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通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7466发布日期:2022-01-26 21:4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薄型通风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器领域,特别涉及屋顶用的一种薄型通风器。


背景技术:

2.通风器增强室内与室外的空气流通的一种装置,近些年来薄型通风器设计应用呈良好势头,冶金、造船、电力等行业先后设计采用薄型通风器。现有的薄型通风器一般具有挡水板用于阻挡雨水进入,但目前一部分的挡水板只能怪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小雨的进入,但是在雨水大的时候,在风力作用下就可能会出现雨水从侧面进入的现象;另一部分的挡水板为了提升防水效果则会扩大挡水板的面积,但此时就会影响到通风效果。因此如何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同时提升挡雨的效果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薄型通风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薄型通风器,包括通风器主体,通风器主体包括支架、第一挡雨层、第二挡雨层以及排水层,第一挡雨层、第二挡雨层以及排水层依次由上向下设置于支架上,
5.所述第一挡雨层包括铺设于同一平面的n+1块上层挡雨板,相邻的两块上层挡雨板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6.所述第二挡雨层包括对应第一间隙设置的,且铺设于同一平面的n块中层挡雨板,相邻的两块中层挡雨板之间设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错开设置,
7.所述排水层包括对应第二间隙设置,且铺设于同一平面的n+1个泄水槽,所述泄水槽的宽度大于第二间隙的宽度,相邻的两个泄水槽之间设有第三间隙,n为正整数。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层挡雨板与上层挡雨板之间、中层挡雨板与中层挡雨板之间、泄水槽与泄水槽之间均平行设置。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层挡雨板包括中层挡雨板主体,所述中层挡雨板主体的中间凸起,所述第一挡雨层、第二挡雨层以及排水层相互平行设置,所述通风器主体关于中心线对称分布,通风器上中心线处的高度大于中心线两侧的高度。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双层支撑架和多块对应上层挡雨板和泄水槽设置的支撑板,双层支撑架分别与第一挡雨层和第二挡雨层连接,支撑板穿过第二间隙,支撑板的顶部与上层挡雨板的底面连接,支撑板的底部与泄水槽的槽壁连接。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雨层和所述第二挡雨层设置于对应的支撑架上方,上层挡雨板与对应的支撑架之间、中层挡雨板与对应的支撑架之间均采用不打钉固定。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挡雨板的两侧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凸起,所述中层挡雨板的两侧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凸起,所述支撑架包括多根支撑管,所述上层挡雨板与支撑管之间、所述中层挡雨板与支撑管之间均通过搭接件连接,所述搭接件上设有两个开
口向下的凹槽,搭接件上的一个凹槽用于卡接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上,另一个凹槽用于卡接支撑管上。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中相邻的两根支撑管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800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水槽的下方设有与电动系统连接的平移机构,所述泄水槽的下方对应第三间隙设置阀板,所述阀板与平移机构连接,所述阀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间隙的宽度,小于泄水槽的宽度。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薄型通风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外护板,通风器主体的两端分别于两个外护板连接,通风器主体两端的上层挡雨板分别与左右两侧的外护板连接,外护板上设有辅助板件,辅助板件覆盖在对应的上层挡雨板一端的第一凸起上。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器主体底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泛水板,泛水板的顶部与泄水槽的外侧壁连接。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薄型通风器的优点为:结构稳定,在需要通风时不阻挡出风面积,挡雨、防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薄型通风器长度方向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a-a部分的放大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薄型通风器的宽度方向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层挡雨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层挡雨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上层挡雨板,101-第一主体,102-第一凸起,2-中层挡雨板,201-第二主体,202-第二凸起,3-阀板,4-泄水槽,5-泛水板,6-支撑架,7-支撑板,8-外护板,801-辅助板件,9-电动系统,10-底座,11-搭接件,12-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24.假设薄型通风器长度方向为从左至右的方向。
2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薄型通风器,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内容,包括通风器主体,通风器主体包括支架、第一挡雨层、第二挡雨层以及排水层,第一挡雨层、第二挡雨层以及排水层依次由上向下设置于支架上,
26.第一挡雨层包括沿薄型通风器长度方向平行铺设于同一平面的n+1块上层挡雨板1,相邻的两块上层挡雨板1之间设有第一间隙,上层挡雨板1挡住的雨水会通过第一间隙向下排放,
27.第二挡雨层包括对应第一间隙设置的,且沿薄型通风器长度方向平行铺设于同一平面的n块中层挡雨板2,中层挡雨板2的数量与第一间隙的数量相等,通过第一间隙向下排放的雨水、通过第一间隙直接下落的雨水以及在风力作用下通过第一间隙飘散下来的雨水会受到中层挡雨板2的阻挡,相邻的两块中层挡雨板2之间设有第二间隙,被中层挡雨板2阻挡的雨水,以及飘散的雨丝会通过第二间隙向下排放,第二间隙与第一间隙错开设置,避免有上下直通的间隙,避免雨水在风力或撞击力(雨水打击到上层挡雨板1或中层挡雨板2产
生的力)的作用下飘散,进一步保证挡雨的效果,同时通过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设置也能够有效的保证通风的效果,
28.排水层包括对应第二间隙设置,且沿薄型通风器长度方向平行铺设于同一平面的n+1个泄水槽4,每个第二间隙的下方均设有一个泄水槽4,泄水槽4的宽度(即在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间隙的宽度(即在左-右方向的长度),保证通过第二间隙向下排放的雨水进入泄水槽4中,通过泄水槽4排出,相邻的两个泄水槽4之间设有第三间隙,通过第三间隙、第二间隙以及第一间隙保证通风效果,
29.n为正整数。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层挡雨板2包括中层挡雨板主体201和设置与中层挡雨板主体201左右两端的第二凸起202,中层挡雨板主体201的中间凸起,比如挡雨板主体201呈三角凸起结构,避免面雨水堆积在中层挡雨板2上,第一挡雨层、第二挡雨层以及排水层相互平行设置,通风器主体关于中心线12对称分布,通风器的高度从中心线12处向中心线两侧逐渐变小,即第一挡雨层、第二挡雨层以及排水层均为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这样能够使得雨水更好的向两边排泄,降低泄水槽4的排水压力,能够提升薄型通风器的结构的稳定性。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包括双层支撑架6和多块对应上层挡雨板1和泄水槽4设置的支撑板7,双层支撑架6分别与第一挡雨层和第二挡雨层连接,通过支撑架6支撑第一挡雨层和第二挡雨层,支撑板7穿过第二间隙,支撑板7的顶部与上层挡雨板1的底面连接,支撑板7的底部与泄水槽4的槽壁连接,其中支撑板7与上层挡雨板1之间、支撑板7与泄水槽4之间可采用连接螺栓连接,然后在连接螺栓四周的支撑板7与上层挡雨板1之间、支撑板7与泄水槽4之间填充密封材料(包括中性耐候性密封胶)进行密封,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增强防水效果。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挡雨层和第二挡雨层设置于对应的支撑架6上方,上层挡雨板1与对应的支撑架6之间、中层挡雨板2与对应的支撑架6之间均采用不打钉固定,达到结构自防水的效果。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层挡雨板1的两侧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凸起102,中层挡雨板2的两侧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凸起202,支撑架6包括多根支撑管,上层挡雨板1与支撑管之间、中层挡雨板2与支撑管之间均通过搭接件11连接,搭接件11上设有两个开口向下的凹槽,搭接件11上的一个凹槽用于卡接第一凸起102或第二凸起202上,另一个凹槽用于卡接支撑管上,其中搭接件11上两个开口向下的凹槽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其中上层挡雨板1包括上层挡雨板主体101,两个第一凸起102设置于上层挡雨板主体101的左右两端。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架6中相邻的两根支撑管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800

,其中支撑管可采用φ20*1.0

的镀锌圆管。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泄水槽4的下方设有于电动系统9连接的平移机构,泄水槽4的下方对应第三间隙设置阀板3,阀板3与平移机构连接,电动系统9和平移机构均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因此在此不做详述。阀板的宽度(即在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间隙的宽度(即在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泄水槽的宽度(即在左-右方向的长度)。在需要开启通风时电动系统9通过平移机构控制阀板3传动至泄水槽4下方,并完全被泄水槽4遮挡,不阻挡出风面积。在不需要通风时,电动系统9通过平移机构控制阀板3从泄水槽4下方传出直至阀板3将第三间隙封住。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薄型通风器还包括与屋面连接的底座10,底座10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外护板8,通风器主体的两端分别于两个外护板8连接,其中通风器主体的左右两端的上层挡雨板1的一端分别搭设在左右两侧的外护板8上,且外护板8上设有辅助板件801,辅助板件801覆盖在对应的上层挡雨板1一端的第一凸起102上,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外护板8与上层挡雨板1之间连接的紧密度,进一步提升挡雨防水的效果。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风器主体底部的外侧壁上设有泛水板5,泛水板5的顶部与泄水槽4的外侧壁连接。
38.上述的底座10可采用1.5

厚的镀锌板折制;外护板8、泛水板5可采用0.5mm厚镀铝锌本色板压制成型,外护板5需采用机器压制成型;上层防雨板1可采用0.5mm厚镀铝锌本色板压制成型,防雨板需采用机器压制成型;中层防雨板可采用1.5

frp采光板制成,透光率小于等于70%,氧指数大于30;泄水槽4可采用1.5

厚镀锌板采用成型机械一次性压制成型;支撑板可采用0.8mm厚镀锌板,采用成型机械一次性压制成型;阀板可采用0.5mm镀锌板机器压制成型。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