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的底座和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8472发布日期:2022-09-10 01:07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的底座和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底座,还涉及一种应用该底座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空气净化装置通常在壳体的内部风道内设置有风机组件,将外部空气吸进风道内通过滤网过滤,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然而,由于风机组件在工作时容易导致设备震动,进一步使得滤网震动,容易使滤网所吸附的灰尘抖落,抖落的灰尘容易通过设备部件中的缝隙进入风道内,从而导致空气净化效果降低。
3.因此,需要考虑进一步考虑设备防震动的设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震动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底座。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震动的空气净化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底座包括底盘、底座盖、滤网托盘和弹性件,底座盖盖装在底盘上,底座盖设置有滤网托盘孔,滤网托盘安装在滤网托盘孔内,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底盘抵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滤网托盘抵接;滤网托盘沿底盘朝向底座盖的方向上可伸缩式活动。
7.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底座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得滤网托盘沿底盘朝向底座盖的方向上可伸缩式活动,从而使承载滤网的滤网托盘具有减震的效果,减少震动。
8.进一步的方案中,底座盖上形成滤网托盘孔的内周壁与滤网托盘的外周壁限位配合。
9.由此可见,通过底座盖上形成滤网托盘孔的内周壁与滤网托盘的外周壁限位配合,可起到对滤网托盘的运动进行导向的作用。
10.进一步的方案中,底座盖上形成滤网托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内周壁的底部和第一限位挡块配合设置,在底盘朝向底座盖的方向上,内周壁的底部位于第一限位挡块的上方。
11.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内周壁和第一限位挡块配合,可将滤网托盘限制在底座上运动。
12.进一步的方案中,滤网托盘的外周壁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挡块,第二限位挡块沿滤网托盘的运动方向延伸,内周壁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挡块匹配的限位缺口,第二限位挡块位于限位缺口内。
13.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挡块和限位缺口进行配合限位,可防止滤网托盘在运动时发生转动,同时,可便于安装时进行对位操作。
14.进一步的方案中,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件沿滤网托盘的周向均匀布置。
15.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多个弹性件并沿滤网托盘的周向均匀布置,可使得滤网托盘的稳定性增加。
16.进一步的方案中,底盘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安装槽,滤网托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安装槽,第一弹性件安装槽与第二弹性件安装槽对应设置,弹性件的第一端插装在第一弹性件安装槽内,弹性件的第二端插装在第二弹性件安装槽内。
17.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安装槽与第二弹性件安装槽用于安装弹性件,可便于组装,同时,弹性件伸缩活动时不易发生偏移。
18.进一步的方案中,滤网托盘的顶部沿周向设置有倒角。
19.由此可见,滤网托盘的顶部沿周向设置有倒角,可便于安装滤网。
20.进一步的方案中,底座还设置有防震胶垫,防震胶垫安装在底盘的底部。
21.由此可见,通过在底座防震胶垫,可进一步减少设备的震动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
22.进一步的方案中,防震胶垫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震胶垫沿底盘的周向均匀布置。
23.由此可见,通过多个设置防震胶垫,且均匀布置在底盘的周向,可提高减震效果。
24.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滤网和底座,壳体安装在底座上,壳体与底座配合形成风道,滤网位于风道内;底座采用上述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底座,滤网托盘朝向风道设置,滤网托盘与滤网抵接。
25.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在底座设置弹性件,使得滤网托盘沿底盘朝向底座盖的方向上可伸缩式活动,从而使承载滤网的滤网托盘具有减震的效果,减弱震动效果。同时,滤网托盘与滤网抵接,可起到对滤网进行压紧固定的效果,从而降低震动。
26.进一步的方案中,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安装在风道内;风机组件包括电机安装壳、电机和风轮,电机安装壳与壳体连接,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壳上,风轮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电机伸出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胶垫与在电机安装壳连接。
27.由此可见,电机伸出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软胶垫与在电机安装壳连接,可减少电机工作时对设备产生的震动。
28.进一步的方案中,风机组件还包括电机压盖,电机背向转轴伸出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软胶垫,电机压盖安装在电机安装壳上,电机压盖设置有电机固定孔,电机通过第二软胶垫插装在电机固定孔内。
29.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电机压盖固定电机,同时,电机通过第二软胶垫插装在电机固定孔内,可进一步减少电机工作时对设备产生的震动,提高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34.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35.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剖视图。
36.图7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分解图。
3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滤网2、风机组件3和底座4。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可拆卸连接,下壳体12安装在底座4上。壳体1设置有风道5,滤网2和风机组件3位于风道5内,滤网2设置在靠近风道5的进风口处,进风口设置在下壳体12上,进风口采用网口结构设置,进风口沿下壳体12的周向均匀布置。风机组件3设置在风道5的中间位置,风机组件3运行时,将外界的空气吸进风道5中,使空气经过滤网2过滤后排出。
39.参见图4和图5,风机组件3包括电机安装壳31、电机32、风轮33、电机压盖34和风轮罩35,电机安装壳31与壳体1连接,电机32安装在电机安装壳31上,本实施例中,电机32安装在电机安装壳31的电机安装槽311内,风轮33安装在电机32的转轴321上。电机32伸出转轴321的一端通过第一软胶垫322与在电机安装壳31连接,电机32背向转轴321伸出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软胶垫323,电机压盖34安装在电机安装壳31的电机安装槽311内,电机压盖34设置有电机固定孔341,电机通过第二软胶垫323插装在电机固定孔341内,优选的,第二软胶垫323过盈配合式安装在电机固定孔341内。风轮罩35与电机安装壳31配合形成风轮腔36,风轮33位于风轮腔36内。
40.参见图6和图7,底座4包括底盘41、底座盖42、滤网托盘43和弹性件44,底座盖42盖装在底盘41上,底座盖42设置有滤网托盘孔421,滤网托盘孔421贯穿底座盖42的顶部和底部,滤网托盘43安装在滤网托盘孔421内,滤网托盘43沿底盘41朝向底座盖42的方向上可伸缩式活动。滤网托盘43朝向风道5设置,滤网托盘43与滤网2抵接。
41.底座盖42上形成滤网托盘孔421的内周壁422与滤网托盘43的外周壁限位配合。本实施例中,滤网托盘4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431,内周壁422的底部和第一限位挡块431配合设置,在底盘41朝向底座盖42的方向上,内周壁422的底部位于第一限位挡块431的上方。为了便于滤网2的安装,滤网托盘43的顶部433沿周向设置有倒角。此外,滤网托盘43的外周壁上还设置的第二限位挡块434,第二限位挡块434沿滤网托盘43的运动方向延伸,内周壁42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挡块434匹配的限位缺口(未示出),第二限位挡块434位于限位缺口内,第二限位挡块434位于限位缺口的配合可进一步对滤网托盘43进行限位,避免滤网托盘43运动时错位,同时便于对位安装。
42.底盘41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安装槽411,滤网托盘43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安装槽432,第一弹性件安装槽411与第二弹性件安装槽432对应设置,弹性件44的第一端插装在第一弹性件安装槽411内,弹性件44的第二端插装在第二弹性件安装槽432内。弹性件44的第一端与底盘41抵接,弹性件44的第二端与滤网托盘43抵接。弹性件4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件44沿滤网托盘43的周向均匀布置,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4的数量为四个,弹性件44为弹簧。
43.底座4还设置有防震胶垫45,防震胶垫45安装在底盘51的底部。防震胶垫4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震胶垫45沿底盘51的周向均匀布置,本实施例中,防震胶垫45的数量为3个。为了避免出现共振的现象,多个防震胶垫45与多个弹性件44错位安装。
44.需要说明的是,滤网主体21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根据
进风口进行设置,进风口为长方形窗口,滤网主体21可设置成长方形与进风口匹配,同时,滤网主体21的四个边缘位置安装滤网盖22进行形状固定。当然,滤网主体21改变后,空气净化装置相关的结构也需相应的改变。
4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