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用储水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9140发布日期:2022-07-13 05:2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器用储水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用储水容器。


背景技术:

2.当空气湿度低于40%rh的时候,鼻部和肺部呼吸道粘膜脱水,弹性降低,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粘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同时容易发生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类疾病。此外,流感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繁殖速度会加快,并且由于流感病毒是附着在浮尘上存活的,因此干燥的空气会加速流感的传播,引发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不适等过敏性疾病,危害身体健康。
3.在极度干旱的区域如新疆等地生活,加湿器尤为重要,现有加湿器均为储水式,其结构具有整体性,储水的容器部分与加湿器结构连接为一个整体。使用前向储水容器内加水,水用尽后再关闭加湿器重新加水。长期使用需要频繁加水,费时费力。此外,即使现有加湿器中储水容器与加湿器主体结构为可拆卸式,其拆卸的目的也是提高加水的便捷性,注水与出水共用一个出口,依然无法实现出水与注水的同步进行。即使直接将注水管道连接到现有加湿器的储水容器上,也难以实现注水速度和用水速度的一致性,从而不能实现加湿器的持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加湿器需要反复拆卸加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湿器用储水容器,通过对储水容器的改进,使之能实现同步的注水和排水,且维持注水速度和排水速度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加湿器的自动注水和持续使用。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加湿器用储水容器,包括用于容纳水并连接加湿器的封闭箱体,所述箱体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可拆卸设有阻水塞;所述箱体侧面设有注水口。
7.现有的加湿器大多为一体式结构,其用于容纳储存水的水箱与加湿器中设置有雾化装置的腔体直接连通,使用时一次性将水加满,使用过程中无法加水,加湿器的使用时间取决于水箱的容量,长时间使用加湿器需要在水箱中的水用尽后关闭加湿器,取下水箱加水后重新安装并开启加湿器,或者使用较大容量的水箱,但即使水箱容量大,依旧不可避免要进行反复拆卸、注水和安装的动作。
8.本方案提供的储水容器,可实现注水和出水的同步进行,使得人工不主动加水的情况下加湿器能持续工作。具体的,使用前先取下排气口处的阻水塞,然后利用水管从注水口处向箱体内部注水,当箱体内部住满水时,用阻水塞将排气口堵住,保持箱体内部没有空气的状态。此时,保持水管固定在注水口,加湿器工作时,箱体内的水一边向加湿设备输出,水管同时通过注水口向箱体内注水。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储水容器的应用,可以是直接在储水容器上安装与容器内部连通的加湿设备,将本技术中的箱体设置为加湿器结构中的一部分;亦可以通过管道与加湿器连通使得本方案中的储水容器成为加湿器的外设储水容
器。
9.进一步的,与所述注水口配合的水管伸入箱体后弯折使出水口位于箱体上部。本方案为了避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的条件差异造成水的输入方式有一定差异,当出水口位于箱体顶部时,箱体内的水对出水口造成的压力最小,无论输入水压极小或较大,都能保证水的正常注入。
1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连接加湿器的出水口位于箱体底部。本方案是对箱体向外输出水的出水口位置的进一步限定,出水口位于底部一方面有利于将箱体内的水用尽,另一方面,在加湿器的一端不设置抽水泵的情况下,箱体内部具有一定液面高度的水能保证底部水的正常排出。
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安装在控制底座上,所述控制底座内设有与箱体连通的雾化腔,雾化腔内设有将水转换成雾态的雾化机构。
12.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侧壁沿高度方向设有液位观察窗。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储水容器通过排气口和阻水塞的设置,使得箱体在使用前注水时能排尽空气并保持使用过程中的真空状态,箱体连接加湿器出水的同时,注水口处始终保持与管道的连接并持续注水,内部真空的环境维持出水速度和注水速度相对应,从而保证加湿器的自动注水和持续使用。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箱体;2-阻水塞;3-注水口;4-液位观察窗;5-排气口;6-控制底座;7-手动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4.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
27.如图1所示的一种加湿器用储水容器,包括用于容纳水并连接加湿器的封闭箱体1,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排气口5,排气口5处可拆卸设有阻水塞2;所述箱体1侧面设有注水口3。
28.工作原理如下:
29.使用前,先进行准备工作,需要先取下排气口5处的阻水塞2,然后利用水管从注水口3处向箱体1内部注水。注水过程中,随着水对箱体1内空间的占用,箱体1内的空气逐渐从排气口5排出,当箱体1内部住满水时,将排气口5堵住,水管始终固定在注水口3处。此时箱体1除了注水口3处的水管以及与箱体1连接的加湿设备以外,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然后,开启加湿设备,加湿设备使用箱体1中水的同时,水管向箱体1内注水,保持箱体1出水速度和注水速度相同。即使出水速度较快或较慢,由于使用前箱体1内的空气已被排出,箱体1内部为真空状态,能利用箱体1内的压强控制注水的量。例如,当箱体1的初始出水速度大于注水速度时,由于箱体1内真空,出水过快造成的箱体1内压力增大将引起注水端速度的加快,从而将箱体1内的压强维持在一定水平,避免出水速度始终大于注水速度而造成箱体1内水被排尽。
30.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所述的水管指代向箱体1内注入水的一个通道,可以是连接水源的管道,亦可以是水泵的出水端。两者的区别在于普通管道向箱体1中注入的水可能仅有极小的水压,而水泵的出水端具有较大水压,两个情况在注水口3位置设置上具有一定差异。由于箱体1内充满水后为不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真空封闭腔体,当输入的水压较小时,注水口3应当处于较高的位置,避免箱体1内的水压导致水管内的水无法进入到箱体1内,若水管向箱体1内注入具有较大水压的水,则注水口3位于任何高度均可保证水的正常输入。
31.实施例2:
3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限定。
33.如图1所示,与所述注水口3配合的水管伸入箱体1后弯折使出水口位于箱体1上部。根据实施例1关于水箱不同应用情况下注水口3位置的差异,注水口3优选设置在高度较
高的位置,则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向箱体1内注水,均能保证水的正常注入。例如,当固定在注水口3的水管输出的水的水压极小时,注水口3位置较低的话,箱体1内的水压对水管内的水造成压迫,导致注水过程受阻,直到箱体1内的水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真空箱体1内压强增大,才能向箱体1内注水。而当固定在注水口3的管道输出的水具有较大水压时(例如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水泵或自来水管道的出水端),不受注水口3高度的限制。而本实施例是管道配合注水口3的一种方式,当注水口3位置较低引起注水不通畅时,可以将管道在箱体内部弯折后向上延伸,提高出水口的高度。
34.此外,在使用过程中注水口3处固定的管道出现问题而无法注水时,为了便于及时提供解决方法,箱体1侧壁的下部还可以设置手动进水口7,从而能在紧急情况下用手动注水的方式代替原本的自动注水。
35.为了保证能直接通过加湿器的使用将箱体1内的水用尽,而不用在停止使用设备时利用其他手段排水,所述箱体1连接加湿器的出水口位于箱体1底部。如图3所示,图中左侧被拆分在箱体1外的管道为一种箱体1与外部加湿器连接的结构示例,将管道设置在箱体1内,管道的底部即箱体1的出水口,也位于箱体1的底部,管道向上延伸到箱体1外并与加湿器连接。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的箱体1亦是可以在生产加湿器时被设置为加湿器的一部分,或作为现有加湿器的外设储水容器使用,无论哪一种设置方法,在加湿设备端没有使用吸引设备将箱体1内的水吸引到加湿设备处时,例如箱体1内的水通过重力作用流动到加湿设备端,位于箱体1底部的出水口能保证水的正常排出。
36.实施例3:
3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限定。
38.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安装在控制底座6上,所述控制底座6内设有与箱体1连通的雾化腔,雾化腔内设有将水转换成雾态的雾化机构。本实施例是将箱体1与加湿器中雾化设备连接构成完整加湿器的一种结构示例,即在加湿器的生产过程就应用本技术中的储水容器。则按照本实施例,图3中被分解显示在图片左侧的管道可以视作排出水雾的管道,箱体1内的水直接流入到控制底座6内的雾化腔内,雾化机构将液态的水转换成雾状后利用风扇等类似机构将雾滴经管道排出到设备外,该管道的出口位于箱体1顶部仅是一种结构示例,亦可以位于箱体1侧面的位置,甚至可以不设置管道,水雾的出口直接设置于控制底座6的侧面。
39.此外,基于本实施例对箱体1应用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控制底座6也可以设置于箱体1的上方,箱体1底部设置水泵,水泵的出水端连接到雾化腔中,排气口5依旧设置于箱体1的上部,无论注水口3处于箱体1侧壁的哪一高度,与注水口3配合的水管伸入到箱体1内后,依然需要保证该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箱体1的上部。
40.值得说明的是,箱体1与控制底座6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箱体1与控制底座6之间的连接应当遵循密封的原则,因此,当箱体1与控制底座6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时,可以是通过螺纹实现的可拆卸或卡接等现有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而控制底座6与箱体1连接处的缝隙间优选采用密封条、密封圈或密封胶等密封措施。
41.实施例4:
4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对箱体1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限定。
43.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箱体1侧壁沿高度方向设有液位观察窗4。液位观察窗4是由
透明材质制成的用于观察箱体1内部液位的结构,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耐高压玻璃材质,箱体1上预留与液位观察窗4相适应的槽,液位观察窗4与箱体1固定连接。
4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