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7888发布日期:2021-12-04 12:1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新风空调通过新风管路从室外将新风引入室内,由于新风管路直径有限,为了保证新风量和使用效果,通常会提高新风转速,然而,新风转速较大则新风产生的噪音值相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可以在增大风量的同时降低噪音。
5.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新风模块,设于机壳内,用于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外壳,其上设有出风段,出风段用于引导气流流出;风机,设于新风外壳内,用于驱动气流吹向出风段;其中,在出风方向上,出风段中具有内轮廓逐渐扩大的扩口部。
6.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新风模块的出风段设置扩口部,通过扩口部逐渐增大的内轮廓减缓了风速,在增大风量的同时降低了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7.根据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在平行于出风方向的截面上扩口部的内轮廓线为倾斜的直线或者圆弧线。
8.根据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扩口部的内轮廓线外扩的角度a≥20
°

9.根据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出风段包括:出风部,其连接在扩口部的外端。
10.根据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新风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叶片,可转动连接在出风部内,用于引导气流的出风方向。
11.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扩口部的外端设置出风部,出风部的内腔与扩口部的最大内腔大小相同,使得出风部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叶片以及允许叶片摆动,在降低噪音的同时具有了控制新风出风方向的功能。
12.根据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机壳上设有开口,出风部的端部对应在开口处。
13.根据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机壳上设有换热出风口,开口与换热出风口横向并列设置。
14.根据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扩口部的长度大于出风部。
15.根据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扩口部和出风部的壁厚均匀。
16.根据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新风外壳包括:风腔壳,其上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可与新风管路连接,进风口的一侧具有敞口;和蜗壳,其连接在风腔壳的敞口端;风机设于蜗壳内,出风段设于蜗壳上。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省略前盖板、装饰板和导风板的立体图;
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立体图;
22.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侧视图;
23.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模块的蜗壳的视图;
24.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外壳的剖视图;
25.以上各图中:1、空调室内机;10、机壳;101、容纳空间;11、外罩;111、换热进风口;112、换热出风口;113、开口;12、底座;13、装饰板;14、前面板;15、导风板;20、换热模块;21、风扇;22、换热器;30、新风模块;31、新风外壳;31a、新风进风口;31b、新风出风口;31c、进风腔;311、蜗壳;311a、吸风口;3111、出风段;3111a、扩口部;3111b、出风部;312、风腔壳;33、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27.在本技术中,空调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28.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29.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30.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31.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32.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33.参照图1至图3,空调室内机1包括机壳10、用于实现空调制冷/制热的换热模块20、以及用于向室内引入室外新风的新风模块30。
34.机壳10包括外罩11和底座12。底座12的后壁形成空调室内机外观的后侧面,外罩11的后端敞口,罩设在底座12的前端。外罩11和底座1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101,用于收容安装换热模块20和新风模块30等。
35.外罩11的上侧面设有换热进风口111,外罩11的前下表面上设有换热出风口112。室内空气从换热进风口111进入,并经换热模块20换热后从换热出风口112吹出。
36.外罩11大致呈长方体框架状,前面板14安装在外罩11的前表面上,装饰板13安装在外罩11的左右两侧面上,导风板15可转动连接在空调出风口112处,以打开或者关闭空调出风口112。
37.换热模块20可包括用于为从换热进风口111引入的空气吸收热量或者向所述空气传输热量的换热器22,以及用于吹出空气的风扇21。
38.风扇21安装在底座12上,可使得空气从换热进风口111流动到换热出风口112,风扇21可以是贯流风扇。
39.新风模块30设于机壳10内并位于换热模块20的一端。
40.参照图4至图7,新风模块30可包括新风外壳31和设于新风外壳31内的风机。
41.新风外壳31可形成新风模块30的整体外观。新风外壳31上设有新风进风口31a和新风出风口31b,新风进风口21a可与连接到机壳10外部的新风管路连接,新风管路穿墙到室外,从而在风机作用下室外新风从新风管路到新风模块30处并排到室内,进而实现空调引入新风的功能。
42.新风外壳31包括蜗壳311和风腔壳312。
43.蜗壳311的一侧面设有吸风口311a,蜗壳311的周面上具有向外延伸的出风段3111,出风段3111的自由端部形成新风出风口31b。
44.风腔壳312连接在蜗壳311的吸风口311a侧,风腔壳312和蜗壳311之间围成进风腔31c。新风进风口31a与进风腔31c连通,从而室外新风可从新风进风口31a进入进风腔31c、经吸风口311a并在出风段3111的引导下排出。
45.净化单元可安装在风腔壳312内,净化单元对应吸风口311a设置,从而可以起到过滤室外新风的目的。
46.具体参照图7,图中箭头示意出风方向,出风段3111主要是蜗壳311上由蜗舌处向外延伸的部分。在出风方向上,出风段3111中具有内轮廓逐渐扩大的扩口部3111a。扩口部3111a使得新风的出风外径逐渐增加,出风风速逐渐减缓,在增大新风风量的同时降低了噪音。
47.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平行于出风方向的截面上扩口部3111a的内轮廓线为倾斜的直线或者圆弧线。在其他实施例中,扩口部3111a的内轮廓线的曲线函数还可以使其他幂函数、指数函数等形状。
48.扩口部3111a处的壁厚均匀一致,扩口部3111a可呈现为圆台状或者喇叭状。
49.扩口部3111a的内轮廓线外扩的角度a≥20
°
,避免了外扩角度太小降低噪音的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50.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段3111可包括出风部3111b。出风部3111b由扩口部3111a的最外端向外直线延伸形成。
51.继续参照图4,新风模块30可包括至少一个叶片33,用于引导新风出风方向。叶片
33可旋转的设置在出风部3111b内,叶片33可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控制新风的出风方向,实现方向可控的出风功能。
52.在当前实施例中,叶片33具有三个,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出风部3111b和叶片33的实际大小对叶片33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设置。
53.由于出风部3111b的内腔大小与扩口部3111a最大的内腔大小相同,使得出风部3111b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叶片33,以及能够允许叶片33的转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新风模块出风口处空间狭窄导致叶片33转动角度受限及干涉的问题。
54.本技术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新风模块的出风段3111设置扩口部3111a,以及在扩口部3111a的外端设置出风部3111b,出风部3111b内空间较大可收容叶片33,在降低新风模块出风噪音的同时使得新风模块具有了引导新风出风方向的功能。
55.扩口部3111a在出风方向的长度大于出风部3111b,避免出风部3111b过长而加大整个新风模块30的体积。
56.继续参照图2,外罩11设置有与新风出风口31b相对的开口113。出风部3111b的端部对应在该开口113处。
57.开口113位于换热出风口112的横向延长线上,也就是说,新风模块30的新风出风口31a与换热模块的换热出风口112并列设置。
58.叶片33是纵向叶片,可横向摆动将新风出风导向靠近换热出风的方向,从而可使两股气流混流,避免新风与室内温差大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59.根据本技术,通过在新风模块30的出风段3111设置扩口部3111a,通过扩口部3111a逐渐增大的内轮廓减缓了风速,在增大风量的同时降低了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0.根据本技术,通过在扩口部3111a的外端设置出风部3111b,出风部3111b的内腔与扩口部3111a的最大内腔大小相同,使得出风部3111b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叶片33以及允许叶片33摆动,在降低噪音的同时具有了控制新风出风方向的功能。
61.根据本技术,通过将新风出风口31b和换热出风口112并列设置,叶片33可将新风出风向靠近换热出风的方向引导,从而实现了新风和换热风混流,降低了新风的温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