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1803发布日期:2022-05-11 12:4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烘干冷却机。


背景技术:

2.烘干机有带式烘干,滚筒烘干,箱式烘干,塔式烘干等几种模式热源有煤,电,气等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有热风气流式和辐射式等,热风滚筒烘干是热气流从尾部向前运动,与物料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量充分利用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体内不断被蒸发,入料口的引风装置将大量的水分、湿气流抽出,防止粉尘外排造成的二次污染通过内螺旋搅拌、扫散、抄板,推进物料运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逆流传导脱湿,避免减少重复烘干程序。
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烘干机所烘干产出的产品,在受到高温烘干后,短时间内无法降温定型,从而使得烘干产出的产品不能及时得到打包封装,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烘干机冷却机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烘干冷却机,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烘干冷却机,包括冷却过滤装置,所述冷却过滤装置的外侧包括循环风机一、循环风机二、上传动网帘、下传动网帘、上吹下吸循环风道、机架和下吸上吹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机一的一侧与冷却过滤装置右部的一侧设置,所述循环风机二的一侧与冷却过滤装置右部的另一侧设置,所述机架的顶部与冷却过滤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传动网帘的一侧与机架的上部设置,所述下传动网帘的一侧与机架的下部设置,所述上吹下吸循环风道的一端与冷却过滤装置左部的一侧插接,所述下吸上吹循环风道的一端与冷却过滤装置左部的另一侧插接。
6.所述冷却过滤装置的内部包括滑槽、滑杆、滑块、卡槽、弹簧、活动口、把手、固定架和过滤网,所述滑槽位于冷却过滤装置底壁的一侧开设,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中部与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卡槽位于滑块的左侧开设,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卡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口位于冷却过滤装置底壁的一侧开设,所述把手的上部与滑块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底部与滑块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的一侧与固定架的中部卡接。
7.优选的,所述冷却过滤装置内壁的中部包括固定扣和排尘管,所述固定扣的一侧与冷却过滤装置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排尘管的中部与固定扣的内部卡接。
8.优选的,所述排尘管包括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排尘管的上下两侧开设。
9.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下部包括滚槽和滚珠,所述滚槽位于固定架一侧的底部开设,所述滚珠的上部与滚槽的内部嵌入。
10.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内侧与滑杆左部的外侧套接。
11.优选的,所述把手的上部贯穿活动口的内部与滑块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冷却过滤装置,以及循环风机一、循环风机二、上传动网帘、下传动网帘、上吹下吸循环风道、机架和下吸上吹循环风道配合设置,先开启上传动网帘和下传动网帘,使得上传动网帘与下传动网帘相互对转,从而使烘箱出来的产品,经上传动网帘和下传动网帘夹持后进入上吹下吸循环风道与下吸上吹循环风道之间,循环风机一经过上吹下吸循环风道穿透产品,循环风机一经过下吹上吸循环风道穿透待冷却的产品,过程中,循环风经过冷却过滤装置,气流温度下降,同时又过滤掉了空气中的短纤维和浮尘,从而有效使烘干机烘烤产出的产品能够及时得到冷却;
14.2)、通过设置的冷却过滤装置,以及滑槽、滑杆、滑块、卡槽、弹簧、活动口、把手、固定架、过滤网、滚槽、滚珠、固定扣、排尘管和进料口配合设置,使用时循环风机一和循环风机二开启后,气流会分别通过上吹下吸循环风道和下吸上吹循环风道进入冷却过滤装置中,使得冷却过滤装置中固定架上的过滤网能够捕捉气流中的短纤维和浮尘,再长时间的过滤捕捉下,过滤网上会集满短纤维和浮尘,此时用户拨动把手,使得把手在推动时会通过滑块上的卡槽推动弹簧,滑块会在滑杆上稳定滑行,与此同时滑块还会通过固定架带动过滤网一同位移,当用户松开手后,弹簧会通过卡槽推动滑块,从而使得滑块会通过固定架带动过滤网猛然在冷却过滤装置中震荡一次,往返震荡多次会将过滤网上的短纤维和浮尘抖落,抖落的浮尘和短纤维会在气流进入冷却过滤装置的过程中从进料口进入排尘管,从排尘管排出浮尘和短纤维,固定架一侧的底部会通过滚槽内的滚珠稳定的在冷却过滤网中滑动震荡,从而有效使冷却过滤装置在冷却过滤气体的同时还方便将过滤后的浮尘和短纤维排出。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冷却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冷却过滤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b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冷却过滤装置;101、滑槽;102、滑杆;103、滑块;104、卡槽;105、弹簧;106、活动口;107、把手;108、固定架;109、过滤网;110、滚槽;111、滚珠;112、固定扣;113、排尘管;114、进料口;2、循环风机一;3、循环风机二;4、上传动网帘;5、下传动网帘;6、上吹下吸循环风道;7、机架;8、下吸上吹循环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由图1-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冷却过滤装置1,冷却过滤装置1内壁的中部包括固定扣112和排尘管113,固定扣112的一侧与冷却过滤装置1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排尘管113的中部与固定扣112的内部卡接,排尘管113包括进料口114,进料口114位于排尘管113的上下两侧开设,冷却过滤装置1的外侧包括循环风机一2、循环风机二3、上传动网帘4、下传动网帘5、上吹下吸循环风道6、机架7和下吸上吹循环风道8,循环风机一 2的一侧与冷却过滤装置1右部的一侧设置,循环风机二3的一侧与冷却过滤装置1右部的另一侧设置,机架7的顶部与冷却过滤装置1的底部固定连接,上传动网帘4的一侧与机架7的上部设置,下传动网帘5的一侧与机架7的下部设置,上吹下吸循环风道6的一端与冷却过滤装置1左部的一侧插接,下吸上吹循环风道8的一端与冷却过滤装置1左部的另一侧插接。
24.冷却过滤装置1的内部包括滑槽101、滑杆102、滑块103、卡槽104、弹簧105、活动口106、把手107、固定架108和过滤网109,滑槽101位于冷却过滤装置1底壁的一侧开设,滑杆102的一端与滑槽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滑块103的中部与滑杆102的外侧滑动连接,卡槽104位于滑块103的左侧开设,弹簧105的一端与卡槽104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105的内侧与滑杆102左部的外侧套接,活动口106位于冷却过滤装置1底壁的一侧开设,把手107的上部与滑块103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把手107的上部贯穿活动口106的内部与滑块103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固定架108的底部与滑块103 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架108的下部包括滚槽110和滚珠111,滚槽110 位于固定架108一侧的底部开设,滚珠111的上部与滚槽110的内部嵌入,过滤网109的一侧与固定架108的中部卡接。
25.使用时先开启上传动网帘4和下传动网帘5,使得上传动网帘4与下传动网帘5相互对转,从而使烘箱出来的产品,经上传动网帘4和下传动网帘5 夹持后进入上吹下吸循环风道6与下吸上吹循环风道8之间,循环风机一2 经过上吹下吸循环风道6穿透产品;循环风机一2经过下吹上吸循环风道穿透待冷却的产品;过程中,循环风经过冷却过滤装置1,气流温度下降,同时又过滤掉了空气中的短纤维和浮尘,从而使烘干机烘烤产出的产品能够及时得到冷却,在循环风机一2和循环风机二3开启后,气流会分别通过上吹下吸循环风道6和下吸上吹循环风道8进入冷却过滤装置1中,使得冷却过滤装置1中固定架108上的过滤网109能够捕捉气流中的短纤维和浮尘,再长时间的过滤捕捉下,过滤网109上会集满短纤维和浮尘,此时用户拨动把手 107,使得把手107再推动时会通过滑块103上的卡槽104推动弹簧105,滑块103会在滑杆102上稳定滑行,与此同时滑块103还会通过固定架108带动过滤网109一同位移,当用户松开手后,弹簧105会通过卡槽104推动滑块103,从而使得滑块103会通过固定架108带动过滤网109猛然在冷却过滤装置1中震荡一次,往返震荡多次会将过滤网109上的短纤维和浮尘抖落,抖落的浮尘和短纤维会在气流进入冷却过滤装置1的过程中从进料口114进入排尘管113,从排尘管113排出浮尘和短纤维,固定架108一侧的底部会通过滚槽110内的滚珠111稳定的在冷却过滤网109中滑动震荡,从而使冷却过滤装置1在冷却过滤气体的同时还方便将过滤后的浮尘和短纤维排出。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