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带式电阻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8300发布日期:2022-09-14 08:0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带式电阻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网带式电阻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带式电阻炉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网带式电阻炉是一种用采网带作为传输载体对工件进行热处理的炉子,网带一般采用耐腐蚀耐高温的金属材质,主要用于粉末冶金等粉体材料、印刷电路板、太阳电池片等易碎品等材料的热处理,如烘干、烧结等;中低温设备比较多,网带作循环运转,因此设备可以连续工作,产量比较大,同时可以配网带清洗装置,设备保养维护成本低,应用很广泛。网带炉是在直通式炉膛中装一传送带,连续的将放在其上的工件送入炉内,并通过炉膛送出炉外。它的优点是工件在运输过程中,加热均匀,不受冲击震动,变形量小。主要问题是输送带受耐热温度得闲制,承载能力较小,输送带反复加热和冷却,寿命较短,热损失也较大。洛阳迅智工贸这种炉子广泛用于轴承标,准件,纺织零件的淬火,回火,薄层渗碳和碳氮共渗等热处理。
3.在对网带式电阻炉烟气余热进行回收时,需要用到关于网带式电阻炉的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回收系统中需要采用过滤器对网带式电阻炉的烟气进行过滤,现有技术余热回收系统过滤器的滤芯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以达到有效的空气过滤,滤芯在长时间使用后,不及时更换滤芯,会造成污染物去除性能降低,容易导致出风异味,滤网气孔堵塞,导致运作声音大,会产生空气的细菌繁衍,造成二次污染。目前,用于网带式电阻炉烟气余热回收的过滤器,滤芯更替不方便,拆装以及组装都十分费时费力。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网带式电阻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过滤器滤网更换,能够有效的保证污染物去除性能,净化烟气的网带式电阻炉余热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带式电阻炉余热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网带式电阻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集气装置、过滤装置以及换热装置,所述集气装置包括与网带式电阻炉上的排气罩相接通的集气罩以及与集气罩相接通的集气管,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集气管相接通的进气管、与进气管相接通的进气罩、第一中空方形框、设于第一中空方形框后侧面的第一方形金属网、第二中空方形框、设于第二中空方形框前侧面的第二方形金属网、设于第一中空方形框和第二中空方形框内侧且设于第一方形金属网与第二方形金属网之间且从从后到前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第四过滤层、出气罩以及与出气罩相接通的出气管,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与出气管相接通的板式换热器、支撑基台、左右对称设于支撑基台上的两个纵向腰槽以及将板式换热器的机架固定于纵向腰槽上的腰槽螺钉。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和第四过滤层分别为静电初滤
层、纳米银离子涂层、椰壳活性碳纤维复合层以及复合滤纸层。
8.优选的,所述第一中空方形框的一端与集气罩抵顶对接,且第一中空方形框的另一端与第二中空方形框对接,所述第一中空方形框与集气罩之间设有第一方形框式密封垫圈,所第一中空方形框与第二中空方形框之间设有第二方形框式密封垫圈。
9.优选的,所述第二中空方形框后端与出气罩抵顶对接,且第二中空方形框与出气罩之间设有第三方形框式密封垫圈。
10.优选的,所述进气罩上下两端对应的四个凸起上分别插接有四个插接柱,四个所述插接柱分别贯穿于第一中空方形框上的四个第一凸起、第二中空方形框上的四个第二凸起以及出气罩上的四个第三凸起后通过锁母锁紧固定。
11.优选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机架通过腰槽螺钉与支撑基台螺接固定。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网带式电阻炉余热利用装置,网带式电阻炉的加热烟气经排气罩、排气罩以及集气管送入过滤装置,经过第一方形金属网粗过滤后,采用静电初滤层、纳米银离子涂层、椰壳活性碳纤维复合层以及复合滤纸层对烟气进行精精过滤净化,净化后的空气经第二方形金属网排至换热装置上的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对网带式电阻炉的加热烟气进行热回收,由于过滤装置上的四个插接柱分别贯穿于第一中空方形框上的四个第一凸起、第二中空方形框上的四个第二凸起以及出气罩上的四个第三凸起后通过锁母锁紧固定,而且板式换热器通过腰槽螺钉与支撑基台螺接,板式换热器以及出气罩均可拆卸移动,方便了第一中空方形框以及第二中空方形框的拆卸,更加方便了第一中空方形框以及第二中空方形框之间四个过滤层的拆卸更换。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集气装置;2、过滤装置;3、换热装置;4、网带式电阻炉;5、排气罩;6、集气罩;7、集气管;8、进气管;9、进气罩;10、第一中空方形框;11、第一方形金属网;12、第二中空方形框;13、第二方形金属网;14、第一过滤层;15、第二过滤层;16、第三过滤层;17、第四过滤层;18、出气罩;19、出气管;20、第一方形框式密封垫圈;21、第二方形框式密封垫圈;22、第三方形框式密封垫圈;23、插接柱;24、第一凸起;25、第二凸起;26、第三凸起;27、板式换热器;28、支撑基台;29、纵向腰槽;30、腰槽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网带式电阻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集气装
置1、过滤装置2以及换热装置3,所述集气装置1包括与网带式电阻炉4上的排气罩5相接通的集气罩6以及与集气罩6相接通的集气管7;
21.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与集气管7相接通的进气管8、与进气管8相接通的进气罩9、第一中空方形框10、设于第一中空方形框10后侧面的第一方形金属网11、第二中空方形框12、设于第二中空方形框12前侧面的第二方形金属网13、设于第一中空方形框10和第二中空方形框12内侧且设于第一方形金属网11与第二方形金属网13之间且从从后到前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过滤层14、第二过滤层15、第三过滤层16和第四过滤层17、出气罩18以及与出气罩18相接通的出气管19;
22.所述第一过滤层14、第二过滤层15、第三过滤层16和第四过滤层17分别为静电初滤层、纳米银离子涂层、椰壳活性碳纤维复合层以及复合滤纸层,所述第一中空方形框10的一端与集气罩6抵顶对接,且第一中空方形框10的另一端与第二中空方形框12对接,所述第一中空方形框10与集气罩6之间设有第一方形框式密封垫圈20,所第一中空方形框10与第二中空方形框12之间设有第二方形框式密封垫圈21,所述第二中空方形框12后端与出气罩18抵顶对接,且第二中空方形框12与出气罩18之间设有第三方形框式密封垫圈22,所述进气罩9上下两端对应的四个凸起上分别插接有四个插接柱23,四个所述插接柱23分别贯穿于第一中空方形框10上的四个第一凸起24、第二中空方形框12上的四个第二凸起25以及出气罩18上的四个第三凸起26后通过锁母锁紧固定;
23.所述换热装置3包括与出气管19相接通的板式换热器27、支撑基台28、左右对称设于支撑基台28上的两个纵向腰槽29以及将板式换热器27的机架固定于纵向腰槽29上的腰槽螺钉30,所述板式换热器27的机架通过腰槽螺钉30与支撑基台28螺接固定,板式换热器27通过腰槽螺钉30与支撑基台28螺接,板式换热器27以及出气罩均可拆卸移动,方便了第一中空方形框10以及第二中空方形框12的拆卸,更加方便了第一中空方形框10以及第二中空方形框12之间四个过滤层的拆卸更换;
24.网带式电阻炉4的加热烟气经排气罩5、排气罩6以及集气管7送入过滤装置,经过第一方形金属网11粗过滤后,采用静电初滤层、纳米银离子涂层、椰壳活性碳纤维复合层以及复合滤纸层对烟气进行精5精过滤净化,净化后的空气经第二方形金属网13排至换热装置3上的板式换热器27进行热交换,对网带式电阻炉4的加热烟气进行热回收,由于过滤装置2上的四个插接柱23分别贯穿于第一中空方形框10上的四个第一凸起24、第二中空方形框12上的四个第二凸起25以及出气罩18上的四个第三凸起26后通过锁母锁紧固定,而且板式换热器27通过腰槽螺钉30与支撑基台28螺接,板式换热器27以及出气罩均可拆卸移动,方便了第一中空方形框10以及第二中空方形框12的拆卸,更加方便了第一中空方形框10以及第二中空方形框12之间四个过滤层的拆卸更换,便于网带式电阻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过滤器滤网更换,能够有效的保证污染物去除性能,净化烟气。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