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9589发布日期:2022-03-16 22:5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降膜蒸发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新型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在目前化工行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换热器设备要求从上管箱封头进口 (通液管)中进入到换热管的液体越均匀越好,虽然在进口处加块挡板会避免液体直接冲到管内,减少对管头的冲刷,但流入管内的液体却不均匀,如果换热管伸出管板的表面不平整,高低不一,则有的管内已经有液体流入,有的却出现干壁现象,会导致换热管延伸率不一致,容易出现管头泄漏现象,导致产品不稳定,甚至引起产品爆炸。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能够使换热管内的液体分布均匀,有效地防止液体在管内壁出现干壁现象,稳定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降低了管头的泄漏几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程、上管箱、布液器以及下管箱。
6.所述壳程内分布有换热管束。
7.所述上管箱配置于所述壳程的一端且与所述壳程之间通过管板相间隔,所述管板与所述上管箱内壁之间形成有容纳流体的流体空间,所述换热管束的入液口位于所述流体空间内,所述上管箱上设置有通液管;
8.所述布液器配置于所述上管箱内,且位于所述换热管束的入液口上方,所述布液器具有布液槽,所述布液槽能承接所述通液管内的流体,并使其均匀流向所述管板。以及
9.所述下管箱配置于所述壳程的另一端以封闭所述壳程。
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束包括多根换热管,每根所述换热管束的入液口与所述管板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液槽被构造成环形结构。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液槽包括内环、外环和底板,所述内环和外环嵌套设置,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之间。
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环的高度高于所述外环的高度。
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环的高度为100mm,所述内环的高度为150mm。
1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液器包括通道管,多个所述通道管均匀分布于所述通液管周围,所述通道管一端连通于所述通液管,另一端对应所述布液槽设置。
1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道管对应所述布液槽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布液槽的内环和外环之间,且与所述外环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1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环的直径比所述外环的直径小150mm,所述间隙为15mm。
1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道管、所述通液管以及所述上管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板。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其通过布液槽的设置,在换热器蒸发过程中能使换热管内的液体分布均匀,有效地防止液体在管内壁出现干壁现象,稳定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降低了管头的泄漏几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中上管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3.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24.如背景技术所言,众所周知,换热器的热交换强度和生产能力实质上取决于料液沿换热管分布的均匀程度。所谓均匀分布不仅是指液体要均匀地分配到每一根管子中,还要沿每根管的全部周边均匀分布,并在整个管子的长度上保持其均匀性。当料液不能均匀地湿润全部加热管的内表面时,缺液或少液表面就可能因蒸干而结垢,结垢表面反过来又阻滞了液膜的流动从而使邻近区域的传热条件进一步恶化。
25.因此,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提出了,在换热器的换热管上方设置布液器,使得料液在布液器的缓冲下均匀分布到换热管所在的流体空间,以保证流入换热管的料液能沿每根换热管管壁均匀地湿润其内表面。
26.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程10、上管箱20、布液器30以及下管箱40。上管箱20以及下管箱40分别设置于壳程10的两端,布液器30设置于上管箱20内。
27.壳程10内配置有热媒以及换热管束11,换热管束11包括通多根换热管,多根换热管均匀的分布于壳程10内。
28.上管箱20配置于壳程10的一端且与壳程10之间通过管板21相间隔。管板21与上管箱1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容纳流体的流体空间a。每根换热管的管头均穿设于管板21内,且管头的入液口位于流体空间。每根换热管的入液口与管板2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上管箱20上设置有通液管22,通液管22 与上管箱20的管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3。
29.布液器30配置于换热管束11的入液口上方。布液器30包括通道管31 以及布液槽32。多个通道管31均匀分布于通液管22周围。通道管31一端连通于通液管22,另一端对应布
液槽32设置。通道管31与通液管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3。布液槽32能承接通道管31内的流体,并使其均匀流向管板21 上的流体空间。
30.布液槽32被构造成环形结构,布液槽32包括内环321、外环322和底板 323,内环321和外环322嵌套设置,底板323固定于内环321和外环322之间。外环322与上管箱2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料液流动的间隙。为使进入流体空间内的料液均匀地分布到管板上的换热管入料口,布液槽32的内环321 的高度高于外环322的高度。通道管31对应布液槽32的一端延伸于布液槽 32的内环321和外环322之间,且与外环322的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内、外环的底部上均布开设8-φ12mm的通孔,方便固定内、外环之间的底板,以免料液直接冲入到管板上的换热管入料口内。
3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外环322采用5mm的不锈钢板加工而成,外环322 的高度为100mm;内环321采用5mm的不锈钢板加工而成,内环321的高度为150mm,高于外环50mm;外环322比内环321的直径大150mm;通道管 31与外环322侧壁之间的间隙为15mm。
32.下管箱40配置于壳程10的另一端以封闭壳程10。
33.料液通过通液管22进入通道管31后,流至外环322与内环321之间的底板323上,并于布液槽32内不断囤积,直至漫过外环322,沿上管箱10的内壁均匀地流到管板21上。由于换热管11的管口伸出管板21一定高度,随着管板21上液体的上升,料液漫过换热管11的入液口,沿着换热管11管壁均匀地流下,在壳程10内热媒的作用下,达到蒸发、提浓的目的。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其通过布液槽的设置,在换热器蒸发过程中能使换热管内的液体分布均匀,有效地防止液体在管内壁出现干壁现象,稳定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也降低了管头的泄漏几率。
35.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