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翅片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8159发布日期:2022-05-07 13:5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翅片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翅片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翅片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翅片管式换热器是人们在改进管式换热而的过程中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发现之一。这一方法仍是所有各种管式换热面强化传热方法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
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翅片式换热器,公开号:cn207066207u,通过换热组件的设置,能够有效利用高温的烟气中所携带的热量,并且由于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和第四叶片的结构设计,其不仅能够有效利用高温的烟气的能量,而且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排放的烟气中的颗粒物含量;
4.但是常见的翅片式换热器需要对内部的管组进行检修时,需要拆分整个换热器,拆装步骤繁多,拆装速度慢,因此提出一种空调翅片式换热器,便于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翅片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7.一种空调翅片式换热器,包括两个外壳和两个挡板,两个所述外壳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两个所述挡板相对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杆,位于上端的所述插杆均开设有圆槽,位于右端的所述外壳右表面的四角处均开设有矩形槽,位于右端的所述挡板左表面与位于右端的外壳右表面活动贴合,所述插杆活动设置在矩形槽内,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包括三组管组,位于右端的所述管组的前端固定设置有进管,位于左端的所述管组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出管,所述右端的所述管组的后端与位于中间部分的管组的后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管,位于左端的所述管组的前端和位于中间部分的管组的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同样的弧形管,位于前端的所述弧形管右端和位于中间部分的管组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横架,每个所述横架的上下面均贯穿有通槽一。
8.优选的,位于右端的所述外壳左表面的前后端均开设有横槽,位于右端的所述外壳上表面的前后端均开设有板槽;
9.优选的,每个所述板槽的下槽面中间部分均开设有通槽二和两个竖槽,所述通槽二与其下方的每个横槽均接通,所述通槽二与通槽一槽径相同且上下对齐;
10.优选的,两个所述竖槽的槽底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短杆,两个所述短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底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底杆;
11.优选的,所述通槽二内活动套接有长杆,所述长杆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三,所述长杆杆面的上端开设有通槽四,所述通槽四与通槽三接通,所述通槽四与插杆活动套接,所述通槽三和圆槽均与底杆活动套接。
12.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3.其一,上拉矩形板,弹簧被拉伸,短杆在竖槽内滑动,直至底杆脱离圆槽,失去对插杆的限制,此时插杆可以在矩形槽内滑动,使得挡板可以与外壳进行正常的分离,此时便于对位于左端和右端的两组管组进行检测和检修,无需拆离外壳;
14.其二,当短杆完全脱离圆槽后,轻微偏移矩形板,可以向上抽出长杆,随着长杆的抽出,外壳和横架失去连接,外壳可以进行抽离,此时会完全暴露左右侧的管组且便于检修位于中间部分的管组,进一步提升检修的空间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进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挡板;2、进管;3、出管;4、外壳;5、横槽;6、矩形槽;7、插杆;8、圆槽;9、弹簧;10、短杆;11、矩形板;12、底杆;13、长杆;14、通槽三;15、通槽四;16、板槽;17、通槽二;18、竖槽;19、弧形管;20、管组;22、横架;23、通槽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3.请参阅图1-图4,一种空调翅片式换热器,包括两个外壳4和两个挡板1,两个外壳4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两个挡板1相对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插杆7,位于上端的插杆7均开设有圆槽8,位于右端的外壳4右表面的四角处均开设有矩形槽6,位于右端的挡板1左表面与位于右端的外壳4右表面活动贴合,插杆7活动设置在矩形槽6内,外壳4内设置有换热部件,换热部件包括三组管组20,位于右端的管组20的前端固定设置有进管2,位于左端的管组20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出管3,右端的管组20的后端与位于中间部分的管组20的后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管19,位于左端的管组20的前端和位于中间部分的管组20的前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同样的弧形管19,位于前端的弧形管19右端和位于中间部分的管组20的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横架22,每个横架22的上下面均贯穿有通槽一23,位于右端的外壳4左表面的前后端均开设有横槽5,位于右端的外壳4上表面的前后端均开设有板槽16,每个板槽16的下槽面中间部分均开设有通槽二17和两个竖槽18,通槽二17与其下方的每个横槽5均接通,通槽二17与通槽一23槽径相同且上下对齐;
24.两个竖槽18的槽底均固定连接有弹簧9,两个弹簧9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短杆10,两个短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11,矩形板11底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底杆12,上拉矩
形板11,弹簧9被拉伸,短杆10在竖槽18内滑动,直至底杆12脱离圆槽8,失去对插杆7的限制,此时插杆7可以在矩形槽6内滑动,使得挡板1可以与外壳4进行正常的分离,此时便于对位于左端和右端的两组管组20进行检测和检修,无需拆离外壳4,当短杆10完全脱离圆槽8后,轻微偏移矩形板11,可以向上抽出长杆13,随着长杆13的抽出,外壳4和横架22失去连接,外壳4可以进行抽离,此时会完全暴露左右侧的管组20且便于检修位于中间部分的管组20,进一步提升检修的空间和便利性,通槽二17内活动套接有长杆13,长杆13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三14,长杆13杆面的上端开设有通槽四15,通槽四15与通槽三14接通,通槽四15与插杆7活动套接,通槽三14和圆槽8均与底杆12活动套接。
25.在使用时,上拉矩形板11,弹簧9被拉伸,短杆10在竖槽18内滑动,直至底杆12脱离圆槽8,失去对插杆7的限制,此时插杆7可以在矩形槽6内滑动,使得挡板1可以与外壳4进行正常的分离,此时便于对位于左端和右端的两组管组20进行检测和检修,无需拆离外壳4,当短杆10完全脱离圆槽8后,轻微偏移矩形板11,可以向上抽出长杆13,随着长杆13的抽出,外壳4和横架22失去连接,外壳4可以进行抽离,此时会完全暴露左右侧的管组20且便于检修位于中间部分的管组20,进一步提升检修的空间和便利性。
26.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27.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