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4286发布日期:2021-12-15 12:3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除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除湿器通常包括干燥剂盒,通过干燥剂实现快速除湿。其中,硅胶干燥剂作为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且具备无毒、无味、无腐蚀等特性,故被广泛应用到航空部件、计算机器件、电子产品、皮革制品、医药、食品等行业,用于干燥防潮。硅胶干燥剂为内部具有较细毛孔的网状结构,能吸收水分,并能通过物理吸引力将水分保留住,同时,若对其进行加热,上述物理吸附又能可逆,进而实现循环使用。
3.现有的一种除湿器,包括用于存放干燥剂的干燥剂盒、底座、送风装置和电路板,送风装置和电路板设置在底座内腔内,送风装置的送风口与干燥剂盒连通。干燥剂盒内的干燥剂在自然状态下缓慢对环境进行除湿;送风装置的冷风系统开启时,冷风进入干燥剂盒内加快干燥剂盒的空气流动速度,提高除湿效率;送风装置的热风系统开启时,热风进入干燥剂盒内烘干干燥剂,实现干燥剂的循环使用。但是,烘干干燥剂时的高温蒸气直接排出至干燥剂盒外部,导致外部环境的空气湿度又再度增加,影响除湿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除湿器烘干干燥剂的过程中会直接排出高温蒸气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会排出高温蒸气的除湿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湿器,包括:
6.冷凝结构,包括冷凝腔;
7.吸湿结构,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的吸湿腔以及与吸湿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凝腔与出气口连通;
8.送风结构,包括送风口,送风口与进气口连通;以及
9.换热结构,包括热端和冷端,其中,冷凝结构与冷端相抵或靠近;吸湿结构至少部分与热端相抵或靠近。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吸湿结构上设有出气口的部分位于冷凝腔内。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冷凝结构由导热材料制成;
12.和/或,吸湿结构至少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吸湿结构包括:
14.吸湿壳体,其内部形成开口朝向冷凝结构的吸湿腔,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在吸湿壳体上;
15.导热盖,设置在吸湿腔的开口部位,导热盖与热端相抵或靠近。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进气口设置在吸湿壳体朝向送风结构的一端,出气口设置在吸湿壳体的侧部。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出气口具有多个,且出气口的直径小于干燥剂的外径。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冷凝结构包括冷凝壳体,冷凝壳体内形成冷凝腔,冷凝壳体的顶端设有冷凝开口;
19.吸湿壳体与导热盖连接的一端通过冷凝开口伸置冷凝腔内,换热结构设置在导热盖与冷凝壳体的底端之间。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冷凝壳体的底端设有排水口,除湿器还包括蓄水容器,蓄水容器与排水口连通。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排水口靠近冷凝壳体的侧部设置。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接冷凝壳体与导热盖。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和至少一个紧固件,第一连接孔设置在导热盖上;第二连接孔设置在冷凝壳体的底端上,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连接孔连接。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换热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片。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
26.重量传感器,设置在冷凝壳体的下端,用于检测吸湿结构的实时重量;
27.控制器,分别与送风结构、换热结构和重量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实时重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和换热结构开启,在实时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和换热结构关闭。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重量传感器设置在冷凝壳体的下端。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风道壳体,风道壳体的一端与送风结构的送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进气口连通。风道壳体的横截面积从靠近送风结构的一端向靠近进气口的一端逐渐增大。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流通口,隔板将外壳分隔成上腔和与上腔通过流通口连通的下腔,重量传感器、吸湿结构、冷凝结构、风道壳体和送风结构自下至上依次设置在上腔内,重量传感器设置在上腔的底部;
31.蓄水容器设置在下腔内。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隔板的上表面朝向流通口渐低倾斜。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电池结构,电池结构分别与送风结构、换热结构、控制器和重量传感器电连接。
3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包括换热结构、吸湿结构、冷凝结构和送风结构,冷凝结构包括冷凝腔;吸湿结构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的吸湿腔以及与吸湿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送风结构包括送风口,送风口与进气口连通;换热结构包括热端和冷端;其中,吸湿结构至少部分与热端相抵或靠近;冷凝结构与冷端相抵或靠近。
36.吸湿结构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的吸湿腔,通过干燥剂实现快速除湿。吸湿结构至少部分与热端相抵或靠近,在热端的加热作用下,干燥剂内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通过出气口排出至冷凝腔;冷凝结构与冷端相抵或靠近,在冷端的制冷作用下,排出至冷凝腔内的水蒸气与冷凝结构接触冷凝,实现干燥剂的循环使用。送风结构保证了气体流动的方向,防止水蒸汽通过进气口排出。因为冷凝结构和送风结构的存在,不会有高温蒸气从除湿器排出,
既不会因为将蒸气直接排至外部环境导致空气湿度又再度增加,从而降低除湿效率;也不会因为高温蒸汽直接排至外部环境使得环境温度升高,导致高温蒸汽损伤元器件或损伤待除湿空间内的其他物品,或高温蒸汽烫伤用户。
3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重量传感器和控制器,重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壳体的下端,用于检测吸湿结构的实时重量;控制器分别与送风结构、换热结构和重量传感器电连接,用于在实时重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和换热结构开启,在实时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和换热结构关闭。
38.通过重量传感器实现对吸湿结构内干燥剂的重量的实时监控,控制器根据重量传感器检测的实时重量,实现对除湿器的自动控制,实现自动烘干或除湿,智能化程度高,适用性广,适用于相对较为密闭的环境中。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湿器(局部)的安装爆炸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湿结构的安装爆炸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结构的示意图;
4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湿器的剖视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1‑
换热结构;2

吸湿结构;21

吸湿壳体;22

导热盖;23

干燥剂;24

进气口;25

出气口;26

第一连接孔;3

冷凝结构;31

冷凝开口;32

排水口;33

第二连接孔;4

送风结构;5

重量传感器;6

控制器;7

风道壳体;8

蓄水容器;9

外壳;10

电池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9]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50]
结合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包括换热结构1、吸湿结构2、冷凝结构3和送风结构4,冷凝结构3包括冷凝腔;吸湿结构2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23的吸湿腔以及与吸湿腔连通的进气口24和出气口25;冷凝腔与出气口25连通;送风结构4包括送风口,送风口与进气口24连通;换热结构1包括热端和冷端,其中,冷凝结构3与冷端相抵,吸湿结构2至少部分与热端相抵。除湿器用于解决一些特定的密闭空间或一些需要保持干燥的空间内快速除湿的要求,比如:衣柜、电子物品储存柜、储藏室等待除湿空间,或者配电柜、端子箱、开关柜、控制柜、操作台、储藏室等密闭空间。或者,除湿器用于解决卧室、衣柜、客厅等空间的除湿要求。优选地,干燥剂23为硅胶干燥剂23。
[0051]
或者,吸湿结构2至少部分与热端靠近。或者,冷凝结构3与冷端靠近。
[0052]
吸湿结构2包括适于容置干燥剂23的吸湿腔,通过干燥剂23实现快速除湿。干燥剂23优选为硅胶干燥剂。吸湿结构2至少部分与热端相抵或靠近,在热端的加热作用下,干燥剂23内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通过出气口25排出至冷凝腔;冷凝结构3与冷端相抵或靠近,冷端用于给冷凝结构3传递冷量,在冷端的制冷作用下,排出至冷凝腔内的水蒸气与冷凝结构3接触冷凝,避免蒸汽向外溢出,确保除湿效果,同时,实现干燥剂23的循环使用。送风结构4的设置,保证了气体流动的方向,防止水蒸汽通过进气口24排出。因为冷凝结构3和送风结构4的存在,不会有高温蒸气从除湿器排出,既不会因为将蒸气直接排至外部环境导致空气湿度又再度增加,从而降低除湿效率;也不会因为高温蒸汽直接排至外部环境使得环境温度升高,导致高温蒸汽损伤元器件或损伤待除湿空间内的其他物品,或高温蒸汽烫伤用户。
[0053]
送风结构4通过风道与进气口24连通,或者,送风结构4直接连接在进气口24处。进气口设置在吸湿结构2的顶部时,送风结构可以设置在吸湿结构2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在吸湿结构的侧部或底部,送风口通过风道与进气口24连通。进气口设置在吸湿结构2的侧部时,送风结构可以对应设置在吸湿结构2的侧部,也可以设置在吸湿结构2的顶部或底部,送风口通过风道与进气口24连通。进气口设置在吸湿结构2的底部时,送风结构可以设置在吸湿结构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吸湿结构的顶部或侧部,送风口通过风道与进气口24连通。
[0054]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吸湿结构2上设有出气口25的部分位于冷凝腔内。占用空间小,降低整机的体积,小空间内也可使用,适用范围更广。
[0055]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吸湿结构设置在冷凝器的外部,出气口与冷凝腔之间通过出气通道连通。
[0056]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所述冷凝结构3由导热材料制成。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
[0057]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湿结构2至少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
[0058]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结构3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吸湿结构2至少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
[0059]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吸湿结构2包括吸湿壳体21和导热盖22,吸湿壳体21的内部形成开口朝向冷凝结构的吸湿腔,进气口24和出气口25均设置在吸湿壳体21上;导热盖
22设置在吸湿腔的开口部位,导热盖与热端相抵或靠近。
[0060]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热盖22与所述吸湿壳体21的开口可拆卸地连接,且与热端靠近。导热盖22可拆卸地连接在开口处,既便于填充和更换吸湿腔内的干燥剂23,又可封闭开口,防止干燥剂23从开口处脱落。优选的,吸湿壳体的开口朝下,导热盖设置在吸湿壳体的下方。导热盖既用于导热,还用于封闭开口。
[0061]
导热盖22由导热材料制成,优选由金属材料制成。具体的,吸湿壳体21和导热盖22均由导热材料制成,优选吸湿壳体21和导热盖2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干燥剂23填充在吸湿腔内。
[0062]
导热盖22被热端加热后将热量传导给填充在吸湿腔内的干燥剂23,干燥剂23内的水分受热蒸发成蒸气,并通过出气口25排出至冷凝腔内。
[0063]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吸湿结构2包括吸湿壳体21,吸湿壳体21上设有更换开口,更换开口处卡接有更换盖,或者更换开口处铰接有更换盖。吸湿壳体21上与热端相抵或靠近的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
[0064]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导热盖22设置在吸湿壳体21的一端,进气口24设置在吸湿壳体21朝向送风结构的一端,出气口25设置在吸湿壳体21的侧部。
[0065]
导热盖22设置在吸湿壳体21的一端,增大导热范围,增强干燥剂23的烘干效果。进气口24设置在吸湿壳体21的另一端,出气口25设置在吸湿壳体21的侧部,气体流动方向为折线方向,并非直线方向,气体与干燥剂23的接触时间长,加热后的蒸气被气体带走的更彻底。
[0066]
优选地,吸湿壳体21为桶状壳体,进气口24设置在桶状壳体的顶部,安装开口设置在桶状壳体的底部,出气口25设置在桶状壳体的侧部。
[0067]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出气口25具有多个并均匀分布在吸湿壳体21的周侧,其中,出气口25的直径小于干燥剂23的外径,防止干燥剂23颗粒通过出气口25脱出吸湿腔。
[0068]
优选地,进气口24也具有多个,且均匀分布在吸湿壳体21上与开口相对的一端。
[0069]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进气口24设置在吸湿壳体21的顶部,进气口24可以为均匀分布在吸湿壳体21的顶部的多个,也可以为投影面积占吸湿壳体21顶部至少三分之一的一个。
[0070]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冷凝结构3包括冷凝壳体,冷凝壳体内形成冷凝腔,冷凝壳体的顶端设有冷凝开口31,吸湿壳体21与导热盖22连接的一端通过冷凝开口31伸置冷凝腔内,换热结构1设置在导热盖22与冷凝壳体的底端之间。
[0071]
冷凝壳体的底端设有排水口32;除湿器还包括蓄水容器8,蓄水容器8与排水口32连通。冷凝水通过排水口32进入蓄水容器8内,蓄水容器8用于回收除湿器排出的冷凝水。
[0072]
蓄水容器8可以为水箱、水桶或其它可以盛水的容器。
[0073]
排水口32设置在冷凝壳体的底端,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可直接通过排水口32排出。吸湿壳体21与导热盖22连接的一端通过冷凝开口31伸置冷凝腔内,冷凝壳体套设在吸湿壳体21的侧部,从出气口25排出的带有蒸气的气流向冷凝壳体流动,与冷凝壳体接触冷凝成水后顺着冷凝壳体流向排水口32。换热结构1的热端和冷端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两端,换热结构1设置在导热盖22与冷凝壳体的底端之间时,热端与导热盖22面接触,冷端与冷凝壳体的底端面接触。
[0074]
优选地,冷凝壳体的形状与吸湿壳体21的形状匹配。
[0075]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排水口32靠近冷凝壳体的侧部设置。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可直接通过排水口32排出,不会有冷凝水积存在冷凝壳体内。优选的,排水口32具有多个,多个排水口32均匀分布在冷凝壳体的底端并靠近冷凝壳体的侧部。
[0076]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接冷凝壳体与导热盖22。
[0077]
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26、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33和至少一个紧固件,第一连接孔26设置在导热盖22上;第二连接孔33设置在冷凝壳体的底端上,第二连接孔33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连接孔26连接。冷凝壳体通过紧固件、第一连接孔26和第二连接孔33与导热盖22可拆卸地连接。优选的,第一连接孔26为螺纹孔,第二连接孔33为通孔或螺纹孔,紧固件为螺栓或螺钉。
[0078]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换热结构1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对导热盖22进行加热,冷端对冷凝壳体进行制冷,实现干燥剂23的烘干,并对烘干后的水蒸气进行冷凝,防止高温气体排出对周围环境、设备及人员的伤害。
[0079]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重量传感器5和控制器6。
[0080]
重量传感器5用于检测吸湿结构的实时重量;控制器6分别与送风结构4、换热结构1和重量传感器5电连接,用于在实时重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4和换热结构1开启,在实时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送风结构4和换热结构1关闭。第一预设值大于第二预设值。
[0081]
当重量传感器5检测到吸湿结构的重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时,送风结构4和换热结构1开启,热端加热并烘干干燥剂23,干燥剂23水分被加热蒸发出来后,经过送风结构4送风使蒸气撞向冷凝结构3,在冷凝腔的腔壁形成冷凝水,并通过排水口32排出,实现干燥剂23的烘干和冷凝;当重量传感器5检测到吸湿结构的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器6控制送风结构4和换热结构1关闭,干燥剂23可进行吸湿防潮工作,不需人工操作,实现智能自动化吸湿防潮。或者,当重量传感器5检测到吸湿结构的重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控制器6控制换热结构1关闭,送风结构4开启增强干燥剂的吸湿防潮效率。
[0082]
通过重量传感器5实现对吸湿结构内干燥剂23的实时重量的监控,控制器6根据重量传感器5检测的实时重量,实现对除湿器的自动控制,实现自动烘干或除湿,智能化程度高,适用性广,适用于相对较为密闭的环境中。优选地,送风结构4为风机。
[0083]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重量传感器5设置在所述冷凝壳体的下端。用于检测冷凝结构和吸湿结构的实时重量,由于冷凝结构中的冷凝水均通过排水口排出,冷凝结构的重量不变,所以通过冷凝结构和吸湿结构的实时重量,可获得吸湿结构的实时重量。
[0084]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风道壳体7,风道壳体7的一端与送风结构4的送风口连通,另一端与进气口24连通。风道壳体7的横截面积从靠近送风结构4的一端向靠近吸湿结构的一端逐渐增大。风道壳体7既与送风结构4的送风口配合,又与吸湿结构2的吸湿壳体21配合。
[0085]
通过风道壳体7将送风结构4的出风引导至吸湿结构2的进气口24。
[0086]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外壳9,外壳9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流通口,隔板将外壳9分隔成上腔和与上腔通过流通口连通的下腔,重量传感器5、吸湿结构、冷凝结构、风道壳体7和送风结构4自下至上依次设置在上腔内,重量传感器5设置在上腔的底部;
蓄水容器8设置在下腔内。控制器6设置在上腔内。
[0087]
设置外壳9,增强整机外观的美观性,还起到对重量传感器5、吸湿结构、所述冷凝结构、风道壳体7和送风结构4的保护作用。外壳9上靠近送风结构4的进风口的位置处设有导风口,外部环境的气体通过导风口进入外壳9内部。优选的,外壳9的内侧壁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安装筋板,风道壳体7安装在安装筋板上,重量传感器5适于测量吸湿结构和所述冷凝结构的实时重量。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重量传感器5适于测量吸湿结构、所述冷凝结构、风道壳体7和送风结构4的实时重量。
[0088]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隔板的上表面朝向流通口渐低倾斜。隔板的上表面引导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流通口流动,确保上腔内不会有冷凝水残留。
[0089]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还包括电池结构10,电池结构10分别与送风结构4、换热结构1、控制器6和重量传感器5电连接。优选的,电池结构10设置在外壳9内。
[0090]
电池结构10为送风结构4、换热结构1、控制器6和重量传感器5供电,延长续航时间,使用方便,提升用户体验。优选电池结构10包括蓄电池。
[0091]
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器的运行方法包括:吸湿过程,气体通过进气口24进入吸湿腔内,吸湿腔内的干燥剂23吸收气体内的水分,达到吸湿防潮的效果。烘干过程,送风结构4启动,换热结构1启动,热端加热吸湿结构2,吸湿结构2内的干燥剂23在加热作用下形成蒸气,蒸汽在送风结构的气流带动下,撞向被冷端制冷后的冷凝结构3,在与冷凝壳体接触后冷凝,并通过排水口32、流通口排出至蓄水容器,实现干燥剂23的烘干。
[0092]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