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源节能利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0292发布日期:2022-09-10 08:4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热能源节能利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能源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热能源节能利用设备。


背景技术:

2.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3.我国西北地区,地势广阔,很多地区有露天的地热温泉,温泉温度在60-100摄氏度之间,由于温泉裸露在外,热能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经过的人通常会直接进入温泉内,人数一多,温泉的就变得不干净,因此本技术设置了一种地热能源节能利用设备,能够多温泉进行保护,同时也能够利用温泉的热能,对旅客提供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热能源节能利用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技术中西北地区露天温泉缺乏保护、热能利用率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热能源节能利用设备,包括
6.定位环,环绕于温泉池四周;
7.罩体,开口端朝向温泉池并与定位环固定连接;
8.排气管,设置于罩体的上端口处并与上端口连通;
9.导气管,与排气管远离罩体的一端管口连接并连通,该导气管远离排气管的一端倾斜向下;
10.导水管,通过若干定位板与导气管的下端外壁连接,该导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11.吸热管,一端与导水管连通、另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并呈环形盘绕于罩体的内侧壁上;
12.水箱,埋于温泉池一侧的地下,该水箱内设置有与进水管连接的第一水泵;
13.机房,设置于地面,用于给用电部件供电。
14.优选的:该罩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该吸热管在定位槽内,该定位槽的开口端设置有传热板,该传热板用于将吸热管密封于定位槽内。
15.优选的:该导气管上设置有贯穿该导气管的温度计,该导气管上设置有透明罩,该温度计伸出导气管的一端伸入透明罩内。
16.优选的:该温泉池内设置有抽水管和回流管,该回流管远离温泉池的一端与放热管的一端连接,该放热管的另一端通过连管与抽水管连通,该连管上具有第二水泵,该放热
管埋于冻土公路段的地下。
17.优选的:该机房内具有工控机、蓄电池、控制面板,该工控机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蓄电池、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1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9.本技术通过罩体对温度的蒸汽进行引导,使得蒸汽能够通过导气管排出,用于行人洗手、暖手;通过设置的第一水泵能够将水箱内的水送至吸热管内,吸热管能够吸收温泉产生的蒸汽的热能,使得经过吸热管内的水被加热并从导水管流出,能够供旅客洗漱;通过第二水泵能够将温泉池内的热水送至附近的柏油路下方的放热管内,能够在冬季防止柏油路上冻,减少柏油路损坏。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热能源节能利用设备的主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热能源节能利用设备的示意图。
22.其中:温泉池10、定位环20、罩体30、排气管31、导气管32、温度计40、透明罩41、导水管50、电磁阀51、定位板52、吸热管53、进水管54、第一水泵55、水箱56、定位槽57、传热板58、抽水管60、连管61、第二水泵62、放热管63、回流管64、机房70。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24.如图1-2,在本实施例一中,一种地热能源节能利用设备,包括
25.定位环20,环绕于温泉池10四周;
26.罩体30,开口端朝向温泉池10并与定位环20固定连接;
27.排气管31,设置于罩体30的上端口处并与上端口连通;
28.导气管32,与排气管31远离罩体30的一端管口连接并连通,该导气管32远离排气管31的一端倾斜向下;
29.导水管50,通过若干定位板52与导气管32的下端外壁连接,该导水管50上设置有阀门51;
30.吸热管53,一端与导水管50连通、另一端与进水管54连通,并呈环形盘绕于罩体30的内侧壁上;
31.水箱56,埋于温泉池10一侧的地下,该水箱56内设置有与进水管54连接的第一水泵55;
32.机房70,设置于地面,用于给用电部件供电。
33.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
34.本技术的机房70内的蓄电池利用太阳能发电板进行充电,该技术为现有技术;
35.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罩体70能够对温泉池10进行保护并且通过设置的排气管31和导气管32将温泉池10的蒸汽导出,能够使得路过的游客用于暖手、取暖,通过第一水泵55将水箱56内的水导入吸热管53,吸热管53能够洗手温泉散发的热能,使得经过吸热管53内的水加热后从导水管50流出,能够用于旅客洗漱、取暖;本技术对温泉池10进行保护的同时,也使得滤过的旅客依然能够使用温泉。
36.实施例二
37.作为实施例一的优化方案,该罩体3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57,该吸热管53在定位槽57内,该定位槽57的开口端设置有传热板58,该传热板58用于将吸热管53密封于定位槽57内。
38.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通过定位槽57用于放置吸热管53,并通过传热板58将吸热管53密封于定位槽57内,能够提高吸热管53的使用寿命,防止吸热管53内温泉蒸汽腐蚀。
39.实施例三
40.作为实施例一的优化方案,该导气管32上设置有贯穿该导气管32的温度计40,该导气管32上设置有透明罩41,该温度计40伸出导气管32的一端伸入透明罩41内。
41.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通过温度计40能够检测导气管32流出的蒸汽的温度,旅客通过透明罩41能够观察温度。
42.实施例四
43.作为实施例一的优化方案,该温泉池10内设置有抽水管60和回流管64,该回流管64远离温泉池10的一端与放热管63的一端连接,该放热管63的另一端通过连管61与抽水管60连通,该连管61上具有第二水泵62,该放热管63埋于冻土公路段的地下。
44.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通过第二泵体62能够将温泉池10内的水通过抽水管60、连管61送至放热管63内,对周围近距离的易上冻的柏油路进行供热,防止柏油路上冻后碎裂,放热管63内的水通过回流管64再流回温泉池10。
45.实施例五
4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该机房70内具有工控机、蓄电池、控制面板,该工控机与第一水泵55、第二水泵62、蓄电池、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47.本实施例是这样实施的,本技术的机房70中的蓄电池通过太阳能发电板进行充电,该技术为现有技术;通过控制面板、工控机实现对第一水泵55、第二水泵62的供电。
48.以上该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