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6498发布日期:2022-03-02 06:44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用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空调普遍进入普通人员的家庭,但是现有的空调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能够实现实现制冷、制热、干燥和除湿的功能,但是现有空调不能对水进行加热,并且进行将热水进行供给外界使用,从而导致了该装置使用不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机,解决了传统的多用机在使用过程中不便对水进行加热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用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下端面均安装有刹车万向轮,所述外壳前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外壳前端面且位于控制面板上方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外壳上端面一端均设置有进风孔,所述外壳内腔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外壳内腔底部且位于水箱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进水端通过进水管连通有进行水箱,所述水泵出水端通过出水管分别连通有制冷装置和加热管,所述外壳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分割装置,所述外壳内腔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送风装置。
7.优选的,所述制冷装置由密封板、竖板、蒸发器、支撑板、压缩机、节流阀、蓄水池、冷凝器和回流管组成,所述外壳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中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密封板上端面一端固定连接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一端与压缩机连通,所述蒸发器另一端与节流阀连通。
8.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腔且位于密封板下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压缩机和节流阀,所述外壳内腔且位于密封板下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蓄水池。
9.优选的,所述蓄水池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两端分别与压缩机和节流阀连通,所述蓄水池下端面通过回流管连通有水箱,所述出水管一端连通与蓄水池连通,所述密封板上端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一端与外机连通。
10.优选的,所述分割装置由电动伸缩杆和滑动板组成,所述外壳内腔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由滑动板,所述外壳内腔且位于密封板上方滑动连接有滑动板。
11.优选的,所述送风装置由驱动电机、第一转动杆、第一扇叶、第二转动杆、第二扇叶和矩形板组成,所述隔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端通过蜗杆配合蜗轮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贯穿隔板且位于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第
一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端通过齿轮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所述外壳内腔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该多用机,通过控制面板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带动滑动板在密封板上方进行滑动,当滑动板滑动到加热管的上方时,这时依次启动压缩机,压缩机工作时将冷媒进行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这个气体就会进入到冷凝器中,这时通过水泵配合进水管将水箱内腔的水进行抽出,抽出后的水就会通过出水管进入到蓄水池的内腔,从而通过蓄水池内腔的水即可实现了对冷凝器内腔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降温,当蓄水池内腔的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后,这时水就会通过回流管将水流入到水箱的内腔,从而通过水实现了对冷凝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气压通过节流阀进入到蒸发器的内腔,最后通过蒸发器在将室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后的热量在次进入到压缩机,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这时在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进行转动,当第二扇叶转动时将外界的热风进行抽入,第一扇叶转动时就会将制冷后的气体通过出风孔进行排出,从而实现了制冷和除湿,当在制冷的时候需要对热水时,这时即可启动加热管,加热管即可对水泵输送进入的水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即可方便后期供给外界使用,由于滑动板覆盖在加热管上方,所以加热管内腔加热的热水所产生的热量不会进入到制冷后的空气中,当后期需要加热时,需要启动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就会带动滑动板将蒸发器进行覆盖,这时在进行启动加热管,加热管外表面没有水,所以加热管外部就会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对空气进行干燥,而加热管内腔的水就会被加热,然后传送到外界供给,同时加热后的空气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的作用下,进而实现了对外界空气进行加热后干燥。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剖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外壳;2、刹车万向轮;3、控制面板;4、出风孔;5、进风孔; 6、水箱;7、水泵;8、进水管;9、出水管;10、制冷装置;101、密封板; 102、竖板;103、蒸发器;104、支撑板;105、压缩机;106、节流阀;107、蓄水池;108、冷凝器;109、回流管;11、加热管;12、分割装置;121、电动伸缩杆;122、滑动板;13、隔板;14、送风装置;141、驱动电机;142、第一转动杆;143、第一扇叶;144、第二转动杆;145、第二扇叶;146、矩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1.实施例一:
22.一种多用机,包括外壳1,外壳1下端面均安装有刹车万向轮2,外壳1 前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3,外壳1前端面且位于控制面板3上方设置有出风孔4,外壳1上端面一端均设置有进风孔5,外壳1内腔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水箱6,外壳1内腔底部且位于水箱6一侧固定连接有水泵7,水泵7 进水端通过进水管8连通有进行水箱6,水泵7出水端通过出水管9分别连通有制冷装置10和加热管11,外壳1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分割装置12,外壳1 内腔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隔板13,隔板13一侧固定连接有送风装置14。制冷装置10由密封板101、竖板102、蒸发器103、支撑板104、压缩机105、节流阀106、蓄水池107、冷凝器108和回流管109组成,外壳1内腔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01,密封板101中部固定连接有竖板102,密封板101上端面一端固定连接有蒸发器103,蒸发器103一端与压缩机105连通,蒸发器 103另一端与节流阀106连通。外壳1内腔且位于密封板101下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4,支撑板104上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压缩机105和节流阀 106,外壳1内腔且位于密封板101下方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蓄水池107。
23.实施例二:本实施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中,蓄水池107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器108,冷凝器108两端分别与压缩机105和节流阀106连通,蓄水池107下端面通过回流管109连通有水箱6,出水管9一端连通与蓄水池 107连通,密封板101上端面另一端固定连接加热管11,加热管11一端与外机连通。分割装置12由电动伸缩杆121和滑动板122组成,外壳1内腔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21,电动伸缩杆121一端固定连接由滑动板122,外壳1内腔且位于密封板101上方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22。送风装置14由驱动电机141、第一转动杆142、第一扇叶143、第二转动杆144、第二扇叶145 和矩形板146组成,隔板13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41,驱动电机141输出轴端通过蜗杆配合蜗轮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42,第一转动杆142一端贯穿隔板13且位于隔板13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14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143,驱动电机141输出轴端通过齿轮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44,第二转动杆14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145,外壳1内腔固定连接有矩形板146,矩形板146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44。
24.工作时,首先通过控制面板3启动电动伸缩杆121,电动伸缩杆121带动滑动板122在密封板101上方进行滑动,当滑动板122滑动到加热管11的上方时,这时依次启动压缩机105,压缩机105工作时将冷媒进行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这个气体就会进入到冷凝器108中,这时通过水泵7配合进水管8将水箱6内腔的水进行抽出,抽出后的水就会通过出水管9进入到蓄水池107的内腔,从而通过蓄水池107内腔的水即可实现了对冷凝器108内腔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降温,当蓄水池107内腔的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后,这时水就会通过回流管109将水流入到水箱6的内腔,从而通过水实现了对冷凝器108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气压通过节流阀106进入到蒸发器103的内腔,最后通过蒸发器103在将室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吸收后的热量在次进入到压缩机105,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这时在启动驱动电机141,驱动电机141分别通过第一转动杆142和第二转动杆144带动第一扇叶143和第二扇叶145进行转动,当第二扇叶145转动时将外界的热风进行抽入,第一扇叶143转动时就会将制冷后的气体通过出风孔4进行排出,从而实现了制冷和除湿,该制冷的方式采用现有的空调制冷技术,当在制冷的时候需要对热水时,这时即可启动加热管11,加热管11即可对水泵7 输送进入的水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即可方便后期供给外界使用,由于滑动板122覆盖在加热管11上方,所以加热管11内腔加热的热水所产生的热量不会
进入到制冷后的空气中,当后期需要加热时,需要启动电动伸缩杆 121,电动伸缩杆121就会带动滑动板122将蒸发器103进行覆盖,这时在进行启动加热管11,加热管11外表面没有水,所以加热管11外部就会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并且对空气进行干燥,而加热管11内腔的水就会被加热,然后传送到外界供给,同时加热后的空气在第一扇叶143和第二扇叶145的作用下,进而实现了对外界空气进行加热后干燥。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