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5670发布日期:2021-11-22 21:0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


背景技术:

2.容积式换热器是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属于间壁式传热换热,即一种高温热媒介质(水或蒸汽)与另一种低温介质(水)通过换热管管壁进行传热换热,将低温介质升温加热到预定温度的一种设备。它主要由器体、盘管组件、热媒介质进出口、冷热水进出口等组成。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205840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容积式换热器,包括罐体,具备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真空腔室,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真空腔室内容纳有流体;换热机构,配置在真空腔室内,换热机构的入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至热源进口、热源出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冷水在进入罐体内的流动方向单一,流出罐体的时间较快导致换热时间短,从而影响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包括竖向设置的外壳和位于外壳内部的盘管,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冷水进口,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热水出口;所述盘管包括伸出到外壳外部的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所述外壳内部固定有改变水流方向的弧形折流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换热罐时,冷水进入罐内进行换热,遇到折流板后会发生变向,减缓水流出换热罐的速度,从而使得换热时间得到延长,温度更容易到达要求,换热效率得到了提升。
9.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与上盖可拆卸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打开换热罐进行内部检修以及清理。
11.优选的,所述盘管固定在上盖上,所述盘管的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均穿过上盖,所述折流板固定在盘管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盘管直接固定在上盖,取出上盖的同时也将盘管取出,既便于底壳内部清理也便于盘管的清理。
13.优选的,所述盘管包括上部弯折的圆柱状部分和下部弯折的盘状部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盘管在换热罐内的长度,使热媒能够与冷水进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15.优选的,所述底壳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向的安装槽,所述盘管的外壁上固定有竖向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能够插入安装槽内并与底壳滑动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盘管起到稳定作用,使盘管整体不易变形和受损。
17.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与上盖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盘管的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底壳内固定有位于盘管下方并支撑盘管的管托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盘管进行支撑和保护。
2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罐内进行清理后排出污水。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增加折流板改变水流方向,延长冷水的换热时间,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25.2.通过将盘管固定在上盖并使上盖与底壳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换热罐进行维护和清理;
26.3.通过在盘管上设置固定杆,提高了盘管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的底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的盘管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底壳;11、支腿;12、冷水进口;13、排污口;14、热水出口;15、管托架;16、安装槽;2、上盖;3、盘管;31、热媒进口;32、热媒出口;33、固定杆;34、管箍;35、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参照图1、图2,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包括圆柱状的底壳1和位于底壳1上方并与底壳1配合的上盖2。底壳1的顶端开口、底端封闭。底壳1的底端为向下收敛的球面,上盖2为向上收敛的球面。底壳1与上盖2法兰连接。
34.底壳1的底面上焊接固定有向下伸出的支腿11。支腿11设置四根并均布在底壳1上。底壳1的底面上焊接有与底壳1内部连通的冷水进口12和排污口13。底壳1的顶端侧壁上焊接有与底壳1内部连通的热水出口14。
35.底壳1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安装槽16。安装槽16沿底壳1的周向等距离间隔设置三个。
36.参照图3、图4,底壳1内部安装有盘管3。盘管3螺旋设置。盘管3的两端开口分别为热媒进口31和热媒出口32并穿过上盖2伸出到外部。盘管3与上盖2固定连接。
37.盘管3包括上部弯折的圆柱状部分和下部弯折的盘状部分。热媒首先从热媒进口31进入盘管3,之后依次经过盘管3的圆柱状部分和盘状部分,与底壳1内部的水进行充分换热,最后由热媒出口32排出。
38.盘管3上固定有向下弯折的弧形折流板35。折流板35改变水的流动方向,延长水与盘管3的接触时间,提高换热效率。折流板35可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
39.盘管3的外侧设置有竖直的固定杆33。盘管3与固定杆33之间利用管箍34固定连接。固定杆33与安装槽16匹配并能够沿安装槽16的长度方向滑动。固定杆33的顶端与上盖2固定连接。固定杆33的数量与安装槽16的数量相等。安装盘管3时,将固定杆33插入安装槽16内向下滑动,当固定杆33抵到安装槽16底端时停止。固定杆33能够使盘管3在底壳1内部更加稳定,减缓盘管3的变形以及损伤。由于上盖2与盘管3固定连接,将盘管3安装到位后,上盖2的法兰螺栓孔与底壳1的法兰螺栓孔可直接对应,无需进行调节,加快安装速度。
40.将盘管3固定在上盖2上并将上盖2与底壳1法兰连接,方便盘管3的后期维护和清理。
41.底壳1内固定有位于盘管3下方并支撑盘管3的管托架15。管托架15位于底壳1的中心。
42.本实施例中冷水进口12、排污口13、热水出口14、热媒进口31、热媒出口32均为法兰接口,从而方便与管道连接。
43.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的实施原理为:将换热罐的各个接口与相应的管道连接,冷水由冷水进口12进入并由热水出口14排出,热媒从热媒进口31进入换热罐内部对冷水进行加热,折流板35对上升水流形成阻挡改变流动方向,延长水的换热时间,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44.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包括竖向设置的外壳和位于外壳内部的盘管(3),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冷水进口(12),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热水出口(14);所述盘管(3)包括伸出到外壳外部的热媒进口(31)和热媒出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固定有改变水流方向的弧形折流板(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壳(1)和上盖(2),所述底壳(1)与上盖(2)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3)固定在上盖(2)上,所述盘管(3)的热媒进口(31)和热媒出口(32)均穿过上盖(2),所述折流板(35)固定在盘管(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3)包括上部弯折的圆柱状部分和下部弯折的盘状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向的安装槽(16),所述盘管(3)的外壁上固定有竖向的固定杆(33),所述固定杆(33)能够插入安装槽(16)内并与底壳(1)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3)的顶端与上盖(2)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内固定有位于盘管(3)下方并支撑盘管(3)的管托架(1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1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置弧形板容积式换热罐,属于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竖向设置的外壳和位于外壳内部的盘管,所述外壳的底端设置冷水进口,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热水出口;所述盘管包括伸出到外壳外部的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所述外壳内部固定有改变水流方向的弧形折流板。本申请通过在换热罐内部设置改变水流方向的折流板,使得进入换热罐内的冷水换热的时间得到延长,从而保证换热后的温度更满足要求,具有提高换热效率的效果。具有提高换热效率的效果。具有提高换热效率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阮茵 王浩 付韶荣 裴庆玲 杨立彬 韩亚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正坤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7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