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77069发布日期:2022-03-09 10:4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风扇,具体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


背景技术:

2.炎炎夏日,风扇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风扇使用三瓣叶片制风,能耗大,噪声大,安全系数低,且遇到三伏天,吹出的都是热风,且目前市场上的制冷风扇一般采用通过外接水源,把半导体电子制冷模块热端产生的热量导入水箱,利用流水把热量带走,其缺点就是必须要有水源作为散热介质,且冷却水泄露会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并造成电路短路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事故隐患,由于需要散热水源,因此不能自由携带操作;且电子制冷风扇不具备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制冷的效果,那么如何减少能耗,提高安全系数,控制效果好,制冷状态佳,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包括风扇主体、半导体制冷装置和模糊控制器,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一体安装在所述风扇主体后方,所述风扇主体下方安装有底座,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冷端导热片和热端导热片,所述冷端导热片和所述热端导热片之间通过p型元件和n型元件水平连接,所述热端导热片下方两端均一体连接有电源触头,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两侧均安装有散热条,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上端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所述模糊控制器和温度探测仪。
5.优选的,所述温度探测仪信号输入端通过内部信号采样导线连接分别连接至所述冷端导热片、所述热端导热片和外部环境,检测温度差,便于调节制冷温度。
6.优选的,所述温度探测仪信号输出端通过内部导线连接至所述模糊控制器信号输入端,控制精准快速。
7.优选的,所述风扇主体上电性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上电性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按键,便于人工操作,提高实用性。
8.优选的,所述风扇主体内部转动连接有扇叶,且所述扇叶外端面设置有网罩,便于输送冷气,且所述网罩提高安全性。
9.优选的,所述扇叶转动中心连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电能控制端连接至所述模糊控制器信号输出端,可实现电气设备一体智能控制。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通过设置的半导体制冷装置能在普通风扇基础上实现制冷效果,且半导体制冷的制冷响应速度快、并且能耗低、续航工作时间长,吹风纳凉效果好,用户体验佳,解决了传统制冷风扇利用水作冷却剂,使用麻烦,局限性大的问题;通过设置的模糊控制器,输
入温度探测仪检测到的半导体制冷装置冷热两端温度值和环境温度值,并通过模糊规则对非线性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继而控制半导体制冷装置的制冷功率,实现风扇主体的制冷温度可调,且制冷温度还可通过显示屏显示,直观实用;本实用新型的模糊控制器抗干扰能力强,响应速度快,并对温度值的变化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佳的容错性;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便于携带,适用各种取凉需求。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半导体制冷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风扇主体;2-半导体制冷装置;3-保温层;4-模糊控制器;5-温度探测仪;6-散热条;7-操控面板;8-显示屏;9-底座;10-扇叶;11-网罩;12-p型元件;13-冷端导热片;14-n型元件;15-热端导热片;16-电源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包括风扇主体1、半导体制冷装置2和模糊控制器4,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2一体安装在所述风扇主体1后方,所述风扇主体1下方安装有底座9,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2包括冷端导热片13和热端导热片15,所述冷端导热片13和所述热端导热片15之间通过p型元件12和n型元件14水平连接,所述热端导热片15下方两端均一体连接有电源触头16,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2两侧均安装有散热条6,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2上端设置有保温层3,所述保温层3上设置有所述模糊控制器4和温度探测仪5。
16.所述温度探测仪5信号输入端通过内部信号采样导线连接分别连接至所述冷端导热片13、所述热端导热片15和外部环境,检测温度差,便于调节制冷温度,所述温度探测仪5信号输出端通过内部导线连接至所述模糊控制器4信号输入端,控制精准快速,所述风扇主体1上电性安装有控制面板7,且控制面板7上电性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按键,便于人工操作,提高实用性,所述风扇主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扇叶10,且所述扇叶10外端面设置有网罩11,便于输送冷气,且所述网罩11提高安全性,所述扇叶10转动中心连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电能控制端连接至所述模糊控制器4信号输出端,可实现电气设备一体智能控制。
1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使用时通过操作面板7上的控制按键接通电源,半导体制冷装置2上的热端导热片15两端的电源触头16连接电源,半导体制冷装置2即发生帕尔帖效应,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冷端导热片13制冷,冷气通过风扇主体1上的扇叶旋转形成涡流导出,同时温度探测仪5分别通过内部检测信号线检测冷端导热片13、热端导热片15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并将该温度值通过导线输送到显示屏8和模糊控制器4信号输入端,模糊控制器4将采样获取温度的精确值与给定值比较得到误差信号,并将该误差信号进一步处理后通过模糊规则进行模糊决
策,得到模糊控制量,进而对半导体制冷装置2进行精确的控制,实现根据环境温度和制冷效果来调节制冷的强度,提高人体舒适感。
1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主体(1)、半导体制冷装置(2)和模糊控制器(4),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2)一体安装在所述风扇主体(1)后方,所述风扇主体(1)下方安装有底座(9),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2)包括冷端导热片(13)和热端导热片(15),所述冷端导热片(13)和所述热端导热片(15)之间通过p型元件(12)和n型元件(14)水平连接,所述热端导热片(15)下方两端均一体连接有电源触头(16),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2)两侧均安装有散热条(6),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2)上端设置有保温层(3),所述保温层(3)上设置有所述模糊控制器(4)和温度探测仪(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仪(5)信号输入端通过内部信号采样导线连接分别连接至所述冷端导热片(13)、所述热端导热片(15)和外部环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仪(5)信号输出端通过内部导线连接至所述模糊控制器(4)信号输入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1)上电性安装有控制面板(7),且控制面板(7)上电性设置有若干个控制按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1)内部转动连接有扇叶(10),且所述扇叶(10)外端面设置有网罩(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10)转动中心连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电能控制端连接至所述模糊控制器(4)信号输出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子制冷风扇,包括风扇主体、半导体制冷装置和模糊控制器,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一体安装在所述风扇主体后方,所述风扇主体下方安装有底座,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包括冷端导热片和热端导热片,所述冷端导热片和所述热端导热片之间通过P型元件和N型元件水平连接,所述热端导热片下方两端均一体连接有电源触头,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两侧均安装有散热条,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上端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所述模糊控制器和温度探测仪,本实用新型抗干扰能力强,响应速度快,并对温度值的变化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佳的容错性,且整体结构紧凑、便于携带,适用各种取凉需求。适用各种取凉需求。适用各种取凉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9
技术公布日:2022/3/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