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电芯干燥用加热夹具及电芯干燥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7209发布日期:2022-08-24 09:3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形电芯干燥用加热夹具及电芯干燥炉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形电芯干燥用加热夹具及电芯干燥炉。


背景技术:

2.为了保证锂电池具有高质量,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干燥炉对电池壳体、极片、极卷和电芯进行干燥处理。锂电池干燥炉主要有热辐射加热、热风加热和接触式加热这三种;辐射加热和热风加热存在加热均匀性差,烘烤周期长,耗能大等问题,行业应用越来越少;接触式加热能直接利用加热板对电芯表面进行接触式传热,效率高,温度均匀性好,烘烤周期短,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
3.接触式加热方案需要设计制作专用的加热夹具,以保证锂电池(或其部件)与加热板之间的良好接触,在相关技术中,针对圆柱形电芯的加热夹具主要包括托盘,托盘底部铺设有加热板,托盘中间设有电芯定位板,电芯定位板上阵列设有多个圆孔,每个圆孔用于定位一个圆柱形电芯,由于加热板面积大,托盘内的温度均匀,干燥效果比较好,但圆柱形电芯只有底部与加热板接触传热,接触面积小,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仍有提升空间,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圆柱形电芯只有底部与加热板接触传热,接触面积小,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形电芯干燥用加热夹具及电芯干燥炉。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圆柱形电芯干燥用加热夹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电芯干燥用加热夹具,包括托盘、底部加热板和多个导热筒,所述底部加热板铺设在托盘底部内侧,所述导热筒内部设有电芯容纳孔用于容纳圆柱形电芯,所述导热筒底部与底部加热板相接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热筒对圆柱形电芯形成立体传热的效果,传热效率高,加热更均匀,干燥效果好。
7.优选地,所述导热筒的侧面还设有侧面加热板,所述侧面加热板与导热筒的侧面相接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面加热板直接对导热筒的侧面进行加热,接触面积更大,传热效果更好。
9.优选地,多个所述导热筒一体加工成型,形成复合导热筒,所述复合导热筒整体形状为长条形,与侧面加热板形成面接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大幅减少零件的装配数量,复合导热筒为长条形,方便排列布局。
11.优选地,所述复合导热筒上相邻的电芯容纳孔之间还设有分隔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分隔孔使电芯容纳孔的壁厚趋于均匀化,导热筒整
体温度更均匀。
13.优选地,所述导热筒上方还设有电芯定位板,所述电芯定位板上设有电芯定位孔,所述电芯定位孔与导热筒上的电芯容纳孔位置相对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芯定位板上的电芯定位孔可以辅助定位圆柱形电芯,防止圆柱形电芯在取放过程中过度晃动。
15.优选地,所述电芯定位孔的直径小于导热筒上电芯容纳孔的直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可以兼容不同尺寸的圆柱形电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减小圆柱形电芯在电芯容纳孔内晃动范围。
17.优选地,所述托盘侧壁内侧还设有反光片。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反光片可以将辐射的热量部分反射回去,减少热量损失。
19.优选地,所述托盘内设有多个温度探测器,用于探测托盘内不同位置的温度,所述托盘上设有探针对接板,所述温度探测器的信号线连接到探针对接板,所述底部加热板和侧面加热板的电源线也连接到探针对接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检测加热板是否工作正常,工作人员根据异常的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措施。通过探针对接板,使加热夹具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方便地连接到干燥炉的电控系统。
21.优选地,所述加热夹具上还可以设置机械温控器,所述机械温控器与底部加热板接触,所述机械温控器串联进入加热夹具的加热电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旦机械温控器超过额定温度,就会机械性的断开,加热电路断路,且不可恢复,能防止加热夹具局部过热,提高加热夹具的安全性能。
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芯干燥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芯干燥炉,包括炉体和上面所述的圆柱形电芯干燥用加热夹具。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设置的多个导热筒与底部加热板相接触,传热快,导热筒整体温度较均匀,圆柱形电芯放置在电芯容纳孔内,对圆柱形电芯形成立体传热的效果,传热效率高,加热更均匀,干燥效果好;
26.2.增加侧面加热板,直接对导热筒的侧面进行加热,接触面积更大,传热效果更好;
27.3.多个导热筒一体加工成型,形成复合导热筒,减少零件的装配数量,并且复合导热筒为长条形,方便排列布局;
28.4.在复合导热筒上设置分隔孔,分隔孔使电芯容纳孔的壁厚趋于均匀化,整体温度更均匀,能提高干燥效果;
29.5.在托盘上设置探针对接板,方便从电芯干燥炉取电,以及方便与电芯干燥炉之间传递信号。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所述加热夹具实施例的俯视图;
31.图2是图1中a-a向剖示图;
32.图3是本技术所述加热夹具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
33.图4是本技术所述加热夹具实施例的背面立体图;
34.图5是本技术所述加热夹具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本技术所述复合导热筒的立体图;
36.图7是本技术所述加热夹具放入圆柱形电芯后的示意图;
37.图8是本技术所述加热夹具放入圆柱形电芯后的剖面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托盘;2、底部加热板;3、导热筒;31、电芯容纳孔;4、复合导热筒;41、分隔孔;5、侧面加热板;6、电芯定位板;61、电芯定位孔;7、反光片;8、温度探测器;9、探针对接板;100、圆柱形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圆柱形电芯干燥用加热夹具,参照图3和图4,包括托盘1、底部加热板2和多个导热筒3,所述底部加热板2铺设在托盘1底部内侧,所述导热筒3内部设有电芯容纳孔31用于容纳圆柱形电芯,所述导热筒3底部与底部加热板2相接触。
41.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芯干燥炉,包括炉体和所述的圆柱形电芯干燥用加热夹具。
42.在实际使用时,先人工或利用机械手把圆柱形电芯放入导热筒3的电芯容纳孔31内,然后把整个加热夹具移送至电芯干燥炉的炉体内,加热夹具的电源取自电芯干燥炉,接通电源后,底部加热板2发热,可以持续地进行干燥作业。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对炉体内部进行抽真空,以提高干燥效率。
43.由于设置的多个导热筒3与底部加热板2相接触,传热快,导热筒3整体温度较均匀,圆柱形电芯放置在电芯容纳孔31内,对圆柱形电芯形成立体传热的效果,传热效率高,加热更均匀,干燥效果好。导热筒3的高度大于等于圆柱形电芯的高度时,立体传热的效果最好,但导热筒3太高,圆柱形电芯不露头的话,很难使用机械手取出圆柱形电芯,所以导热筒3的高度稍小于圆柱形电芯的高度即可,导热筒3的高度不可太小,否则立体传热效果会变差。
4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热筒3的侧面还设有侧面加热板5,所述侧面加热板5与导热筒3的侧面相接触。增加侧面加热板5,直接对导热筒3的侧面进行加热,接触面积更大,传热效果更好。由于侧面加热板5的数量很多,分布均匀有规律,更容易控制托盘1内的整体温度均匀性。侧面加热板5和底部加热板2的加热功率都可以适当降低,进而降低故障率。
45.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热筒3一体加工成型,形成复合导热筒4,所述复合导热筒4整体形状为长条形,与侧面加热板5形成面接触。由于双方侧面都为平面,接触面积大增,传热效率更高;如图6所示,复合导热筒4由8个导热筒3复合而成,大幅减少了零件的装配数量,并且复合导热筒4为长条形,方便排列布局。
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复合导热筒4上相邻的电芯容纳孔31之间还设有分隔孔41。在复合导热筒4上设置分隔孔41,分隔孔41使电芯容纳孔31的壁厚趋于均匀化,导热筒3整体温度更均匀,能提高干燥效果。
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热筒3上方还设有电芯定位板6,所述电芯定位板6上设有电芯定位孔61,所述电芯定位孔61与导热筒3上的电芯容纳孔31位置相对应。电芯定位孔61的直径应稍大于圆柱形电芯的直径,即利于圆柱形电芯的取放,又能防止圆柱形电芯在电芯容纳孔31内晃动。另外,所述电芯定位孔61的直径应小于导热筒3上电芯容纳孔31的直径,首先,电芯容纳孔31直径稍大,可以兼容更多不同尺寸的圆柱形电芯,但圆柱形电芯在电芯容纳孔31内晃动情况会加剧,电芯定位孔61的直径稍小,能更好地减小圆柱形电芯在电芯容纳孔31内晃动范围。
4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托盘1侧壁内侧还设有反光片7,反光片7可以将辐射的热量部分反射回去,减少热量损失。
4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托盘1内设有多个温度探测器8,用于探测托盘1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如果某一块加热板发生故障,不能加热,那么就会影响该加热板所在区域的温度,在该区域的温度探测器8检测到温度异常,上报电芯干燥炉的电控系统,工作人员根据异常的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措施。如图4所示,所述托盘1上设有探针对接板9,所述温度探测器8的信号线连接到探针对接板9,所述底部加热板2和侧面加热板5的电源线也连接到探针对接板9。在干燥炉的炉体内需要设置相应的探针板,探针对接板9与探针板相互配合,使加热夹具的电源线和信号线连接到干燥炉的电控系统。
50.在本技术中,所述加热夹具上还可以设置机械温控器(未示出),所述机械温控器与底部加热板接触,所述机械温控器串联进入加热夹具的加热电路。一旦机械温控器超过额定温度,就会机械性的断开,加热电路断路,且不可恢复,能防止加热夹具局部过热,提高加热夹具的安全性能,至于机械温控器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安排,优选底部加热板的外表面。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