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用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7063发布日期:2022-01-12 11:3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用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冷凝结构领域个,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空调用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2.空调系统中的制冷机组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其内有在压缩机的驱动下循环“搬运热量”的制冷剂。其中,冷凝器是用来冷却制冷剂的热交换装置——具体是用冷却介质来冷却冷凝器以使制冷剂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最终起到冷却制冷剂的作用;传统的冷凝器是通过冷却介质进行换热降温,冷却介质是消耗物,该种方式虽然可起到基本的降温效果,但换热效率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用冷凝装置,其结构新颖,可通过主动制冷的方式进行快速的降温,改变传统的单一冷却介质降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换热降温的效率及效果。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用冷凝装置,包括多条并排设置的冷凝管,冷凝管的侧壁顶部设有第一接头,侧壁底部设有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分别位于冷凝管轴线的相对两侧;相邻的两个冷凝管之间通过连接管导通,多条冷凝管之间依次相接形成盘管状通气流道;冷凝管的内部穿设有制冷件,制冷件的顶部突出于冷凝管的顶面,制冷件产生的热量经顶部传递至冷凝管的外部、并均汇入第一汇流管中,第一汇流管上连通设有抽气管;冷凝管的底部连通设有排水管,多个排水管均与第二汇流管连通,排水管上设有电磁阀,第二汇流管的底部连通设有排出管。
6.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冷凝管包括底部敞开的筒体,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均连通设于筒体的外壁,筒体的底部设有端盖,端盖的底部设有排水孔,排水管的顶端与排水孔螺纹连接配合;筒体的顶面中部设有通孔,制冷件的顶端从通孔密封贯穿筒体的顶部。
7.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筒体的外壁固定设有多块散热片,散热片沿轴线均匀间隔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制冷件包括导热管,固定设于导热管外壁的至少一块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沿导热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位于筒体的内部一侧、制热面位于导热管的内部,导热管的顶部突出于筒体的顶端、且端部与第一汇流管连通,导热管的底端封闭;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面上固定设有多块导热片,导热片沿轴线均匀间隔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导热管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一支撑环,导热管的顶部外壁固定设有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及第二支撑环的外径与筒体的内径适配,第二支撑环的顶面粘接固定设有密封垫,第一支撑环上设有多个漏水孔;端盖的顶面固定设有
凸管,凸管的外壁设有螺纹,筒体的底部内壁设有螺纹,凸管与筒体的底部内壁螺纹连接配合,且凸管的顶端对第一支撑环形成承托,使得制冷件卡紧于筒体内部。
10.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导热片远离半导体制冷片的一端朝下倾斜,且导热片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用冷凝装置,其结构新颖,整体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连接,可方便单一结构的加工审查,根据不同设备的规格进行适配组装;冷凝管内部设有制冷件,制冷件可通过主动制冷的方式进行快速的降温,改变传统的单一冷却介质降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换热降温的效率及效果,并且,主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便于抽吸至外部,防止做无用功,冷凝管内部凝聚的水珠也可外排、并汇流至第二汇流管处,集中外排。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空调用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凝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中:
16.100、冷凝管;110、第一接头;120、第二接头;130、筒体;140、端盖;141、排水孔;142、凸管;150、散热片;200、连接管;300、制冷件;310、导热管;320、半导体制冷片;330、导热片;340、第一支撑环;341、漏水孔;350、第二支撑环;360、密封垫;410、第一汇流管;411、抽气管;420、第二汇流管;421、排出管;430、排水管;43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空调用冷凝装置,包括多条并排设置的冷凝管100,冷凝管100的侧壁顶部设有第一接头110,侧壁底部设有第二接头120,第一接头110及第二接头120分别位于冷凝管100轴线的相对两侧;相邻的两个冷凝管100之间通过连接管200导通,多条冷凝管100之间依次相接形成盘管状通气流道;可有效的增大气体流动行程,增加滞留及换热时间,保证充分换热降温;
18.冷凝管100的内部穿设有制冷件300,制冷件300的顶部突出于冷凝管100的顶面,制冷件300产生的热量经顶部传递至冷凝管100的外部、并均汇入第一汇流管410中,第一汇流管410上连通设有抽气管411;抽气管与外部的气泵的进气口连通;制冷件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抽吸的方式主动外排,防止热量堆积而传递至内部,避免做无用功;冷凝管100的底部连通设有排水管430,多个排水管430均与第二汇流管420连通,排水管430上设有电磁阀431,第二汇流管420的底部连通设有排出管421。
19.上述的一种空调用冷凝装置,其结构新颖,整体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连接,可方便单一结构的加工审查,根据不同设备的规格进行适配组装;冷凝管内部设有制冷件,制冷件可通过主动制冷的方式进行快速的降温,改变传统的单一冷却介质降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换热降温的效率及效果,并且,主动制冷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便于抽吸至外部,防止做无用功,冷凝管内部凝聚的水珠也可外排、并汇流至第二汇流管处,集中外排。
20.进一步地,冷凝管100包括底部敞开的筒体130,第一接头110及第二接头120均连
通设于筒体130的外壁,筒体130的底部设有端盖140,端盖140的底部设有排水孔141,排水管430的顶端与排水孔141螺纹连接配合;该结构设计可方便冷凝管内部凝聚水的排出,与外部排水管及第二汇流管进行组装;筒体130的顶面中部设有通孔,制冷件300的顶端从通孔密封贯穿筒体的顶部,可方便制冷件内部产生热量的外排,也可防止冷凝管内部的气体通过连接处渗出,保证气密性。
21.进一步地,筒体130的外壁固定设有多块散热片150,散热片150沿轴线均匀间隔设置,筒体自身进行导热散热,也方便通过散热片与外部冷却介质进行接触。
22.进一步地,制冷件300包括导热管310,固定设于导热管310外壁的至少一块半导体制冷片320,半导体制冷片320沿导热管310的轴线方向延伸,增大制冷区域及范围;半导体制冷片320的制冷面位于筒体130的内部一侧、制热面位于导热管310的内部,导热管310的顶部突出于筒体130的顶端、且端部与第一汇流管410连通,导热管310的底端封闭,可方便将半导体制冷片制冷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顺利抽出;半导体制冷片320的制冷面上固定设有多块导热片330,导热片330沿轴线均匀间隔设置;该结构设计可进一步增大与途径气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导热、散热、制冷的效果。
23.进一步地,导热管310的底端固定设有第一支撑环340,导热管310的顶部外壁固定设有第二支撑环350,第一支撑环340及第二支撑环350的外径与筒体130的内径适配,可对导热管进行限定,使导热管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重合,留有足够的流通空间;第二支撑环350的顶面粘接固定设有密封垫360,可对筒体顶部通孔处进行进一步的密封加强,第一支撑环340上设有多个漏水孔341,方便凝聚水的排出;端盖140的顶面固定设有凸管142,凸管142的外壁设有螺纹,筒体130的底部内壁设有螺纹,凸管142与筒体130的底部内壁螺纹连接配合,可方便端盖的拆装,且凸管142的顶端对第一支撑环340形成承托,使得制冷件300卡紧于筒体130内部,对制冷件实现卡紧固定,并对密封垫实现挤压、增强密封。
24.进一步地,导热片330远离半导体制冷片320的一端朝下倾斜,且导热片330上设有多个透气孔,透气孔的设计可方便气体的通过,而导热片倾斜设置则可方便凝聚水的流动掉落。
2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