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0171发布日期:2022-04-16 19:1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其是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进行工作,通过安装在吸油烟机内部的离心风机吸排油烟,并使用滤网过滤部分油脂颗粒。离心式风机包括蜗壳、安装在蜗壳中叶轮及带动叶轮转动的电机。当叶轮旋转时,在风机中心产生负压吸力,将吸油烟机下方的油烟吸入风机,经过风机加速后被蜗壳收集、引导排出室外。
3.目前灶台多为双灶眼结构,为能够更好地匹配双眼灶的灶具,适配多种烹饪工况,现有的吸油烟机主要有两种风量分配方式:一种是通过双层油网通孔交错方式实现吸油烟机的左右两侧进风区域的单开单吸;另一种是通过下方蝶翼板的横向移动实现负压区左右移动。
4.如申请号为cn201810110629.x(公开号为cn10859210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双灶头的新型移动式油烟机整流板》,包括移动式整流板和油烟罩边缘;移动式整流板采用左右移动式的结构设计,用于控制靠近灶头两侧的排风流量比例;移动式整流板的移动距离设定为根据两个灶头的污染物量比例进行调整,移动式整流板移动至油烟污染量小的油烟罩边缘一侧,使产生油烟污染量大的一侧灶头具有更多的排风面积,在灶头上方对应形成不同排风量比例;在油烟罩边缘两侧污染量相当的情况下,移动式整流板处于相对于双灶头的中间位置;左右移动距离根据与灶头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调整距离,相应地设置调整档位。本发明能够灵活控制两侧排风流量比例,提高油烟捕集效率。申请号为cn202021629680.0的《油烟机进风口调节装置》也对此进行了类似公开。
5.再如申请号为cn201810541690.x(公开号为cn11020720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油网装置及吸油烟机》,该油网装置包括外油网和至少两个活动油网,所述外油网设置于吸油烟机的进风口,所述至少两个活动油网分别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外油网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外油网的上表面,当所述活动油网沿水平方向移动至所述外油网的一侧时,所述活动油网上的第二进气孔与所述外油网上的第一进气孔重叠,当所述活动油网沿水平方向移动至所述外油网的另一侧时,所述活动油网上的第二进气孔与所述外油网上的第一进气孔错开。该油网装置使用户能够根据左右灶头产生的油烟情况调节油网左右区域的进风面积,进而间接调节油网左右区域的进风量,达到高效抽吸油烟,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6.上述专利仅是单独地通过蝶翼板的横向移动或者通过双层油网的错位移动来实现吸油烟机的风量调节,但是单独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风量调节,其吸油烟效果有限,不能有效适配多种烹饪工况,若使用场景较为恶劣(如用户烹饪造成的油烟量很大),那么该两种方式的效果都甚理想。
7.故,现有吸油烟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适配烹饪工况,从而有效提高吸油烟效果的吸油烟机。
9.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
10.机壳,具有进风口;
11.油网,包括设于所述进风口处、且呈上下分层布置的固定油网和活动油网,所述固定油网具有位于左侧的第一进风区和位于右侧的第二进风区,所述第一进风区及第二进风区上均分布有第一进风孔,所述活动油网上分布有第二进风孔,所述活动油网能相对所述固定油网移动而遮挡所述固定油网上至少部分第一进风孔的至少部分区域;
12.整流板,以能相对所述机壳左右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机壳之下,并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供烟气自外部进入到所述进风口的吸风口;
13.所述活动油网与所述整流板相联动,并至少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
14.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整流板位于所述机壳的正下方,所述活动油网上的各第二进风孔与所述固定油网上的各第一进风孔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15.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整流板移位至所述机壳的左下方位置,所述活动油网遮挡所述固定油网第二进风区上的至少部分第一进风孔的至少部分区域,从而使所述第一进风区的有效通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风区的有效通风面积;
16.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整流板位于所述机壳的右下方位置,所述活动油网遮挡所述固定油网第一进风区上的至少部分第一进风孔的至少部分区域,从而使所述第二进风区的有效通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进风区的有效通风面积。
17.上述的有效通风面积是指固定油网上第一进风区或第二进风区的第一进风孔与活动油网上的第二进风孔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
18.整流板的左右移动与活动油网的移动调节可以采用人工调节,为了实现自动调节目的,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支架、驱动件以及联动机构,所述固定支架相对所述机壳固定,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并与所述整流板连接,所述整流板通过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活动油网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活动油网同步移动。
19.上述风量调节机构可以采用能够实现整流板的左右移动与活动油网的移动的各种运动机构,为了与吸油烟机的整流板及活动油网的结构相适配,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20.第一滑块,与所述整流板连接,并沿左右方向滑动约束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该第一滑块上具有沿其滑动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一齿条;
21.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竖向设置,并转动约束在所述的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的下端,并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的上端;
22.第二滑块,与所述活动油网连接,并滑动约束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该第二滑块具有沿其滑动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二齿条,该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23.为了实现整流板以及活动油网的稳定滑移,所述固定支架上具有第一限位滑槽以及第二限位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约束在该第一限位滑槽中,所述第二滑块滑动约束在该第二限位滑槽中。
24.为了更好地对活动油网的调节,实现固定油网的准确配合目的,所述活动油网包
括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的第一子油网和第二子油网,所述第一子油网与所述固定油网的第一进风区相对应,所述第二子油网与所述固定油网的第二进风区相对应,所述第二滑块有两个,该两个第二滑块在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并与两个第二滑块的第二齿条均相啮合,所述第一子油网和第二子油网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块连接,从而均能相对所述固定油网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可以想到的是,上述活动油网也可以采用一个网体结构,并可在前后方向上或左右方向移动,同样可以实现与固定油网配合,达到多种风量调节的目的。
25.为了带动整流板的左右移动,以及减少整流板上方各部件的干涉问题,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能随电机输出轴摆动的转动杆,所述整流板的背面设有连接支架,该支架上具有前后延伸的限位滑道,该转动杆远离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一端滑动约束在所述限位滑道中,从而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下带动所述整流板移动。可以想到的是,整流板的左右移动并不限于采用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杆与限位滑道配合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在左右方向上作直线运动的电动推杆或者能够驱动整流板左右滑移的连杆机构等各种现有技术。
26.为了方便实现固定油网的第一进风区及第二进风区风量的精确调节,所述固定油网上的第一进风孔以及所述活动油网的第二进风孔均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27.为了吸油烟机的底部左右两侧的油烟浓度进行检测,从而灵活切换至对应的进风状态,达到智能调节的目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机壳的底部左右两侧的油烟浓度进行检测的第一油烟传感器及第二油烟传感器,所述第一油烟传感器及第二油烟传感器均与吸油烟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28.为了实现吸油烟机左右两侧单吸单开调节目的,以应对某一侧油烟量较大的烹饪工况,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子油网遮挡住所述固定油网的第二进风区上全部的第一进风孔,所述第一子油网上的各第二进风孔与所述固定油网的第二进风区上的各第一进风孔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29.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子油网遮挡住所述固定油网的第一进风区上的全部第一进风孔,所述第二子油网的各第二进风孔与所述固定油网的第一进风区上的各第一进风孔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整流板的横向移动与双层油网通孔交错方式相结合,不仅实现了负压区左右移动调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吸油烟机进风口的左右两侧进风区域的风量进行调节,上述两种调节方式相结合,相比原有单一的调节方式,具有多种进风状态,能够更好地适配多种烹饪工况,有效提高了吸油烟效果。该吸油烟机在不提高原有风机系统性能的前提下,也能实现原有吸油烟机的最优吸油烟效果,且兼顾了烹饪时的噪音体验,即,对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油烟量大时提高风机转速的方式,其噪音较小。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仰视图(整流板处于中间位置);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仰视图(整流板处于左侧位置);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仰视图(整流板处于右侧位置);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量调节机构、油网以及整流板配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图5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整流板处于左侧位置);
37.图7为图5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整流板处于右侧位置);
38.图8为图6的前侧视图;
3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网的仰视状态示意图(固定油网的第一进风区和第二进风区均处于进风状态);
4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网的仰视状态示意图(固定油网的第二进风区处于封堵状态,第一进风区处于进风状态);
4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网的仰视状态示意图(固定油网的第一进风区处于封堵状态,第二进风区处于进风状态);
4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量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固定支架示出有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46.参见图1-图13,一吸油烟机包括机壳10、风机系统、油网、整流板30以及风量调节机构,其中,机壳10包括风机架11以及设于风机架11下方的集烟罩12,集烟罩 12上具有进风口13,上述油网设于该进风口13处,用于过滤油烟。风机系统设于风机架11内,用于提供吸排油烟的负压。整流板30设于集烟罩12的下方,整流板30与集烟罩12之间形成有供烟气自外部进入到进风口13的吸风口31。油烟产生后自然上升,并在整流板30产生的附壁效应(或称科恩达效应)作用下,大部分以规整的平流形式从上述吸风口31进入油烟机,因而油烟不容易扩散,出现逃逸。
47.图1为吸油烟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集烟罩12上对应于整流板30的后侧还设有油杯14,油杯14呈左右布置的长条形,用于承接自整流板30上流下的油液。本实施例示出的整流板30大致呈椭圆状,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为方形状或其他形状。
48.图2-图4为吸油烟机的仰视图,本实施例的整流板30是以能相对机壳10左右移动的方式设于集烟罩12之下,具体是由风量调节机构的驱动件50提供动力,实现左右移动。具体地,图2示出了整流板30位于集烟罩12正下方的状态,也即整流板30位于集烟罩12的底部
中间区域位置,可适配吸油烟机的左右两侧的油烟量(油烟浓度) 大致相同的烹饪工况,图3示出了整流板30横向移动至集烟罩12下方偏左的状态,可适配吸油烟机的左侧油烟量(油烟浓度)大于右侧的烹饪工况,图4示出了整流板30 位于集烟罩12下方偏右的状态,可适配吸油烟机的右侧油烟量(油烟浓度)大于左侧的烹饪工况。
49.本实施例的集烟罩12的底部两侧还设有第一油烟传感器81及第二油烟传感器82,其中,第一油烟传感器81及第二油烟传感器82均与吸油烟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一油烟传感器81及第二油烟传感器82可采用现有的图像传感器来采集获取油烟机下方两侧灶台上方的图像信息,图像信息经过处理后(如根据图像灰度值等方法)可获得当前两侧灶台上方的油烟量浓度值。
50.本实施例的油网油网包括呈上下分层布置的固定油网21和活动油网23,其中,固定油网21位于活动油网23的上方,且具有位于左侧的第一进风区211和位于右侧的第二进风区212,第一进风区211及第二进风区212上均分布有第一进风孔22。活动油网 23上分布有第二进风孔24,活动油网23能相对固定油网21移动而遮挡固定油网21上至少部分第一进风孔22的至少部分区域,详见图9。对应地,活动油网23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的第一子油网231和第二子油网232,其中,第一子油网231与固定油网21的第一进风区211相对应,第二子油网232与固定油网21的第二进风区212相对应。
51.图5示出了风量调节机构、油网以及整流板30配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油网23与整流板30之间通过风量调节机构联动,也即,活动油网23的移动调节与整流板30移动调节是通过同一个驱动件50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同步动作。上述结构设计,有效减少了驱动件50的数量,也减少了各部件的干涉问题。
52.参见图6及图7,本实施例的活动油网23与整流板30相联动,并至少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整流板30位于机壳10的正下方,活动油网 23上的各第二进风孔24与固定油网21上的各第一进风孔2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参见图2及图10。在第二状态下,整流板30移位至机壳10的左下方位置,活动油网23遮挡固定油网21第二进风区212上的至少部分第一进风孔22的至少部分区域,从而使第一进风区211的有效通风面积大于第二进风区212的有效通风面积,参见图3及图11。在第三状态下,整流板30位于机壳10的右下方位置,活动油网23遮挡固定油网21第一进风区211上的至少部分第一进风孔22的至少部分区域,从而使第二进风区212的有效通风面积大于第一进风区211的有效通风面积,参见图4及图12。再具体地,为了实现吸油烟机的左右两侧的单吸单开的目的,以更好地提高吸油烟机的左侧或右侧的油烟量较大工况下的吸油烟效果,在第二状态下,第二子油网232遮挡住固定油网21的第二进风区212上全部的第一进风孔22,第一子油网231上的各第二进风孔24与固定油网21的第二进风区212上的各第一进风孔2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在第三状态下,第一子油网231遮挡住固定油网21的第一进风区211上的全部第一进风孔22,第二子油网232的各第二进风孔24与固定油网21的第一进风区211上的各第一进风孔2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53.继续参见图5-图7,风量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支架40(为了方便示出其他部件,省去了固定支架40上的连接臂401)、驱动件50以及联动机构60。固定支架40通过连接臂401与机壳10固定(详见图13),驱动件50设于固定支架40的连接臂401上,并与整流板30连接,整流板30通过联动机构60与活动油网23传动连接,以带动活动油网23同步移动。
54.结合图6及图7,本实施例的驱动件50为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能随电机输出轴摆动的转动杆70。对应地,整流板30的背面设有连接支架32,该连接支架32上具有前后延伸的限位滑道320,该转动杆70远离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具有竖向延伸的凸柱71,该凸柱71可伸入到连接支架32的限位滑道320中,在驱动电机驱动下,转动杆70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为转动中心偏转,从而带动整流板3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55.联动机构60包括第一滑块61、第二滑块65以及齿轮传动组件。
56.参见图8,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62、第二齿轮63以及传动轴64,其中,传动轴64竖向设置,并转动约束在固定支架40上,第一齿轮62同轴连接在传动轴64的下端,并与第一齿条610啮合,第二齿轮63同轴连接在传动轴64的上端。
57.参见图6,第一滑块61与整流板30连接,并沿左右方向滑动约束在固定支架40 上,其中,固定支架40上具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限位滑槽41,该第一滑块61滑动约束在该第一限位滑槽41中。此外,第一滑块61上具有沿其滑动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一齿条610,该第一齿条610可与齿轮传动组件的第一齿轮62相啮合。
58.继续参见图8,第二滑块65有两个,该两个第二滑块65在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并分别与第一子油网231和第二子油网232连接。其中,固定支架40上具有两个间隔布置、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限位滑槽42,两个第二滑块65分别对应滑动约束在固定支架40的两个第二限位滑槽42中。两个第二滑块65均具有沿其滑动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二齿条650,其中第二齿条650相对设置,且均与齿轮传动组件的第二齿轮63相啮合。
59.参见图9,第一子油网231和第二子油网232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块65连接,从而均能相对固定油网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油网21上的第一进风孔 22以及活动油网23的第二进风孔24均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孔。在第二齿轮63的带动下,第一子油网231和第二子油网232反向移动,从而与固定油网21上第一进风孔22依次出现在上下方向上的重叠以及错位状态,从而实现固定油网21的第一进风区 211及第二进风区212的风量调节变化。其中,为了在第二齿轮63的驱动下,能够实现进风口13的左右两侧均进风状态、仅左侧进风状态以及仅右侧进风状态的切换,可以对固定油网21的第一进风孔22的宽度、活动油网23的第二进风孔24的宽度、以及相邻第一进风孔22之间的板壁宽度和相邻第二进风孔24之间的板壁宽度的大小进行合理设计,如,固定油网21的第一进风孔22的宽度可设计为活动油网23的第二进风孔24 的宽度的两倍,相邻第二进风孔24之间的板壁宽度与固定油网21的第一进风孔22的宽度相同。再者,整流板30的和活动油网23的位移量可以根据运动机构中相关参数,如对应齿轮直径、齿数以及其他参数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整流板30在移位至设定位置时,活动油网23也对应移动到位。
60.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相关技术特征进行替换和改进便可得到其他实施例。如,本实施例的活动油网23并不限于采用两个独立的第一子油网231和第二子油网232的结构,活动油网23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能对应覆盖固定油网21的第一进风区211及第二进风区212)独立油网,其中,对该活动油网23的左右两侧的第二进风孔24的分布进行合理设计即可,并且,上述活动油网23也不局限于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也可以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或者是为一圆形或锥状网体结构,通过该圆形或锥状网体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而与固定油网21(也为圆形或锥状网体)配合,实现多种进风状态的切换。又如,整流板30的左右移动并不限于采用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杆70与限位滑道320配合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在左右方向上作
直线运动的电动推杆或者能够驱动整流板30左右滑移的连杆机构等各种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