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哥窑瓷器用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2802发布日期:2022-04-14 21:25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哥窑瓷器用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哥窑瓷器用烧制设备。


背景技术:

2.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陶与瓷的质地不同,性质各异。陶,是以粘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孔和微弱的吸水性,击之声浊。瓷是以粘土、长石和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密,叩之声脆。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陶瓷烧制法指的是陶瓷的烧制方法。包括:陶瓷制作文化、制坯方法、施釉方法三类。陶瓷烧制的窑炉主要有火焰和电加热窑炉,其中火焰窑炉需要燃料燃烧供热,且燃料燃烧需要供给助燃空气,燃料燃烧会产生污染气体排出窑外,而带你加热窑炉一般是通过电热元件把电能转变成热能,对陶瓷进行烧制。
3.但是现有的陶瓷烧制技术方面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1.传统的陶瓷烧制技术中,现有的陶瓷烧制往往是将陶瓷静置在窑炉的底部,可能会导致陶瓷受热不均匀从而影响陶瓷的成品质量,且不方便对窑内的压力进行调节,若压力不稳定会对瓷器造成损害,从而产生龟裂,影响陶瓷质量;
5.2.传统的陶瓷烧制技术中,陶瓷烧制装置设计简单,窑炉在使用过程中,对瓷器进行上釉时,釉质会滴落到炉体内,不仅会对炉体内产生污染,而且多余的釉质一定程度上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哥窑瓷器用烧制设备,解决了传统的陶瓷烧制技术中,现有的陶瓷烧制往往是将陶瓷静置在窑炉的底部,可能会导致陶瓷受热不均匀从而影响陶瓷的成品质量,且不方便对窑内的压力进行调节,若压力不稳定会对瓷器造成损害,从而产生龟裂,影响陶瓷质量,陶瓷烧制装置设计简单,窑炉在使用过程中,对瓷器进行上釉时,釉质会滴落到炉体内,不仅会对炉体内产生污染,而且多余的釉质一定程度上浪费资源的问题。
8.(二)技术方案
9.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哥窑瓷器用烧制设备,包括底座和炉体,所述底座侧端焊接有把手,所述底座内部固定有废液槽和废液箱,所述废液箱嵌合于废液槽内,所述底座顶端固定有炉体,所述底座与炉体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炉体顶端设有电机,所述炉体侧端设有炉门和排气管,所述炉门侧端焊接有把手,所述排气管侧端焊接有阀门,所述排气管内部固定有过滤网,所述炉体内设有转轴杆和转盘,所述转轴杆顶端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杆侧端焊接转盘,所述转轴杆嵌合于转盘
内,所述转盘底端固定有固定片。
10.优选的,所述底座内壁固定有滑槽,所述底座与滑槽呈一体化结构,所述废液箱侧端固定有滑动座,所述废液箱与滑动座呈一体化结构,所述滑槽与滑动座嵌合结构一致,且位置对应。
11.优选的,所述底座和炉体呈圆柱状,所述滑槽和滑动座呈半圆环状。
12.优选的,所述转盘大小相同,按纵向排列分布于转轴杆侧端。
13.优选的,所述炉体顶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炉体呈一体化结构。
14.优选的,所述炉体内壁固定安装保温层。
15.(三)有益效果
16.1.转轴杆和转盘的设计,能够使得瓷器在旋转的过程中,实现受热均匀,提高陶瓷烧制质量,同时能平衡炉体内压力,防止压力导致瓷器产生龟裂,提高瓷器生产效率;
17.2.通过滑槽和滑动座之间的嵌合结构设计,使得废料箱实现固定,将在上釉过程中产生多余的釉质排放到废料箱内,不仅能对炉体内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够进行资源加工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炉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料箱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盘底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炉体,3-炉门,4-把手,5-固定板,6-电机,7-排气管,8-过滤网,9-阀门,10-废液槽,11-滑槽,12-转轴杆,13-转盘,14-废液箱,15-滑动座,16-固定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哥窑瓷器用烧制设备,包括底座1和炉体2,所述底座1侧端焊接有把手4,所述底座 1内部固定有废液槽10和废液箱14,所述废液箱14嵌合于废液槽10内,所述底座1顶端固定有炉体2,所述底座1与炉体2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炉体2 顶端设有电机6,所述炉体2侧端设有炉门3和排气管7,所述炉门3侧端焊接有把手4,所述排气管7侧端焊接有阀门9,所述排气管7内部固定有过滤网8,所述炉体2内设有转轴杆12和转盘13,所述转轴杆12顶端与电机6 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杆12侧端焊接转盘13,所述转轴杆12嵌合于转盘13内,所述转盘13底端固定有固定片16。
25.所述底座1内壁固定有滑槽11,所述底座1与滑槽11呈一体化结构,所述废液箱14侧端固定有滑动座15,所述废液箱14与滑动座15呈一体化结构,所述滑槽11与滑动座15嵌合结构一致,且位置对应。通过滑槽11与滑动座 15之间的嵌合结构,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6.所述底座1和炉体2呈圆柱状,所述滑槽11和滑动座15呈半圆环状。通过滑槽11和滑动座15之间的嵌合结构,使得底座1和炉体2能够实现固定。
27.所述转盘13大小相同,按纵向排列分布于转轴杆12侧端。大小相同的转盘13,能够提高装置生产效率,提高装置实用性。
28.所述炉体2顶端固定有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与炉体2呈一体化结构。通过固定板5与炉体2之间的一体化结构,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9.所述炉体2内壁固定安装保温层。保温层能够减少热量损失,节省资源,提高装置利用率。
30.工作原理:使用本一种新型哥窑瓷器用烧制设备时,打开炉门3,将瓷器毛坯材料放置到转盘13顶端,同时转盘13底部的固定片16对转盘13进行固定,打开电机6开关,电机6带动转轴杆12旋转,从而转轴杆12带动转盘13顶端上的瓷器毛胚材料转动,在对瓷器毛胚材料进行上釉时,喷洒出来多余的釉质流落到底座1内部的废料箱14内,上釉工作结束后,需要对炉体 2内的空气进行排放时,打开阀门9,将污染气体从排气管7内经过滤网8进行排放。
31.本实用新型的1底座,2炉体,3炉门,4把手,5固定板,6电机,7排气管,8过滤网,9阀门,10废液槽,11滑槽,12转轴杆,13转盘,14废液箱,15滑动座,16固定片,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传统的陶瓷烧制技术中,现有的陶瓷烧制往往是将陶瓷静置在窑炉的底部,可能会导致陶瓷受热不均匀从而影响陶瓷的成品质量,且不方便对窑内的压力进行调节,若压力不稳定会对瓷器造成损害,从而产生龟裂,影响陶瓷质量,陶瓷烧制装置设计简单,窑炉在使用过程中,对瓷器进行上釉时,釉质会滴落到炉体内,不仅会对炉体内产生污染,而且多余的釉质一定程度上浪费资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转轴杆和转盘的设计,能够使得瓷器在旋转的过程中,实现受热均匀,提高陶瓷烧制质量,同时能平衡炉体内压力,防止压力导致瓷器产生龟裂,提高瓷器生产效率,通过滑槽和滑动座之间的嵌合结构设计,使得废料箱实现固定,将在上釉过程中产生多余的釉质排放到废料箱内,不仅能对炉体内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够进行资源加工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