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挂脖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7943发布日期:2022-04-14 22:4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挂脖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调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挂脖空调。


背景技术:

2.挂脖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挂脖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3.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挂脖风扇只有吹风功能,而不能制冷或制热。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制冷或制热的同时进行吹风的便携式挂脖空调。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便携式挂脖空调,包括:挂脖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挂脖件内的调温件和送风风机;所述挂脖件包括壳体和导温片,所述导温片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调温件与所述导温片热传导连接,所述挂脖件内设有收容腔和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风道,所述挂脖件上设置有对应所述收容腔的进风口以及对应所述风道的出风口,所述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导温片与所述壳体共同形成所述风道。
7.优选地,所述便携式挂脖空调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件,所述调温件背向所述导温片的一侧与所述散热件热传导连接,所述散热件背向所述导温片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散热片,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槽。
8.优选地,所述便携式挂脖空调还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位于所述散热件上远离所述调温件的一侧,用于对所述散热件散热,所述散热件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调温件反馈连接,和/或,所述导温片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环境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调温件反馈连接。
9.优选地,所述送风风机为位于所述进风口处的离心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环绕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所述蜗壳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收容腔朝向所述散热件的一侧设有开口,以使得所述送风风机可向所述散热件送风。
10.优选地,所述送风风机的数量为2个并分别设置于所述调温件的左右两侧,所述挂脖件对应每一所述送风风机均设置有所述收容腔、所述风道和所述进风口,2个所述送风风机位于2个所述风道之间。
11.优选地,所述导温片上设置有多个导热鳍片,所述多个导热鳍片位于所述风道内。
12.优选地,所述导温片背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均温层。
13.优选地,所述挂脖件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所述壳体包括内侧壳和与所述内侧壳连接的外侧壳,所述内侧壳朝向人体颈部、所述外侧壳背向人体颈部,所述导温片连接于所
述内侧壳上。
14.优选地,所述内侧壳包括内侧中间段和分别设置于所述内侧中间段相对两端的2个内侧夹臂段,所述内侧夹臂段和所述内侧中间段的连接处形成有缺口,所述导温片贴靠于所述内侧中间段上,所述导温片的相对两端分别装入2处所述缺口中。
15.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分别形成于所述内侧壳和所述外侧壳上,所述导温片在正对所述进风口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用于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16.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中,由于便携式挂脖空调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挂脖件、以及设置于挂脖件内的调温件和送风风机;挂脖件包括壳体和导温片,导温片具有均温特性,可以将调温件热传导的热量或冷量均匀地遍布在整个导温片上。挂脖件内形成有风道,导温片和壳体共同形成风道,即导温片至少部分露出于风道内,风道内的空气受到导温片的影响会升温或降温,产生冷气流或暖气流。送风风机工作时可以使外界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风道,被导温片升温或降温后,从出风口送出,给用户提高舒适的冷风或热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便携式挂脖空调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技术的便携式挂脖空调去除外侧壳后的内部结构图;
19.图3为本技术的便携式挂脖空调的零件爆炸图;
20.图4本技术的便携式挂脖空调的外侧壳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本技术的便携式挂脖空调的内侧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23.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挂脖空调,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挂脖件100、以及设置于挂脖件100内的调温件200和送风风机300。调温件200可以为etc半导体,通电时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热面和冷面。通过切换接入电压的正负极,调温件200可实现冷热面的切换。挂脖件100包括壳体110和导温片120,壳体110整体呈c型,可挂在人体的颈部。导温片120位于挂脖件100的内侧,即壳体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在使用时,导温片120取代壳体110与人体颈部,特别是后颈和侧颈相接触。调温件200的一侧与导温片120热传导连接以将该侧产生的冷量或热量传导给导温片120,进而传导至人体脖颈。导温片120具有均温特性,可以将调温件200接触传导的热量或冷量均匀地遍布在整个导温
片120上。
25.此外,挂脖件100内设有收容腔123和与收容腔123连通的风道122,挂脖件100上设置有对应收容腔123的进风口106以及对应风道122末端的出风口107,送风风机300设置于收容腔123内,导温片120与壳体110共同形成风道122,即导温片120至少部分露出于风道122内。风道122内的空气受到导温片120的影响会升温或降温,产生冷气流或暖气流。送风风机300工作时可以使外界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06吸入风道122,被导温片120升温或降温后,从出风口107送出,给用户提供舒适的冷风或热风。
26.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中,便携式挂脖空调能够在冷风或热风两种模式下进行切换。便携式挂脖空调通过导温片120与人体颈部进行接触,避免了局部过冷或过热的问题。同时,导温片120将调温件200产生的冷量或热量均布于风道122中,再通过送风风机300将风道122内的冷气流或暖气流吹送至人体颈部,满足了用户对温度的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27.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导温片120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导热鳍片124,多个导热鳍片124位于风道122内。导热鳍片124用于增加导温片120和风道122内气流的接触面积,促进风道内气流的升温/降温速率。导热鳍片124沿风道延伸至出风口107处,兼具导风的功能。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便携式挂脖空调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10内的散热件400和散热风机500,调温件200远离导温片120的一侧与散热件400热传导连接,散热风机500位于散热件400远离调温件200的一侧,壳体110上对应散热风机500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口105。便携式挂脖空调可以在散热风机500开启,送风风机300关闭的情况下工作,此时便携式挂脖空调只通过导温片120直接对人体进行冷热传导而不通过出风口107出风。在制冷模式下,调温件200与导温片120相接触的一侧产生冷量,调温件200的另一侧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件400散发出去。散热风机500位于散热件400远离调温件200的一侧以帮助散热件400散热,并将热气通过壳体110上的通风口105吹出。其中,散热风机500优选为轴流风扇,与通风口105同轴心设置。在制热模式下,调温件200产生热量的一侧与导温片120热传导连接、产生冷量的一侧与散热件400相接触。其中,散热件400背向导温片12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散热片,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槽以增加散热件40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发挥散热功效。
29.进一步地,散热件400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调温件200反馈连接,和/或,导温片120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壳体11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环境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与调温件200反馈连接。具体地,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高于一个预设温度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控制调温件200关闭以对便携式挂脖空调整机进行保护;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来自动调节调温件200的功率和送风风机300的转速,进而调节温度和风量;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来自动切换调温件200的工作模式,即当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一个预设温度值或预设温度范围上限时,切换调温件200至制冷模式,当检测到的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一个预设温度值或预设温度范围下限时,切换调温件200至制热模式。进一步地,第一温度传感器还与散热风机500反馈连接,在制热模式下,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的反馈,降低散热风机500的转速甚至关闭散热风机500来提高制热效率。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送风风机300为离心送风风机,离心送风风机具有效率高、噪音小的特点。壳体110内形成有与离心风机相匹配的蜗壳109,收容腔123形成于蜗壳109中,蜗壳109的内壁可以呈对数螺线或阿基米德螺线延伸,以获取更好的加速效果。收容腔123朝向散热件400的一侧设有开口以使得送风风机300可向散热件400送风。进风口106包括位于外侧的进风口106a和位于内侧的进风口106b,进风口106a和进风口106b均正对送风风机300设置,以实现双侧进风。空气从进风口106进入挂脖件100的风道122内,离心送风风机将气流加速后,部分气流朝向挂脖件100的中央流动至散热件400进行辅助散热并从通风口105吹出,部分气流朝向挂脖件100的两端风道122内流动并最终从出风口107送出。
31.进一步地,送风风机300的数量为2个,调温件200安装于挂脖件100的中间位置,两个送风风机300大致对称地设置于调温件200的左右两侧。挂脖件100上对应每一送风风机300分别设置有风道122、收容腔123、进风口106和出风口107,2个送风风机300位于2个风道122之间,2个风道122分别朝挂脖件100的左右两端和前侧延伸。调温件200产生的冷量或热量经导温片120向挂脖件100两侧扩散,2个送风风机300同时吹出冷风或热风。此外,导温片120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即背向壳体110的一侧)设置有均温层(未图示),人体颈部与均温层相接触,感受到均匀的冷量或热量。均温层可以采用低导热系数的均温涂层或均温薄膜。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便携式挂脖空调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挂脖件100内的电池600,调温件200和送风风机300分别与电池600电连接。电池600位于壳体110的两端,用于给便携式挂脖空调供电,使便携式挂脖空调能够在户外进行适用。在其它实施例中,便携式挂脖空调也可以外接电源。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壳体110包括内侧壳111和与内侧壳111连接的外侧壳112,内侧壳111相对于外侧壳112靠近人体颈部,也即内侧壳111朝向人体颈部、外侧壳112背向人体颈部,导温片120连接于内侧壳111上。散热件400、散热风机500和送风风机300均安装于内侧壳111与外侧壳112之间。内侧壳111的中央形成有贯穿的安装孔108,调温件200穿过安装孔108与导温片120相接触,或者是导温片120上与调温件200接触的部分穿过安装孔108后与调温件200接触。
34.进一步地,内侧壳111包括内侧中间段101和分别设置于内侧中间段101相对两端的2个内侧夹臂段102,内侧夹臂段102和内侧中间段101的连接处形成有间隙(也即是缺口),导温片120贴靠于内侧中间段101上,导温片120的相对两端分别装入2处间隙中或封堵该2处间隙,以将导温片120固定于内侧壳111上,同时导温片120的两端封堵该2处间隙与壳体110共同形成完整的风道122;即在导温片120连接至壳体110的内侧壳111之前,内侧壳111的内侧中间段101两端分别形成有间隙/缺口,导温片120连接至内侧壳111上后,导温片120的两端封堵该间隙/缺口从而与壳体110共同形成风道122,因此风道122内的气流在间隙/缺口处与导温片120接触从而被热交换。
35.进一步地,外侧壳112包括外侧中间段103和分别设置于外侧中间段103相对两端的2个外侧夹臂段104,出风口107形成于导温片120和外侧夹臂段104之间。在附图所示实施例中,通风口105设置于外侧中间段103上,进风口106则包括设置于外侧夹臂段104上的进风口106a和设置于内侧中间段101上的进风口106b,以实现双侧进风,出风口107为导温片120与外侧夹臂段104之间形成的缝隙。进一步地,导温片120上形成有通孔121用于与进风
口106b连通,挂脖件100内侧的空气经通孔121和内侧壳111上的进风口106b进入风道122,挂脖件100外侧的空气经外侧壳112上的进风口106a进入风道122。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