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火道双层炉排逆燃式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332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侧火道双层炉排逆燃式茶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加热器,具体为供饮用开水的小型无压锅炉。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双层炉排逆燃式茶炉(如本溪矿材茶炉厂生产的LSN——A型双层炉排逆燃式茶炉),热效率较高,燃烧效果较好。这种炉子采用双层炉排,位于燃烧室中部的水管式炉排将燃烧室分成上燃室和下燃室两部分,煤在上燃室燃烧,火焰返到下燃室,进入内胆式火道排走,此内胆式火道围绕燃烧室四周成圆筒状,胆壁与炉壁间为充水水腔,上燃室顶部和侧部及内胆式火道上部焊有多个开口于内胆式火道前后壁上的水管。其水管式炉排的后集水箱中间隔成两部分,分别用联通管与锅炉水腔联通,炉排的水管分成两部分,成串联状态,水在炉排水管中呈“U”形方向流动。此炉热效率虽可高达70%,但由于内胆式火道直径较大,进入火道内的烟火携带的热量靠水管和胆壁尚不能充分地传给水,因此想进一步提高热效率是困难的。同时,该炉的水管式炉排由于热量集中,水流回曲,易产生水管内局部水气化,导致水流不畅,不仅影响传热,还容易造成炉排水管爆裂现象,影响炉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对上述茶炉的火道和水管炉排加以改进,以增加炉子的传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双层炉排逆燃式茶炉的热效率和燃烧效果,延长水管式炉排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将内胆式火道改成双侧火道,即火道由位于燃烧室两侧成对称分布的两个弯曲扁状侧火道组成,该侧火道四壁全置入炉子的水腔中,火道内与壁垂直焊有多个与水腔相通的传热水管,两侧火道的烟火入口开于下燃室的两侧壁上,顶端在炉子上部会合后通过上圆下方的接口与冲天管相接。其燃烧室的四壁全为传热钢板。水管式炉排的水管通过前集水箱和后集水箱并联,并分别通过前联通管和后联通管与炉子水腔联通。
经上述改进的本实用新型由于火道分成了两部分,燃烧室四壁和火道四壁全浸入水腔中,增大了炉子的传热面积,经测试证明,水容量为1000Kg的该种茶炉与同容量的现有技术所说的茶炉相比热效率提高5%(即最高达75%);沸水量提高92%,达2490Kg/h;蒸发量提高120%,达308Kg/h。同时,水管式炉排不再产生局部水气化引起水管爆裂现象,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此种茶炉如需用其带附炉烧水,可在位于附炉侧的侧火道底部开口,穿过炉壁,并接出一个通向附炉的火道,顶部上圆下方接口的侧板采用可关闭式,立起时关闭附炉火道,停止附炉加热,放平时关闭炉子双侧火道,迫使烟火进入炉附火道。采用这种附炉,可保证饮用水不因常期沸腾而缺氧。
此茶炉既可烧饮用水,也还供蒸饭,洗浴、热水采暖(自行在炉壁上开口接管),高效、多用,燃烧效果好,环境污染小。
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1为其正面半剖视图,图2为


图1的侧向剖视图,图3为
图1的俯视图,图4为
图1沿A--A剖视图。
结合
图1至图4对其详细结构介绍如下1——炉壁,2——灰室,3——筋板,4——灰门。5——铸铁炉排,6——下燃室,7——中炉门,8——水管式炉排,9——上燃室,10——炉门,11——进水口,12——机械通风管,13——燃烧室,14——侧火道,15——侧火道水管,16——上圆下方接口,17——水位计管口,18——泄压管,19——水腔,20——冲天管,21——耳吊,22——排气管,23——热水出口,24——水管式炉排前联通管(两个)25——除垢口(两个),26——底座,27——水管前集水箱,28——炉排水管,29——水管炉排后联通管(两个),30——水管后集水箱。
权利要求1.一种饮水取暖多用茶炉,由燃烧室(13)、火道和炉体组成,其燃烧室由位于其中部的水管式炉排(8)和位于其底部的铸铁炉排(5)分成上燃室(9)和下燃室(6)两部分,火道开口于下燃室,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说的火道由位于燃烧室两侧成对称分布的两个弯曲扁状侧火道(14)组成,该侧火道四壁全置于炉子的水腔(19)中,火道内与壁垂直焊有多个与水腔相通的传热水管(15),两侧火道的烟火入口开于下燃室(6)的两侧壁上,顶端在炉子上部会合后通过上圆下方的接口(16)与冲开管(20)相接,所说的燃烧室(13)的四壁全由钢板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茶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管式炉排(8)的水管(28)通过前集水箱(27)和后集水箱(30)并联,并分别通过前联通管(24)和后联通管(29)与炉子水腔(19)联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说的茶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前联通管和后联通管分别有两个。
专利摘要一种双层炉排逆燃式茶炉,其火道由位于燃烧室两侧成对称分布的两个弯曲扁状侧火道组成,燃烧室四壁由钢板构成,水管式炉排的水管通过前后集水箱并联并通过联通管与炉子水腔相通联,具有热效率高,沸水量和蒸发量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文档编号F24H1/22GK2037043SQ8821676
公开日1989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10日
发明者佟守义, 包仁勋 申请人:佟守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