位置移动至封堵后内机进风口12b的封堵位置,当将后挡板替换为开关门或阀件时,此时只需要转动开关门内的开关件或者阀芯即可实现后内机进风口12b的关闭。
125.当选择仅后内机进风口12b开启时,对于后内机进风口12b而言,即此时需要自机壳1上拆除后挡板,以使得后内机进风口12b与机壳1的外界连通,当然,还可以是将后挡板自机壳1上封堵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以开启后内机进风口12b,当将后挡板替换为开关门或阀件时,此时只需要转动开关门内的开关件或者阀芯即可实现后内机进风口12b的开启;对于前内机进风口12a而言,即此时需要采用前挡板隔断前内机进风口12a与机壳1外部连通,如,可以采用将前挡板安装于机壳1上的前内机进风口12a处,封堵前内机进风口12a,也可以是将前挡板自机壳1上的避让位置移动至封堵前内机进风口12a的封堵位置,当将前挡
板替换为开关门或阀件时,此时只需要转动开关门内的开关件或者阀芯即可实现前内机进风口12a的关闭。
126.当选择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同时开启时,对于后内机进风口12b而言,即此时需要自机壳1上拆除后挡板,以使得后内机进风口12b与机壳1的外界连通,当然,还可以是将后挡板自机壳1上封堵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以开启后内机进风口12b,当将后挡板替换为开关门或阀件时,此时只需要转动开关门内的开关件或者阀芯即可实现后内机进风口12b的开启;对于前内机进风口12a而言,即此时需要自机壳1上拆除前挡板,以使得前内机进风口12a与机壳1的外界连通,当然,还可以是将前挡板自机壳1上封堵位置移动至避让位置,以开启前内机进风口12a,当将前挡板替换为开关门或阀件时,此时只需要转动开关门内的开关件或者阀芯即可实现前内机进风口12a的开启。
127.具体地,当选择仅前内机进风口12a开启时,外部的气流经过前内机进风口12a进入壳体风道13内,一部分自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另一部分自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经过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加压,吹向内机出风口11排出,从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两端进风,空调室内机100可以获得较大的进风量;当选择仅后内机进风口12b开启时,外部的气流经过后内机进风口12b进入壳体风道13内,一部分自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另一部分自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经过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加压,吹向内机出风口11排出,同样地,从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两端进风,空调室内机100具有较大的进风量;当选择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同时开启时,外部的气流可同时经过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进入壳体风道13内,一部分自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另一部分自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双吸式离心风机2,经过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加压,吹向内机出风口11排出,此时,从双吸式离心风机2的两端进风,空调室内机100也具有较大的进风量,当采用此种进风模式时,前内机进风口12a可以直接和一个风机进风口212对应,后内机进风口12b也可以直接和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对应,如此,可以减少气流的路径,进一步地减少风阻,使得空调室内机100获得更大的进风量,无论采取上述哪种进风模式,均满足空调室内机100的大风量需求,降低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功耗,提高了用户体验,具有较好的效果。
128.对应不同的进风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的性能需求,如,安装需求,在安装需求中较重要的一个因素为安装位置,如,可以将空调室内机100安装在靠墙的位置,减少占用室内的空间,也可以是在室内设置一个安装孔(如,在墙体上打孔洞,或者预留空调器的安装孔洞等方式),直接将室内空调机安装在安装孔内,还可以是将室内空调机挂置安装等等,具体地,考虑到尽量减少占用室内的空间,需要将空调室内机100安装于靠墙的位置,墙体处会与空调室内机100的后壁贴近,此时会影响设置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后壁上的进风口的进风,为了获得大风量,此时可以选择关闭后内机进风口12b,仅开启前内机进风口12a的进风模式;当需要进行将空调室内机100安装至安装孔洞内时,孔洞的侧壁会与空调室内机100的内侧壁贴近,此时会影响设置于空调室内机100的侧壁上的进风口的进风,此时会影响前内机进风口12a(一般会设置在空调室内机100的侧壁上,后续会详细介绍),为了获得大风量,此时可以选择关闭前内机进风口12a,仅选择开启后内机进风口12b的进风模式;当不太限制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位置时,如室内有较大的空间时,此时,空调室内机100对安装的位置没有太大的限定要求时,可以选择同时开启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的进
风模式,气流可以自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同时进风,可以获得更大的风量,适应了不同的安装需求,扩大了空调室内机100的适用范围,具有较好的效果。
129.不同的性能需求,如,还可以是外观需求,当用户要求空调室内机100的前视外观较好时,可以选择仅开启后内机进风口12b,关闭前内机进风口12a,以减少空调室内机100的前端的开口,如此,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一致性较好,获得较好的外观;当用户对外观需求不太高时,可以选择仅开启前内机进风口12a或者同时开启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此时,弱化外观需求,而满足了更大风量的需求场合,具有较好的效果。
130.在满足空调室内机100的大风量需求的模式下,可以将内机出风口11设于(开设在/形成在)机壳1的前面板15或侧壁,可以将前内机出风口11设于(开设在/形成在)机壳1的前面板15或侧壁,也可以将后内机进风口12b设于(开设在/形成在)机壳1的侧壁或后壁,在一个实施例中,内机出风口11设于机壳1的前面板15,前内机进风口12a设于机壳1的至少一个侧壁,后内机进风口12b设于机壳1的后壁,通过选择机壳1的侧壁和/或后壁进风的进风模式,在获得大风量的基础上,还满足了空调器的不同的的性能需求,提高了用户体验。
131.当然,还可以选择在同一个侧壁的前后方向上开设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即选择在机壳1的一个侧板上同时形成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只需要对一个侧板进行加工即可,加工便捷,加工完成后组装形成机壳1;还可以是选择在两个侧壁上,一个侧壁上开设前内机进风口12a,另一个侧壁上开设后内机进风口12b,选择在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便于分别加工两个侧板,加工完成后组装形成机壳1。
1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不限制内机进风口12的个数,如可以是设置两个,还可以是设置三个,当内机进风口12设置两个时,即分别设置一个前内机进风口12a和一个后内机进风口12b,此时,可以将前内机进风口12a设置在机壳1任意一个侧壁,后内机进风口12b设置在机壳1的后壁,也可以将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均设置在机壳1的侧壁,可以是相同的侧壁,也可以是分设的两个不同的侧壁;当内机进风口12设置三个时,即分别设置两个前内机进风口12a和一个后内机进风口12b,如,可以将两个前内机进风口12a设置在机壳1的两个侧壁上,后内机进风口12b设置在机壳1的后壁上,还可以是将可以将两个前内机进风口12a设置在机壳1的同一个侧壁上,后内机进风口12b设置在机壳1的后壁上,以上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133.在后内机进风口12b设于机壳1的后壁,前内机进风口12a设于机壳1的侧壁的实施例中,一个风机进风口212对应前内机进风口12a设置,且通过连通流道3连通后内机进风口12b,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对应后内机进风口12b设置,且可通过连通流道3连通前内机进风口12a,空调室内机100从后壁和侧壁进风,从前面板15出风,降低了噪音,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体验,具有较好的效果。
134.需要说明的是,定义一个风机进风口212与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连通的连通流道3位第一连通流道3,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与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连通的连通流道3位第二连通流道3,第一连通流道3与第二连通流道3可以是同一个连通流道3,也可以是不同的流道,且第一连通流道3与第二连通流道3的形成位置、截面形状也可以和第二连通流道3的形成位置、截面形状均设置的不相同,以上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结构的成型,以下仅以第一连通流道3与第二连通流道3为同一个连
通流道3来阐述。
135.请参阅图18至图23,连通流道3使得两个风机进风口212与前内机进风口12a相连通,连通流道3还使得两个风机进风口212与后内机进风口12b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不限制连通流道3的形成位置,如,在壳体风道13内和在壳体风道13外,在壳体风道13外时,可以设置在壳体风道13的内侧壁中,一个实施例中,连通流道3处于壳体风道13内,且形成于双吸式离心风机2上和/或双吸式离心风机2与壳体风道13的内壁之间,将连通流道3设置于壳体风道13内,只需要设置壳体风道13内的结构即可,不需要另外单独设置,可以简化结构,另外,连通流道3可以形成于双吸式离心风机2上,或者形成于双吸式离心风机2与壳体风道13的内壁之间,或者同时在双吸式离心风机2上和双吸式离心风机2与壳体风道13的内壁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同时在双吸式离心风机2上和双吸式离心风机2与壳体风道13的内壁之间,可以使得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获得更多的进风风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13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也不限制连通流道3的结构形式,如,可以是设置为孔的形式,也可以是两个结构之间限定出的流道的形式,一个实施例中,风机壳体21上贯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连通孔3a,连通流道3包括连通孔3a,通过设置连通孔3a的形式,结构简单,便于成型。
137.本实用新型中也不限制连通孔3a的设置位置,如,可以是在风机壳体21的周向上任意一个位置,一个实施例中,风机壳体21包括蜗壳214以及设于蜗壳214上的蜗舌215,蜗壳214和蜗舌215共同限定出风机风道211,连通孔3a的延伸路径位于蜗舌215的一侧,对应于蜗舌215的旁侧的区间较大,可以便于开设较大面积的连通孔3a,以增大另一个风机进风口212的进风风量。
138.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制连通孔3a的具体成型方式,如,可以是机械式加工成型,也可以是在形成蜗壳214和蜗舌215时焊接预留成型,还可以是采用铸造成型方式时,直接铸造形成连通孔3a。
139.另一个实施例中,风机壳体21的下端部位于壳体风道13的底壁的上方,以在风机壳体21的下端部与壳体风道13的底壁之间形成有连通间隙3b,连通流道3包括连通间隙3b,如此,通过调整风机壳体21的安装位置即可形成连通间隙3b,设置较为便捷。
140.另外,连通孔3a和连通间隙3b可以是单独设置,也可以是两者同时设置的形式,当连通孔3a和连通间隙3b两者同时设置时,双吸式离心风机2可以获得更大的进风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1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限制连通孔3a的具体截面形状,请参阅图21,如,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方孔,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的孔,根据蜗壳214和蜗舌215的形状,可以将连通孔3a设置为类似三角形的形状,当然,连通孔3a的具体壁厚也不一定全部设置为均匀等厚,可以局部设置为较厚,局部设置为较薄,如,采用的是中间较厚,两端较薄的形式。
14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也不限制连通间隙3b的具体截面形状,请参阅图21,如,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连通间隙3b的具体形状由风机壳体21的下端部和壳体风道13的底壁之间限定的具体形状来决定,当然,连通间隙3b的具体壁厚也不一定全部设置为均匀等厚,可以局部设置为较厚,局部设置为较薄,如,采用的是中间较厚,两端较薄的形式,也可以是采用中间较薄,两端较厚的方式。
143.考虑到两个风机进风口212布设形式以及内机进风口12的布设位置,需要优化设计双吸式离心风机2,以满足整体大风量的进风要求,一个实施例中,将离心风轮22沿其轴向上的两个风轮段设置为长度不相等,具体的长度差异以及比例,如3:2、4:5、6:7、6:8、7:8、7:9等等,可以根据实际的内机进风口12的大小,风机进风口212与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之间的对应位置关系来调整,合理分配两个风轮段的长度,可以获得较大的风量。
144.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风轮段可以是设置两个风轮,然后组合为一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的风轮,在风轮内设置隔离结构,分隔成两个风轮段,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离心风轮22内设有中隔板23,两个风轮段形成在中隔板23的相对两侧,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145.离心风轮22的旋转是通过电机来驱动的,电机的电机主轴可以直接驱动连接中隔板23,当然,直接驱动的方式,不限定在电机主轴与中隔板23之间设置有减速装置,如,齿轮减速器等,中隔板23直接带动两个风轮段转动,当然,还可以是间接驱动两个风轮段转动,如,驱动电机24分别带动两个并联的传动系统,分别将驱动电机24的动力传递至两个风轮段的轮体上,如,两个并联的齿轮传动结构,外啮合的齿轮传动系,一个主动齿轮同时外啮合两个传动齿轮,主动齿轮与驱动电机24的电机主轴同轴安装,两个传动齿轮分别与两个风轮段对应固定连接。
146.具体地,一个实施例中,风机壳体21内形成有处在风机风道211上的安装腔,双吸式离心风机2还包括离心风轮22、中隔板23以及驱动电机24,离心风轮22包括转动安装于安装腔内的风轮本体,中隔板23设于风轮本体内且与风轮本体连接,中隔板23将风轮本体间隔成沿其轴向分布的两个风轮段,驱动电机24驱动中隔板23转动,以带动离心风轮22转动,中隔板23将风机风道211间隔成两个分风机风道211,通过两个风机进风口212分别吸风,经过两个分风机风道211分别加压后,交汇自风机出风口213排出,实现更大的风量。
147.进一步地,气流还可以在两个风轮段内相互窜动,以使驱动电机24在一定的功率条件上,更好地协调两个风轮段内的风量,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隔板23上贯设有第一透气孔231,第一透气孔231也起到了上述的连通流道3的作用,能更好地配合气流在两个风轮段内的分配,以获得较大的风量需求,更优地,第一透气孔231设置多个,且沿中隔板23的周向间隔设置,可以使得双吸式离心风机2获得更大的风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气孔231的实际的透气面积也不能过大,需要在满足两个不对称的风轮段的前提下,合理布设第一透气孔231的个数。
14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气孔231的具体截面形状不受限制,请参阅图17及图22,如,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等,当然,考虑到中隔板23为一个圆形结构,也可以将第一透气孔231设置为沿中隔板23的径向延伸的扇形孔,第一透气孔231的内侧的宽度较小,外侧的宽度较大。
149.另外,中隔板23与风轮本体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受限制,可以是一体化成型,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如,卡接,螺纹连接等等,可以是先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在中隔板23上成型第一透气孔231后,然后再组装至风轮本体内。
150.在采用单电机驱动离心风轮22转动的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4可以设置在离心风轮22的轴向上两端中的任意一端,考虑到驱动电机24的安装会遮挡一部分进风面积,为了平衡两个风机进风口212之间的进风量,一个实施例中,后内机进风口12b设于机壳1的后壁,
较长的风轮段朝向机壳1的后壁设置,驱动电机24设置在较长的风轮段内并安装在机壳1和/或风机壳体21上,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驱动电机24的安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分配两个风机进风口212的吸风量。
151.驱动电机24的安装座可以设置在风机壳体21上,也可以设置在机壳1上,具体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结构进行安装,如,采用螺栓进行紧固,如,在风机壳体21或者机壳1上设置螺纹连接孔,或者在风机壳体21或者机壳1上设置连接通孔,当在风机壳体21或者机壳1上设置螺纹连接孔时,可以是将螺栓穿设在驱动电机24的安装座的安装孔内,再螺旋锁紧在螺纹连接孔内;当在风机壳体21或者机壳1上设置连接通孔时,可以是将螺栓穿设在驱动电机24的安装座的安装孔内,再穿过螺纹连接通孔,然后再通过螺母进行锁紧,上述均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驱动电机24的安装座设置在机壳1上,由于机壳1是空调器室内柜机的机身,其承载面积可以设置的较大,将驱动电机24的安装座设置在机壳1上,可以安装的稳固,在驱动电机24动作时,可以实现较小的噪音,效果较好。
152.具体地,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4对应与后内机进风口12b相对的风机进风口212设置,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连接座14,连接座14上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于驱动电机24的电机座,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机壳1,通过连接座14作为转接件,便于驱动电机24的安装。
153.连接座14起到了驱动电机24的电机座与机壳1之间连接的桥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限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形式,如,都可以设置成为板结构,也都可以设置为杆结构,当然,也可以是杆结构和板结构的组合形式,如,组合架的结构形式。
15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限制第一连接部和驱动电机24的电机座的可拆卸安装方式,也不限制第二连接部与机壳1的可拆卸安装方式,上述两者的可拆卸安装方式可以设置的相同,也可以设置的不同,如,均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卡扣连接结构等方式,当然,还可以是螺纹连接结构和卡扣连接结构的组合连接方式。
155.请参阅图21,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14包括连接板141以及自连接板141的侧部向外延伸出的多个连接臂142,多个连接臂142沿连接板14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板141,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臂142,如此,多个连接臂142可以安装于壳体风道13的相对侧壁上,起到多向支撑的作用,使得驱动电机24的固定更牢靠,同时,连接板141与连接臂142之间的间隙可以供气流穿过,减少了风阻,满足了大风量的需求。
15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限制连接板141的具体形状,如,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等等,也不限制连接板141和连接臂142的具体成型方式,如,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铸造的方式,当采用焊接的方式时,可以将连接臂142预先成型为板条,然后将板条焊接在连接板141的周侧;当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时,可以是在一个大的板件上,机械加工削除局部材料以成型连接臂142。
157.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连接臂142之间形成有与风机进风口212连通的第二透气孔1421,如此,在满足连接座14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了过风面积,减少了风阻,满足了大风量的需求,具有较好的效果。
15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限制第二透气孔1421的具体形状,请参阅图20,如,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半封闭式结构,当然,可以是在成型连接臂142与连接板141时,直接成型第二透气孔1421。
15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少连接臂142的遮挡面积,需要将连接臂142的平面展开面积设置的较小,如,可以是减少连接臂142的宽度,连接臂142的宽度越小越好,为了保证连接臂142的强度,可以通过设置加强结构来起到强度的加强,如,在每一个连接臂142上设有加强筋,每一个加强筋的形状可以和连接臂142的形状类似,也可以是长条形,可以设置在连接臂142的相对两侧,如此,使得连接臂142具有较好的刚度,便于驱动电机24的稳定安装。
16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不限制加强筋与连接臂142的具体连接方式,如,可以采用焊接一体成型的方式,直接将加强筋焊接在连接臂142上,或者直接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去除除了加强筋以外的其余的结构。
161.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4设于壳体风道13内,且处于风机出风口213和内机出风口11之间,气流经过双吸式离心风机2加压后,经室内换热器4换热后,自内机出风口11吹出,气流流经室内换热器4使得气流更均匀,降低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功耗。
162.室内换热器4用以将空调器内的冷量或者热量辐射至室内,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经过空调器内的节流器的低温低压的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4,以与壳体风道13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充分将冷量释放至壳体风道13内,以使得较冷的空气吹向室内,实现制冷;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经过空调器内的压缩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流经室内换热器4,以与壳体风道13内的气流进行热交换,充分将热量释放至壳体风道13内,以使得较热的空气吹向室内,实现制热。
163.需要说明的是,室内换热器4包括多个弯曲设置的芯管,芯管内流通有冷媒,通过芯管与壳体风道13内的空气接触,以将冷媒的冷量或者热量交换至气流中,实现热交换。
164.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于前内机进风口12a和/或后内机进风口12b用以过滤进入壳体风道13内的气流,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内机进风口12a设置在机壳1的侧壁上时,过滤组件设置在机壳1的侧壁上,当后内机进风口12b设置在机壳1的后壁上时,过滤组件还设置在机壳1的后壁上,另外,当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的个数和为两个时,过滤组件也设置两个,当前内机进风口12a和后内机进风口12b的个数和为三个时,过滤组件也设置三个。
165.过滤组件可以设置为滤网,起到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达到净化气流的作用,滤网可以是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网,即为高效空气过滤器,对于0.1微米和0.3微米的有效率达到99.7%,hepa网的特点是空气可以通过,但细小的微粒却无法通过,它对直径为0.3微米(头发直径的1/200)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以上,是烟雾、灰尘以及细菌等污染物最有效的过滤媒介。
166.hepa分pp滤纸、玻璃纤维、复合pp pet滤纸、熔喷涤纶无纺布和熔喷玻璃纤维五种材质,其风阻大,容尘量大,过滤精度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加工成各种尺寸和形状,适合不同的机型使用。
167.过滤组件整体可以采取可拆卸安装的方式,具体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如,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等,也可以是仅过滤组件中的滤网采取可拆卸的方式,如,在滤网的承载件上设置卡槽等方式,在过滤一段时间后,可以更换或者检修过滤组件的滤网。
168.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加热组件,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组件可以为
单一的结构,也可以与室内换热器4设置为一体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加热组件可以为单一的结构的实施例中,加热组件设于壳体风道13内,且处于室内换热器4与内机出风口11之间,适用于需要电辅热的场合。
169.加热组件(图未示)可以设置为电热丝的形式,在检测到空调室内机100位制热模式且开启有电辅热模式时,电热丝通电加热,气流自前内机进风口12a和/或后内机进风口12b进入至壳体风道13内14内,然后经过两个风机进风口212进入至双吸式离心风机2内,经过双吸式离心风机2内的离心风轮22的加压作用形成强气流,自风机出风口213吹出,经过室内换热器4加热后,再经过加热组件的加热升温,最终自内机出风口11排除至室内,此时空调室内机100会获得一个较好的制热效果。
170.当然,上述的制热模式可以在初始启动需要快速制热的场合,当室内的温度较低时,可以使用上述的快速制热模式,迅速制热,当室内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以自动检测室内的温度,根据室内的温度自动关闭电辅热模式,也可以是手动关闭电辅热模式,从而切断电热丝的供电,仅靠室内换热器4来进行换热。
171.请参阅图23,考虑到室内换热器4在换热过程中,其表面会凝聚冷凝水,为了减少冷凝水对其他部件的干扰,需要收集上述的冷凝水,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4底部还设置有接水盘5,接水盘5的上端开口,下端成漏斗状设置,接水盘5的上端直接挂置在室内换热器4的下端,起到导流收集冷凝水的作用,接水盘5的下端设有排水口,用以排出冷凝水,当然,接水盘5的排水口处还可以设置开关阀,在接水盘5内还可以设置液位传感器,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接水盘5内的冷凝水的液位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开关阀打开接水盘5的排水口,起到自动将接水盘5内的水排出的目的,阈值可以设置为接水盘5总容积的2/3、4/5、6/7、7/8等等。
17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内机出风口11处还设有导风结构,导风结构包括格栅以及导风叶,调整导风叶的角度,即可调整内机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以自内机出风口11内吹出的气流朝向不同的角度,适应广角度的出风需求,当然,在不使用空调室内机100时,导风叶还可以起到关闭内机出风口11的作用,减少灰尘等杂质进入。
17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全部技术特征,因此,也具有上述全部技术特征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17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室内换热器4,室外室内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4以及在空调器内设置有压缩机、节流装置以及冷媒管等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冷媒流路,实现了空调器的制热以及制冷。
17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