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结合辊道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297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电结合辊道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煤电互补供热的生产釉面砖的辊道窑。
现有的釉面砖生产方法大致分两种,其一是煤、气、油窑烧成,其二是电炉烧成。以煤、煤气、天燃气、重油等为燃料的辊道窑烧成,这种窑的缺点是窑温不易控制,烧成成品率低,特别是烧煤的辊道窑,成品率均在80%以下,热耗高,因而产品成本也高,烧煤气的缺点是生产设施,供气系统的投资大,对于许多地区的工厂不适合,烧重油更是少见。其二是以电供热的电窑,电窑的缺点是在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会使产品成本过高,难以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生产低值建筑材料更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既克服烧煤使窑温不易控制,同时又发挥了煤炭易得廉价优点的煤电互补的辊道窑,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煤电结合辊道窑,主要由窑体、炉子、辊道、自动补偿电热器、电机及变速器、首尾架、加固窑体的立杆、横梁及横拉杆等部分构成。窑体横断面为一矩形,窑顶和窑的两侧壁用耐火材料砌成,窑腔中分隔出火道和辊道腔,两者互相隔绝,以免烟灰污染辊道,在辊道腔内装自动补偿电热器。火道设置于辊道的下方,辊道及火道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辊道由辊筒和传动链条构成,每根辊筒的端部均有传动齿轮啮着链条,只是有齿轮一端和无齿轮端相间排列,出露至窑体两侧壁外,电热器也横穿窑体,在两侧接有受外部自控系统控制的电源线,热电偶也装在窑体内。为使窑体稳固和安装辊道,于窑体两侧及顶面上设置立杆、横梁和横拉杆并用螺钉等连接拉紧,横梁同时是辊筒借以支承的部件。首架和尾架分别装在窑体的两端。以便装配电机、变速器、主动齿轮等,同时便于产品进出窑体。驱动辊道运转的电机及变速器可根据辊道的多少设一个或两个,电机一般为无级调速的,以便控制产品的烧成质量。炉子与窑体连体,根据窑子的大小及辊道的多少设炉膛1-2个,为使煤炭充分燃烧,炉条采用阶梯式插板,使燃烧在一阶梯斜面上进行,为保证通风及除渣,还设几根横档,与阶梯式插板共同形成火床。窑子的火道可以有几个,下火道一般与炉膛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火道要经一火堡的过渡段进入,在同一火道加热的辊道腔内可设置1-3个辊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以煤为主燃料,价廉易得,产品成本低,以电为稳定和调节窑温的补充能源,窑温稳定,易于调控,温度曲线符合产品的烧成曲线,因而产品质量高,过程稳定,成品率高达90%以上。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局剖并省略相同部分)。
附图2是A-A剖面图。
附图3是B-B剖面图。
如附
图1-3所示。辊道窑全长41.14m,其中窑体长36m,窑外辊道部分长5.14m,预热带长8.45m,烧成带14.35m,冷却带13.2m,窑道宽0.72m,高0.15m,窑壁厚0.28m,距窑头17.65m处设炉膛(15),炉内宽0.7m,长0.94m,高1.04m,采用阶梯炉栅,即阶梯式平插板(26)7块,横档(19)2根,炉壁(18),风沟(20)等均用耐火材料砌成,煤从窑侧面的火门(25)加入。在炉膛燃烧的火焰一股走下火道(16),另一股经上火道过渡段(21)、火堡(7)进入上火道(9),分别加热上下两辊道腔,到达窑头时成烟气汇合经一排风机排入大气,分隔火道和辊道腔的顶板(11)和隔焰板(14)采用耐火的碳化硅板封砌,火道中设有坎板,火焰在火道中呈“之”字形流动,这样可以增强热传导能力,排烟温度不超过80℃,窑体除上已述及的顶板、隔焰板用碳化硅板外,其他还用粘土质耐火砖、轻质砖、红砖、硅藻土轻质砖等材料。
辊道的辊筒(13)的材料,高温带、中温带分别用高温耐热钢管和中温耐热钢管,300℃以下采用普通无缝钢管。辊道采用链条传动。电机采用YC--160-4B无级调速电机。
电热器(12)采用铁铬铝电阻或硅碳棒,分三组供电。低温带设8条共16KW,中温带12条,共24KW,高温带12条共36KW,分别负责600℃,800℃和1060℃,低、中、高三带温度的自动补偿调节。电热器受控于外部的KWD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单回路自控,温度自控精度达±5℃。其控制原理为PID网络,调节方式为当窑温低于规定控制温度时,可控硅元件导通角加大,电热器通过电流加大,供热增加;当窑温接近控制温度时可控硅元件导通角减少,通过电热器的电流减小,供热减小,当窑温达控制温度时,可控硅截止,停止供电。因该自控装置现有商品,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已记载于其产品说明书上,这里不复述。。
附图中尚未述及的零部件及其标号的关系如下1-尾架;2-链齿轮;3-链条;4-传动齿轮;5-横梁;6-立杆;8-除灰孔;10-窑顶;17-首架;22-电机及变速器;23-横拉杆;24-火堡链通道。
该辊道窑经投产证明,温度波动小于±5℃,烧制釉面砖由于上下两面同时加热,受热均匀,每片产品烧成效果一致,成品率在98%以上,而且烧成时间比同规格纯电热窑缩短了90%以上,产品产量增加了14%;综合能耗比电热窑节约39.47%,即每1Kg产品节约能耗1621千卡。
权利要求1.一种煤电结合辊道窑,它由窑体、炉子、辊道、电机及变速器、首尾架、加固窑体的立杆、横梁及横拉杆等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窑腔分隔出互相隔绝的火道和辊道腔,辊道腔内有横穿的自动补偿电热器,自动补偿电热器与外部的自控装置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电结合辊道窑,其特征在于火道位于辊道腔下方,辊道及火道可以有1个或多个。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电结合辊道窑,其特征在于受外部自动控制装置控制的电热器采用铁铬铝电阻或硅碳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煤电结合辊道窑,它主要由窑体、炉子、辊道、自动补偿电热器、电机及变速器、首尾架等部分构成,窑体内有互相隔绝的辊道腔和火道,火道与炉子炉膛相通,在辊道腔内有横穿的自动补偿电热器,自动补偿电热器与外部自动控制装置连接,辊道采用链条传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窑温稳定,调控自如,控制精度±5℃,与纯电热窑和纯煤窑相比,烧制釉面砖的成品率高10个以上百分点,产量高14%,综合能耗减小39%以上。
文档编号F27B9/00GK2199509SQ9324383
公开日1995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21日
发明者李国瑾, 金辉, 何永康, 钱广义 申请人:个旧市高压电瓷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