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28194发布日期:2022-09-24 01:1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电气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2.巡检工作是管区供暖制冷系统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供暖制冷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眼睛”。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反映出传统巡检模式已无法满足正常的供暖制冷系统巡检需求,产生的矛盾也愈发明显。主要表现如下:
3.一是供暖制冷系统从业人员逐年自然减员,而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朔准等新线路新设备不断接收,设备责任量逐年增加,人员数量无法满足高质量巡检要求。
4.二是传统的人员巡检模式由于受到人员数量、年龄、身体状况、业务素质的限制,无法满足管内偏远地区、夹层管道、半通行地沟等不便巡检的供暖制冷设备巡检需求。
5.三是传统的巡检模式在两次巡检中间存在时间间隔,在间隔时间内发生暖气系统漏水,无法及时发现,若漏水严重将造成安全事故。
6.所以,研发一种节省人力、运行工况稳定、能应用于不同设备、系统一旦漏水能立即反馈的报警系统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提出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和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
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9.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包括:
10.循环泵;
11.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冷热负荷设备的进水端连接;
12.冷热负荷设备的出水端通过回水管与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
13.循环泵驱动系统管路中的水进行循环,使得冷热负荷设备获得冷量或热量;
14.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回水管上,用于监测回水管的实时压力;
15.补水箱通过管路与补水泵的进水口连接;
16.补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回水管连接;
17.流量计设置在补水箱与补水泵连接的管路上;
18.液位传感器设置在补水箱上;
19.报警装置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20.报警装置与流量计电连接;
21.报警装置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22.报警装置用于提取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流量计的实时数据,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发出相应报警;
23.优选地,报警装置采用短信报警方式;
24.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方法,包括:
25.第一步,报警装置提取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和流量计的实时数据,并提取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
26.第二步,计算出限定时间内的压降速率;
27.若压降速率未超过设定阀值,继续判断补水量是否超过设定阀值;
28.如果此时补水量也未超过设定阀值,则返回第一步;
29.如果压降速率未超过设定阀值且此时补水量超过了设定阀值,则判断为微小漏水,触发微小漏水报警;
30.若压降速率已超过设定阀值,但补水量未超过设定阀值,则判断为严重漏水,触发严重漏水报警;
31.若压降速率已超过设定阀值,且补水量也超过设定阀值,则判断为中等漏水,触发中等漏水报警。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和方法,可大量节省人力,节支降耗,系统故障发现及时,可有效缩短抢修时间,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和方法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35.图2为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和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36.图中:
37.1、补水箱;2、液位传感器;3、补水泵;4、压力传感器;5、循环泵;6、流量计;7、冷热负荷设备;8、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通过调研,我们选取了管区内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数十个处所,包含了偏远地区、接触网上方夹层管道、半通行地沟、轨道旁直埋管道等不同类型处所,经过反复实验论证,发现漏水报警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40.一、监控系统回水压力,通过记录一个供暖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的压力数据,得出其中的最小值作为报警阈值,若实时压力小于报警阈值即触发报警;
41.二、监控系统补水箱液位,在排除系统正常补水后,液位如下降过快则判断为漏水,触发报警;
42.三、监控系统日补水量,通过记录一个供暖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的日补水量,得
出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报警阈值,若日累计补水量大于报警阈值即触发报警。
43.经分析,若采取方式一,存在问题为系统出现较小的漏水时,压力下降较为缓慢,且如果系统中存在定压装置,则会出现无法报警的情况;若采取方式二,如果系统中存在定压罐,皮囊内的水未消耗完时,补水箱液位将保持不变,报警时间将严重滞后;若采取方式三,则从开始漏水计算,到达日最大补水量的时间较长,报警将严重滞后。
44.经研究,可将方式一变为监控系统回水压力降低速率,并与方式二和方式三结合,实现报警。
45.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46.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包括:
47.循环泵5;
48.循环泵5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冷热负荷设备7的进水端连接;
49.冷热负荷设备7的出水端通过回水管与循环泵5的进水口连接;
50.循环泵5驱动系统管路中的水进行循环,使得冷热负荷设备7获得冷量或热量;
51.压力传感器4设置在回水管上,用于监测回水管的实时压力;
52.补水箱1通过管路与补水泵3的进水口连接;
53.补水泵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回水管连接;
54.当系统管路中缺水时,补水泵3通过抽取补水箱1中的水为系统补水;
55.流量计6设置在补水箱1与补水泵3连接的管路上;
56.流量计6用于监测实时补水量和累计补水量;
57.液位传感器2设置在补水箱1上;
58.液位传感器2用于监测补水箱1的液位;
59.报警装置8与液位传感器2电连接;
60.报警装置8与流量计6电连接;
61.报警装置8与压力传感器4电连接;
62.报警装置8用于提取压力传感器4、液位传感器2和流量计6的实时数据,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发出相应报警;
63.优选地,报警装置8采用短信报警方式;
64.一种供暖制冷系统巡检方法,包括:
65.第一步,报警装置8提取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2和流量计6的实时数据,并提取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
66.第二步,计算出限定时间内的压降速率;
67.若压降速率未超过设定阀值,继续判断补水量是否超过设定阀值;
68.如果此时补水量也未超过设定阀值,则返回第一步;
69.如果压降速率未超过设定阀值但此时补水量超过了设定阀值,则判断为微小漏水,触发微小漏水报警;
70.若压降速率已超过设定阀值,但补水量未超过设定阀值,则判断为严重漏水,触发严重漏水报警;
71.若压降速率已超过设定阀值,且补水量也超过设定阀值,则判断为中等漏水,触发中等漏水报警。
72.我们在几十个供暖制冷处所安装完成后,均对现场装置进行了反复实验,可得出不同规模漏水发生时均可及时报警,且报警响应时间基本控制在3分钟内,使用效果良好。
73.以下为我国西北地区某项目的试验数据表:
[0074][0075]
本实施例的使用效果如下:
[0076]
1、可大量节省人力,解决巡检人员不足的问题。在供暖处所安装报警装置后,巡检重点从查找是否存在漏水变为掌握设备的当前状态和是否存在隐患,巡检精力更加集中,原来需要2—3人巡检的片区1人便可完成,极大的解决了人员不足问题。
[0077]
2、响应节支降耗,对重点处所,可按照正常频次巡检,节省巡检成本。报警装置安装前,对无人值守的偏远地区机房、直埋管道或设备夹层管道等不便巡检的重点处所,只能以加强巡检的方式保障设备安全,人员、交通费用较高。报警装置安装后,可合理安排人员、机具、车辆进行常规频次巡检,降低巡检成本。
[0078]
3、漏水发现及时,可有效缩短抢修时间,减少漏水造成的损失。报警装置安装前,由于巡检的时间间隔,巡检人员业务素质、责任心等原因,系统一旦漏水发现所需的时间较长。报警装置安装后,排除了上述因素对发现漏水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及时发现了多处漏水隐患,缩短了系统自发现漏水至抢修完成所需的时间,减少了漏水造成的损失。经反复实验,可得出不同规模漏水发生时均可及时报警,且报警响应时间基本控制在3分钟内,使用效果良好。
[0079]
4、安全、社会效益显著。传统巡检方式的间隔期间内设备漏水导致的安全风险突出。报警装置安装前,若关键场所系统漏水发现不及时,可能导致基础下沉,接触网冰挂等严重的设备隐患。安装报警装置后,可避免因持续漏水发现不及时造成的上述不安全因素,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有效保证了设备使用安全,由此带来的安全效益不可估量。同时,提高了巡检质量,确保供暖制冷设备良好运行,提升管区的整体形象。
[008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供暖制冷系统巡检装置和方法,可大量节省人力,节支降耗,系统故障发现及时,可有效缩短抢修时间,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社会效益显著。
[008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