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快速降温的台式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1953发布日期:2022-08-20 03:4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快速降温的台式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快速降温的台式电阻炉。


背景技术:

2.电阻炉是利用电流使炉内电热元件或加热介质发热,从而对工件或物料加热的工业炉。它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材料发生热能的加热炉;电阻炉在机械工业中用于金属锻压前加热、金属热处理加热、钎焊、粉末冶金烧结、玻璃陶瓷焙烧和退火、低熔点金属熔化、砂型和油漆膜层的干燥等。但是现有的电阻炉在工作过后,不能及时的进行降温,使得设备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降温的台式电阻炉,使其设置有两组降温结构,其中,两组降温结构中共包括有六组出风口,其分别位于炉体的上端两组出风口,炉体左侧两组出风口,炉体右侧两组出风口,通过上述六组出风口使得炉体内的各个位置均能够通过冷却风带走其中的热量,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降温的台式电阻炉,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的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加热丝和放置板,所述加热丝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侧端,所述炉体内设置有所述放置板,其中,还包括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第一降温结构和第二降温结构,所述第一降温结构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左端,所述第二降温结构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右端,所述第一降温结构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管、第二风管和第一出风罩,所述第一风管包括第一上风管和第一下风管,所述第一风机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上风管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风管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左端连通有所述第二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罩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一风机通过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一出风罩连通,所述第二降温结构包括第二风机、第三风管、第四风管和第二出风罩,所述第三风管包括第三上风管和第三下风管,所述第二风机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三上风管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三下风管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右端连通有所述第四风管,所述第二出风罩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二风机通过第四风管与所述第二出风罩连通。
5.优选的,还包括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包括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冷却管路连通。
6.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冷却箱、第一上储气箱和第一下储气箱,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冷却箱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箱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上储气箱与所述第一上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箱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储气箱与所述第一下风管连通。
7.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却箱、第二上储气箱和第二下储气箱,
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冷却箱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箱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上储气箱与所述第二上风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箱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下储气箱与所述第二下风管连通。
8.优选的,还包括散热条,所述散热条包括第一散热条和第二散热条,所述第一散热条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左端,所述第二散热条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右端。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两组降温结构,其中,两组降温结构中共包括有六组出风口,其分别位于炉体的上端两组出风口,炉体左侧两组出风口,炉体右侧两组出风口,通过上述六组出风口使得炉体内的各个位置均能够通过冷却风带走其中的热量,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11.2、本实用新型中在炉体上端设置有八组出风管,使得外部冷却风能够由上至下覆盖炉体的所有位置,达到充分冷却降温的效果;
12.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两组散热条,其中,每组散热条均是呈梯形结构设置,这种设置使得散热条的散热接触表面积得到大大的提高,从而加快了散热效果。
13.4、本实用新型中,在每组降温结构中均设置有冷却箱,冷却箱中的气流经过冷却后,在两组风机的作用下吹入炉体内,从而使得炉体能够快速降温。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的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加热丝和放置板,所述加热丝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侧端,所述加热丝包括第一加热丝和第二加热丝,所述第一加热丝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二加热丝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的右侧壁上,所述炉体内设置有所述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和所述第二放置板均通过支撑架设置。
17.本实施例中,炉体上设置有降温结构,所述降温结构包括第一降温结构和第二降温结构,所述第一降温结构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左端,所述第二降温结构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右端,所述第一降温结构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管、第二风管和第一出风罩,所述第一风管包括第一上风管和第一下风管,所述第一风机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上风管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炉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上进风口,第一上进风口与第一上风管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风管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炉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下进风口,第一下进风口与第一下风管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的左端连通有所述第二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罩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一风机通过第二风管与所述第一出风罩连通,其中,第一出风罩上设置有四组第一出风管,四组第一出风管均与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降温结构包括第二风机、第三风管、第四风管和第二出风罩,所述第三风管包括第三上风管和第三下风管,所述第二风机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三上风管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炉体
的上端设置有第三上进风口,第三上进风口与第三上风管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三下风管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所述炉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三下进风口,第三下进风口与所述第三下风管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右端连通有所述第四风管,所述第二出风罩设置在所述炉体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二风机通过第四风管与所述第二出风罩连通其中,第二出风罩上设置有四组第二出风管,四组第二出风管均与炉体内部连通。
18.本实施例中,所述降温结构中还包括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包括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冷却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冷却箱、第一上储气箱和第一下储气箱,其中,第一冷却箱内设置有第一冷却器,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冷却箱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箱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上储气箱与所述第一上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箱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储气箱与所述第一下风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冷却箱、第二上储气箱和第二下储气箱,所述第二冷却箱内设置有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冷却箱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箱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上储气箱与所述第二上风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箱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下储气箱与所述第二下风管连通。
19.本实施例中,炉体上设置有散热条,所述散热条包括第一散热条和第二散热条,所述第一散热条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左端,所述第二散热条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右端。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条包括第一上散热条、第一中散热条和第一下散热条,所述第一上散热条、所述第一中散热条和所述第一下散热条呈梯形设置,所述第二散热条包括第二上散热条、第二中散热条和第二下散热条,所述第二上散热条、所述第二中散热条和所述第二下散热条呈梯形设置。
20.本实施例中,底座上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左端,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右端,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一下分管连接,所述底座通过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三下风管连接。
21.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2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2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2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