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燃气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8017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燃气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特别是锅与燃气炉结合为一体的节能燃气锅。
普通的锅与炉一般是分开的,在临使用时才配合到一起;电饭锅虽锅与炉配合在一起,但在没有电的地方或在行动过程中,由于不能或不便供电而不能使用,更不便携带;饭盒可以方便携带中餐,但必须是带事先做熟的食物,易冷易馊,有损味道和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锅与炉结合为一体的节能燃气锅,其内备有液化气,能随时随地煮熟食物,为上班、上学、野外作业及旅游人员及时提供鲜热可口的外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锅与燃气炉放在内面衬有隔热保温物的外壳之中,壳内上方放置锅和锅盖,带电子打火的燃气炉安放在与外壳中部相连接的具有通气孔的中隔板上,燃气炉与锅底之间留有空间构成燃烧室;中隔板下放置圆形储气瓶,其气阀旋钮装置在外壳外面;锅侧与外壳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通气道,外壳上方的侧旁有排气孔,当炉火点燃后,空气有次序地由脚下通过底板上的进气孔,再经中隔板上的通气孔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燃烧后的热气沿锅侧通气道上升,至外壳上的排气孔排出。热气经通气道上升时,其热能尽量被锅吸收,将食物煮熟,并起到节能作用。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当不便在家就餐时,只要携带节能燃气锅和要煮的食物,就可随时随地做出一顿鲜热可口的食物,满足在外就餐人员的需要。又采用了空气有序通道,炉火点燃后不怕风吹,在携带此锅走路时也能煮熟食物。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图中(1)提手,(2)锅盖,(3)排气孔,(4)菜盒,(5)锅,(6)隔热保温物,(7)外壳,(8)燃烧窒,(9)燃气炉,(10)中隔板,(11)通气孔,(12)输气管,(13)圈形储气瓶,(14)带进气孔的底板,(15)外壳脚,(16)气阀,(17)旋钮,(18)电子打火机,(19)火花塞,(20)通气道。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及工作情况。
如图提手(1)安放在外壳(7)上,便于携带。(2)是盖在锅(5)和菜盒(4)上的锅盖;菜盒(4)装菜同时起双层锅盖的作用。隔热保温物(6)紧贴于外壳(7)的内侧和中隔板(10)的上面,减少热量的散发而集热能于锅(5)上,起到节能作用,同时避免外壳(7)传热烫人。锅(5)的周围与带隔热保温物(6)的外壳(7)之间留有通风道(20),引导燃烧后的气体向上通过外壳(7)上部的排气孔(3)排出;燃气炉(9)安装在带通气孔(11)的中隔板(10)上,燃气炉(9)与锅底之间留有空间构成燃烧室(8);中隔板(10)上面贴的隔热保温物(6),一方面可阻止燃烧室内的热量散发,对炉内保温,同时隔离了装在下方的圈形储气瓶(13),输气管(12)不受热的影响,当燃气炉点燃后,炉外的空气由外壳脚(15)的间隙通过带进气孔的底板(14),经圈形储气瓶(13),输气管(12)的周围,再经中隔板(10)上的通气孔(11)进入燃烧窒(8)内的,带走了中隔板(10)以下的热空气,使圈形储气瓶(13)和输气管(12)更安全,同时燃烧窒(8)得到预热的空气更利于节能。电子打火机(18)和气阀(16)安装在旋钮(17)的一根轴上,使操作简单;火花塞(19)安装在燃气炉(9)的侧旁,利于点火。
权利要求1.一种锅与炉安置在一外壳之中结合为一体的节能燃气锅,其特征是外壳(7)内面和中隔板(10)上面均紧贴有隔热保温物(6),锅的外沿放置在外壳(7)的上沿上、带电子打火机(18)的燃气炉(9)安置在外壳(7)中下部的带通气孔(11)的中隔板(10)上,燃气炉(9)与锅底(5)之间留有空间构成燃烧窒(8),锅(5)侧与外壳(7)间留有间隙形成通气道(20),外壳(7)上方的侧旁有排气孔(3),中隔板(10)下方的圈形储气瓶(13),安放在带进气孔的底板(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节能燃气锅,其特征在于空气从外壳(7)脚(15)间经带进气孔的底板(14),经圈形储气瓶(13)和输气管(12)侧旁,经中隔板(10)、孔(11)到燃烧室(8)内燃烧后再经锅侧与外壳(7)之间的通气道(20)至外壳上的排气孔(3)排出,形成了从下至上的有序通风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节能燃气锅,其特征在于旋钮(17)安装在外壳(7)下部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节能燃气锅,其特征在于外壳(7)的上部安有提手(1)。
专利摘要一种便于携带的节能燃气锅,将锅、电子打火燃气炉、气瓶集装在内面带隔热保温物的外壳之中,各部件的构造和组装构成有次序的空气通道,炉火点燃后不怕风吹,且能集热能于锅上,节约能源,可随时随地(甚至在走路的过程中)煮熟鲜热可口的食物,满足上班、上学、野外作业及旅游人员在外地就餐的需要。
文档编号F24C15/00GK2264316SQ9523670
公开日1997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6日
发明者柏道超 申请人:柏道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