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冷水热水器的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8613发布日期:2022-03-23 14:54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冷水热水器的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零冷水热水器的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2.零冷水热水器是对具有零冷水功能的热水器的一种简称,这种热水器的冷水管和热水管之间设置有回水管,且在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进而将冷却后的水回流至热水器中,由热水器进行重新加热,以保持管路中的水温,实现零冷水的效果。但是,如果不使用这些热水,而热水器如果一直工作就会造成能源的不必要浪费。对于冬天等低温天气,亟需供暖,如果能将零冷水热水器中闲置的热水进行利用,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冷水热水器的供暖系统,可以利用零冷水热水器中的热水来进行供暖,减少能源浪费。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零冷水热水器的供暖系统,包括零冷水热水器、出水管路、若干用水终端、回水管路和供暖毯;所述零冷水热水器的出水口与出水管路相连,所述零冷水热水器的进水口与回水管路相连;所述零冷水热水器内设置有循环水泵,或者,所述回水管路中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用水终端分别与出水管路和回水管路相连;所述供暖毯内设置有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的进水端与出水管路相连,所述散热管路的出水端与回水管路相连。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暖毯包括顺次设置的上表层、防漏夹层和下表层,所述散热管路设置在防漏夹层中。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路包括第一网管组合和第二网管组合,所述第一网管组合和第二网管组合均由纵横交错的管道组成;所述第一网管组合与出水管路相连,所述第二网管组合与回水管路相连,且第一网管组合和第二网管组合彼此相连。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管组合由第一外框管和第一内连管组成,所述第一内连管与第一外框管相连,且第一内连管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第二网管组合由第二外框管和第二内连管组成,所述第二内连管与第二外框管相连,且第二内连管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外框管的一端与出水管路相连,所述第一外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外框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外框管的另一端与回水管路相连。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框管、第一内连管、第二外框管和第二内连管均为硅胶软管。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路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水管路,所述排水管路中设置有排水阀。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零冷水热水器的进水口与回水管路之间的管路连接有排气阀。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水终端包括水龙头或花洒。
13.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供暖毯内设置有散热管路,散热管路与零冷水热水器相连,零冷水热水器中的热水可输出到散热管路,经散热管路散热以向外供暖,从而有效利用了零冷水热水器中的闲置热水,减少了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零冷水热水器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供暖毯的剖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散热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17.其中,附图标记为:零冷水热水器100,出水口101,进水口102,循环水泵110,出水管路200,用水终端300,回水管路400,供暖毯50,上表层51,防漏夹层52,下表层53,散热管路500,第一网管组合510,第一外框管511,第一内连管512,第二网管组合520,第二外框管521,第二内连管522,排水管路600,排气阀700。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公开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来帮助全面理解如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描述包括各种具体细节以帮助理解,但这些细节应被视为只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对本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可省略对公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19.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字词不受限于字面含义,而只是被发明人用来使得能够对于本公开有清楚且一致的理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提供以下对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
20.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具有”、“可具有”、“包括”或“可包括”指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素等等的存在,但不限制额外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元素等等。此外,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具有”是要指示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征、数字、操作、元素、部件或者其组合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21.应理解,当一元素(例如,第一元素)与另一元素(例如,第二元素)“连接”时,该元素可直接与另一元素连接,或者在该元素和另一元素之间可以有居间的元素(例如,第三元素)。
2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零冷水热水器的供暖系统,如图1-3所示,其包括零冷水热水器100、出水管路200、若干用水终端300、回水管路400和供暖毯50。零冷水热水器100将水加热后,将热水从其出水口101输出,由于零冷水热水器100的出水口101与出水管路200相连,因而热水将进入到出水管路200中。零冷水热水器100的进水口102与回水管路400相连,因而回水管路400中的冷水通过进水口102进入到零冷水热水器100中,经过零冷水热水器100再次加热后再输出到出水管路200,以提供循环的热水。
23.零冷水热水器100需要配套使用到循环水泵,一般可将循环水泵内置,即将循环水
泵设置在零冷水热水器100内,或将循环水泵外置,即在回水管路400中设置循环水泵。本实施例采用内置的方式,即循环水泵110设置在零冷水热水器100中,循环水泵110使管路中的水循环流动。为了实现零冷水,管路中还可设置有三通阀和单向阀,此为实现零冷水功能的常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24.用水终端300是指用户家中需要使用到水的部件或装置,用水终端300分别与出水管路200和回水管路400相连。为了实现零冷水功能,在管路中还连接有三通阀和单向阀,由于通过三通阀和单向阀来实现零冷水功能已是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将不对其连接关系和原理做具体说明。用水终端300可以使用到出水管路200中的热水,热水可通过单向阀流至回水管路400。供暖毯50内设置有散热管路500,散热管路500的进水端与出水管路200相连,散热管路500的出水端与回水管路400相连,热水将进入到散热管路500,散热管路500通过散热向外供暖,冷却后的水可回流至回水管路400或途径排水管路600排出。
25.在上述动作中,循环水泵110可在闭合的水路中充当动力源,实现管路系统内部水循环。零冷水热水器100内的控制器则在一定的水温、时间等条件范围内负责控制热水器的加热动作以及循环水泵110的开启或停止。
26.因此,本实施例可通过散热管路500向外供暖,这有效利用了零冷水热水器100中的闲置热水,减少了能源浪费。
27.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暖毯50包括顺次设置的上表层51、防漏夹层52和下表层53,散热管路500设置在防漏夹层52中。上表层51和下表层53可以是毛层,使供暖毯50的表面更加柔软、舒适。防漏夹层52用于固定散热管路500,防止散热管路500在供暖毯50内随意移动。防漏夹层52可包括两个夹层,以将散热管路500夹固在两个夹层之间。
28.进一步的,散热管路500包括第一网管组合510和第二网管组合520,第一网管组合510和第二网管组合520均由纵横交错的管道组成;第一网管组合510与出水管路200相连,第二网管组合520与回水管路400相连,且第一网管组合510和第二网管组合520彼此相连。热水在进入到第一网管组合510后,将沿着纵横交错的管路迅速分散开来,相比于传统的蛇形管路,这种管路散热更充分、更快速,供暖效果更好。
29.更进一步的,第一网管组合510由第一外框管511和第一内连管512组成,第一外框管511可以设置为“凵”字形,且在第一外框管511上设置有多个接头,第一内连管512与第一外框管511的接头相连,且第一内连管512纵横交错设置。第二网管组合520由第二外框管521和第二内连管522组成,第二外框管521可以设置为“凵”字形,且在第二外框管521上设置有多个接头,第二内连管522与第二外框管521的接头相连,且第二内连管522纵横交错设置。第一外框管511的一端与出水管路200相连,第一外框管511的另一端与第二外框管521的一端相连,第二外框管521的另一端与回水管路400相连。其中,第一外框管511和第二外框管521均可由多节管拼接而成。
30.更进一步的,第一外框管511、第一内连管512、第二外框管521和第二内连管522均为硅胶软管,可以在不使用供暖毯50的时候将整个供暖毯50折叠收纳起来,以减少空间占用。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路500的出水端连接有排水管路600,排水管路600中设置有排水阀,当整个系统长时间使用后,管路中水的水质会变差,可打开排水阀以排出管路中的水,再向零冷水热水器100补充干净的水。
32.在一些实施例中,零冷水热水器100的进水口102与回水管路400之间的管路连接有排气阀700,排气阀700可以排出管路中的气体。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水终端300包括水龙头或花洒,水龙头和花洒均可通过混水阀分别与出水管路200和回水管路400相连。
3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