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3453发布日期:2022-08-09 20:0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而无管道新风系统因为安装方便,更适合家庭使用。
3.现有的除尘装置,如专利号cn201920502462.1公开的具有湿度监测与智能湿度控制的静电集尘式空气净化器,其通过滤网、静电集尘装置、湿度传感器模组以及主电路板等结构,使其通过静电集尘装置加强除尘效果,在通过湿度传感器模组以及主电路板让静电集尘装置能够稳定工作,但是这种结构适用于吊顶式新风系统有些不便于对静电集尘装置拆卸以及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包括壳体、滤网以及静电除尘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口;壳体包括顶罩以及底座,顶罩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不与连接口相交的滑动槽,底座用于安装滤网以及静电除尘装置,底座上设置有与滑动槽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滑竿,底座通过滑竿与顶罩滑动连接。
7.优选的,滑动槽底端设置有抵靠块,抵靠块上设置有直径小于滑动槽直径的通孔,滑竿的直径与通孔相同,滑竿的顶端设置有与滑动槽直径相同的滑动块。
8.优选的,顶罩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部的卡接块,卡接块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底座上设置有与顶罩内壁贴合的第二凸起部以及与卡接块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卡扣,卡扣与底座铰接,卡扣上设置有卡接槽。
9.优选的,底座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积灰盒,四个积灰盒分为两组并且均匀分布在静电除尘装置的两端。
10.优选的,每组积灰盒上均设置有支撑插槽,顶罩内部还设置有与滤网对应且向下延伸的抵靠插槽。
11.优选的,底座上位于积灰盒之间留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两个均匀分部的导轨,静电除尘装置的底端设置有与导轨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滑块。
12.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其通过将壳体设置成由顶罩以及底座组成的组合结构,之后通过滑动槽以及与其对应的滑竿,使得底座能够通过滑竿与顶罩滑动连接,从而进行脱离以及合并,从而在脱离时便于向下移动使人们取出静电除尘装置以及滤网从而对二者进行清理。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其通过将滑动槽底端设置使抵靠块并且在抵靠块上设置直径小于滑动槽直径的通孔,同时滑竿的直径与通孔相同,使得滑竿能够通过通孔进行滑动,而在滑竿的顶端设置与滑动槽直径相同的滑动块,则能防止底座脱离顶罩,同时通过滑动槽,滑动块,通孔以及滑竿从两侧固定滑竿防止其倾斜。
1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其通过与底座铰接的卡扣使其转动从而将卡接块插入卡接槽内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凸起部进一步防止卡接块移出卡接槽,第二凸起部与顶罩内壁贴合则是为了加强二者之间的连接效果。
16.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其通过将四个的积灰盒分为两组并且均匀分布在静电除尘装置的两端从而便于收集积累在静电除尘装置上滑落的灰尘。
17.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其通过支撑插槽便于对滤网的安装以及对灰尘的收集,同时对其底端进行支撑防止其倾斜,而抵靠插槽一是为了定位和固定滤网,二是便于滤网插入同时加强密封效果,防止灰尘从滤网以外的部位移出。
18.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其通过安装座便于安装静电除尘装置,通过导轨以及滑块,便于静电除尘装置横向移出防止静电除尘装置过高难以取出。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20.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22.图4是图3的b-b截面处的剖视图;
23.图5是图4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6是图4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中标号为:
26.1-壳体;1a-连接口;1b-顶罩;1b1-滑动槽;1b2-抵靠块;1b3-通孔;1b4-卡接块;1b5-第一凸起部;1b6-抵靠插槽;1c-底座;1c1-滑竿;1c2-滑动块;1c3-第二凸起部;1c4-卡扣;1c5-卡接槽;c6-支撑插槽;1c7-安装座;1c8-导轨;1d-积灰盒;
27.2-滤网;
28.3-静电除尘装置;3a-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
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0.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
31.一种具有微静电除尘功能的吊顶式新风系统,包括壳体1、滤网2以及静电除尘装置3,壳体1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口1a;壳体1包括顶罩1b以及底座1c,顶罩1b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不与连接口1a相交的滑动槽1b1,底座1c用于安装滤网2以及静电除尘装置3,底座1c上设置有与滑动槽1b1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滑竿1c1,底座1c通过滑竿1c1与顶罩1b滑动连接。
3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拆除静电除尘装置3进行清理。为此,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通过将壳体1设置成由顶罩1b以及底座1c组成的组合结构,之后通过滑动槽1b1以及与其对应的滑竿1c1,使得底座1c能够通过滑竿1c1与顶罩1b滑动连接,从而进行脱离以及合并,从而在脱离时便于向下移动使人们取出静电除尘装置3以及滤网2从而对二者进行清理,需要说明的是不与连接口1a相交的滑动槽1b1,是为了防止其影响到与连接口1a连接的通入各个室内的管道,以及与连接口1a连接的风机工作,同时内部应该还设置有温湿度控制器以及加热机构等等,但是由于温湿度控制器、加热机构、风机以及连接管道为现有技术所以中未画出或未详细画出。
33.进一步的:
34.滑动槽1b1底端设置有抵靠块1b2,抵靠块1b2上设置有直径小于滑动槽1b1直径的通孔1b3,滑竿1c1的直径与通孔1b3相同,滑竿1c1的顶端设置有与滑动槽1b1直径相同的滑动块1c2。
3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底座1c脱离顶罩1b。为此,如图4所示,本技术通过将滑动槽1b1底端设置使抵靠块1b2并且在抵靠块1b2上设置直径小于滑动槽1b1直径的通孔1b3,同时滑竿1c1的直径与通孔1b3相同,使得滑竿1c1能够通过通孔1b3进行滑动,而在滑竿1c1的顶端设置与滑动槽1b1直径相同的滑动块1c2,则能防止底座1c脱离顶罩1b,同时通过滑动槽1b1,滑动块1c2,通孔1b3以及滑竿1c1从两侧固定滑竿1c1防止其倾斜。
36.进一步的:
37.顶罩1b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部的卡接块1b4,卡接块1b4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b5,底座1c上设置有与顶罩1b内壁贴合的第二凸起部1c3以及与卡接块1b4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卡扣1c4,卡扣1c4与底座1c铰接,卡扣1c4上设置有卡接槽1c5。
3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在工作时底座1c受重力影响与顶罩1b分离。为此,如图2所示,本技术通过与底座1c铰接的卡扣1c4使其转动从而将卡接块1b4插入卡接槽1c5内部进行固定,通过第一凸起部1b5进一步防止卡接块1b4移出卡接槽1c5,第二凸起部1c3与顶罩1b内壁贴合则是为了加强二者之间的连接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部1b5两端均为弧面,只不过一端弧度较大增加卡接块1b4移出卡接槽1c5难度。
39.进一步的:
40.底座1c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积灰盒1d,四个积灰盒1d分为两组并且均匀分布在静电除尘装置3的两端。
4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大量灰尘堆积在底座1c
上。为此,如图3所示,本技术通过将四个的积灰盒1d分为两组并且均匀分布在静电除尘装置3的两端从而便于收集积累在静电除尘装置3上滑落的灰尘。
42.进一步的:
43.每组积灰盒1d上均设置有支撑插槽1c6,顶罩1b内部还设置有与滤网2对应且向下延伸的抵靠插槽1b6。
4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滤网2安装。为此,如图5和图6申请通过支撑插槽1c6便于对滤网2的安装以及对灰尘的收集,同时对其底端进行支撑防止其倾斜,而抵靠插槽1b6一是为了定位和固定滤网2,二是便于滤网2插入同时加强密封效果,防止灰尘从滤网2以外的部位移出。
45.进一步的:
46.底座1c上位于积灰盒1d之间留有安装座1c7,安装座1c7上设置有两个均匀分部的导轨1c8,静电除尘装置3的底端设置有与导轨1c8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滑块3a。
4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静电除尘装置3的安装拆卸。为此,如图3示,本技术通过安装座1c7便于安装静电除尘装置3,通过导轨1c8以及滑块3a,便于静电除尘装置3横向移出防止静电除尘装置3过高难以取出,需要说明的是静电除尘装置3的一端还设置有便于把持的把手,顶罩1b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定位以及加强封闭效果的定位块。
4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