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05276发布日期:2022-05-11 15:1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釜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压釜是指在高压下操作的一种反应器,根据工艺要求,有带搅拌器和不带搅拌器两种高压釜,前者结构同搅拌设备,高压釜使用后,其内部通常会有残余的热量,通常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或通过余热回收储能装置对余热进行回收重新利用,回收的余热可对水进行加热,以保证余热的充分利用。
3.常见的余热回收储能装置对水进行加热时,水与余热接触的面积有限,接触面积不够充分,对水的加热效果较差,对能源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余热回收储能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能够增大水与余热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加对水的加热效果,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其包括:
9.余热回收储能组件,包括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固定在所述余热回收储能筒体下端中部与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和固定在所述余热回收储能筒体下端两侧与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内部相连通的排水管;
10.水管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外壁上端与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内部相连通的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固定在所述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内壁呈螺旋状的导流管和固定在所述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外壁相对进水管一侧下端的出水管;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余热回收储能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内壁的保温层。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保温层内壁固定有导流板,且所述导流板均匀分布在保温层内壁。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流板与保温层呈倾斜连接,且所述导流板远离保温层一端靠近导流管。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
述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内壁底部固定有内部呈中空状的凸型管,且所述凸型管上端均匀固定有与凸型管内部相连通的进气管。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气管包括垂直固定在所述凸型管上端的垂直部和垂直固定在所述垂直部上的折弯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高压釜内部的余热气体进行收集,收集的余热气体可对水进行加热,水位于导流管中,导流管呈螺旋状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内壁,从而增大了余热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对水的加热效果,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余热回收储能筒体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进气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2.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能够增大水与余热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加对水的加热效果,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
25.图1-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其主体部分包括余热回收储能组件100和水管组件200。
26.余热回收储能组件100包括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下端中部与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120和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下端两侧与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部相连通的排水管140。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余热回收储能组件100还包括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壁的保温层130,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壁的保温层130对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部所收集的气体起到保温的作用,保温层130内壁固定有导流板111,且导流板111均匀分布在保温层130内壁,均匀分布在
保温层130内壁的导流板111对收集的气体起到导流的作用,增大气体与导流管220的接触面积,导流板111与保温层130呈倾斜连接,且导流板111远离保温层130一端靠近导流管220,呈倾斜的导流板111可对冷凝后的水滴进行导流,使得水滴顺着导流板111流下,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壁底部固定有内部呈中空状的凸型管112,且凸型管112上端均匀固定有与凸型管112内部相连通的进气管113,凸型管112对上端掉落的水滴进行导流,使得掉落的水滴顺着凸型管112的裙边式外壁流到排水管140处,从而将水滴排出,进气管113包括垂直固定在凸型管112上端的垂直部114和垂直固定在垂直部114上的折弯部115,进气管113的折弯部115可对掉落的水滴进行阻挡,避免水滴掉落到垂直部114中。
27.水管组件200包括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外壁上端与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部相连通的进水管210、与进水管210相连接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壁呈螺旋状的导流管220和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外壁相对进水管210一侧下端的出水管230,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壁呈螺旋状的导流管220增大了水与余热气体的接触面积。
28.结合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高压釜余热回收储能装置,对水进行加热如下:操作者通过连接管120将装置安装在高压釜的接管上,高压釜内排出的气体通过连接管120进入到凸型管112中,而后通过凸型管112和进气管113进入到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的内部,从而对高压釜内的余热气体进行收集储存,通过进水管210加水,加入的水流入到导流管220中,由于导流管220呈螺旋状固定在余热回收储能筒体110内壁从而增大了水与余热气体的接触面积,对水进行加热,最后加热完成的水通过出水管230排出。
29.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