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耐火球的保温加热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49007发布日期:2022-05-26 02:3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耐火球的保温加热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耐火球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耐火球的保温加热炉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高温材料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保温加热炉装置来对高温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利于热风炉蓄热和热传递,解决粘球问题,并且在长期高温负荷作用下,使得耐火球结构稳定,不发生脆化和软化。
3.现有的耐火球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保温加热炉装置,由于结构较为单一,从而导致装置内的耐火球不仅无法均匀受热,还会产生有害气体,继而影响加工品质以及危害外界环境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产耐火球的保温加热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耐火球的保温加热炉装置,具有均匀加热耐火球以及净化有害气体的功能,从而解决了传统装置加工品质低以及危害环境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生产耐火球的保温加热炉装置,包括加热炉本体,所述加热炉本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放口,所述加热炉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空腔,所述上空腔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气口,所述上空腔的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上空腔的另一侧倾斜面设有净化组件,所述加热炉本体的一端内侧依次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远离加热炉本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总管,所述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位于加热炉本体内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管,若干个所述支管呈发散状位于第一分管的底端外侧,所述支管的外侧均匀开设有通孔。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预热过的耐火球由上方的进料口进入加热炉本体内,使得耐火球填满加热炉本体至上空腔的底端,使得加热炉本体的顶端空出上空腔,高温热气经总管分别进入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内,然后在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的作用下进入加热炉本体内部的两组若干个支管内,两组若干个支管均为发散状,并且其表面各个方向都开设通孔,当高温热气经过支管从其表面开设的通孔喷出时,可以更加便捷均匀的实现加热炉本体内耐热球的加热,当高温热气对耐火球加热时,会产生废气向上移动到上空腔内,接着上空腔内通过净化组件向上空腔内喷火对废气燃烧用以脱硝目,最终排出无污染气体,解决了现有装置使用时加工品质低以及危害性大的问题。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放口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下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支撑底座的下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套的底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横杆,
所述排放口的底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底端通过固定底座与横杆的顶端转动连接。
10.当排放口需要密封时,在连接套的作用下转动横杆,横杆通过固定底座带动密封盖转动,然后将密封盖对准排放口的底端继续转动横杆,当横杆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启动液压杆带动固定块向上推动横杆的一端,使得横杆在固定块的推动下可以更加平稳的向上推动密封盖与排放口的底端紧密贴合,反之启动液压杆带动固定块复位便可以使得排放口与密封盖脱离密封,解决了现有装置使用时排放口底端密封以及开启不便的问题。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上空腔另一侧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的一端贯穿支撑套并延伸到上空腔的内侧。
12.净化组件包括支撑套和加热器,将加热器滑动安装于支撑套的内侧,使得加热器损坏后可以从支撑套内取出进行检修。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套接于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底端外侧的两个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四周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夹紧块。
14.分别将两个固定管固定安装在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的底端,然后将若干个连接底座倾斜安装在固定管的外侧,此时将支管贯穿旋钮塞入连接底座的内侧,转动旋钮与连接底座螺纹连接带动夹紧块将支管固定。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底座的倾斜度与支管的倾斜度相同,所述连接底座的一端开设有与固定管内壁相适配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表面与固定管内壁平齐。
16.将连接底座的倾斜度以及数量均与支管保持一致,使得支管可以通过连接底座呈发散状与固定管连接,然后通过连接底座一端弧形槽保证连接底座与固定管内壁贴合的精密性。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底座的内侧依次设有锥形槽以及螺纹槽,所述旋钮靠近连接底座的一端开设有与螺纹槽相适配的螺纹,四个所述夹紧块的相背离的一侧分别与锥形槽相贴合。
18.通过螺纹槽可以保证旋钮和连接底座的螺纹连接能带动夹紧块移动,通过锥形槽可以向内挤压移动的夹紧块将支管固定卡紧,从而使得贯穿与连接底座内的支管可以稳定实现与连接底座的连接固定以及密封。
1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放口的下表面内侧以及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垫圈,两个所述垫圈的形状一致。
20.通过两个垫圈的挤压,可以保证密封盖与排放口之间的密封性。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的净化组件、分管和支管,便于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两分管分别贯穿到加热炉本体内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若干个支管,从而使得热气通过支管上的孔均匀加热加热炉本体内的耐火球,然后通过支撑套内连接的加热器将耐火球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脱硝处理,避免有害气体危害周围环境,从而解决了现有装置使用时加工品质低以及危害性大的问题。
23.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的密封盖、连接底座和横杆,便于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横杆带动密封盖将排放口的底端堵住,然后通过液压杆带动固定块将横杆的
另一端固定,从而使得密封盖可以更好的将排放口底端密封,当需要开启时,通过液压杆便可以便捷的实现密封盖底端的开启,从而解决了现有装置使用时排放口底端密封以及开启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炉本体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底座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加热炉本体;2、排放口;3、上空腔;4、排气口;5、支撑套;6、进料口;7、总管;8、支撑底座;9、第一分管;10、第二分管;11、固定管;12、支管;13、加热器;14、旋钮;15、夹紧块;16、连接底座;17、密封盖;18、固定底座;19、横杆;20、连接套;21、固定块;22、液压杆;23、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
33.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生产耐火球的保温加热炉装置,包括加热炉本体1,加热炉本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排放口2,加热炉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空腔3,上空腔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气口4,上空腔3的一侧贯穿并固定连接有进料口6,上空腔3的另一侧倾斜面设有净化组件,加热炉本体1的一端内侧依次贯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分管9和第二分管10,第一分管9和第二分管10远离加热炉本体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总管7,第一分管9和第二分管10位于加热炉本体1内的一端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管12,若干个支管12呈发散状位于第一分管9的底端外侧,支管12的外侧均匀开设有通孔。
3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35.预热过的耐火球由上方的进料口6进入加热炉本体1内,使得耐火球填满加热炉本体1至上空腔3的底端,使得加热炉本体1的顶端空出上空腔3,高温热气经总管7分别进入第一分管9和第二分管10内,然后在第一分管9和第二分管10的作用下进入加热炉本体1内部的两组若干个支管12内,两组若干个支管12均为发散状,并且其表面各个方向都开设通孔,当高温热气经过支管12从其表面开设的通孔喷出时,可以更加便捷均匀的实现加热炉本体1内耐热球的加热,当高温热气对耐火球加热时,会产生废气向上移动到上空腔3内,接着上空腔3内通过净化组件向上空腔3内喷火对废气燃烧用以脱硝目,最终排出无污染气体,解决了现有装置使用时加工品质低以及危害性大的问题。
3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排放口2的底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8,支撑底座8的下表面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0,支撑底座8的下表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22,液压杆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连接套20的底端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有横杆19,排放口2的底端设有密封盖17,密封盖17的底端通过固定底座18与横杆19的顶端转动连
接。
37.当排放口2需要密封时,在连接套20的作用下转动横杆19,横杆19通过固定底座18带动密封盖17转动,然后将密封盖17对准排放口2的底端继续转动横杆19,当横杆19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启动液压杆22带动固定块21向上推动横杆19的一端,使得横杆19在固定块21的推动下可以更加平稳的向上推动密封盖17与排放口2的底端紧密贴合,反之启动液压杆22带动固定块21复位便可以使得排放口2与密封盖17脱离密封,解决了现有装置使用时排放口2底端密封以及开启不便的问题。
3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净化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上空腔3另一侧的支撑套5,支撑套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加热器13,加热器13的一端贯穿支撑套5并延伸到上空腔3的内侧。
39.净化组件包括支撑套5和加热器13,将加热器13滑动安装于支撑套5的内侧,使得加热器13损坏后可以从支撑套5内取出进行检修。
4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套接于第一分管9和第二分管10底端外侧的两个固定管11,固定管11的四周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底座16,连接底座16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旋钮14,旋钮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夹紧块15。
41.分别将两个固定管11固定安装在第一分管9和第二分管10的底端,然后将若干个连接底座16倾斜安装在固定管11的外侧,此时将支管12贯穿旋钮14塞入连接底座16的内侧,转动旋钮14与连接底座16螺纹连接带动夹紧块15将支管12固定。
4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底座16的倾斜度与支管12的倾斜度相同,连接底座16的一端开设有与固定管11内壁相适配的弧形槽,弧形槽表面与固定管11内壁平齐。
43.将连接底座16的倾斜度以及数量均与支管12保持一致,使得支管12可以通过连接底座16呈发散状与固定管11连接,然后通过连接底座16一端弧形槽保证连接底座16与固定管11内壁贴合的精密性。
4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连接底座16的内侧依次设有锥形槽以及螺纹槽,旋钮14靠近连接底座16的一端开设有与螺纹槽相适配的螺纹,四个夹紧块15的相背离的一侧分别与锥形槽相贴合。
45.通过螺纹槽可以保证旋钮14和连接底座16的螺纹连接能带动夹紧块15移动,通过锥形槽可以向内挤压移动的夹紧块15将支管12固定卡紧,从而使得贯穿与连接底座16内的支管12可以稳定实现与连接底座16的连接固定以及密封。
4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排放口2的下表面内侧以及密封盖17的上表面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垫圈23,两个垫圈23的形状一致。
47.通过两个垫圈23的挤压,可以保证密封盖17与排放口2之间的密封性。
4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