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3007发布日期:2022-07-13 00:44阅读:5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空调技术的日益发展,用户对空调的使用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为使空调具有更远的送风距离和更大的送风范围,通常设置较宽的导风组件。当空调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运行时,从风道吹出的气流在导风环的与导风板的相邻处风向和风量有差异,导致风温差异,与周围空气冷热交汇形成较多凝露,空调运行时间累积后凝露往往会滴落到地面上,给用户造成不良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能够避免在导风环处发生凝露,并且气流贴壁效果好,导风效果好,送风距离远,送风范围大,能提高用户使用空调室内机的体验。
5.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6.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出风口,用于送出空调风;
7.导风板,其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可以围绕其竖直轴以预设的摆动角度进行摆动,以改变所述出风口的开度和出风方向,能与出风口配合打开缝隙流出空调风,所述导风板的横向宽度与所述出风口的横向宽度相配合,以使导风板能够关闭或打开所述出风口;
8.导风环,所述导风环连接在所述导风板的迎风面,能对空调风起到导流的作用,所述导风环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所述导风环呈竖直排布且通过连接板连接,当空调风流经导风环时,连接板能阻隔一部分气流,使导风板与导风环之间气流的方向能一致,避免因气流风量和方向不同引起导风板与导风环之间凝露,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9.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环包括:
10.第一导风部,第一导风部靠近导风板,导风板的最大横向宽度为h,第一导风部的最大横向宽度为a,a<h,以使第一导风部能随导风板转动至空调内部;
11.第二导风部,第二导风部连接在第一导风部远离导风板的一侧,第二导风部的最大横向宽度为b,b<a,以使第二导风部能随导风板的转动进入更深的空调内部,避免发生损坏。
12.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最大横向宽度为c,1/2(a+b)≤c≤a,使连接板与导风环连接后能够保持美观。
13.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的最大横向宽度h处于以下范围:110mm≤h≤150mm,使导风板与出风口相配合以打开合适大小的缝隙,有利于控制风量和控制出风方向。
14.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导风板旋转至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导风板的背风面的弧度与所述外壳的弧度相配合,使空调室内机的外观更加的美观,所述导风板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出风口的左右两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的横向宽度为d,1mm≤d≤4mm,使导风板能够自由地在出风口处转动。
15.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与导风环之间通过连接梁连接,使导风板与导风环的连接更加的牢固,避免发生损坏导致影响外观的美感且阻碍空调的出风。
16.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通过驱动器来驱动导风板的转动,驱动器连接在导风板与壳体之间,使导风板能够通过驱动器固定在空调室内机上,且能被驱动器驱动以转动。
17.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的上端设有驱动器,导风板的下端设有驱动器或从动部,导风板同时设有两个驱动器能保持空调稳定运行,避免因驱动器损坏而影响出风;导风板同时设有单个驱动器和从动部使空调的运行更加的节能。
18.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导风板旋转至打开出风口时,导风板伸长出外壳,对空调风起到导流的作用,使空调风的送风距离更长,导风板的朝向外部的端面设有多个第一凹槽,能暂时储存产生的凝露,避免滴落至地面给用户带来不便。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的视图;
21.图2是图1的放大图a;
22.图3是图1的正视图;
23.图4是图1的放大图b;
24.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组件、驱动部和从动部配合的视图;
25.图6是图5的放大图c;
26.图7是图5的正视图;
27.图8是图7的放大图d;
28.图9是图5的右视图;
29.图10是图9的放大图e;
30.以上各图中:100、空调室内机;1、壳体;11、出风口;12、进风口;2、
31.导风组件;21、导风板;211、背风面;212、端面;2121、第一凹槽;213、迎风面;2131、第二凹槽;22、导风环;221、第一导风部;2211、第一上端圆弧;2212、第一下端圆弧;2213、第一中间板;222、第二导风部;2221、第二上端圆弧;2222、第二下端圆弧;2223、第二中间板;23、连接板;24、连接梁;3、驱动器;4、从动部;5、送风道;51、送风道腔;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3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技术中,空调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37.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38.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39.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40.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41.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实施方式。
4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的视图,附图中,定义空调室内机100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用户使用空调室内机100时,以用户面对空调室内机100时的用户感受的方向定义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
43.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外壳和导风组件2,能够在空调送风的过程中避免导风组件2产生凝露现象,进一步避免凝露流至地上,同时保证了导风组件2具有良好的导风效果,空调送风的距离很远,送风范围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4.外壳设于空调室内机100的最外侧,能够为内部组件提供支撑,外壳上设有出风口11,经过空调内部换热器处理后的风从出风口11吹出至室内,使空调风调节室内的空气。外壳上还设有进风口12,空气经进风口12进入空调内的换热器处,经换热器处理后从出风口
11吹出。
45.导风组件2设于出风口11处,能够转动以改变出风口11的开度和从出风口11流出的空调风的出风方向,能够满足用户对于空调风风量和出风方向的需求。导风组件2包括导风板21、导风环22和连接板23。
46.导风板21设于出风口11处,能够遮挡和打开出风口11来调整出风口11 的空调风的出风方向,导风板21可以围绕其竖直轴以预设的摆动角度来进行摆动,导风板21的最大横向宽度与出风口11的最大横向宽度相配合,以使导风板21能够关闭或打开出风口11。
47.导风环22,导风环22连接在导风板21的迎风面,导风环22的数量为多个,连接板23设于导风环22与导风环22之间,两个导风环22呈上下排布且通过连接板23相连接,多个导风环呈沿竖直方向排布,当空调风流经导风环时,连接板能阻隔一部分气流,使导风板与导风环之间气流的方向能一致,避免因气流风量和方向不同引起导风板与导风环之间凝露,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8.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环22包括第一导风部221 和第二导风部222,第一导风部221和第二导风部222一体成型。第一导风部 221靠近导风板21,第一导风部221包括第一上端圆弧2211、第一下端圆弧2212 和第一中间板2213,第一中间板2213连接在第一上端圆弧2211和第一下端圆弧2212之间,第一上端圆弧2211由第一中间板2213向上方延伸形成,第一下端圆弧2212由第一中间板2213向下方延伸形成。
49.导风板21的最大横向宽度为h,第一导风部221的最大横向宽度为a,a <h,当导风板21旋转至关闭出风口11时,第一导风部221随导风板21旋转至空调内部,避免外部对第一导风部221发生撞击和刮蹭。
50.第二导风部222连接在第一导风部221远离导风板21的一侧,第二导风部 222包括第二上端圆弧2221、第二下端圆弧2222和第二中间板2223,第二中间板2223连接在第二上端圆弧2221和第二下端圆弧2222之间,第二上端圆弧2221 由第二中间板2223向上方延伸形成,第一下端圆弧2212由第二中间板2223向下方延伸形成,同时,第一上端圆弧2211的上端与第二上圆弧的上端相对接成一体,第一下端圆弧2212的下端和第二下端圆弧2222的下端相对接成一体。
51.第二导风部222的最大横向宽度为b,b<a,使第二导风部222能够方便的旋转至空调内部。当导风板21旋转至关闭出风口11时,由于第二导风部222 的最大横向宽度b也小于导风板21的最大横向宽度h,第二导风部222也能随第一导风部221旋转至空调内部,避免发生损坏。由于第二导风部222位于第一导风部221远离导风板21的一侧,导风板21关闭出风口11时,第二导风部 222相对第一导风部221能进入空调室内机100的更深的内部,b<a能够使第二导风部222更方便的旋转至空调内部,避免与空调室内机100内的其它部件发生碰撞。
52.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221与第二导风部 222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板23,使第一导风部221与第二导风部222在横向上处于对称,有利于受力平衡,连接板23的最大横向宽度为c,1/2(a+b)≤c≤a。
53.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导风板21的最大横向宽度h的如下,110mm≤h≤150mm,使导风板21能够配合出风口11打开合适距离的出风缝隙,有利于控制风量和控制出风方向,避免因为打开的出风缝隙过小而导致空调风量较少,也避免因
为打开的出风缝隙过大导致空调风吹出不聚集,能满足用户对于空调风量和出风方向的需求。
54.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导风板21旋转至关闭出风口 11时,所述导风板21的背风面的弧度与所述外壳211的弧度相配合,使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较为美观,提高用户的视觉感受。导风板21的左右两侧与出风口11的左右两侧之间设有间隙6,能够使导风板21自由地在出风口11处转动,间隙6的横向宽度为d,1mm≤d≤4mm,能满足导风板21转动的需求,也能使导风板21完全关闭出风口11。
55.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21与导风环22之间通过连接梁24连接,单个导风环22与导风板21之间至少通过2条连接梁24连接,能使导风环22牢固的连接在导风板21的迎风面213,避免因为长期使用空调时导风环22发生脱落。
56.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21通过驱动器3来驱动导风板21的转动,驱动器3连接在导风板21与壳体1之间,能使导风板21沿其竖直轴进行旋转至预设的旋转角度,使导风板21能够调整空调风的出风量和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57.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内设有由送风道腔51限定出的送风道5,经过换热器处理后的空调风流经送风道5至出风口11,驱动器3 连接在导风板21和送风道腔51之间,能驱动导风板21在出风口11处旋转。
58.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21的上端设有驱动器3,导风板21的下端设有驱动器3,两个驱动器3同时驱动导风板21,能避免因单个驱动器3损坏而导致导风板21无法转动,使空调能够持续使用,避免因损坏导致用户不能及时使用空调。
59.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21的上端设有驱动器3,导风板21的下端设有从动部4,驱动器3带动从动部4使导风板21旋转,能减少用电,减少驱动器3的数量,降低空调的成本。
60.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导风板21旋转至打开出风口 11时,导风板21伸长出外壳以延伸送风风道,对空调风起到导流的作用,使空调能够更长距离的送风;
61.导风板21的朝向外部的端面212设有多个第一凹槽2121,当空调风沿导风板21吹出时,导风板21附近的温度较低,使空气中的水在导风板21附近凝结,第一凹槽2121能用于存放凝露,避免凝露滴落至地面上。
62.在本技术空调室内机100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21的迎风面213设有多个第二凹槽2131,导风板21附近温度较低,多个第二凹槽2131能暂时收集凝露,避免滴落至地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