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热力池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9497发布日期:2022-01-22 12:1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多孔热力池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孔热力池和热水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热水器包括储水式热水器和即热式热水器。即热式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实时对水进行加热。目前现有的燃气热水器因加热功率不够稳定以及水流量存在波动的原因,导致出水温度忽高忽低,在热水器中加入混水腔,将不同温度的水经过混合后再排出,而市面上现有的混水腔混水不充分,且混水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混水腔混水不够充分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孔热力池和热水器。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多孔热力池,其包括有热力池进水管、热力池出水管以及热力池壳体,其特点在于,所述热力池进水管连接于所述热力池壳体的顶部向下延伸进入所述热力池壳体的内部,所述热力池出水管连接于所述热力池壳体的底部并向上延伸进入所述热力池壳体的内部,所述热力池进水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开设于所述热力池进水管远离所述热力池出水管的一侧的管壁,所述热力池进水管靠近于所述热力池出水管一侧的管壁上未设有进水孔。
6.在本方案中,通过将进水孔完全开设于热力池进水管远离热力池出水管的一侧,从而经热力池进水管进入热力池壳体内存在温度波动的情况时,在热力池壳体内充分混合后再经热力池出水管流出,降低流出热力池壳体的水流的温度波动。
7.较佳地,若干所述进水孔的孔径沿所述热力池进水管的轴线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8.较佳地,若干所述进水孔沿所述热力池进水管的轴线方向沿两列排列,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进水孔之间的间距相同,两列所述进水孔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
9.较佳地,所述热力池出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开设于所述热力池出水管远离所述热力池进水管一侧的管壁,所述热力池出水管靠近于所述热力池进水管一侧的管壁上未设有出水孔。
10.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出水孔开设于热力池出水管远离所述热力池进水管的一侧,从而热力池壳体内的水必须在充分混合后才能经出水孔流入热力池出水管,再经热力池出水管流出热力池壳体,降低流出热力池壳体的水流的温度波动。
11.较佳地,若干所述出水孔的孔径沿所述热力池出水管的轴线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12.较佳地,若干所述出水孔沿所述热力池出水管的轴线方向沿两列排列,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出水孔之间的间距相同,两列所述出水孔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
13.较佳地,所述热力池进水管的底部抵靠于所述热力池壳体的下壁面。
14.较佳地,所述热力池出水管的顶部抵靠于所述热力池壳体的上壁面。
15.较佳地,所述热力池壳体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材料。
16.一种热水器,其特点在于,所述热水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孔热力池。
17.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热力池和热水器,通过将进水孔设置在热力池进水管远离热力池出水管的一侧,使得经热力池进水管进入热力池壳体内的存在温度波动的水能够在热力池壳体内充分混合后再从热力池出水管流出,降低热水器出水水温波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热力池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热力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热力池的俯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孔热力池的零件分解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多孔热力池1
26.热力池进水管11
27.热力池出水管12
28.进水孔13
29.出水孔14
30.热力池壳体15
31.热水器2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实施例的范围之中。
33.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孔热力池1,其包括有热力池进水管11、热力池出水管12以及热力池壳体15。如图2所示,热力池进水管11连接于热力池壳体15的顶部并向下延伸进入热力池壳体15的内部,热力池进水管11位于热力池壳体15外部的一端设有转接头用与其他管路连接,从而将其他管路内的热水经热力池进水管11引流至热力池壳体15壳体内。热力池出水管12连接于热力池壳体15的底部并向上延伸进入热力池壳体15的内部,热力池出水管12沿热力池壳体15的轴向设置,热力池出水管12自热力池壳体15的底部向上延伸进入热力池壳体15内。热力池进水管11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进水孔13,进水孔13开设于热力池进水管11远离热力池出水管12的一侧的管壁,热力池进水管11靠近于热力池出水管12一侧的管壁上未设有进水孔13,如图3所示,热力池进水管11和热力池出水管12二者沿热力池壳体15的轴向竖直平行设置,从俯视图上看,热力池进水管11分为靠近热力池出水管12一侧和远离热力池出水管12的一侧,进水孔13仅设置于热力池进水管11远离于热
力池出水管12的一侧。如此一来,热力池进水管11内的水自进水孔13流入热力池壳体15内后,必须在热力池壳体15内绕热力池进水管11流动,与热力池壳体15内已有的水混合,才能流入热力池出水管12,从而提高与热力池壳体15内已有的水混合的均匀程度,当热力池进水管11内流入的水存在温度波动时,充分混合后从热力池出水管12流出的水能够降低温度波动,避免水温忽高忽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34.如图2所示,若干进水孔13的孔径沿热力池进水管11的轴线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进水孔13沿热力池进水管11的轴线方向排列,且位于热力池进水管11的最上端的进水孔13的孔径最小,位于热力池进水管11越低处的进水孔13的孔径越大,保证热力池壳体15内的充分混合,降低出水水温波动。
35.若干进水孔13沿热力池进水管11的轴线方向沿两列排列,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进水孔13之间的间距相同,两列进水孔13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热力池进水管11上的进水孔13分两列纵向排列。在高度方向上,两列进水孔13交错分布,从而水流在热力池壳体15内三维立体式混合,使不同温度的水充分混合,降低出水水温波动。
36.如图3所示,热力池出水管12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14,出水孔14开设于热力池出水管12远离热力池进水管11一侧的管壁,热力池出水管12靠近于热力池进水管11一侧的管壁上未设有出水孔14,从俯视图上看,热力池出水管12分为靠近热力池进水管11一侧和远离热力池进水管11一侧,出水孔14仅设置于热力池出水管12上远离于热力池进水管11的一侧。如此一来,热力池壳体15内水,必须绕热力池出水管12流动至远离热力池进水管11的一侧,与热力池壳体15内的水充分混合后,才能经出水孔14流入热力池出水管12内,从而提高热力池壳体15内已有的水的混合均匀程度,当热力池进水管11内流入的水存在温度波动时,充分混合后从热力池出水管12流出的水能够降低温度波动,避免水温忽高忽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37.若干出水孔14的孔径沿热力池出水管12的轴线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出水孔14沿热力池出水管12的轴线方向排列,且位于热力池出水管12的最下端的出水孔14的孔径最小,位于热力池出水管12的越高处的出水孔14的孔径越大,保证热力池壳体15内的水充分混合,降低出水水温波动。
38.若干出水孔14沿热力池出水管12的轴线方向沿两列排列,同一列中相邻的两个出水孔14之间的间距相同,两列出水孔14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热力池出水管12上的出水孔14分两列纵向排列。在高度方向上,两列出水孔14交错分布,从而水流在热力池壳体15内三维立体式混合,使不同温度的水充分混合,降低出水水温波动。
39.热力池进水管11的底部抵靠于热力池壳体15的下壁面,热力池进水管11的底部紧密抵靠于热力池壳体15的底部,从而热力池进水管11内的水无法经热力池进水管11的底部进水热力池壳体15,从而热力池进水管11内的水只能经热力池进水管11侧壁上的进水孔13进入热力池壳体15内,保证进入热力池壳体15内的水经过充分混合才能流出热力池壳体15。
40.热力池出水管12的顶部抵靠于热力池壳体15的上壁面,热力池出水管12的顶部紧密抵靠于热力池壳体15的顶部,从而热力池壳体15内的水无法经热力池出水管12顶部进入热力池出水管12,而只能经热力池出水管12侧壁的出水孔14进入热力池出水管12,保证热力池壳体15内的水经充分混合后再经出水孔14流入热力池出水管12。
41.热力池壳体15的外侧包裹有保温材料,热水器2不工作时,热力池壳体15内的水温不断下降,热力池壳体15外包裹的保温材料形成保温层,在保温层的作用下,热力池壳体15内的水温下降速度减慢,延长保温时间。
42.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水器2,热水器2包括上述的多孔热力池1。
43.在热水器2内安装如上的多孔热力池1,多孔热力池1能够对热水器2加热后具有温度波动的水进行混合,从而减小流出热水器2的热水的水温波动。
44.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