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油水分离装置的电磁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7456发布日期:2022-09-14 14:5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油水分离装置的电磁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水分离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油水分离装置的电磁锅。


背景技术:

2.在学校餐厅、单位食堂及一些餐饮场所,使用商用电磁锅炒菜做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并未经处理直接排到市政管网中;固体残渣与液体油脂混杂,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堵塞下水道等问题,而且废弃物中也含有可以重复回收利用的成分,传统的做法是将所有废弃物运输到相对应的综合处理厂进行处理,但是这样会产生大量的运输成本,而且混合时间长会造成分离更加困难,分离成本上升,因此对于上述问题,需要一种便捷式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来解决此问题,促进餐厨垃圾的再循环利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油水分离装置的电磁锅,能够利用及时处理锅体内剩余的油水混合物,实现油水分离处理,减少污染,省时省力;利用智能称重装置,可将分离后的油脂进行称重,并实时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便于行业营运监管。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带有油水分离装置的电磁锅,包括顶部模块,顶部模块包括用于做饭的灶台台面模块,以及用于清洗锅体的辅助安装板模块,顶部模块底部设有用于分离油污的滤油池模块,滤油池模块右侧设有用于给分离出来的油污称重的智能称重模块,滤油池模块和智能称重模块底部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底部支撑模块。
6.进一步的,滤油池模块和智能称重模块外侧设有用于包裹和保护滤油池模块、智能称重模块的柜体模块,柜体模块为矩形结构,柜体模块顶部与顶部模块固定连接,柜体模块底部与底部支撑模块固定连接,柜体模块的尺寸、形状与顶部模块的尺寸相适配,柜体模块的尺寸、形状与底部支撑模块的尺寸相适配,柜体模块上设有开关门,开关门的位置与滤油池模块、智能称重模块的位置相对应。
7.进一步的,灶台台面模块水平布置,辅助安装板模块竖直布置,灶台台面模块与辅助安装板模块固定连接,灶台台面模块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用于加热锅体的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上安装有锅体,加热线圈的形状与锅体的形状相适配,锅体左上侧设有锅体用下水口,锅体四周设有污水导流槽,污水导流槽与锅体用下水口相连通。
8.进一步的,锅体右上侧设有清洗装置,清洗装置内设有清洗剂,清洗装置出口的位置与锅体的位置相对应,辅助安装板模块上设有给水龙头,给水龙头向前设置,给水龙头的出口位置与锅体的位置相对应。
9.进一步的,锅体用下水口底部设有下水口导流管,下水口导流管底部设有滤油池模块,滤油池模块顶部设有用于分离固体的滤渣槽,滤渣槽的位置与下水口导流管的位置
相对应,滤渣槽内设有滤网,滤渣槽前侧设有多层滤油网,滤油池模块内部设有用于保持滤油池模块内部温度的加热装置。
10.进一步的,滤油池模块右侧顶部设有用于排放油脂的出油开关,出油开关底部设有乘装油脂的油桶,油桶底部设有智能称重模块;滤油池模块底部设有用于排放其他液体的放水开关,放水开关与市政管网相连。
11.进一步的,智能称重模块与其他终端无线连接,对油桶称重及实时上传重量数据至物联网云平台,底部支撑模块包括固定支撑板,固定支撑板与滤油池模块和智能称重模块固定连接,固定支撑板底部设有可调支腿。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中,整个设备为箱体结构,箱体高度及操控部件采取人性化设计,便于操控。箱体上部设有给水龙头,给水龙头下部设计有电磁锅体,便于清水流到锅中;锅体周边设置有流水槽及下水口,箱体右侧设有清洗装置,便于清洗锅内及锅体周边;箱体内部相对下水口位置有滤渣槽,滤渣槽下部设有滤油池,滤油池内安装有加热装置,对滤油池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便于油水分离;滤油池底部设有放水开关,放水开关下部与市政管网相连;箱体内部右侧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下部与油桶相连接,油桶下部设有一个智能称重装置,对分离后的油脂进行智能称重,并可以实现称重数据上传;箱体前部有操控装置,可以控制和显示电磁锅的加热温度和档位选择,实现智能加热控制;能够利用及时处理锅体内剩余的油水混合物,实现油水分离处理,减少污染,省时省力;利用智能称重装置,可将分离后的油脂进行称重,并实时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便于行业营运监管。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滤油池模块和油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滤油池模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顶部模块,2.给水龙头,3.清洗装置,4.锅体,5.加热线圈,6.污水导流槽,7.操作面板,8.锅体用下水口,9.滤渣槽,10.滤油池模块,11.可调支腿,12.加热装置,13.放水开关,14.智能称重模块,15.油桶,16.出油开关,17.辅助安装板模块,18.灶台台面模块,19.下水口导流管,20.底部支撑模块,21.固定支撑板,22.柜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顶部模块1,顶部模块1包括用于做饭的灶台台面模块18,以及用于清洗锅体的辅助安装板模块17,顶部模块1底部设有用于分离油污的滤油池模块10,滤油池模块10右侧设有用于给分离出来的油污称重的智能称重模块14,滤油池模块10和智能称重模块14底部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底部支撑模块20。滤油池模块10和智能称重模块14外侧设有用于包裹和保护滤油池模块10、智能称重模块14的柜体模块22,柜体模块22为矩形结构,柜体模块22顶部与顶部模块1固定连接,柜体模块22底部与底部支撑模块20固定连接,柜体模块22的尺寸、形状与顶部模块1的尺寸相适配,柜体模块22的尺寸、形状与底部支撑模块20的尺寸相适配,柜体模块22上设有开关门,开关门的位置与滤油池模块10、
智能称重模块14的位置相对应,灶台台面模块18水平布置,辅助安装板模块17竖直布置,灶台台面模块18与辅助安装板模块17固定连接,灶台台面模块18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用于加热锅体的加热线圈5,加热线圈5上安装有锅体4,加热线圈5的形状与锅体4的形状相适配,锅体4左上侧设有锅体用下水口8,锅体4四周设有污水导流槽6,污水导流槽6与锅体用下水口8相连通,锅体4右上侧设有清洗装置3,清洗装置3内设有清洗剂,清洗装置3出口的位置与锅体4的位置相对应,辅助安装板模块17上设有给水龙头2,给水龙头2向前设置,给水龙头2的出口位置与锅体4的位置相对应,锅体用下水口8底部设有下水口导流管19,下水口导流管19底部设有滤油池模块10,滤油池模块10顶部设有用于分离固体的滤渣槽9,滤渣槽9的位置与下水口导流管19的位置相对应,滤渣槽9内设有滤网,滤渣槽9前侧设有多层滤油网,滤油池模块10内部设有用于保持滤油池模块10内部温度的加热装置12。
20.工作过程:操作人员使用锅体4进行做饭,需用水时,打开给水龙头2,水可以直接注入锅体4,进行做饭或炒菜后,锅体内会残余油脂、剩饭等,首先利用清洗装置3进行清洗后,污水会顺着锅体周边的污水导流槽6,进入锅体用下水口8,经滤渣槽9过滤后,进入滤油池模块10,经过沉淀、加热、升浮、净化后,油脂漂浮在滤油池模块10内部水面上层,并经出油开关16,进入油桶15,油桶下部的智能称重模块14可以对油桶中的油脂进行智能称重,并可以对称重数据进行上传;滤油池模块10下层的经过分离过的水,流经放水开关13,进入下水道,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