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油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0556发布日期:2022-04-16 21:4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热油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油炉。


背景技术:

2.导热油炉是将电加热器直接插入有机载体(导热油)中直接加热,并通过高温油泵进行液相循环将加热后的导热油输送到用热设备,再由用热设备出油口回到电热油炉加热,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加热系统。
3.导热油炉广泛应用于如石化、纺织、印染、塑料、橡胶、食品加工、木材加工、沥青加热、纸箱生产、蔬菜脱水、烤漆、铸造砂模烘干等。现有的导热油炉的加热腔往往设置有一个,导致在加热时对导热油的加热温度控制不够精准,难以适用生产中的多种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精准、节约能源且能够提升导热油使用寿命的导热油炉。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导热油炉,包括加热器、控制单元,所述加热器包括若干加热区,各所述加热区构造相同,各所述加热区均包括加热腔、加热器,所述加热腔处分别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各所述加热区的加热腔依次串联,所述加热器包括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法兰盘,所述加热器通过所述安装法兰盘与所述加热腔连接;
7.所述加热区的尾端设置有缓冲罐,所述缓冲罐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缓冲罐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缓冲罐的出口处设置有增压泵;
8.各所述加热腔及所述缓冲罐处均设置有保温层;
9.各所述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是,各所述电加热棒的表面设置有散热片。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各所述加热腔内壁处设置有导流板。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缓冲罐处设置有补热器,所述补热器的构造与各所述加热区的加热器相同,所述缓冲罐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搅拌装置,所述补热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复合硅酸盐纤维棉、硅酸铝耐火纤维棉、岩棉、玻璃纤维棉中的任意一种。
1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排气孔处设置有活性炭吸附网。
1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为单片机或plc可编程控制器。
1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该导热油炉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1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该导热油炉还包括无线通讯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经所述无线通讯单元与后台控制器连接。
1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无线通讯单元为可以为蓝牙、wifi、 zigbee、irda、transferjet、gprs、cdma中的任意一种。
19.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油炉,具有加热精准、节约能源且能够提升导热油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油炉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油炉图1所示实施例中加热腔的a-a剖面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油炉的电加热棒与散热片相连接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油炉的一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24.图中标号说明:
25.101-加热腔;102-进油口;103-安装法兰盘;104-电加热棒;105-出油口;106-缓冲罐;107-排气孔;108-导热油投加孔;109-增压泵;201-导流板;301
‑ꢀ
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一种导热油炉,如图1-4所示,包括加热区、控制单元,所述加热区包括若干加热腔101,各所述加热腔101处分别设置有进油口102、出油口105,各所述加热腔101依次串联,各所述加热腔101的顶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电加热棒,所述电加热棒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法兰盘103,所述加热器通过安装法兰盘103与加热腔101的顶部连接,各所述加热腔101的入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区的尾端设置有缓冲罐106,所述缓冲罐106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107、导热油投加孔108,所述排气孔107处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缓冲罐106内设置有油位传感器,所述缓冲罐106的出口处设置有增压泵109;各所述加热腔101、所述缓冲罐106的外壁处均设置有保温层;各所述加热器、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油位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区用于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具体的,所述加热区包括若干加热腔101,各加热腔101构造相同,各加热腔101呈圆柱体型。所述加热器包括电加热棒104,所述电加热棒104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法兰盘103,所述加热腔101的顶部设置有加热器安装孔,所述加热器通过安装法兰盘103与加热腔101连接,当电加热棒104发生损坏时,便于更换。在安装完成后,所述电加热棒104悬置于所述加热腔101内。各所述加热腔101的进油口10设置于加热腔101的下方位置处,出油口105设置于加热腔101的上方,增加了导热油
与电加热棒104接触的机率。各加热腔101通过进油口102、出油口105依次串联。
30.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各加热腔101的进油口处,用于检测导热油的温度,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各所述加热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具体的,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对应的i/o接口连接,各所述加热器与市电经继电器串联,各继电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对应的i/o接口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开闭实现对加热器开闭的控制。在使用时,设置于各加热腔101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该加热腔101处的加热器联动,所述控制单元内设定温度阈值,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值实时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或处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将对应加热腔101处的加热器断开,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低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将对应加热腔101 处的加热器开启。该设计可实现导热油温度的恒定。
31.所述加热区的尾端设置有缓冲罐106,所述缓冲罐106用于盛装经加热后的导热油,一方面,缓冲罐106起到平抑加热油温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导热油循环管路中混入空气时,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导热油的密度,在导热油循环至缓冲罐后,混入导热油内的空气迅速上浮至缓冲罐106的顶部。所述油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缓冲罐106内导热油的油面高度,所述油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所述缓冲罐106内油面高度低于设定值时,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向操作者发出及时添加导热油的提示,导热油通过导热油投加孔108进行补充。所述排气孔107用于在添加导热油时,将缓冲罐106顶部的空气排出。所述排气孔107处的单向阀避免在使用时,增压泵109将空气吸入缓冲罐106内。
32.各所述加热腔101、所述缓冲罐106的外壁处均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可降低导热油的热量向外界散逸,因此,可减小能源的消耗。其中,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复合硅酸盐纤维棉、硅酸铝耐火纤维棉、岩棉、玻璃纤维棉中的任意一种。
3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功能是依赖于所述控制单元硬件本身及安装于所述控制单元内的程序实现的,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的芯片可选用单片机或plc可编程控制器。
34.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加热器的电加热棒104的表面均设置有散热片301。通过散热片301可增加导热油与电加热棒104的接触面积,提升电加热棒104 与导热油间的传热效率。
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各加热区的加热腔101内壁处设置有导流板201。当导热油流过加热腔101时,在导流板201的扰动下,导热油呈湍流状态,因此,可使导热油在加热腔101内充分混合,使加热更加均匀。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罐106处设置有补热器,所述补热器的构造与各加热区的加热器相同,所述缓冲罐106内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搅拌装置,所述补热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37.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缓冲罐106内导热油的温度值,所述补热器用于提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补热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加热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连接方式相同。在使用时,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缓冲罐106内导热油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可开启补热器对缓冲罐106内的导热油进行补热。在所述搅拌装置的搅动下,使缓冲罐106内的导热油有效混合。
38.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热油炉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使用时,各加热腔101、缓冲罐106内导热油的温度以及缓冲罐106 内导热油的油面高度等信息可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便于工作人员了解该导热油炉的工况。其中,所述显示屏可选用彩色液晶可触摸显示屏,通过显示屏可显示操作界面,便于工作人员对该导热油炉的工作参数进行设置。
39.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热油炉还包括无线通讯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经所述无线通讯单元与后台控制器连接。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可将该导热油炉的工况信息传送至后台控制器,管理人员可从后台控制器及时了解导热炉的工作状态。管理人员也可通过无线通讯单元向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指令,对该导热油炉的工作参数进行设置。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使所述控制单元与后台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无线通讯单元为可以为蓝牙、wifi、zigbee、irda、 transferjet、gprs、cdma中的任意一种,上述通讯芯片技术成熟、传输效率高且成本较低等众多优点。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者改变,都应该覆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