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燃烧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9807发布日期:2022-08-17 07:4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线燃烧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外线燃烧取暖器。


背景技术:

2.红外线燃烧取暖器是基于金属受热后产生红外线及热辐射的原理,采用外部火焰加热获取、转化热能。使用燃油炉或者燃气炉,点燃燃料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可以获得能量集中的热源,此特性用于取暖。
3.现有的红外线燃烧取暖器一般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4.(1)能量集中度高,热能仅在火焰燃烧方向能够充分利用,不利于横向、下方乃至周边空间的温度提升,在使用燃气炉的时候,会因为气罐的持续泄压温度降低,造成发热量衰减甚至火焰熄灭;
5.(2)热能持续时间短,剧烈的氧化反应虽然能产生短时间的集中的热能,但是缺少能量暂存和转化装置,造成能量损失过多,对环境温度提升的作用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燃烧取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热能仅在火焰燃烧方向能够充分利用,不利于横向、下方乃至周边空间的温度提升和热能持续时间短,对环境温度提升的作用不明显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线燃烧取暖器,包括支撑架和防护罩,所述支撑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底部进气板和顶部导流反射板,若干连接底部进气板和顶部导流反射板边缘处的固定立柱,所述防护罩设置在底部进气板和顶部导流反射板的中间,且防护罩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部进气板和顶部导流反射板相抵接,所述底部进气板和顶部导流反射板上均贯穿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均位于防护罩的内部,所述防护罩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源,且加热源的正上方设置有改变火焰形状并实现能量暂存和热能转化的热能转换结构。
8.优选的,所述热能转换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顶部导流反射板中心处的固定柱和通过卡盘活动安装在固定柱上的发热丝。
9.优选的,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卡盘与固定柱螺纹连接,用以调整卡盘的高度。
10.优选的,所述发热丝为螺旋形结构的金属丝,且发热丝弯折成圆环形结构并固定在卡盘的外侧周缘。
11.优选的,所述发热丝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发热丝沿着固定柱的高度方向布设,所述固定柱下方的发热丝构成的圆环半径小于上方的发热丝构成的圆环半径。
12.优选的,所述防护罩为两端开口的竖直管状结构。
13.优选的,所述加热源为燃气炉或者燃油炉。
14.优选的,所述防护罩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燃油炉的油炉支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红外线燃烧取暖器
16.(1)合理设计燃烧气道,使用烟囱效应提升燃烧效率,合理设置热能反射区以加强横向和下方热能辐射,使燃油炉或燃气炉周围温度在安全范围内适当提升,增加燃料供给压力,促进燃烧。
17.(2)选取合适的发热介质,采用合理的设计方式制造热能转换结构(发热丝),以确保其在受热过程中尽可能均匀,可获得持续稳定的,立体度范围内的红外线热辐射,实现能量暂存和热能转化,以达到提升周围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支撑架;101、底部进气板;102、顶部导流反射板;103、固定立柱;2、防护罩;3、热能转换结构;301、固定柱;302、卡盘;303、发热丝;4、油炉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实施例1
2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红外线燃烧取暖器,包括支撑架1和防护罩2,防护罩2的材质为耐高温玻璃,支撑架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底部进气板101和顶部导流反射板102,若干连接底部进气板101和顶部导流反射板102边缘处的固定立柱103,具体可为固定立柱103均匀固定在底部进气板101顶端的边缘处,固定立柱103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顶部导流反射板102上均匀设置有与固定立柱103一一对应的安装孔,固定立柱103穿过安装孔之后,与螺母配合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立柱103的数量设置有8个,8立柱设计和耐高温玻璃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接触发热源造成烫伤,同时可展示内部工作状态,兼具装饰效果,同时可根据不同炉具特性替换的底部进气板101;
27.防护罩2设置在底部进气板101和顶部导流反射板102的中间,且防护罩2的上下两
端分别与底部进气板101和顶部导流反射板102相抵接,底部进气板101和顶部导流反射板102上均贯穿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均位于防护罩2的内部,方便气体进出防护罩2内部,防护罩2为两端开口的竖直管状结构,使用烟囱效应提升燃烧效率;
28.防护罩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加热源,底部进气板101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容纳加热源进入的通孔,本实施例中加热源为燃油炉,防护罩2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燃油炉的油炉支架4,燃油炉通过油炉支架4安装在底部进气板101的顶端;
29.加热源的正上方设置有改变火焰形状并实现能量暂存和热能转化的热能转换结构3,热能转换结构3包括固定设置在顶部导流反射板102中心处的固定柱301和通过卡盘302安装在固定柱301上的发热丝303,固定柱30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顶部导流反射板102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与固定柱301相互匹配的安装孔,固定柱301穿过通孔与螺母配合固定安装,卡盘302为圆形板状结构,卡盘302的中心处与固定柱301螺纹连接,用以调整卡盘302的高度,可根据不同炉具特性调整发热丝303与火焰之间的高度,增加燃烧面积,提升发热效率;
30.发热丝303为螺旋形结构的金属丝,且发热丝303弯折成圆环形结构并固定在卡盘302的外侧周缘,以确保发热丝303在受热过程中尽可能均匀,可获得持续稳定的,立体360度范围内的红外线热辐射,实现能量暂存和热能转化,以达到提升周围温度的目的,发热丝303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且发热丝303沿着固定柱301的高度方向布设,固定柱301下方的发热丝303构成的圆环半径小于上方的发热丝303构成的圆环半径,可以横向改变火焰形状,使其更扁。
31.工作原理:油炉点燃后,会产生圆形火焰,其形态底部薄、上部尖,安装取暖器后,其下部发热丝303和卡盘302阻挡火焰直接向上的提升力,横向改变火焰形状,使其更扁;同时火焰会受到从底部进气板101和油炉支架4之间空隙吸入的空气,借由整个取暖器构造产生的烟囱效应,形成向上和向中心的拉力,油炉火焰在上述综合受力环境下,形成圆弧形状,包裹上下两层发热丝303,持续燃烧产生热能,向周围发出热辐射提升温度。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加热源为燃气炉;
34.工作原理:燃气炉点燃后,会产生圆形火焰,其形态底部薄、上部尖,安装取暖器后,其下部发热丝303和卡盘302阻挡火焰直接向上的提升力,横向改变火焰形状,形成圆弧形状,包裹上下两层发热丝303,持续燃烧产生热能,向周围发出热辐射提升温度,由于燃气炉一般使用辅助支架支撑被加热物体,因此燃气炉版本取暖器相对于燃油炉版本取暖器,未设置中间的油炉支架4。
3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