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1067发布日期:2022-09-06 19:32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化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空气净化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2.空气净化设备可用于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过滤净化,以达到改善室内室外空气质量的目的。
3.相关技术中,空气过滤设备采用滤网结构或喷洒过滤液以形成水帘来净化空气,这样的空气净化方式存在滤网与空气接触面积小,以及水帘与空气接触面小,而导致净化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的空气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化装置及空调。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净化装置,包括:
6.储液箱,储存有吸收液;和
7.膜管,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与所述储液箱连通,以使所述储液箱内的吸收液可输入至所述膜管内,所述膜管表面开设有膜孔;
8.其中,通过调节输入至所述膜管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可使所述净化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膜管内的吸收液的液压不大于所述膜管外的气压和膜管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以使所述膜管外的气体中的污染物可通过所述膜孔被所述膜管内的吸收液吸收。
9.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净化装置中,储液箱可用于储存吸收液,储液箱与膜管的进液端连接,储液箱内的吸收液可通过膜管的进液端输入至膜管内,并通过膜管的出液端排出,从而使得吸收液可在膜管内流动以形成流量,通过使膜管内的吸收液的液压不大于膜管外的气压和膜管的跨膜阻力,可使得膜管外气体中的污染物可通过膜管的膜孔吸入至膜管内,并被膜管内的吸收液吸收,以达到净化膜管外空气的目的。吸收液流经膜管内的过程中,仅膜管外的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膜孔进入至膜管内被膜管内的吸收液吸收,从而可防止膜管内的吸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而外溢,避免二次污染。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调节输入至所述膜管内的吸收液的液压,还可使所述净化装置具有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膜管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大于所述膜管外的气压和膜管的跨膜阻力的合力,所述净化装置可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1.在第二状态下,本技术的净化装置还具有增湿空气的作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吸收液包括浓度为0-10%双氧水溶液、浓度为 0-1%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1-3%酸碱缓冲剂溶液和浓度为0.01%-0.5%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至少一者;
13.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吸收液包括自来水、浓度为0-10%双氧水溶液、浓度为0-1%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1-3%酸碱缓冲剂溶液和浓度为0.01%-0.5%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至少一者。
14.通过将吸收液设置为溶液,可使得吸收液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效果更高,通过将吸收液设置为清水、纯净水等,可使得使得吸收液增湿空气后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额外的影响。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液泵,所述液泵设置于所述储液箱或所述膜管,所述液泵可将所述储液箱内的吸收液通过所述进液端泵入至所述膜管内,并经由所述出液端回流至所述储液箱内。
16.通过设置液泵可将储液箱内的吸收液输入至膜管内,并控制膜管内吸收液的液压。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液端。
18.通过将进液端高度设置为高于出液端,可使得吸收液可在重力作用下沿膜管流动,从而更易使膜管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小于膜管外的气压。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催化剂板,所述催化剂板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
20.通过设置催化剂板可使得回流至储液箱内吸收有污染物的吸收液中的污染物可被催化剂板分解净化,以使吸收液重复利用时具有较好的吸收污染物性能。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板立设于所述储液箱的底壁,所述催化剂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液泵的进液口和所述出液端位于所述催化剂板的相背的两侧。
22.通过将液泵的出液口和膜管的出液端设置于催化剂板的相背两侧,可使得回流至储液箱内吸收有污染物的吸收液可强制与催化剂板接触,从而使得吸收液中的污染物可被催化剂板分解净化。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箱具有与所述出液端连接的安装侧壁,所述催化剂板设置于所述储液箱的底壁邻近所述安装侧壁的一侧,且所述催化剂板与所述安装侧壁具有间距。
24.通过将催化剂板邻近安装侧壁设置,可使得催化剂板对吸收有污染物的吸收液的分解净化作用更佳。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紫外灯,所述紫外灯设置于所述储液箱内。
26.通过设置紫外灯可进一步分解吸收液中的污染物。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板包括板体和光催化剂层,所述光催化剂层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一侧板面,所述紫外灯设置于所述安装侧壁,且所述紫外灯与所述光催化剂层相对设置。
28.通过设置紫外灯与光催化剂层配合,可使得分解净化吸收液中的污染物的效果更佳。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板还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一侧板面,且与所述光催化剂层相背。
30.通过设置吸附层更使得吸收液中的污染物可集中于催化剂板,这样紫外灯与光催
化剂层配合可充分地分解净化污染物。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膜管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32.通过设置多个膜管可使得多个膜管均可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吸入,以提升净化效率。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引风部,所述引风部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膜管及相邻所述膜管之间的间隙。
34.通过设置引风部可使得膜管外可形成风压,使得膜管内的液压更易低于膜管外的气压。
35.第二方面,基于上文的净化装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文的净化装置。
36.通过将本技术的净化装置集成于空调,可使得空调不仅具有制冷制热,还具有空气净化增湿功能。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管设置于所述空调内,且所述膜管位于所述空调的进风侧或出风侧。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示出了图1中膜管的结构示意图;
41.图3示出了图1中储液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2.图4示出了图1中储液箱的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43.图5示出了图1中催化剂板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
45.100-储液箱,110-安装侧壁,120-加液口,
46.200-膜管,210-进液端,220-出液端,230-膜孔,
47.300-液泵,310-泵液管,
48.400-催化剂板,410-第二通孔,420-板体,430-光催化剂层,440-吸附层,
49.500-紫外灯,
50.600-出液管,
51.700-回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6.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57.实施例一
58.请参考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净化装置,包括储液箱100和膜管200,该净化装置可以应用于空凋、风扇和新风装置等电器设备中。
59.其中,膜管200为本技术的净化装置的基础构件,应理解的是,膜管200为一种具有过滤净化功能的管体,膜管200为中空结构件,膜管200的表面开设有膜孔230,膜孔230可将膜管200 内的中空管道与外部空间连通。
60.储液箱100可为箱体结构件,储液箱100内可储存吸收液,储液箱100具体可采用耐腐蚀及光老化的塑料、玻璃、不锈钢的材质制备,储液箱100的储液量可设置为400-3000ml。膜管200 具有进液端210和出液端220,膜管200的进液端210与储液箱100连接,使得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可通过膜管200的进液端210输入至膜管200内,并在流经膜管200后通过膜管200的出液端220排出。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输入至膜管200内后,可在膜管200内形成一定的液压,因此,通过调节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可使得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储液箱100设置有可开闭的加液口120,通过加液口120可向储液箱100内加载吸收液。
61.其中,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在膜管200内可形成一定的液压,位于膜管200外的气体可对膜管200形成的一定的气压,并且膜管200具有阻挡膜管200内的吸收液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排出的吸收液跨膜阻力,以及阻挡膜管200外的气体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进入至膜管200 内的气体跨膜阻力,膜管200对吸收液的跨膜阻力以及对空气的跨膜阻力可统一为跨膜阻力。
62.在第一状态下,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不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可使得膜管200外的气体中的污染物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渗透至膜管200内,从而使得膜管200外的气体中的污染物可被吸收液吸收,以达到净化气体的作用。并且还是得位于膜管200内的吸收液不会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排出至膜管200外,以防止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外泄。
63.应理解的是,当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相同时,膜管200外的气体中的污染物可通过膜管200渗透至膜管200内与吸收液接触,这样即可使得气体中的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
64.当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小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时,对于膜管200外的气体来说,膜管200内具有负压环境,从而可使得膜管200外的气体中的污染物可更高效地通过膜管200渗透至膜管200内与吸收液充分接触,这样即可使得气体中的污染物被吸收液吸收的效果更好。
65.具体来说,可将本技术的净化装置放置于空气中含有污染物的环境中,通过使输入至膜管 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小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使得环境空气中的染物可渗透至膜管200内,并被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吸收,以达到净化环境中空气的目的。在通过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对环境空气净化的过程中,吸收液始终位于膜管200内,因此,当膜管200 内的吸收液吸收了空气的污染物后仍位于膜管200内,从而可避免吸收液吸收了污染物后外泄至膜管200外而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由于膜管200也具有一定的渗透性,气体经过膜管200后,也能够带动膜管200内的吸收液汽化,这样可使得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至少部分可通过膜管 200渗透至膜管200外,以起到对膜管200外的气体增湿的目的。此外,将吸收液渗出至膜管200 外后,可使得吸收液对膜管200外部的气体进行杀菌。
66.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净化装置中,储液箱100可用于储存吸收液,储液箱100与膜管200的进液端210连接,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可通过膜管200的进液端210输入至膜管200内,并通过膜管200的出液端220排出,从而使得吸收液可在膜管200内流动以形成流量,通过使膜管200 内的吸收液的液压不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可使得膜管200外气体中的污染物可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渗透至膜管200内,并被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吸收,以达到净化膜管200外气体的目的。吸收液流经膜管200内的过程中,仅膜管200外的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膜孔230进入至膜管200内被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吸收,从而可防止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污染物后外泄至膜管200外,避免二次污染。
67.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通过调节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可使得本技术的净化装置还具有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在膜管200内的液压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可使得膜管200内的吸收液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渗透至膜管200外,渗透至膜管200 外的吸收液可与膜管200外的空气接触混合,以达到使膜管200外的空气增湿的目的。
68.具体来说,可将本技术的净化装置放置于空气中湿度较低的环境中,通过使输入至膜管200 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后,使得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可通过膜孔230排出至膜管200外而与环境中的空气接触混合,这样可增加环境中的空气湿度,以达到对环境中空气加湿的目的。
69.在用户实际使用本技术的净化装置时,可根据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和空气湿度调节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当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较差时,可调节膜管200内的液压不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使得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实现净化空气的功能。当环境中的空气湿度较低而干燥时,可调节膜管200内的液压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使得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实现空气增湿的功能。
70.此外,还应理解的是,当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处于第二状态下时,吸收液通过膜管200的膜孔 230渗透至膜管200外后,吸收液可还沿着膜管200的外壁流动,从而使得膜管200的外壁上形成由吸收液构成的液膜结构,空气中的污染物与膜管200的外壁接触后可被位于膜管200外表面的吸收液所吸收,也可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71.由上可见,本技术的净化装置无论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都可以起到净化和加湿的作用,第一状态对于污染物的吸附是更有利的,第二状态对于加湿和杀菌是更有利的。
72.在用户实际使用本技术的净化装置时,可根据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和空气湿度调节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当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较差时,可调节膜管200内的液压小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使得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实现净化空气的功能。当环境中的空气湿度较低而干燥时,可调节膜管200内的液压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使得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实现空气增湿的功能。
73.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膜管200进行选择或更换。例如对于经常需要加湿的场合,为确保渗出流畅,可以选择第一通孔230孔径稍大的膜管,对于不需要经常加湿的污染物吸附场合,可以选择相对致密的膜管。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可更加充分地吸收膜管200外空气中的污染物,在第一状态下,储存于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可采用浓度为0-10%双氧水溶液、浓度为0-1%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1-3%酸碱缓冲剂溶液和浓度为0.01%-0.5%表面活性剂溶液,或者采用上述的多种溶液混合所形成的溶液,采用上述的多种溶液或者多种溶液所形成的混合溶液,可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更易被吸收液所吸收。应理解的是,可根据膜管200外的气体中的污染物的水溶特性而针对性地选择吸收液,对于吸收液的具体类型,本技术不作限制。
7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输入至膜管200内吸收液渗透至膜管200外与空气接触混合后对人体影响相对较小,在第二状态下,储存于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可采用自来水、纯净水、去离子水或矿泉水。上述的多种液体本身不含有化学试剂,因此无毒无害,将上述的多种液体与空气接触混合后,可起到仅对空气增湿,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的作用。
76.当然,还应理解的是,在第二状态下,储液箱100中储存的吸收液中还可添加部分对人体有益的添加剂,从而可使得与吸收液混合的空气中包含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77.此外,在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吸收液还可采用浓度为0-10%双氧水溶液、浓度为0-1%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1-3%酸碱缓冲剂溶液和浓度为0.01%-0.5%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至少一者,当吸收液采用上述的溶液后,可将吸收液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渗透至膜管200 外,并使吸收液沿着膜管200的外壁流动,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并对空气进行杀菌。
78.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调节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本技术的净化装置还可设置液泵300,液泵300可设置于储液箱100或者膜管200,液泵300可将储液箱100 内的吸收液通过膜管200的进液端210泵入至膜管200内,以达到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输入至膜管200内的目的。通过液泵300增大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流量,可增大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通过减小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流量,可减小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以使得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79.参考图3和图4,为了使本技术的净化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本技术的液泵300可设置于储液箱100内,这样液泵300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具体的,液泵300可设置于储液箱100的底部,液泵300的进液口位于储液箱100内,且位于储液箱100的底部侧,液泵300还设置有泵液管 310,泵液管310的一端与液泵300连接,泵液管310的另一端延伸至储液箱100的顶部,并与膜管200的进液端210连接。
80.当然,还应注意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储液箱100还可设置于膜管200的进液端210的上方,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至膜管200内。储液箱100可开设流量阀,流量阀可调节通过储液箱100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流量,流量阀扩大,可增大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流量,使得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增大至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从而使得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可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 排出,此时净化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流量阀缩小,可减小输入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流量,使得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减小至不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从而使得膜管200外的空气中污染物具体如异味分子可通过膜孔230被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吸收,此时,净化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81.参考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本技术的储液箱100中的吸收液的利用率,以降低本技术的净化装置的使用成本,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可设置为循环利用。
82.具体的,膜管200的出液端220也可设置为与储液箱100连接,液泵300可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通过膜管200的进液端210泵入至膜管200内,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在吸收了膜管200 外的空气中污染物后,液泵300可将膜管200内的吸收液通过膜管200的出液端220泵入至储液箱100内,以达到将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回流至储液箱100内的目的,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回流至储液箱100内后,液泵300可再次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泵入至膜管200内,以使膜管200 内的吸收液再次通过膜管200以在膜管200内形成流量,这样吸收液可再次吸收膜管200外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提升了吸收液的利用率。
83.通过使吸收液重复多次在膜管200内循环,可充分利用吸收液,使吸收液将膜管200外空气中的污染物吸收,在吸收液达到吸收极限后,可通过更换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使本技术的净化装置保持良好的净化空气性能。
84.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更方便地控制膜管200内的液压不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本技术的膜管200的进液端210的高度可设置为高于出液端220的高度。
85.应理解的是,当膜管200的进液端210的高度低于膜管200的出液端220的高度后,为了使吸收液可由膜管200的进液端210到出液端220的方向通过膜管200,吸收液需要具有较高的液压才可由膜管200的进液端210上升至膜管200的出液端220,相应的,会导致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过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导致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这样膜管200内吸收液易于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排出,膜管200 外的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进入至膜管200内而被吸收。
86.当膜管200的进液端210的高度高于膜管200的出液端220后,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到达膜管200的进液端210后,吸收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沿膜管200内的通道流动至
膜管200的出液端220,或者通过液泵300对吸收液施加较小的压力使吸收液通过膜管200,这样可控制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相对较小,更易使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小于膜管200外的气体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以使膜管200外的空气中污染物可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 进入至膜管200内被吸收液吸收,此时净化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87.而当需要将净化装置切换为第二状态时,可通过液泵300增大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并配合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重力势能,使得吸收液可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排出,以使吸收液与膜管200外的空气接触混合。同时,进液端210高于出液端220能够使得净化装置在第二状态下膜管200外由吸收液所形成的液膜也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出液端220流动,从而使得吸收液可充分地附着于膜管200的外壁。
88.参考图1、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在膜管200内多次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吸收污染物的性能,实现吸收液再生循环,本技术的净化装置还可设置催化剂板400,催化剂板400可安装设置于储液箱100内。当液泵300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输入至膜管200内后,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将膜管200外的空气中污染物吸收,使得膜管200中的吸收液中包含了污染物。液泵300将膜管200内吸收了空气污染物的吸收液泵入至储液箱100内后,设置于储液箱100内的催化剂板400可净化回流至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以将吸收液中包含的空气污染物吸收分解,经过净化的吸收液可被液泵300再次泵入至膜管200内,以再次吸收膜管200外的空气中的污染物。
89.具体来说,催化剂板400可设置为板状结构件,其表面涂覆有催化剂,吸收了空气污染物的吸收液与催化剂板400表面的催化剂接触后可被分解吸收,以使得经过净化的吸收液再次进入至膜管200内后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吸收性能。催化剂板400采用板状结构件使得催化剂板400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使得催化剂板400表面可设置更多的催化剂,从而使得催化剂板400对吸收液中吸收的污染物的净化分解作用更佳。催化剂板400可以通过光、热或其他方式实现污染物的催化降解。
90.当然,应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催化剂板400可不限于采用板状结构件,还可采用球体结构件、环体结构件或柱体结构件等,采用上述多种结构件均可作为催化剂的载体。
91.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可充分地与催化剂板400 接触,催化剂板400可立设于储液箱100的底壁,液泵300具有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吸入的进液口,液泵300的进液口和膜管200的出液端220可分别设置于催化剂板400相背的两侧。具体的,膜管200的出液端220与储液箱100的连接处位于催化剂板400的一侧,液泵300的进液口位于催化剂板400的另一侧,因此,当膜管200内吸收了空气污染物的吸收液经膜管200的出液端220回流至储液箱100内后,需要通过催化剂板400后才可通过液泵300的进液端210被液泵300吸入,以再次循环至膜管200内,从而使得吸收液强制与催化剂板400接触,以使得吸收液内的污染物可充分地被催化剂板400分解净化。
92.催化剂板400可开设供吸收液通过的第二通孔410,具体来说,催化剂板400可将储液箱100 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膜管200的出液端220所排出的吸收液进入至储液箱100 内后位于储液箱100的第一区域,吸收液可穿过催化剂板400的第二通孔410到达储液箱100的第二区域,储液箱100的第二区域与液泵300的进液口连通,以使得储液箱100的第二区域内被净化的吸收液可被液泵300的进液口吸入。
93.催化剂板400的第二通孔410内也可涂覆催化剂,吸收液需要通过催化剂板400的
第二通孔 410,在通过第二通孔410的过程中可与第二通孔410内的涂覆的催化剂接触,从而使得吸收液与催化剂板400上的催化剂接触更加充分,以使吸收液的净化效果更好。
94.此外,还应注意的是,膜管200的出液端220可与储液箱100的一侧的侧壁连接,储液箱100 的该侧的侧壁为安装侧壁110,因此,储液箱100内邻近安装侧壁110的部分的吸收液中的污染物浓度相对最高,催化剂板400可设置于储液箱100内邻近安装侧壁110的位置,这样可使得催化剂板400相对更加接近于安装侧壁110,从而使得储液箱100内污染物浓度更高的吸收液可更高效地与催化剂板400接触反应。
95.参考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净化装置还可设置紫外灯500,紫外灯500 可设置于储液箱100内,紫外灯500可发射紫外线并照射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因此,当吸收液在储液箱100内滋生了细菌后,紫外灯500可消灭储液箱100中的细菌。
96.参考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催化剂板400上的催化剂可设置为光催化剂,具体的,催化剂板400可设置为包括板体420和光催化剂层430,光催化剂层430设置于板体420 的一侧,紫外线灯可设置为与催化剂板400相对设置,催化剂板400和紫外灯500共同构成了光催化降解组件,紫外灯500作为污染物在催化剂板400上降解的光源。具体的,在催化剂板400 立设于储液箱100内的情况下,紫外灯500可设置于储液箱100的侧壁,这样储液箱100的侧壁可为紫外灯500提供安装基础,以使储液箱100内不必额外设置用于安装紫外灯500的安装结构,紫外灯500发射的紫外线可照射到催化剂板400的光催化剂层430上,以激活光催化剂层430使得光催化剂层430对吸收液中的污染物的分解净化效果更佳,这样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再次输入至膜管200内后对空气中污染物吸收效果更佳。此外,应理解的是,催化剂板400的板体420 和光催化剂层430上均设置有对应的通孔,以形成第二通孔410。在使用水作为吸收液进行增湿的情形下,可不开启紫外光催化组件,当然也可以开启紫外光催化组件保证水的洁净无味。在使用采用浓度为0-10%双氧水溶液、浓度为0-1%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1-3%酸碱缓冲剂溶液和浓度为0.01%-0.5%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至少一者作为吸收液在第二状态下进行杀菌时,也可以不开启紫外光催化组件,在膜管200的膜阻隔效应作用下,吸收液在膜管200外与空气接触进行杀菌,细菌不会随吸收液进入储液箱100,从而可防止细菌污染吸收液。在使用吸收液去除异味时,优选开启紫外光催化组件,分解异味分子。
97.具体的,上文的光催化剂层430可采用氧化钛,具体可采用纳米氧化钛或改性纳米氧化钛,催化剂层430的厚度可设置为1-20μm,紫外灯500发射的紫外线的波长可设置为240nm-355nm。
98.此外,紫外灯500可采用led灯板,其上包括由多个led灯珠排列形成的阵列,这样可使得紫外灯50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耗能也更低,从而降低本技术的净化装置的功耗。
99.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紫外灯500与催化剂板400上的光催化剂层430对吸收液中的污染物吸收效果更好,本技术的催化剂板400还可设置为包括吸附层440,吸附层440 可设置于催化剂板400的板体420的一侧板面上,并且与光催化剂层430相背设置,这样吸附层440 与光催化剂层430位于板体420的相背两侧,吸附层440厚度可以为5-50mm,吸附层440可用于吸收液活性成分的浓缩存储-释放以及污染物的辅助捕捉,优选地吸附层440使得吸收液中非挥发性组分能够存在吸附剂孔内。同时吸附层440也可以使得污
染物可停留在催化剂板400上,紫外灯500照射到光催化剂层430后可充分地对污染物分解净化,实现污染物的富集和降解。
100.具体的,吸附层440可采用分子筛、氧化铝、活性炭及活性炭的改性物中的至少一者,并且吸附层440上开设有与板体420和光催化剂层430的通孔对应的通孔,以形成催化剂板400的膜孔230。在一些实施例中,催化剂板400本身也是吸附材料,催化剂板400本身构成吸附层440,光催化剂层430附着在吸附层440的一侧。
101.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净化空气的效果更佳,本技术的膜管200的数量可设置多个,多个膜管200均与储液箱100连通,多个膜管200可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膜管200之间具有间隙,这样每个膜管200的表面均未被相互遮挡,从而使得每个膜管200表面的膜孔230均可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吸入,或者将吸收液通过每个膜管200的膜孔230 排出以加湿空气。
102.上文的预设方向可设置为直线方向或者环形方向等,这样均可使得多个膜管200间隔分布,当多个膜管200沿直线的预设方向分布后,可使得多个膜管200整体所形成的组件的厚度相对更薄,从而更利于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加装到其它的引风造风设备中。具体来说,当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应用于空调中时,将多个膜管200沿直线方向间隔分布,将储液箱100设置于多个膜管200的一侧,并且将储液箱100的宽度尺寸设置为接近于多个膜管200的外径尺寸,这样可使得本技术的净化装置的整体宽度尺寸或厚度尺寸更小,从而可利于集成于其它的引风设备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膜管200可以排列成多层帘式的阵列,提供更多的气态污染物与吸收液相互作用的界面。
103.应注意的是,当膜管20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输入至多个膜管200,并将多个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回流至储液箱100,本技术的净化装置还包括出液管600和回液管700,其中,多个膜管200的进液端210均与出液管600连通,出液管600 与储液箱100连通,这样液泵300可先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泵入至出液管600内后,吸收液再由出液管600内流入至多个膜管200内,出液管600的长度方向可设置为与预设方向同向。
104.相应的,回液管700可与膜管200的出液端220连通,并且与储液箱100连接,这样多个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均可先回流至回液管700内后,再由回液管700回流至储液箱100内。回液管700 的长度方向也可沿预设方向设置,以使回液管700可与多个膜管200连通。回液管700被构造为能够接收膜管200内流出或沿膜管200外水膜流动的吸收液,并且能够通过泵入等方式将液体输送回到储液箱100。
1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膜管200外的空气中的污染物可更易于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 被膜管200内的吸收液吸收,本技术的净化装置还可设置引风部,引风部的出风方向可设置为朝向多个膜管200以及多个膜管200之间的间隙,这样引射部可在膜管200的外表面形成风压,更利于使膜管200外的气压大于膜管200内的液压,这样膜管200外的空气中的污染物更易通过膜管200的膜孔230进入至膜管200内被吸收液吸收,以使得本技术的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更高。
106.实施例二
107.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箱100由abs注塑形成,储液箱100的储液容量为1000ml;液泵300 可采用微型水泵,液泵300运行时的流量可设置为0.5l/min;膜管200可采用多孔陶瓷
材料的中空膜管,膜管200的管径为2mm,多个膜管200沿为直线的预设方向排列成多层帘式阵列,紫外灯500的波长设置为265
±
5nm,并且紫外灯500采用具有两个灯珠组合而成的紫外灯500阵列板;催化剂板400的催化剂层430的成分为3nm-5nm锐钛矿型氧化钛,且催化剂层430的厚度为10μm,吸附层440可采用多孔吸附材料,具体可采用h-beta型分子筛,吸附层440的厚度为20mm,吸附层440的重量约50g。
108.向储液箱100注入纯水900ml,将本实施例的净化装置安装于挂机空调的进风口(空调的风量约为650m3/h),测试环境为30m3环境舱,空调开启送风,开启液泵300及紫外灯500。
109.经测试,本实施例的净化装置运行1h后,可往测试环境的空气中释放600-700ml水分,取储液箱100中残留水分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其菌落数为0cfu,而测试环境空气中采样细菌培养,菌落数约为200cfu。开启紫外灯500,向测试环境注入1mg/m3左右甲醛后,净化装置运行1h内甲醛去除率约为70%;往环境舱注入2mg/m3左右氨气后,净化装置运行1h氨气去除率约为 60%。
110.实施例三
111.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箱100由abs注塑形成,储液箱100的储液容量为1000ml;液泵300 可采用微型水泵,液泵300运行时的流量可设置为0.8l/min;膜管200可采用pvdf(聚偏氟乙烯)的中空膜管,膜管200的管径为2mm,多个膜管200沿为直线的预设方向排列成多层帘式阵列,紫外灯500的波长设置为265
±
5nm,并且紫外灯500采用具有两个灯珠组合而成的紫外灯500阵列板;催化剂板400的催化剂层430的成分为3nm-5nm锐钛矿型氧化钛,且催化剂层430的厚度为10μm,吸附层440可采用多孔吸附材料,具体可采用h-beta型分子筛,吸附层440的厚度为20mm,吸附层440的重量约50g。
112.向储液箱100注入2%浓度的双氧水900ml,将本实施例的净化装置安装于挂机空调的进风口(空调的风量约为650m3/h),测试环境为30m3环境舱,向测试环境中释放微生物气溶胶并孔板采样,空调开启送风,开启液泵300及紫外灯500。
113.经测试,本实施例的净化装置运行1h后,对测试环境中的孔板采样,经分析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1h灭杀率均在99%以上。开启紫外灯500,向测试环境注入1mg/m3左右甲醛后,净化装置运行1h内甲醛去除率约为85%;往环境舱注入2mg/m3左右氨气后,净化装置运行1h氨气去除率约为59%。
114.实施例四
115.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箱100由pp注塑形成,储液箱100的储液容量为1500ml;液泵300 可采用微型水泵,液泵300运行时的流量可设置为0.5l/min;膜管200可采用pvdf(聚偏氟乙烯)的中空膜管,膜管200的管径为1.5mm,多个膜管200沿为直线的预设方向排列成多层帘式阵列,紫外灯500的波长设置为265
±
5nm,并且紫外灯500采用具有六个灯珠组合而成的紫外灯500阵列板;催化剂板400的催化剂层430的成分为3nm-5nm锐钛矿型氧化钛,且催化剂层430的厚度为10μm,吸附层440可采用多孔吸附材料,具体可采用zsm-5分子筛、beta 分子筛和活性炭按照1:1:1的比例混合压制而成,吸附层440的厚度为18mm,吸附层440的重量约40g。
116.向储液箱100注入吸收液900ml,吸收液的具体成分为1%双氧水、1%酸碱缓冲剂(柠檬酸+碳酸钠+甘氨酸)和0.3%表面活性剂(聚醚类)的混合溶液,将本实施例的净化装
置安装于挂机空调的进风口(空调的风量约为650m3/h),测试环境为30m3环境舱,向测试环境中释放各种异味污染物,具体包括甲醛、按期、乙醇和甲苯,空调开启送风,开启液泵300及紫外灯 500。
117.经测试,本实施例的净化装置运行1h后,可向测试环境中释放700ml-800ml水分,对测试环境中的空气采样,经分析对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1h灭杀率均在99%以上。开启紫外灯500的20min内,甲醛去除率约为95%;30min内氨气去除率约为95%;30min 内乙醇去除率约为95%;1h内甲苯去除率约为95%。
118.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在使用时可按照下列步骤操作,以达到净化空气和对空气增湿的目的:
119.通过液泵300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输入至膜管200内,且使膜管200内的吸收液液压不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以将膜管200外的气体中的污染物吸收至膜管200内的吸收液中;
120.将流经膜管200的吸收液泵入至储液箱100,并通过紫外灯500和催化剂板400净化吸收液中的污染物;
121.或者,通过液泵300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输入至膜管200内,且膜管200内的吸收液的液压大于膜管200外的气压和膜管200的跨膜阻力的合力,以将膜管200内的吸收液渗出至膜管 200外,这样还可起到对膜管200外的气体增湿的目的。
122.当然,应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净化装置还可采用其它的动力装置使渗透至膜管200外的吸收液收集并回流至储液箱100。具体来说,本技术的多个膜管200可设置于箱体结构件内,这样膜管200表面的吸收液在重力作用下可集中于箱体结构件内,箱体结构件通过额外的动力装置可输入至储液箱100内,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吸收液,防止吸收液浪费的目的。具体的,本技术的净化装置可设置多个液泵300。
123.当本技术的净化装置使用完毕后,可安装该下列步骤操作,以达到对净化装置清洗的目的:
124.向储液箱100内注入清洗液,通过液泵300将储液箱100内的吸收液输入至膜管200内,清洗液在膜管200内流动的过程中可将膜管200内残留的污染物吸收,再将膜管200内的清洗液输入至储液箱100内,并通过紫外灯500和催化剂板400净化清洗液中吸收的污染物;最后清除储液箱100内的清洗液,以完成对本技术的净化装置清洗。
125.具体来说,清洗液可采用0.2-4%浓度双氧水溶液或纯净水,盖好注液口盖,在无引风送风设备向膜管200施加风压的情况下,使清洗液在膜管200和储液箱100之间循环流动0.5-1h后关闭液泵300及紫外灯500,将储液箱100和膜管200内的液体倒出,即可完成储液箱100和膜管200之间的循环管路的清洗。膜管200外表面可使用清洗液直接冲刷膜管200的表面,以完成清洗。
126.实施例五
127.基于上文的净化装置,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包括上文的净化装置。这样净化装置可将空调吹出的气体过滤净化,以提升环境中的空气质量。
128.具体的,净化装置中的膜管200可设置于空调的出风侧或进风侧,当膜管200设置于空调的进风侧时,净化装置可将被空调吸入的气体净化,而当净化装置设置于空调的出风侧时,净化装置可将被空调吹出的气体净化。
12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