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29967发布日期:2022-05-17 09:4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立式挂机上一般安装有独立的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通常需要将室外的新风空气引入到室内环境,或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到室外,以改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处理装置的排风风量通常在60m3/h左右,在针对大面积的房间进行排风时,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的速度较慢,从而会影响室内居住者的体验感以及房间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旨在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排风风量。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新风腔、净化腔、新风过风口、排风通道和室内进风口,所述净化腔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过风口,所述新风过风口通过所述新风腔与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腔连通;
6.第一风门,设置于所述新风过风口处,用于将所述净化腔与所述新风腔导通或阻隔;
7.主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风机的出风侧还与所述排风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主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由所述室内进风口吸入,并由所述排风通道排出;以及
8.辅助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风门,所述辅助风机用以当所述第一风门将所述净化腔与所述新风腔阻隔时,对经由所述排风通道进入所述新风腔内的气流加速。
9.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设置在所述室内进风口处,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内进风口。
10.可选地,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主风机的出风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新风腔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与所述净化腔相隔离。
11.可选地,所述排风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门包括转筒,所述转筒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转筒的内部形成有过风通道,所述辅助风机设置于所述过风通道;所述转筒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新风过风口处。
13.可选地,所述辅助风机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辅助风机位于所述过风通道内。
14.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形成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风门,所述第三风门设置在所述室内出风口处,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内出风口。
15.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置在所述净化腔内。
16.可选地,所述净化模块为heap网模块、甲醛处理模块、静电除尘模块、杀菌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7.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设置在所述净化腔内,所述净化模块位于所述加湿模块和所述新风过风口之间。
18.可选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风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风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过风口。
1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主机和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可安装于所述空调主机。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20.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新风腔、净化腔、新风过风口、排风通道和室内进风口,所述净化腔连通所述室内进风口和所述新风过风口,所述新风过风口通过所述新风腔与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腔连通;
21.第一风门,设置于所述新风过风口处,用于将所述净化腔与所述新风腔导通或阻隔;
22.主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主风机的出风侧还与所述排风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主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由所述室内进风口吸入,并由所述排风通道排出;以及
23.辅助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风门,所述辅助风机用以当所述第一风门将所述净化腔与所述新风腔阻隔时,对经由所述排风通道进入所述新风腔内的气流加速。
2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内的新风腔中设置第一风门,通过控制第一风门打开或关闭新风过风口,以此来实现该空气处理装置在新风模式下或排风模式下进行切换。在第一风门中,设置有辅助风机,通过辅助风机可以对通过新风腔的空气进行加速,从而增大排风时空气的流速,使得在相同的时间内,空气排出去的更多,据此,得以提高空气处理装置排风时的排风风量。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的爆炸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新风模式风路的一侧流向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排风模式风路的一侧流向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图1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图1中第一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图8中沿i-i线的剖视图。
35.附图标号说明:
3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空气处理装置200第一风门100壳体210转筒110新风腔211开口120净化腔220支撑条130新风过风口300主风机140排风通道400辅助风机150室内进风口500第二风门160室内出风口600第三风门170内壳700净化模块180外壳800加湿模块181前壳810加湿部182后壳820水箱190新风进风口900驱动装置
3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该空气处理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新风模式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处理后引入室内,排风模式可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向室外,以起到换气的作用。
42.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00、第一风门200、主风机300以及辅助风机400。所述壳体100形成有新风腔110、净化腔120、新风过风口130、排风通道140和室内进风口150,所述净化腔120连通室内进风口150和新风过风口130,所述新风过风口130通过新风腔110与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通道140的一端与新风
腔110连通;第一风门200设置于新风过风口130处,用于将净化腔120与新风腔110导通或阻隔;主风机300安装于所述壳体100内,主风机300的出风侧还与排风通道140的另一端连通;主风机300用于将室内空气由所述室内进风口150吸入,并由所述排风通道140排出;辅助风机400安装于第一风门200,所述辅助风机400用以当第一风门200将净化腔120与新风腔110阻隔时,对经由排风通道140进入新风腔110内的气流加速。
43.具体地,所述壳体100包括内壳170和外壳180,其中,外壳180包括前壳181和后壳182,所述前壳181和所述后壳182围合形成内部空间,内壳170设置于内部空间。壳体100的横截面可以呈方形或圆形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横截面大致呈方形设置。壳体10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由分体组装成型。壳体100的材料设置为硬质材料,至于所述硬质材料的类型,可以是abs,hips,pp,pc等硬质材料,亦或者是金属或合金材料等,在此不设具体限制。
44.壳体100设有新风腔110和净化腔120,新风腔110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新风过风口130,新风腔110和净化腔120通过新风过风口130连通。新风腔110与室外空气连通,可以用于接收室外的新鲜空气,净化腔120用于将通过新风腔110传递至净化腔120的室外新风加以过滤。壳体100还设置有排风通道140,排风通道140与新风腔110连通,室内空气可以通过排风通道140并经由新风腔110排出至室外。
45.主风机300设置在壳体100内,主风机300主要用于将净化腔120中输送过来的室外新鲜空气输送到室内,或者将净化腔120中输送过来的室内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
46.本空气处理装置10至少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关于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本空气处理装置10的新风腔110,既与净化腔120通过新风过风口130连通,又与排风通道140连通,因此,该新风腔110既可用于室外的空气进入,也可用于室内的空气排出,起到两个作用,并通过第一风门200控制新风过风口130打开或关闭,以此来在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下进行切换。
47.辅助风机400安装于第一风门200,并且位于新风腔110内,因此无论该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新风模式下还是处于排风模式下,空气都会通过辅助风机400。当该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排风模式时,辅助风机400可以对通过新风腔110的空气进行加速,从而增大排风时空气的流速,使得在相同的时间内,空气排出去的更多,以此来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排风时的风量,新风模式亦是如此,在此不再赘述。
48.至于主风机300和辅助风机400的类型,在本实施例中,主风机300采用离心风机。离心风机的抽风效果好、送风送的远,并且适用性强,在多种场所均可使用。离心风机根据空气流力学采用合理的叶轮角度设计,当离心风机运行时,叶片之间任何机械摩擦,合理的叶片形线使噪声尽量低一些,可以进一步降低主风机300发出的噪音。同时,离心风机的叶轮采用后倾式,不易粘附灰尘等介质,因此不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工作,离心风机还可以配置清理门,在进行后期维护时,不需要拆机进行维护清洁,省时省力,方便维护。离心风机的机壳和叶轮可以采用优质钢板,使得风机更坚固,整机的表面可以作喷涂处理,抗氧化强,不易被锈蚀。辅助风机400可以采用轴流风扇,也可以采用一个小型的增压装置,只要对通过辅助风机400的空气可以起到加速作用均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4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100内的新风腔110中设置第一风门200,通过控制第一风门200打开或关闭新风过风口130,以此来实现该空气处理装置10在新风模式下
或排风模式下进行切换。在第一风门200中,设置有辅助风机400,通过辅助风机400可以对通过新风腔110的空气进行加速,从而增大排风时空气的流速,使得在相同的时间内,空气排出去的更多,据此,得以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排风时的排风风量。
50.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第二风门500,第二风门500设置在室内进风口150处,用以打开或关闭室内进风口150。
51.具体地,室内进风口150位于壳体100的侧方,第二风门500设置在室内进风口150处,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排风模式时,第二风门500打开室内进风口150,室内的污浊空气可以从壳体100的侧方进入到净化腔120中,并通过主风机300作用,由新风腔110排出至室外。
52.请参阅图2、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排风通道140的一端与主风机300的出风侧连通,另一端与新风腔110连通,排风通道140与净化腔120相隔离。
53.具体地,为了使空气处理装置10可以将室内的风排出去,所述壳体100内形成有排风通道140。所述排风通道140的一端与主风机300的出风侧连通,另一端与新风腔110连通,如此,在主风机300的作用下,室内的空气可以先进入到空气处理装置10的净化腔120中,然后在主风机300的主风轮作用下,通过排风通道140传递至新风腔110,然后排出至室外。其次,排风与新风不能混淆,所以排风通道140要与净化腔120相隔离。
54.进一步地,排风通道140设置在壳体100的底部,可以使得整个空气处理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其次,这样排布,新风腔110与排风通道140连通,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风门200关闭新风过风口130来使得新风腔110和净化腔120阻断,进而通过新风腔110来排风,达到了一个新风腔110多种用途的效果,进而使得整体上减少了排风口,也降低了控制电机的数量,进一步优化了空气处理装置10的内部结构。
55.请参阅图2、图8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风门200包括转筒210,转筒210的一侧设置为开口211,转筒210的内部形成有过风通道,辅助风机400设置于过风通道;转筒210可旋转地设置在新风过风口130处。
56.具体地,转筒210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转筒210的一侧设置为开口211,在内壳170上还设置有固定连接转筒210的连接件,转筒210的上端与连接件连接,外壳180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90,所述新风进风口位于连接件的上方,新风管可以安装在新风进风口190处,新风可以通过新风进风口190进入过风通道,并通过开口211进入净化腔120中。
57.进一步地,第一风门200还包括支撑条220,支撑条220设置在转筒210的两端,且位于过风通道内。具体说来,支撑条22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条22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支撑条220设置在送风通道内,可以对转筒210起到支撑的作用,加强转筒210的结构强度,防止转筒210在经过长期的工作后发生变形等情况,同时,多个支撑条220的交汇处为转筒210的中心,多个支撑条220的交汇处形成转筒210的转轴,并安装在内壳170上,使得转筒210可以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58.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辅助风机40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辅助风机400位于过风通道内。具体说来,辅助风机40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风机40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辅助风机400安装在第一风门200内,且位于过风通道内。其中,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新风模式时,两个辅助风机400可以通过正向旋转对通过其的空气起到加速作用,从而增大新风风量;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排风模式时,
两个辅助风机400可以通过反向旋转对通过其的空气起到加速作用,从而增大排风风量。两个辅助风机400可以同时运转,也可以单独运转,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59.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形成有室内出风口160,所述室内出风口160设置在壳体100的底部,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第三风门600,所述第三风门600设置在室内出风口160处,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内出风口160。
60.具体地,壳体100形成的室内出风口160,主要用于供经过净化腔110中的空气传输至室内。由于主风机300的出风侧朝下设置,因此室内出风口160也设置在壳体100的底部,有利于出风。
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处理装置10至少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具体如下:
62.请参阅图4,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新风模式时,第一风门200打开,第二风门500关闭,第三风门600打开。室外新风由新风腔110进入,并通过新风过风口130进入到净化腔120内,在主风机300作用下,将室外新风从室内出风口160吹向室内。
63.请参阅图5,当空调室内机处于排风模式时,第一风门200关闭,第二风门500打开,第三风门600关闭。室内的空气通过室内进风口150进入净化腔120内,并且在主风机300的作用下,由排风通道140传输至新风腔110中,并最终排向室外。
64.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净化模块700,净化模块700设置在净化腔120内。具体地,净化模块700设置在净化腔120内,可对进入到净化腔120中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模块700可以设置为多个滤网模块,多个滤网模块可以是heap网模块、活性炭模块、甲醛处理模块或静电除尘模块等,或者净化模块700可以设置为非网状的等离子体、紫外杀菌灯等,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或者环境来进行选择。
65.进一步地,净化模块700为heap网模块、甲醛处理模块、静电除尘模块、杀菌模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6.具体地,净化模块700可以是heap网模块,heap网模块可过滤标准粉尘卷烟烟气细菌(细菌大小:500到0.3微米)、煤灰、花粉、放射性微粒等;净化模块700可以是甲醛处理模块,甲醛处理模块主要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甲醛气体;净化模块700还可以是静电除尘模块或杀菌模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净化模块70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类型的模块,例如净化模块700可以是活性炭模块,活性炭模块可处理含有甲苯、二甲苯、苯等苯类、酚类、酯类、醇类、醛类等有机气体及恶臭气体和含有微量重金属的低浓度、大风量的各类气体。净化模块700还可以是尼龙组件,尼龙组件主要以p.p纤维纺织成型制成一体,其耐酸碱性、耐腐蚀性佳,可过滤空气中的长短纤维及细小尘粒等。尼龙组件可反复清洗,且过滤效率不受清洗影响,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67.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加湿模块800,加湿模块800设置在净化腔120内,净化模块700位于加湿模块800和新风过风口130之间。
68.具体说来,温度最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感受,同样,湿度也会对人们生活、健康造成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空调广泛使用,导致皮肤紧绷、口舌干燥、咳嗽感冒等空调病的滋生。当居室湿度达到45~65%rh,温度在20~25度时,人的身体、思维皆会处以较好的状态,无论工作、休息都可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空气进行加湿也显得尤为必要。
69.在本实施例中,加湿模块800包括加湿部810和水箱820,室外空气在净化腔120中
通过净化模块700净化后会流向加湿部810,加湿部810可以对通过加湿部810的空气进行加湿,当室外新风通过加湿部810后,会增加空气的湿度,并在主风机300的作用下吹向室内。水箱820与加湿部810连接,水箱820主要用于为加湿部810供水,避免加湿部810因水量不足而无法对空气起到较好的加湿作用,同时,在不需要加湿部810工作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控制水箱820停止向加湿部810供水,以使得加湿部810无法起到加湿的作用。
70.同时,将净化模块700设置在加湿模块800和新风过风口130之间,可以使得室内风或者室外风进入到净化腔120中时,会先经过净化模块700,再经过加湿模块800,然后流向主风机30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加湿模块800的洁净,还可以保证风道及壳体100内其它零部件的洁净,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的安全性能。
71.请参阅图1、图2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驱动装置900,驱动装置900设置在壳体100内,驱动装置900与第一风门200连接,用以驱动第一风门200以打开或关闭新风过风口130。
72.具体地,驱动装置900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在壳体100内,且位于第一风门200的下方,驱动电机的的电机轴和第一风门200的下端连接,具体是与转筒210下端的多个支撑条220的交汇处连接。当驱动电机工作时,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旋转,会带动转筒210进行旋转,从而起到打开或关闭新风过风口130的作用。
7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主机和空气处理装置10,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可安装于所述空调主机。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