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于无尘车间的空气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5952发布日期:2022-01-26 19:17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用于无尘车间的空气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无尘车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运用于无尘车间的空气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无尘车间为具有空气过滤、分配、净化等装置的房间,广泛运用于污染敏感零件的生产加工;由于对车间内空气悬浮微粒的浓度有要求,无尘车间一般为密闭空间,通过空气循环系统来实现无尘车间内的空气流通。
3.现有的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空调机组、主管、若干分管和抽风管,空调机组与主管连通,主管和分管连通,主管和分管安装在车间天花板与吊顶所形成的空间内,分管通过ffu(风机过滤器单元)从吊顶接入到车间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空调机组吹出的气体经由主管送到各个分管中,且主管的直径远大于分管的直径,最终将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入车间,并且通过抽风管实现整个无尘车间的空气循环。但是,当车间的层高较低时,由于主管和分管需要占据一定的高度空间,导致吊顶安装位置低,使得车间内吊顶与地面的距离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小空气循环系统对车间层高的影响,保证车间内吊顶与地面的距离,本技术提供一种运用于无尘车间的空气循环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运用于无尘车间的空气循环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运用于无尘车间的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空调机组和设置于车间一侧的隔板,所述隔板位于吊顶的下方,所述隔板与车间的侧壁围成封闭的第一隔室,所述空调机组包括主机、出风主管和若干出风分管,所述出风主管与主机连通,所述出风主管沿着第一隔室的长度方向排布,在吊顶上间隔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过滤单元,所述出风分管从第一隔室延伸至吊顶与车间顶板之间,且所述出风分管的一端与出风主管侧壁连通、另一端与过滤单元连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调机组的主机将气体依次通过出风主管、出风分管以及出气口送入到车间内,过滤单元能够过滤气体中含有的粉尘;出风主管放置在隔板和车间侧壁所形成的第一隔室内,因此外径较大的出风主管不占用吊顶上端的空间,实现减小空气循环系统对车间层高的影响、保证车间内吊顶与地面距离的效果。
8.优选的,所述吊顶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二隔室,所述第一隔室与第二隔室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隔室为出风分管的排布提供了空间,并且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的连通便于出风分管从第一隔室进入第二隔室内。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隔室上设置有用于将车间内空气抽走的回风系统。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空调机组向车间内输送干净的气体,再通过回风系统将车间内的气体抽走,实现整个车间内气体的循环。
12.优选的,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回风系统包括抽风机和设置在第一隔室
内的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与回风口连通,所述抽风机设置车间外。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风机工作时,将车间内原本的气体依次通过回风口以及回风管从车间内排出。
14.优选的,所述回风口上也设置有过滤单元。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风口上的过滤单元可阻挡车间外的灰尘等杂物通过回风管、回风口进入到车间内,保证车间内的无尘环境。
16.优选的,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室内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沿第一隔室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车间侧壁连接,所述送风主管和回风管下侧搭接在支撑柱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风主管和回风管搭接安装在支撑柱上,支撑柱为送风主管和回风管提供支撑,保证送风主管和回风管的安装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第一隔室设置有至少一根稳定柱,所述稳定柱一端与车间侧壁连接,另一端与隔板连接,所述稳定柱与车间侧壁、隔板垂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柱一端固定在车间侧壁,隔板再与稳定柱连接,稳定柱为隔板的竖直安装提供支撑力,提高隔板的安装稳定性。
20.优选的,所述隔板远离车间的一面上设置有隔热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层减小车间内与外界的热交换,保持车间内温度的稳定,减小因车间内气体温度变化对设备造成的影响。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隔板与车间内壁配合形成第一隔室,将外径较大的送风主管安装在第一隔室内,实现减小空气循环系统对车间层高的影响、保证车间内吊顶与地面距离的效果;
24.(2)通过设置支撑柱,提高出风主管和回风管的安装稳定性;
25.(3)通过设置隔热层,实现减小因车间内气体温度变化对设备造成影响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无尘车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28.图3是图2中局部b部分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1、空调机组;101、主机;102、出风主管;103、出风分管;2、隔板;3、第一隔室;4、第二隔室;5、过滤单元;6、回风系统;601、抽风机;602、回风管;603、回风分管;7、支撑柱;8、稳定柱;9、隔热层;10、吊顶;11、车间。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运用于无尘车间的空气循环系统。参照图1和图2,空气循环系统包括空调机组1和安装在车间11一侧的隔板2;隔板2竖直设置,隔板2下端与地面固定连接,上端与吊顶10的下表面连接,隔板2的竖直两边与车间11侧壁连接。隔板2与车间11侧壁围合成封闭的第一隔室3,吊顶10上表面和顶板下表面之间形成第二隔室4,第一隔室3
位于第二隔室4的下方,且第一隔室3和第二隔室4连通。
32.空调机组1包括主机101、出风主管102和若干出风分管103,主机101和出风主管102连通,出风主管102位于第一隔室3内靠近吊顶10的位置,出风主管102沿着第一隔室3的长度方向排布;出风分管103的一端与出风主管102侧壁连通,出风分管103从第一隔室3延伸至第二隔室4;在吊顶10上间隔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上安装有过滤单元5,本实施例中,过滤单元5为风机过滤机组(简称ffu);主机101将新的气体依次通过出风主管102、出风分管103以及过滤单元5送入到车间11内,其中过滤单元5对气体进行过滤处理,保证车间11内的无尘环境。
33.将出风主管102放置在位于车间11侧边的第一隔室3内,因此外径较大的出风主管102不会占用第二隔室4的空间,且第二隔室4内放置直径较小的出风分管103,因此所占的层高较少,减小了空气循环系统的管道对车间11层高产生的影响、保证车间11内吊顶10与地面的距离。
34.第一隔室3内安装有回风系统6,回风系统6用于将车间11内的空气抽走,与空调机组1配合使用,实现车间11内的空气循环。
35.具体的,回风系统6包括抽风机601、回风管602,抽风机601和回风管602连通,在隔板2靠近地面的位置开有回风口,回风口和回风管602之间通过回风分管603连通,回风口上也安装有过滤单元5,过滤单元5位于隔板2朝向车间11的一面,过滤单元5与车间11、回风分管603连通。抽风机601提供吸力,将车间11内的气体依次通过过滤单元5、回风分管603以及回风管602排出车间11。
36.第一隔室3内安装有支撑柱7,支撑柱7沿着第一隔室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一端与车间11的侧壁固定连接,送风主管和回风管602的下侧搭接在支撑柱7的上表面,支撑柱7为出风主管102和回风管602的安装提供支撑力,提高出风主管102和回风管602的稳定性。
37.参照图2和图3,第一隔室3内水平固定有至少一根稳定柱8,稳定柱8的两端分别与车间11侧壁以及隔板2内侧固定,稳定柱8为隔板2的竖直安装提供支撑力,提高隔板2的安装稳定性;并且在隔板2远离车间11的一面上铺设有隔热层9,隔热层9减小车间11与外界的热交换,维持车间11内温度稳定,减小因车间11内气体温度变化对设备造成影响。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运用于无尘车间的空气循环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将出风主管102放置在车间11侧边的第一隔室3内不占用车间11的层高,并且第二隔室4内只放置直径较小的出风分管103所占据的层高较少,实现减小空气循环系统对车间11层高产生的影响、保证车间11吊顶10与地面的距离;并且抽风机601通过回风管602、回风分管603将车间11内的空气排出,回风系统6和空调机组1共同配合实现车间11空气循环。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