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源群控节能控制系统用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8292发布日期:2021-11-25 13:4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冷源群控节能控制系统用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源群控节能控制系统用冷却塔。


背景技术:

2.冷却塔是冷源群控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之一,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对水源机芯散热的目的。目前,多数冷却塔中进气格栅或抽风机直接使外界空气进入塔体内,对塔体内雾化后的水汽或导流管内的水源进行冷却处理。这种结构由于空气直接进入塔体内,再直接排出塔体,因此导致热交换效率较低,这很容易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冷源群控节能控制系统用冷却塔。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冷源群控节能控制系统用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底部设有冷风腔,所述冷风腔的进气口处与抽风机连接,在所述塔体内部竖直设有多个冷风管,在所述冷风管外侧壁上绕接有螺旋状冷风叶片,所述冷风叶片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下端连通至冷风腔,所述冷风管下端与冷风腔连通,且上端开口设置,在所述塔体内还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均匀设有多个雾化喷嘴,所述塔体顶部排气口处设有排风机,底部穿过冷风腔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连通有出水管。
6.进一步的,所述冷风管上端开口处上方设有遮挡罩。
7.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罩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结构,且所述遮挡罩底部通过支块连接在冷风管上端开口处。
8.进一步的,所述支块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柱和水平设置的连接杆,所述支柱上端固定连接在遮挡罩底部,下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跨接固定在冷风管上端开口处。
9.进一步的,所述冷风叶片上端也开口设置,且开口处位于遮挡罩下方。
10.进一步的,所述塔体内位于排气口下方设有收水器。
11.进一步的,所述冷风腔的上侧表面为倒锥面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源群控节能控制系统用冷却塔在塔体内设置导流管,导流管上设有雾化喷嘴,通过雾化喷嘴将进入导流管内待冷却的水源以雾化形式喷入塔体内;在塔体底部设置冷风腔,抽风机与冷风腔连通,塔体内的冷风管和冷风叶片均匀冷风腔连通,即冷气流经过冷风腔分散至各冷风管和冷风叶片最终进入塔体内,雾化的水汽下落一方面
经过冷风叶片换热进行冷却,另一方面经过冷风管散出的气流进行热量传递,在塔体内实现对水汽的双重冷却,冷却后的水汽进行冷凝形成水滴落入塔体底部,聚集在一起后通过出水管输送至冷源系统中;这里将冷风叶片设置为螺旋状结构,内部有气流传输,有效延长气流在塔体内的时间,即增强气流与水汽的换热效果;该结构使用方便,有效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冷源群控节能控制系统用冷却塔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冷风管上端设置遮挡罩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
塔体;2

冷风腔;3

导流管;4

雾化喷嘴;5

冷风管;6

冷风叶片;7

遮挡罩;8

收水器;9

排气口;10

排风机;11

抽风机;12

出水管;13

阀门;14

支柱;15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3]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4]
如图1和图2所示,冷源群控节能控制系统用冷却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底部设有冷风腔2,所述冷风腔2的进气口处与抽风机11连接,在所述塔体1内部竖直设有多个冷风管5,在所述冷风管5外侧壁上绕接有螺旋状冷风叶片6,所述冷风叶片6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下端连通至冷风腔2,所述冷风管5下端与冷风腔2连通,且上端开口设置,在所述塔体1内还设有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上均匀设有多个雾化喷嘴4,所述塔体1顶部排气口9处设有排风机10,底部穿过冷风腔2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连通有出水管12。本实施例中,导流管3
一端穿出塔体1设置,将冷源系统中的水输入到导流管3内,然后通过雾化喷嘴4以雾化形式向塔体1内喷出,启动位于塔体1下端的抽风机11向冷风腔2内输送气流,由于冷风管5和冷风叶片6均与冷风腔2连通,且上端均开口设置,因此,气流进入冷风管5和冷风叶片6,并从开口端散出;雾化的水汽下落一方面经过冷风叶片6换热进行冷却,另一方面经过冷风管5散出的气流进行热量传递,在塔体1内实现对水汽的双重冷却,冷却后的水汽进行冷凝形成水滴落入塔体1底部,聚集在一起后通过出水管12输送至冷源系统中,至此完成对冷源系统中循环水的冷却。这里将冷风叶片6设置为螺旋状结构,内部有气流传输,有效延长气流在塔体1内的时间,即增强气流与水汽的换热效果。同时,在塔体1底部设置冷风腔2,气流从冷风腔向上分散进去冷风管和冷风叶片,最终进入塔体1内,这里冷风腔2还会对聚集到塔体1底部的水再进行冷却,有效提高冷却效果。
[0025]
所述冷风管5上端开口处上方设有遮挡罩7,避免下喷的水汽进入冷风管5内,同时,从冷风管5开口处散出的气流遇到遮挡罩7的阻碍后,改变运动方向,增大气流在塔体1内的运动时间,即延长与水汽的换热时间,使换热更彻底。
[0026]
所述遮挡罩7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结构,且所述遮挡罩7底部通过支块连接在冷风管5上端开口处,将遮挡罩7设置成弧形面结构,增强遮挡效果。
[0027]
所述支块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柱14和水平设置的连接杆15,所述支柱14上端固定连接在遮挡罩7底部,下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5上,所述连接杆15跨接固定在冷风管5上端开口处。本实施例中,支柱14和连接杆15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杆15焊接在冷风管5上,支柱14顶端焊接在遮挡罩7上。
[0028]
所述冷风叶片6上端也开口设置,且开口处位于遮挡罩7下方,可通过遮挡罩7遮盖住冷风叶片6上端的整个开口,冷风叶片6内的气流在流出冷风叶片6后再次对水汽进行热交换,使热交换更彻底;同样利用遮挡罩7对冷风叶片6的上端开口处进行遮挡,避免水汽下落进入冷风叶片6的腔体内。
[0029]
所述塔体1内位于排气口9下方设有收水器8,避免气流排出时带出水汽。
[0030]
所述冷风腔2的上侧表面为倒锥面结构,方便冷却后的水流聚集和排出塔体1。
[0031]
所述出水管12上设有阀门13。
[0032]
所述冷风腔2底部设有多个支脚。
[0033]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4]
将冷源系统中的水输入到导流管3内,然后通过雾化喷嘴4以雾化形式向塔体1内喷出,启动位于塔体1下端的抽风机11向冷风腔2内输送气流,由于冷风管5和冷风叶片6均与冷风腔2连通,且上端均开口设置,因此,气流进入冷风管5和冷风叶片6,并从开口端散出,在开口端上方遮挡有遮挡罩7,从冷风管5和冷风叶片6上端开口处散出的气流遇到遮挡罩7的阻碍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这就增大了气流在塔体1内的运动时间,即延长与水汽的换热时间,使换热更彻底;雾化的水汽下落一方面经过冷风叶片6换热进行冷却,另一方面经过冷风管5散出的气流进行热量传递,在塔体1内实现对水汽的双重冷却;冷却后的水汽进行冷凝形成水滴落入塔体1底部,聚集在一起后通过出水管12输送至冷源系统中,至此完成对冷源系统中循环水的冷却。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