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3475发布日期:2021-11-16 00:5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水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2.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是水泥混凝土运用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大坝、隧道、高层建筑等工程。该品绿色环保,不易燃,不易爆,可以安全使用火车和汽车运输。目前工厂中大多采用真空干燥法将聚羧酸减水剂干燥成粉,而为了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干燥效率,市场中出现了许多聚羧酸减水剂的真空干燥装置。
3.然而目前现有的干燥装置,通常只对减水剂进行一次干燥,干燥时间以及程度不足,造成最后的聚羧酸减水剂的干燥度无法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干燥装置;解决目前现有的干燥装置只进行一次干燥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干燥装置,包括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第三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罐体内部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阀门,罐体底端面设置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门,罐体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内部水平设置有圆柱形腔体结构的第一烘干腔室,第一烘干腔室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一螺杆,第二烘干装置内部还设置有第一电机腔室,所述第一电机腔室与第一烘干腔室通过隔板相隔开,第一电机腔室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电机,所述第一螺杆电机与第一螺杆相固连,第一烘干腔室内部靠近第一电机腔室一端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内部还设置有第一蒸汽腔室,所述第一蒸汽腔室为半圆形结构,设置于第一烘干腔室下端;所述第三烘干装置与第二烘干装置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烘干腔室、第二螺杆、第二电机腔室、第二螺杆电机、第二蒸汽腔室、第三进料口、第三出料口,第三烘干装置的第三进料口设置于第二出料口下端并与第二出料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出料口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门;所述第一蒸汽腔室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蒸汽腔室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一冷凝水出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通过气体管路相连通;所述罐体上部设置有第一真空排气口,所述第一真空排气口与真空排气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烘干腔室远离第一电机腔室的一端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真空排气口,所述第二真空排气口与所述真空排气管相连通,所述罐体的外侧面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设置有真空气泵,所述真空气泵与真空排气管的另一端相连接,在两个真空排气口与真空气泵之间的真空排气管上设置有冷凝水储存罐,所述冷凝水储存罐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凝水出口。
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辊与搅拌电机,罐体内部中央竖直设置有所述搅拌辊,罐体的上表面中央设置有所述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与搅拌辊相固连。
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辊上设置有搅拌桨叶,底部的搅拌桨叶设置于罐体底端面上部并且为圆弧状。
9.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部的底部端面为半球面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的最大直径略小于第一烘干腔室的内径。
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出料口设置于第二烘干腔室远离第二电机腔室的一端。
1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干燥装置,设置有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第三烘干装置,对聚羧酸减水剂进行三次干燥,保证聚羧酸减水剂可以完全地被干燥,同时第二烘干装置、第三烘干装置设置有螺杆,可以在聚羧酸减水剂移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干燥,无需再设置其他装置来移动聚羧酸减水剂。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的a

a剖视图;
17.其中,1为罐体、2为搅拌辊、3为搅拌电机、4为第一进料口、5为进料阀门、6为加热器、7为第一出料口、8为第一出料阀门、9为第一烘干腔室、10为第一螺杆、11为第一电机腔室、12为第一螺杆电机、13为第二进料口、14为第二出料口、15为第一蒸汽腔室、16为第一进气口、17为气体管路、18为第三进料口、19为第二烘干腔室、20为第二螺杆、21为第二电机腔室、22为第二螺杆电机、23为第三出料口、24为第二出料阀门、25为第二蒸汽腔室、26为第一冷凝水出口、27为第一真空排气口、28为第二真空排气口、29为真空排气管、30为真空气泵、31为冷凝水储存罐、32为第二冷凝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加工用干燥装置,包括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第三烘干装置。
20.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为中空结构,罐体1内部的底部端面为半球面结构。罐体1内部中央竖直设置有搅拌辊2,所述搅拌辊2上设置有搅拌桨叶,底部的搅拌桨叶设置于罐体1底端面上部并且为圆弧状,用于对罐体1底部的减水剂进行充分的搅拌。罐体1的上表面中央设置有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与搅拌辊2相固连,用于驱动搅拌辊2在罐体1内部进行转动,从而对减水剂在罐体1内部进行搅拌。
21.所述罐体1内部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进料口4,通过所述第一进料口4可以向罐体1内部输入物料,所述第一进料口4上设置有进料阀门5。所述罐体1内部的底端面中央设置有第
一出料口7,通过所述第一出料口7可以将罐体1内部的减水剂从罐体1中输出,所述第一出料口7上设置有第一出料阀门8。
22.所述罐体1的内部侧壁上设置有加热器6,通过所述加热器6将罐体1内部的减水剂进行加热。
23.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内部水平设置有第一烘干腔室9,所述第一烘干腔室9为圆柱形腔体结构,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一螺杆10,所述第一螺杆10的最大直径略小于第一烘干腔室9的内径。第二烘干装置内部还设置有第一电机腔室11,所述第一电机腔室11与第一烘干腔室9通过隔板相隔开。第一电机腔室11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电机12,所述第一螺杆电机12与第一螺杆10相固连,通过第一螺杆电机12带动第一螺杆10在第一烘干腔室9内部进行转动。
24.所述第一烘干腔室9内部靠近第一电机腔室11一端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进料口13,所述第二进料口13与第一出料口7相连通,通过第一出料口7以及第二进料口13可以将罐体1内部的减水剂输送至第一烘干腔室9内部。
25.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内部还设置有第一蒸汽腔室15,所述第一蒸汽腔室15为半圆形结构,设置于第一烘干腔室9下端,用于对第一烘干腔室9内部的减水剂物料进行加热。
26.所述第一烘干腔室9远离第一电机腔室11的一端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出料口14。
27.所述第三烘干装置与第二烘干装置的结构相同,内部水平设置有圆柱形腔体结构的第二烘干腔室19,第二烘干腔室19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二螺杆20。第三烘干装置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电机腔室21,第二电机腔室21与第二烘干腔室19之间通过隔板相隔开。第二电机腔室21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杆电机22,第二螺杆电机22与第二螺杆20相连接。
28.所述第二烘干腔室19内部靠近第二电机腔室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进料口18,所述第三进料口18设置于第二出料口14下端并与第二出料口14相连通,通过第二出料口14以及第三进料口18可以将第一烘干腔室9内部的减水剂输送至第二烘干腔室19内部。
29.所述第三烘干装置内部还设置有第二蒸汽腔室25,所述第二蒸汽腔室25为半圆形结构,设置于第二烘干腔室19下端,用于对第二烘干腔室19内部进行蒸汽加热。
30.所述第一蒸汽腔室15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6与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蒸汽腔室25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气口与第一冷凝水出口26,所述第一出气口16与第二进气口通过气体管路17相连通。
31.所述第二烘干腔室19远离第二电机腔室21的一端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三出料口23,所述第三出料口23上设置有第二出料阀门24。
32.所述罐体1上部设置有第一真空排气口27,所述第一真空排气口27与真空排气管2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烘干腔室9远离第一电机腔室11的一端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真空排气口28,所述第二真空排气口28与所述真空排气管29相连通。
33.所述罐体1的外侧面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设置有真空气泵30,所述真空气泵30与真空排气管29的另一端相连接。在两个真空排气口与真空气泵30之间的真空排气管29上设置有冷凝水储存罐31,所述冷凝水储存罐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冷凝水出口32。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5.打开进料阀门5,将减水剂物料从罐体1的第一进料口4处输入至罐体1内部,当全部减水剂物料进入罐体1内部后,关闭进料阀门5。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辊2对罐体1内部的减水剂物料进行充分的搅拌,同时加热器6开启,对减水剂物料进行第一次加热干燥。
36.当第一烘干装置内部的烘干时间到达指定时间后,打开第一出料阀门8的开关,罐体1内部的减水剂物料通过第一出料口7以及第二进料口13进入第一烘干腔室9内部。第一螺杆电机12开启,带动第一螺杆10进行转动,此时高温蒸汽从第一进气口16进入第一蒸汽腔室15内部,并且通过第一出气口、气体管路17、第二进气口进入第二蒸汽腔室25内部,高温蒸汽对第一烘干腔室9以及第二烘干腔室19的底部进行加热,来使第一烘干腔室9以及第二烘干腔室19内部的减水剂物料的水分进行蒸发,达到干燥减水剂的目的。
37.第一螺杆10旋转,带动减水剂物料从第二进料口13处向第二出料口14处运动,减水剂物料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高温蒸汽的加热逐渐干燥。第一烘干腔室9的减水剂物料被第一螺杆10输送至第二出料口14处,并从第三进料口18进入第二烘干腔室19内部。
38.第二烘干腔室19内部的减水剂物料在第二螺杆20的作用下向第三出料口23处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高温蒸汽的加热逐渐干燥。
39.经过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第三烘干装置的三道烘干程序,减水剂物料被完全烘干,打开第二出料阀门24,完全烘干后的减水剂物料被排出。
40.减水剂物料干燥后蒸发的水蒸气储存于罐体1、第一干燥腔室9、第二干燥腔室19内部,在真空气泵30的作用下,分别通过第一真空排气口27、第二真空排气口28顺着真空排气管29进入冷凝水储存罐31中,冷却液化后顺着第二冷凝水出口32流出。
41.蒸汽腔室内部的蒸汽在换热结束后液化成为冷凝水,从第一冷凝水出口26流出。
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