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式室内踢脚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5211发布日期:2021-12-18 10:1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管式室内踢脚线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踢脚线导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式室内踢脚线板。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踢脚线板一般通过踢脚线内部的发热装置加热,再通过制作踢脚线外壳的金属材料(多为铝合金)导热,从而加热室内环境温度;由于主要依赖金属导热性能和热辐射作用将其内部的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释放至室内环境中,大部分热量仍积聚在踢脚线附近,不能快速和室内空气形成对流,将热量散发至室内环境中,从而导致室内环境温升较慢,且发热装置和环境温度要形成较大的温差才能有效提高升温效果,这样使得踢脚线内的发热装置必须产生较高温度,而一般像发热膜或者发热电缆等发热装置加热到表面温度越高,加热所需的时间也就越长,也是导致室内环境温升过慢的原因。
3.由于制冷技术相对局限,通常的踢脚线板只能作为采暖装置使用,因此,如何促进踢脚线板内的温度循环散发,且室内温度能快速升温或降温,成为推广踢脚线板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量轻、使用寿命长,安全稳定、热传导率好,可使室内温度能快速升温或降温的踢脚线板。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底板,与底板配合并覆盖底板的盖板,所述底板和盖板之间形成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设至少一根套管换热器和多根沿套管换热器轴向间隔排列的热管,热管至少一端连接套管换热器,所述套管换热器为管状,管内用于输送传温介质,所述传温介质通过套管换热器将温度传导至热管后扩散。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管换热器包括同心设置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为管状热管并包覆内管,内管外壁与外管的内壁紧密贴合,使得内管传导的温度可以直接的被热管吸收,提高热传导效率。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管穿过套管换热器内壁后伸入内部,使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的传温介质直接接触热管一端,热管与传温介质直接接触,可以快速的将冷、热源传导至热管的另一端,从而快速的将温度传导至空气中,提高热传导效率。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管中的热管为扁平状热管,与套管换热器外壁一侧扁平处贴接,贴接可以采用较低温度的锡焊或其他物理方法紧固,扁平状热管与套管换热器的扁平处接触,以增加传导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传导效率,同时在不破坏套管换热器的外表面的情况下,有效避免传温介质的渗漏问题。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热管抽真空后密封注入相变工质,热管内设沟槽或毛细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呈网状,盖板起到对热管的防护作用,
亦避免人体或者其他动物直接受到热管处,同时网状结构利于温源散发。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上侧壁和第一下侧壁,所述盖板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二上侧壁和第二下侧壁,第一上侧壁、第一下侧壁、第二上侧壁及第二下侧壁的一端均设有凸起,底板和盖板通过凸起扣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内侧设有与底板内侧面形成第一卡槽的卡臂,底板的第一下侧壁上设有与底板内侧面形成第二卡槽的凸部,卡条两端插入卡槽,将卡条一侧的套管换热器固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第一下侧壁为台阶状,台阶下方连接沿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沟槽。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道内设有与温控器连接的用于监测通道内热管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套管换热器内输送传温介质,再通过热管将温度快速扩散至空气中,其优点在于:1.一切冷、热源都可应用,既可以对室内进行采暖,也可以制冷。2.重量轻:作为主要传热介质热管,重量非常轻。3.超音速传热:热管是一种导热性能极高的被动传热元件,热管利用相变原理和毛细作用,使得它本身的热传递效率比同样材质的纯铜高出几百倍到数千倍。4.安装便捷:结构简单,无需专业人员即可安装施工。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去除盖板后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去除盖板后的正视图;
20.图5是图2的左视图。
21.附图中:1、底板,2、盖板,3、套管换热器,4、热管,5、卡条,6、连接件,11、第一上侧壁,12、第一下侧壁,21、第二上侧壁,22、第二下侧壁,121、凸部,122、卡臂,123、第一卡槽,124、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管式室内踢脚线板,包括底板1,与底板1配合并覆盖底板1的盖板2,底板1和盖板2之间形成通道,通道内设至少一根套管换热器3和多根沿套管换热器3轴向间隔排列的热管4,热管4至少一端连接套管换热器3,套管换热器3为管状,管内用于输送传温介质,传温介质通过套管换热器3将温度传导至热管4后扩散;底板1和盖板2都采用铝合金型材加工,整个踢脚线板按照一定长度加工,因此,套管换热器3的两端都会设置连接件6,用于连接下一级套管换热器3,以实现长度调节和扩展;根据套管换热器3内输送的传温介质不同,如冷源或热源等不同实现制冷和取暖功能,冷源或热源可以
是各种气体或液体,,实际实施过程中,套管换热器3可以设置,上下两根,上套管换热器3主要用于冷源输送,而下套管换热器3则用于热源的输送,当在上套管换热器3中输送冷源时,可以作为顶角线板使用,即,将此顶角线板安装在室内墙壁的顶部,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24.管换热器包括同心设置内管和外管,外管为管状热管并包覆内管,内管外壁与外管的内壁紧密贴合,使得内管传导的温度可以直接的被热管4吸收,提高热传导效率;作为另一种实施例,套管换热器3内部不设内管,而直接为管状铜管或者管状热管4,管内形成用于输送传温介质的通道,如此铜管或热管4与传温介质直接接触,可以快速的将冷、热源传导至热管4的另一端,从而快速的将温度传导至空气中,热传导效率更高。
25.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热管4插入套管换热器3内部,使进入套管换热器3内的传温介质直接接触热管4一端,热管4与传温介质直接接触,可以快速的将冷、热源传导至热管4的另一端,从而快速的将温度传导至外界,提高热传导效率;同时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热管4采用扁平状热管4,并与套管换热器3外壁一侧扁平处贴接,扁平状热管4与套管换热器3的扁平处接触,以增加传导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传导效率,同时在不破坏套管换热器3的外表面的情况下,有效避免传温介质的渗漏问题。
26.热管是一种导热性能极高的被动传热元件,热管利用相变原理和毛细作用,使得它本身的热传递效率比同样材质的纯铜高出几百倍到数千倍;热管抽真空后密封注入相变工质,热管壁上有吸液芯结构,依靠吸液芯产生的毛细力,使冷凝液体从冷凝端回到蒸发端;热管内部抽成真空以后,在封口之前再注入液体,热管内部的压力是由工作液体蒸发后的蒸汽压力决定的,只要加热热管表面,工作液体就会蒸发,蒸发端蒸汽的温度和压力都稍稍高于热管的其它部分,因此,热管内产生了压力差,促使蒸汽流向热管内较冷的一端,当蒸汽在热管壁上冷凝的时候,蒸汽放出汽化潜热,从而将热传向了冷凝端,之后,热管的吸液芯结构使冷凝后液体再回到蒸发端;因此只要有热源体加热,这一过程就会循环进行,热管为圆形或扁平状热管。
27.如图1、2所示,盖板2呈网状,盖板2起到对热管4的防护作用,亦避免人体或者其他动物直接受到热管4处,同时网状结构利于温源散发。
28.如图2、3所示,底板1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上侧壁11和第一下侧壁12,盖板2上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二上侧壁21和第二下侧壁22,第一上侧壁11、第一下侧壁12、第二上侧壁21及第二下侧壁22的一端均设有凸起,底板1和盖板2通过凸起扣合;底板1内侧设有与底板1内侧面形成第一卡槽123的卡臂122,底板1的第一下侧壁12上设有与底板1内侧面形成第二卡槽124的凸部121,卡条5两端插入卡槽,将卡条5一侧的套管换热器3固定,卡条5在固定套管换热器3时,可以按照实际长度间隔布置多条,以保证套管换热器3的牢固程度;底板1的第一下侧壁12为台阶状,台阶下方连接沿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沟槽,当踢脚线板被安装在室内墙壁顶部,作为顶角线板使用时,由于制冷过程易出现冷凝水,冷凝水不做处理,很容易滴漏,因此,在底板1下方设置一个沟槽,用于将冷凝水导流,避免出现冷凝水滴漏情况。
29.通道内设有与温控器连接的用于监测通道内热管4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获取通道内热管4表面温度,通过导线将热管4表面温度值传送至温控器,温控器比较热管4表面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通过控制套管换热器3内输送传温介质的温度或传输介质的流量来有效调节室内温度,可将室内温度稳定控制在温控器设定的环境温度。。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