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3602发布日期:2022-06-18 06:1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尤其是一种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空气质量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室内空气的品质,新风系统被引用到各种商业/工业/医疗等建筑,同时也迈入千家万户。现有的新风系统只是用于引入室外新风,提高室内空气含氧量,对于细菌浓度较高、人员密集的室内空间而言,新风系统反而成为细菌扩散的通道,因此如何避免细菌通过新风系统扩散已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新风系统。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将新风通入室内的室内进风口和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室内排风口。第一通风管设置于室内吊顶的上方,室内排风口嵌设在室内吊顶上且与第一通风管连通。第二通风管与新风机连接且第二通风管与室内进风口连通,室内进风口位于室内空间的墙根处,室内进风口中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
6.与传统新风系统中新风上进上出的设计不同,本新风系统的室内进风口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底部,新风系统运行时,新鲜、清洁的空气先经过人员活动区,保证人员处于一个相对清洁的空气环境中,位于室内空间上部的室内排风口再将空气排出,如此循环以置换室内的空气。常规的由上部进风且由上部排风的新风系统使气体主要以紊流的形式运动,而紊流正是造成经飞沫传播的病菌在处于同一空间的人员之间扩散的主要原因,相较传统的新风系统,本新风系统由于室内进风口、室内排风口的位置设置,室内空气主要是以顺流的形式向上流动,横向流动的比例减少,人员之间相互感染的几率也会随之降低。在新风系统运行的同时,等离子发生器也不断向室内释放等离子体,达到消除异味、消毒净化空气的效果。
7.进一步地,室内进风口的最前侧具有可调节出风方向的导风装置,能够精准控制气流导向,根据需求调整至最佳的送风角度。等离子发生器位于导风装置的后部。这里与下文所提及的方位术语“前侧”均指代朝向室内空间中心的一侧,“后部”均指代朝向围成室内空间的墙体的一侧。
8.更进一步地,导风装置包括框体和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的两端均与框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导风板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与其自身的长度方向一致。
9.进一步地,室内进风口位于室内的沿墙体设置的柜体的底部,导风装置嵌设在柜体前壁的下方或导风装置设置在柜体的下方。前者所说的导风装置嵌设在柜体前壁的下方即导风装置的前侧与柜体前壁几乎对齐,但由于安装精度等问题并非达到完全对齐,这样设置在视觉效果上更美观。后者所说的导风装置设置在柜体的下方即导风装置的前侧相对
柜体的前壁更靠近墙体所在方向。
10.更进一步地,第二通风管埋设于结构楼板中。
11.进一步地,室内进风口设置于围成室内空间的墙体的底部。
12.更进一步地,室内进风口贯穿墙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二通风管位于室内进风口的后部。
13.进一步地,第二通风管埋设于结构楼板中,并且第二通风管的前部位于室内进风口的下方。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5.本新风系统的室内进风口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底部,室内排风口位于室内空间的上部,此时室内空气主要是向上流动,横向流动的比例减少,降低人员之间相互感染的几率;室内进风口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具有消除异味、消毒净化空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新风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新风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1.1、新风机;2、第一通风管;3、第二通风管;4、室内进风口;5、室内排风口;6、等离子发生器;7、导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有关方位描述的术语“上”、“下”、均是按正常方向来定义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4.实施例1
25.参考附图1、附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1、第一通风管2、第二通风管3、室内进风口4、等离子发生器6、导风装置7、室内排风口5。室内排风口5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其嵌设在室内吊顶上,第一通风管2设置于室内吊顶的上方,室内排风口5且与第一通风管2连通。室内进风口4用于将新风通入室内,其通过第二通风管3与新风机1连接。
26.室内进风口4的最前侧具有导风装置7,导风装置7用于调节新风的出风方向,以根
据需求调整到最佳送风角度,实现对气流导向的精准控制。导风装置7的后部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6。等离子发生器6也不断向室内释放等离子体,达到消除异味、消毒净化空气的效果。等离子发生器6在现有技术中选择,本实施例中不提供具体结构。这里与下文所提及的方位术语“前侧”均指代朝向室内空间中心的一侧,“后部”均指代朝向围成室内空间的墙体的一侧。
27.室内进风口4位于室内空间的墙根处,具体地,室内进风口4位于室内的沿墙体设置的柜体的底部,导风装置7嵌设在柜体前壁的下方,即导风装置7的前侧与柜体前壁几乎对齐,但由于安装精度等问题并非达到完全对齐,这样设置在视觉效果上更美观,如附图2。导风装置7也可以设置在柜体的下方,即导风装置7的前侧相对柜体的前壁更靠近墙体所在方向。第二通风管3埋设于结构楼板中。
28.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导风装置7的具体结构,包括框体和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的两端均与框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导风板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与其自身的长度方向一致。导风装置7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相同或更优作用的结构。导风装置7的尺寸按照实际情况设计成与室内进风口4的内壁相适配的尺寸。
29.与传统新风系统中新风上进上出的设计不同,本新风系统的室内进风口4设置于室内空间的底部,新风系统运行时,新鲜、清洁的空气先经过人员活动区,保证人员处于一个相对清洁的空气环境中,位于室内空间上部的室内排风口5再将空气排出,如此循环以置换室内的空气。由于室内进风口4、室内排风口5的位置设置,室内空气主要是向上流动,横向流动的比例减少,人员之间相互感染的几率也会随之降低。
30.另外,本实施例中,新风机1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室内进风口4的数量、室内排风口5的数量均不受限制,附图中柜体的形态也不应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31.实施例2
32.参考附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室内进风口4设置于围成室内空间的墙体的底部。
33.具体地,室内进风口4贯穿墙体的厚度方向设置,第二通风管3位于室内进风口4的后部,如附图3所示。第二通风管3也可以埋设于结构楼板中,此时第二通风管3的前部位于室内进风口4的下方。
34.该系统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一通风管2、室内排风口5的结构可参考实施例1的附图1。
3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