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踢脚线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3260发布日期:2022-08-20 03:5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踢脚线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踢脚线取暖器,适用于取暖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取暖器使用时因为会对空气加热,会使空气更加干燥而让人感觉不适。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取暖器,使用时一般需要将水箱取出来单独加水,加满水后再放入取暖器中产生加湿的雾气。这样带来的缺陷包括:需要分别设置水箱和雾化盒,造成结构复杂,使得安装和制造的成本较高。例如,中国专利202121602457.1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包括水箱、出雾盒、风机、导雾管和灯具,水箱与出雾盒连通以将水导入出雾盒中,出雾盒内设置有用于产生雾的超声波雾化器,导雾管与出雾盒连通,风机与出雾盒连接以将出雾盒内的雾吹向导雾管,灯具设置于导雾管下方以照射导雾管处吹出的雾形成火焰效果。该专利中的水箱与出雾盒就是分开单独设置,而且只能显示出火焰效果,效果单一且不够美观。
3.中国专利cn212987356u公开了一种踢脚线式加湿取暖器,加湿装置包括储水盒,该储水盒内设有水槽,沿水槽内表面向上延伸有顶起部以及引风部,所述储水盒上开设有出雾口。该专利通过对水箱内加水,利用浮动密封单元连通储水盒与水箱,流入水槽内的水会与雾化单元接触,从而使水产生雾化,最终在风机单元的作用下将水雾从引风部引导至出雾口的位置,对空间进行加湿。具体地,在水箱未与水槽装配状态下或无水状态下,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将挡水圈上顶,从而可以有效对水箱有效密封,当水箱内有水压时,水箱利用自身重力会下压,使得顶起部抵触出水顶杆,从而将弹簧压缩,在挡水圈与水箱盖之间形成流体间隙,方便水流从流体间隙经过限位部后流入水槽内,使得水箱内的水自动流入水槽,因此直接从出雾口加水即可,使用方便。该结构设计复杂,尤其是其中的水箱所占体积较小,需要频繁加水,使用很不方便。
4.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显示效果美观、储水能力大、使用安全且方便的踢脚线取暖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踢脚线取暖器,通过对结构和出雾功能方式的设计,使得本技术具有观赏、取暖、加湿空气的作用,能够实现立体式的假炭火焰模拟和加湿效果,操作方便且使用安全。
6.本技术涉及一种踢脚线取暖器,包括出雾盒、风机和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出雾盒上,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雾盒连通,所述出雾盒上设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连通出雾通道;所述踢脚线取暖器设有假炭;所述踢脚线取暖器还设有照灯,所述照灯照射所述出雾通道和所述假炭,所述出雾盒上开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周围设置有防雾挡板,所述防雾挡板的内部设有筋片。
7.其中,所述踢脚线取暖器还可以设有溢水盒,所述溢水口连通所述溢水盒;所述踢
脚线取暖器还可以包括前壳和机体,所述出雾通道和所述假炭可以设于所述前壳和所述机体之间;在所述前壳和所述机体围成空间的顶部设有型材,所述出雾通道由所述型材和所述假炭围成;所述前壳的上方可以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穿过所述假炭连接至所述机体的装配孔,所述前壳的上方与底部均设置有卡扣,上方的所述卡扣固定于所述装配孔内,底部的卡扣扣住所述机体的底部的凸起;在所述出雾通道中可以设置第一照灯,在所述假炭的底部设置第二照灯,所述第一照灯和所述第二照灯沿长度方向设置;或者,所述出雾通道和所述假炭可以共用照灯。
8.其中,所述出雾盒的底部可以设有防干烧装置,所述防干烧装置可以包括浮圈扣、浮水磁圈和磁簧开关,所述浮圈扣设于所述浮水磁圈的上方,所述浮水磁圈沿着所述磁簧开关设置并能相对于所述磁簧开关移动,所述磁簧开关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
9.其中,所述出雾盒的内部可以设有聚能环,所述出雾盒的底部可以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件,多个固定件沿所述聚能环的周边间隔布置,所述聚能环限位在多个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固定件可以包括片状固定件和条状固定件,所述片状固定件和所述条状固定件间隔排布。
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踢脚线取暖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1.(1)本技术中仅设有出雾盒,出雾盒兼具储水和出雾两种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将水槽和出雾盒分开设置而带来的制造和使用的不便;尤其是,该种设计可以使得出雾盒的内部全部装满水,从而增加了储水能力,避免了频繁加水带来的不便;
12.(2)本技术可以直接从出雾盒的顶部注水口加水,通过在出雾盒的外部设置溢水盒,并在出雾盒的溢水口周围设置防雾挡板,可以有效阻挡雾气经过,并使得从溢水口处流出的水能够进入溢水盒中,使得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使用更加安全,不会因为溢水而造成产品安全事故;
13.(3)本技术通过照灯照射雾气和假炭,能够实现立体的炭火效果,提高产品观赏性,使得在满足加热、加湿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产品的视觉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火焰效果单一的技术缺陷;
14.(4)本技术通过设置聚能环可以增强出雾效果,通过在出雾盒的底部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间隔排布的固定件,使得聚能环能够限制在多个固定件之间而不能随便移动;固定件可以包括片状固定件和条状固定件中的至少一个,条状固定件能够将大部分雾气向聚能环的中心堆积以增强出雾效果,片状固定件尺寸较小而且易于制造和安装,可以节省制造和安装成本,其与较大尺寸的条状固定件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聚合出雾和对聚能环进行限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技术踢脚线取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的部分剖视图。
17.图3是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内部水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18.图4是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的剖视图。
19.图5是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的前壳和机体的示意图。
20.图6是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后方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的侧部剖视图。
22.图8是图7中a部放大图。
23.图9是图7中b部放大图。
24.图10是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的底部示意图。
25.图11是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的端部示意图。
26.图12是本技术的聚能环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28.如图1-4所示,其中显示了本技术的踢脚线取暖器,包括出雾盒组件和假炭组件。出雾盒组件包括出雾盒20、风机21和雾化器22,雾化器22设置在出雾盒20上,可以是例如超声波雾化器,风机21与出雾盒20连通。出雾盒20上设有出雾口23,出雾口23连通出雾通道24,以将出雾盒内产生的雾气吹向假炭组件,最终从取暖器顶部的出雾格栅流出。出雾通道24的底部可以呈一定角度倾斜,其内部多余的凝结水可以顺流回出雾盒20。出雾盒20的顶部设有注水口17和顶盖16,注水口17可以呈漏斗状设置,方便用户将水直接注入出雾盒内。出雾盒20的侧部设有溢水盒19,溢水盒19可以是能够单独取出的部件,以在内部装满水时将其取出倒出;也可以在溢水盒19上设有引流管,以将其中的溢流水回流到出雾盒20的内部。出雾盒20的侧壁开有溢水口18,溢水口18连通溢水盒19,使得从溢水口处流出的水能够进入溢水盒19中。溢水口18的周围设置有防雾挡板28,防雾挡板28内部设有筋片29,可以有效阻挡雾气经过,防止雾气通过此处从溢水口跑出。
29.如图1-4所示,在出雾盒20的内部还可以设有聚能环25。为了固定聚能环,可以在出雾盒20的底部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固定件,聚能环可以安装在固定件上或者由固定件限位。聚能环可以增强出雾效果,其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多个固定件251可以沿聚能环25的周边间隔布置,使得聚能环25能够限制在多个固定件251之间。聚能环25可以仅限位在多个固定件之间,也可以与固定件之间接合连接。如图12所示,固定件包括片状固定件41和条状固定件42,片状固定件41和条状固定件42间隔排布。其中,条状固定件42的作用是除了对聚能环进行限位以外,还能够将大部分雾气向聚能环的中心堆积,以增强出雾效果。本技术中的片状固定件41的宽度较小而且易于制造和安装,可以节省制造和安装成本,其与较大宽度的条状固定件42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聚合出雾和对聚能环进行限位的效果。
30.如图4所示,出雾盒20的底部设有防干烧装置,防干烧装置与雾化器22电连接。防干烧装置包含浮圈扣52、浮水磁圈53和磁簧开关54,浮圈扣52设于浮水磁圈53的上方,浮水磁圈53沿着磁簧开关54的纵向设置并能相对于磁簧开关54纵向移动。浮圈扣52用于检测水位,磁簧开关54能够控制雾化器22工作电源的开闭,浮水磁圈53根据水位的变化能够在磁簧开关54上纵向移动,以控制磁簧开关54的通电触点进行吸合或断开。
31.如图4-6所示,假炭组件包含出雾通道24和假炭13,出雾通道24和假炭13设于前壳11和机体1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附图可以理解,本技术的机体14并非指整个取暖器的
机体,而是指与前壳11一起形成用于容纳假炭和排雾通道的空间的机体。如图4和6所示,假炭13可以是表面设置为具有假炭形状的壳体,也可以是由透明壳体围成的腔体,其内部堆积有假炭形状的填充物。在前壳11和机体14围成空间的顶部设有型材15,型材15与假炭13之间围成出雾通道24。如图4-6所示,本技术的前壳11和机体14相互配合连接,型材15和假炭13都可以固定安装在机体14上。出雾通道24沿着取暖器的长度方向设置,出雾通道24内可以设有导流件27。出雾通道24的上方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出雾口,雾气经出雾口从取暖器顶部的出雾格栅排出。
32.为了照亮假炭和出雾通道中的雾气,可以在假炭组件中设置照灯,照灯优选采用灯带的形式。如图1所示,可以分别在出雾通道中设置第一照灯26和在假炭13的底部设置第二照灯12,第一照灯26和第二照灯12沿着取暖器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第一照灯26照射出雾通道中散出的水雾,第二照灯12照射假炭壳体以形成火焰效果。在替代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出雾通道24和假炭13分别设置为单独的组件,然后将其固定在机体14上;也可以出雾通道24和假炭13共用照灯。
33.如图7-10所示,本技术的假炭组件通过左右两侧的卡扣和底部的螺钉与前壳11固定连接。前壳11上方设置有连接臂61,连接臂61通过假炭上方的通孔穿过假炭,连接至机体14。前壳11的上方与底部均设置有卡扣62。装配时,前壳先将连接臂61穿入机体表面预留的装配孔63,其上方的卡扣固定于壳体装配孔内。底部的卡扣用于扣住壳体底部的凸起,通过上下的卡扣将前壳固定在机体上。优选地,机体14上方还进一步设置有螺钉孔,可通过螺钉进一步将连接臂61锁紧固定于机体14上;机体下方也可以进一步设置有螺钉孔,可通过螺钉将前壳底部的卡扣进一步锁紧固定于机体的底部。如图11所示,前壳的两侧还设置有螺钉孔65,用于将假炭固定于侧板处,两者通过螺钉锁紧固定。本技术的上述连接方式简单可靠,通过连接臂和卡扣的设置使得前壳和机体能够方便装配,而无需在前壳的正面设置螺钉,可以使得前壳的表面整洁美观。
34.本技术使用方便,仅需将水直接注入出雾盒中即可产生雾气,而无需将出雾盒取出加水;通过在出雾盒侧部设置溢流口,并使溢流口连通溢水盒,使得出雾盒的容水量增大而且使用安全,不会因为水的溢出而损坏取暖器内部的部件;雾气经过风机带动进入出雾通道散出,经由照灯照亮形成雾气效果;本技术中假炭组件与出雾盒组件一起工作,仿真假炭与仿真火焰同时出现,可营造出真实的木炭燃烧效果。
35.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