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制品去湿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6969发布日期:2022-06-04 18:3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制品去湿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制品烘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制品去湿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竹制品是指以竹子为加工原料制造的产品,多为日用品,如竹篮、竹筛、竹笊篱、筲箕、竹蒸笼、炊帚、竹畚箕、竹畚斗、竹耙、箩筐、竹扁担、竹筷、竹扫帚、竹笠、竹匾、竹背篓、竹簟、竹席、竹床、竹凳、竹椅、竹躺椅、砧板、凉席、茶杯垫、窗帘等,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竹地板和竹家具等,还有一些价值较高的,如竹雕等民间工艺品。在竹制品加工过程中,需对其进行清洗,其后进行烘干处理,以防止霉变、虫蛀等不良现象发生。
3.申请号为cn202022407207.4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竹制品烘干的电烤房,包括:电烤房,电烤房具体包括:加热区,设置在电烤房底侧:鼓风机,设置在电烤房外侧,与加热区连通;加热装置,设置在加热区内;导热隔板,设置在加热区顶侧,包括均匀排布的多个导气孔;烘干区,设置在导热隔板顶侧;分隔板,设置在烘干区内,与地面垂直设置,将烘干区分隔成多个烘干室;出风口,设置在烘干区顶侧;循环热管,设置在电烤房外侧,一端与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加热区连通;除湿装置,设置在循环热管上。本实用新型用于竹制品烘干的电烤房结构设计合理,烘干效率高,减小热量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4.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因加热区仅设置在电烤房的底侧,导致竹制品在烘干过程中,底部受热面积以及受热程度高,而顶部受热程度低,导致竹制品烘干不均匀不彻底,影响竹制品的质量以及导致竹制品在保存过程中出现霉变、生虫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竹制品去湿烘干装置;其在烘干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热区,确保竹制品受热均匀以及烘干完全,提高烘干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竹制品去湿烘干装置,包括电烤房、电烤门、两个加热区和两个鼓风机,所述电烤门设置在所述电烤房的前侧,两个所述加热区分别设置在所述电烤房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加热区以所述电烤房的轴线所在的水平面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加热区均连通有所述鼓风机;每个所述加热区内部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加热区分隔为若干加热室,每个所述加热室内部均设置有若干加热装置,每个所述加热室中的电加热装置均独立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烤房的底面穿设有若干与所述加热室连通的第一小孔;每块所述挡板的竖直面上均竖直设置有分隔板,若干所述分隔板均设置在所述电烤房内部,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电烤房分隔为若干烘干室;每个所述烘干室的后侧壁均设置有排气管;每个所述烘干室均水平活动设置有烘干盖,每个所述烘干室的两侧内壁从上至下均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对水平插槽,每对所述水平插槽中的两个水平插槽对称设置在所述烘干室的两侧内壁;位于两端的烘干室中的水平插槽开设在所述电烤房内壁和所述分隔板侧
面,位于中间的烘干室的水平插槽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侧面;所述烘干盖与每对所述水平插槽均适配设置,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水平插槽的下方;每个所述烘干盖的内部均设置有进风腔,所述进风腔的底部穿设有若干与所述烘干室连通的第二小孔;每个所述烘干盖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顶部贯穿所述电烤房的顶部并分别与位于每个所述烘干室正上方的加热区连通。
8.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电烤房的一端均共同连通有循环热管,所述循环热管远离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下方加热区中靠近所述鼓风机一侧的加热室连通;所述循环热管上依次设置有抽风机和除湿装置。
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分隔板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电烤房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每块所述分隔板的前侧均设置有把手,所述电烤门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把手相适配的插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电烤房的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
12.进一步的,每块所述烘干盖的顶面靠近所述电烤门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凹槽。
13.进一步的,每相邻两块烘干盖之间活动设置有连接块,每块所述烘干盖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块相适配的连接插槽,所述连接块水平插设在两个相邻且相对设置的连接插槽内。
14.进一步的,每块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均设置有第二凹槽。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在电烤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加热区,能够同时对竹制品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确保竹制品加热完全以及加热均匀。
17.2.设置有加热盖、水平插槽。通过将加热盖插设在离竹制品最近的水平插槽内,能够使热量更为集中,确保不同高度的竹制品均能进行有效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18.3.设置有滑块和滑槽。当竹制品的体积较大时,可使滑块在滑槽内进行水平滑动,进而将部分分隔板从电烤房内取出,形成大体积的烘干室,以适应大体积竹制品的加热需求,提高电烤房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烘干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烤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块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00-电烤房、110-电烤门、120-加热区、130-鼓风机、140-挡板、150-电加热装置、160
‑ꢀ
第一小孔、170-分隔板、180-排气管、190-烘干盖、210-水平插槽、220-进风腔、230-第二小孔、240-伸缩管、310-循环热管、320-抽风机、330-除湿装置、340-滑块、350-滑槽、360-把手、370-插孔、380-保温层、390-第一凹槽、410-连接块、420-连接插槽、43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用于竹制品烘干的电烤房,该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因加热区仅设置在电烤房的底侧,导致竹制品在烘干过程中,底部受热面积以及受热程度高,而顶部受热程度低,导致竹制品烘干不均匀不彻底,影响竹制品的质量以及导致竹制品在保存过程中出现霉变、生虫等情况。
29.一种竹制品去湿烘干装置,包括电烤房100、电烤门110、两个加热区120和两个鼓风机130,电烤门110设置在电烤房100的前侧,两个加热区120分别设置在电烤房100顶部和底部,两个加热区120以电烤房100的轴线所在的水平面对称设置;每个加热区120均连通有鼓风机130;每个加热区120内部均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可拆卸的挡板140,挡板140将加热区120分隔为若干加热室,每个加热室内部均设置有若干加热装置150,每个加热室中的电加热装置150均独立与电源电性连接;电烤房100的底面穿设有若干与加热室连通的第一小孔160;每块挡板140的竖直面上均竖直设置有分隔板170,若干分隔板170均设置在电烤房100内部,分隔板170将电烤房100分隔为若干烘干室;每个烘干室的后侧壁均设置有排气管180;每个烘干室均水平活动设置有烘干盖190,每个烘干室的两侧内壁从上至下均等间距开设有若干对水平插槽210,每对水平插槽210中的两个水平插槽210对称设置在烘干室的两侧内壁;位于两端的烘干室中的水平插槽210开设在电烤房100内壁和分隔板 170侧面,位于中间的烘干室的水平插槽210设置在分隔板170的侧面;烘干盖190与每对水平插槽210均适配设置,排气管180设置在水平插槽210的下方;每个烘干盖190的内部均设置有进风腔220,进风腔220的底部穿设有若干与烘干室连通的第二小孔230;每个烘干盖190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伸缩管240,伸缩管240的顶部贯穿电烤房100的顶部并分别与位于每个烘干室正上方的加热区120连通。
30.具体实施时,根据待烘干的竹制品数量选择对应的烘干室数量,放置竹制品时,将竹制品从靠近鼓风机130一侧的烘干室开始逐一放置,不可在某间烘干室空置的情况下就放置下一间,通过使选择的烘干室位于靠近鼓风机130一侧,以确保最大程度节约能源。待竹制品放置结束后,将选择的烘干室的正上方和正下方的加热室中的挡板140拆卸掉,未选择的烘干室的正上方或者正下方的加热室中的挡板140不进行拆卸,接着,根据每一间烘干室中的竹制品的高度调节烘干盖190的高度,具体调节时,将烘干盖190插入离竹制品最近的一对水平插槽210内,待所有的烘干盖190高度均调节完毕后,将每件烘干室内的伸缩管240与对应的烘干盖190进行螺纹连接,其后关闭电烤门110。接着,打开两个鼓风机130和已选择的烘干室的正上方和正下方的加热室中的电加热装置150,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下方加热区120的热风透过若干第一小孔160吹向已选择的烘干室内,同时,上方加热区120中的热风沿若干伸缩管240吹向进风腔220内,并沿进风腔220底部的若干第二小孔230吹向烘干室,实现烘干室的上方和下方同步吹热风的目的,进而使竹制品加热更加充分及均匀,提高加热效率,确保竹制品烘干完全,延长其使用期限,最后加热竹制品后的风沿排气管180 排
出。在此过程中,仅将选择的烘干室正上方和正下方的加热室中的电加热装置150打开,能够有效利用能源,避免加热空置烘干室导致能源浪费。其次,通过调节烘干盖190的高度,能够确保不同高度的竹制品均能有效进行集中加热,避免竹制品高度太低时,导致顶部热风对其加热程度降低,影响加热效率。
31.实施例2
3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若干排气管180远离电烤房100的一端均共同连通有循环热管 310,循环热管310远离排气管180的一端与下方加热区120中靠近鼓风机130一侧的加热室连通;循环热管310上依次设置有抽风机320和除湿装置330。进一步的,每个分隔板 170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滑块340,电烤房100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滑块340相适配的滑槽350,滑块340与滑槽350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每块分隔板170的前侧均设置有把手360,电烤门110的后侧设置有与把手360相适配的插孔370。进一步的,电烤房100的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380。进一步的,每块烘干盖190的顶面靠近电烤门110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凹槽390。进一步的,每相邻两块烘干盖190之间活动设置有连接块410,每块烘干盖 190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连接块410相适配的连接插槽420,连接块410水平插设在两个相邻且相对设置的连接插槽420内。进一步的,每块连接块410的前侧均设置有第二凹槽430。
33.具体实施时,加热后的热气可通过若干排气管180排入循环热管310中,再经除湿装置 330除湿,最后进入靠近鼓风机130一侧的加热室中,能够最大程度利用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的,当烘干竹制品的体积较大时,烘干室内的体积难以满足其放置要求,需扩大体积,具体的,使滑块340沿着滑槽350水平滑动,将分隔板170从电烤房100取出,使多个烘干室形成大烘干室,满足大体积竹制品的烘干要求,提高烘干装置的实用性。此时,为了使烘干盖190能够匹配大烘干室的烘干要求,将所需烘干盖190取出,并将连接块410 插入对应的连接插槽420内,以实现多块烘干盖190之间的连接要求,连接完毕后形成与大烘干室匹配的大烘干盖,将大烘干盖的两侧插入大烘干室内的最佳水平插槽210内,其后,将单个烘干盖190一一与对应的伸缩管240螺纹连接,其后便可顺利进行大体积竹制品的烘干工作。进一步的,每块分隔板170的前侧均设置有把手360,便于通过拉动把手360对分隔板170进行移动;进一步的,电烤门110的后侧设置有与把手360相适配的插孔370,能够使把手360与电烤门110紧密贴合,确保烘干室内的热量不外扩,进一步提高烘干效率。进一步的,电烤房100的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380,减少电烤房100内热量的散失,提高竹制品的烘干效率。进一步的,设置的第一凹槽390和第二凹槽430均相当于内凹把手360,提高烘干盖190以及连接块410的取放便利性。
3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