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太阳能和锅炉于一体的恒温可调式节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04240阅读:来源:国知局
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极性电容C1,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极性电容C4,极性电容C5,极性电容C6,以及极性电容C7组成。
[0033]连接时,极性电容C1的负极同时与整流器D的负极输入端和变压器T副边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电阻R14后与整流器D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二极管D2的P极顺次经极性电容C2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极性电容C4后与集成稳压芯片U的IN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5的N极顺次经电阻R2、极性电容C6、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整流器D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
[0034]其中,极性电容C3的负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4的P极顺次经电阻R7后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二极管D3的P极经电阻R4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集成稳压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7的正极与集成稳压芯片U的TD管脚相连接、负极经可调电阻R12后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以及极性电容C5的正极经电阻R13后与集成稳压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11、可调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
[0035]所述的整流器D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所述的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还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5的正极和可调电阻R8与电阻R11的连接点分别与开关电路相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的原边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8与电阻R11的连接点接地。
[0036]如图4所示,所述恒温可调电路由三极管VT3,继电器K,放大器U1,放大器U2,倒相放大器P1,倒相放大器P2,倒相放大器P3,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可调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热敏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极性电容C8,极性电容C9,极性电容C10,极性电容Cl 1,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以及二极管D10组成。
[0037]连接时,电阻R16的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电路相连接。二极管D6的P极与倒相放大器P1的正向端相连接、N极经继电器K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7的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8的正极顺次经电阻R18、极性电容C1、电阻R23、热敏电阻R24后与放大器U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2后与放大器U2的负极相连接。
[0038]其中,电阻R19的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可调电阻R20后与放大器U1的输出端相连接。二极管D7的N极与倒相放大器P1的逆向端相连接、P极与倒相放大器P2的正向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11的负极经电阻R21后与倒相放大器P2的逆向端相连接、正极与倒相放大器P3的逆向端相连接。二极管D8的N极经电阻R26后与极性电容C11的正极相连接、P极接地。
[0039]极性电容C9的正极顺次经二极管D10、电阻R25后与放大器U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U2的正极相连接。以及二极管D9的P极经电阻R27后与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28、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K-1后与发热器相连接。
[0040]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所述倒相放大器P2的逆向端与倒相放大器P3的正向端相连接。
[0041]使用时,先由软化水处理器对常温的水进行软化处理,形成软水;当软化水处理水箱内的水位达到预先设定的高度时,再由第二水栗将该软水注入到空气能热栗,由空气能热栗对该软水循环加热,直到整个空气能热栗内的软水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值时,第二水栗和空气能热栗停止工作。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节省能源,该预定温度值一般设为40 ?60。。。
[0042]最后,第一水栗启动,将该空气能热栗内的具有40?70°C的软水注入到锅炉中,再由锅炉进行加热,使该软水达到想要的实际温度值,如100°C或100°C以上。
[0043]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主权项】
1.一种集太阳能和锅炉于一体的恒温可调式节能控制系统,由锅炉,设置在锅炉底部的发热器,与锅炉相连接的第一水栗,与第一水栗相连接的第一球阀,与第一球阀相连接的空气能热栗,与空气能热栗相连接的第二水栗,与第二水栗相连接的第二球阀,与第二球阀相连接的软化水处理器,以及与该发热器相连接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组成;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则由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接的保护电路,与保护电路相连接的控制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蓄电池,与蓄电池相连接的开关电路,以及串接在开关电路与蓄电池之间的可调式集成滤波稳压电路组成;所述的开关电路则与发热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开关电路与发热器之间还串接有恒温可调电路;所述恒温可调电路由三极管VT3,继电器K,放大器U1,放大器U2,倒相放大器P1,倒相放大器P2,倒相放大器P3,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开关电路相连接的电阻R16,P极与倒相放大器P1的正向端相连接、N极经继电器K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17,正极顺次经电阻R18、极性电容C1、电阻R23、热敏电阻R24后与放大器U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2后与放大器U2的负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一端与极性电容C8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经可调电阻R20后与放大器U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9,N极与倒相放大器P1的逆向端相连接、P极与倒相放大器P2的正向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7,负极经电阻R21后与倒相放大器P2的逆向端相连接、正极与倒相放大器P3的逆向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ll,N极经电阻R26后与极性电容C11的正极相连接、P极接地的二极管D8,正极顺次经二极管D10、电阻R25后与放大器U1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U2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以及P极经电阻R27后与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28、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Κ-l后与发热器相连接的二极管D9组成;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所述倒相放大器P2的逆向端与倒相放大器P3的正向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太阳能和锅炉于一体的恒温可调式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集成滤波稳压电路由变压器T,集成稳压芯片U,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场效应管Q1,整流器D,负极同时与整流器D的负极输入端和变压器T副边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电阻R14后与整流器D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1,P极顺次经极性电容C2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极性电容C4后与集成稳压芯片U的IN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N极顺次经电阻R2、极性电容C6、电阻R5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整流器D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5,负极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顺次经电阻R7后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P极经电阻R4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一端与集成稳压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10,正极与集成稳压芯片U的TD管脚相连接、负极经可调电阻R12后与二极管D4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以及正极经电阻R13后与集成稳压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11、可调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组成;所述的整流器D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所述的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还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5的正极和可调电阻R8与电阻R11的连接点分别与开关电路相连接,所述的变压器T的原边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接地;所述可调电阻R8与电阻R11的连接点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太阳能和锅炉于一体的恒温可调式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空气能热栗的进水水路与第二水栗之间连接有第二 Y型过滤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太阳能和锅炉于一体的恒温可调式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锅炉的进水水路与第一水栗之间连接有第一 Y型过滤器。5.根据权利要求1一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太阳能和锅炉于一体的恒温可调式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栗、第二水栗均为普通的增压栗或离心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太阳能和锅炉于一体的恒温可调式节能控制系统,由锅炉,设置在锅炉底部的发热器,第一水泵,第一球阀,空气能热泵,第二水泵,与第二水泵相连接的第二球阀,与第二球阀相连的软化水处理器,以及与该发热器相连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组成;所述太阳能发电系统则由太阳能电池板,保护电路,控制电路,蓄电池,开关电路,以及串接在开关电路与蓄电池之间的可调式集成滤波稳压电路组成;所述的开关电路则与发热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开关电路与发热器之间还串接有恒温可调电路;本发明采用恒温可调电路,该电路具有高精度的恒压、恒流、限温等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本节能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控性,实现了真正的节能环保。
【IPC分类】F22B35/00, F24H4/02, F24H9/20
【公开号】CN105258330
【申请号】CN201510602904
【发明人】钟黎
【申请人】成都申川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