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焦炭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0970发布日期:2022-03-26 16:4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炉焦炭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炉焦炭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焦炭是固体燃料的一种,在高碳铬铁的冶炼过程中不仅作为还原剂和发热剂进行使用,还具有供炭和作为整个高炉料柱的骨架的作用。我国有许多钢铁企业所用焦炭依靠外购,且多为露天堆放,焦炭含水量波动较大,对高炉炉况顶温和燃料消耗影响很大,特别时冬季和雨季生产对高炉提产降耗的限制较大,直接影响到冬季高炉的生产顺行和全年高炉高水平运行。对此在焦炭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烘干处理。
3.现有的烘干装置无法利用高炉出铁沟辐射的热废气对焦炭进行加热,造成余热的大量浪费,同时对于管道不具备保温作用,使得含有水分的废气经过管道时,水凝结在管道壁上,无法将水分蒸发,降低焦炭含水量,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焦炭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烘干装置无法利用高炉出铁沟辐射的热废气对焦炭进行加热,造成余热的大量浪费,同时对于管道不具备保温作用,使得含有水分的废气经过管道时,水凝结在管道壁上,无法将水分蒸发,降低焦炭含水量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焦炭烘干装置,包括底座、烘干箱和除尘箱,
6.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且右侧的支撑腿内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设置有防尘盒,且防尘盒内部安装有压力风机,同时防尘盒前端设置有防尘网,所述支撑架上端安装有旋风除尘器;
7.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安装在底座上端左侧,且烘干箱底部设置有进风管,同时进风管上端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进风管贯穿底座通过连接头与压力风机连接,所述烘干箱内部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座,且第一固定座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同时第一滑槽内部设置有放置板,所述烘干箱上端设置有连通管,且连通管内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烘干箱后端安装有烘干箱箱门,且烘干箱箱门通过铰链与烘干箱连接,同时烘干箱箱门上安装有把手;
8.除尘箱,所述除尘箱上端通过连通管与烘干箱连接,且除尘箱安装在底座上端右侧,所述除尘箱内部安装有隔板,且隔板中间开设有收集口,且收集口下端安装有收集袋,所述隔板上端右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座,且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第二滑槽,同时第二滑槽内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除尘箱后端安装有除尘箱箱门,所述除尘箱右侧底部设置有抽风机,且抽风机通过连接管与除尘箱连接,同时抽风机上设置有出风管。
9.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两端分别与进风管和压力风机出风口为螺纹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放置板设置有四个,且放置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放置板与第一固定座为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收集口与收集袋为卡合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与第二固定座为滑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旋风除尘器位于防尘盒前方,且旋风除尘器的排气管贯穿防尘网与压力风机进风口连接,同时旋风除尘器的灰斗贯穿支撑架底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炉焦炭烘干装置,
15.(1)设置有旋风除尘器、防尘盒、压力风机和防尘网,通过旋风除尘器将高炉出铁沟辐射的热废气吸入,将气流中的固体粒子和液体粒子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流再通过防尘网进入到压力风机内部,防尘盒可以防止压力风机因高炉出铁沟辐射的热废气的温度过高造成损坏,防尘网便于将高炉出铁沟辐射的热废气中的灰尘进行阻隔,有效防止灰尘的进入;
16.(2)设置有烘干箱、放置板、连通管和保温层,烘干箱内部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可以通过第一滑槽进行抽拉滑动,方便将焦炭放置在放置板上,热气通过放置板上开设的通孔对焦炭进行烘干,同时连通管内部设置有保温层,不仅对连通管外部进行隔热,防止工作人员因温度过高而烫伤,还对管内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使得含有水分的废气经过管道时,将水分带出并蒸发,使得炉焦炭的质量得到提高;
17.(3)设置有收集袋、过滤网和抽风机,过滤网可以对气流进行过滤,将气流中的灰尘阻挡掉落至到收集袋中,进行收集,保证从抽风机中排出的气体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支撑腿,3、支撑架,4、防尘盒,5、压力风机,6、防尘网,7、进风管,8、连接头,9、烘干箱,10、第一固定座,11、第一滑槽,12、放置板,13、连通管,14、保温层,15、烘干箱箱门,16、铰链,17、把手,18、除尘箱,19、隔板,20、收集口,21、收集袋,22、第二固定座,23、第二滑槽,24、过滤网,25、除尘箱箱门,26、抽风机,27、连接管,28、出风管,29、旋风除尘器,30、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炉焦炭烘干装置,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底座1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2,且右侧的支撑腿2内部安装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端设置有防尘盒4,且防尘盒4内部安装有压力风机5,同时防尘盒4前端设置有
防尘网6,支撑架3上端安装有旋风除尘器29,旋风除尘器29位于防尘盒4前方,且旋风除尘器29的排气管贯穿防尘网6与压力风机5进风口连接,通过旋风除尘器29将气流中的固体粒子和液体粒子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流再通过防尘网6进入到压力风机5内部,使得气流进入压力风机5时没有灰尘和水分,同时旋风除尘器29的灰斗贯穿支撑架3底部,使得分离的固体粒子和液体粒子能够通过灰斗排出,烘干箱9安装在底座1上端左侧,且烘干箱9底部设置有进风管7,同时进风管7上端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30,进风管7贯穿底座1通过连接头8与压力风机5连接,连接头8两端分别与进风管7和压力风机5出风口为螺纹连接,便于将进风管7 和压力风机5的出风口进行连接,烘干箱9内部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座10,且第一固定座10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1,同时第一滑槽11内部设置有放置板12,放置板12设置有四个,且放置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放置板12与第一固定座10为滑动连接,放置板12可以通过第一滑槽11进行抽拉滑动,方便将焦炭放置在放置板12上,热气通过放置板12上开设的通孔对焦炭进行烘干,烘干箱9上端设置有连通管13,且连通管13内部设置有保温层14,烘干箱9后端安装有烘干箱箱门15,且烘干箱箱门15通过铰链16与烘干箱9连接,同时烘干箱箱门15上安装有把手17。
25.据图1、图3和图4所示,除尘箱18上端通过连通管13与烘干箱9连接,且除尘箱18安装在底座1上端右侧,除尘箱18内部安装有隔板19,且隔板19 中间开设有收集口20,且收集口20下端安装有收集袋21,收集口20与收集袋 21为卡合连接,方便将收集袋21从收集口20中拿出,对收集袋21中的灰尘进行清理,隔板19上端右侧安装有第二固定座22,且第二固定座22上开设有第二滑槽23,同时第二滑槽23内部安装有过滤网24,过滤网24与第二固定座22 为滑动连接,将过滤网24通过第二滑槽23滑动取出,对过滤网24进行清理更换,以便于下次使用,除尘箱18后端安装有除尘箱箱门25,除尘箱18右侧底部设置有抽风机26,且抽风机26通过连接管27与除尘箱18连接,同时抽风机 26上设置有出风管28。
2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高炉焦炭烘干装置时,先将该装置放置在高炉出铁沟旁边,然后通过把手17拉开烘干箱箱门15,将焦炭均匀的放置在放置板12上,然后关上烘干箱箱门15,同时启动旋风除尘器29、压力风机5和抽风机26,然后通过旋风除尘器29将高炉出铁沟辐射的热废气吸入,通过旋风除尘器29将气流中的固体粒子和液体粒子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流再通过防尘网6进入到压力风机5内部,然后从进风管7进入到烘干箱9内部,同时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30检测热废气的温度,通过采用风机连顿停机控制,实现兑冷风后废气温度过高调节,然后废气通过通孔对烘干箱9内部放置板12上的焦炭进行烘干,产生的热气与水分通过连通管13进入到除尘箱18内部,灰尘因过滤网24阻挡掉落到收集袋21中,进行收集,过滤后的气体再从抽风机26中出风管28排出,当焦炭烘干结束,通过把手17拉开烘干箱箱门15,拉动放置板12,使得放置板12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拉出,然后将放置板12上的焦炭拿出,同时打开除尘箱箱门25,将收集袋21从收集口20中拿出,对收集袋21中的灰尘进行清理,再将过滤网24通过第二滑槽23滑动取出,对过滤网24进行清理更换,以便于下次使用,增加装置的实用性,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7.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
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2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