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4438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热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在饮用水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目前市面上的饮水器具均需要对储水容器中的水进行加热升温后,对其进行保温,随着热水使用,温度不断降低,需要反复加热维持温度,使用过程中还需频繁装水,十分不便,因此即热式开水器产品就因此诞生。但是,由于即热式开水器对水短时加温的温升要求很高,如何在有限有功率与有限的时间内将冷水加热到98°C以上,是即热式开水器首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快速加热的发热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发热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杯体内设有分隔腔,所述杯体内壁和分隔腔之间形成环形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与分隔腔不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内。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杯体内设置有密闭空间,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实际存水容积,而且使杯内的水始终处于靠近加热单元的位置,提高了水与加热单元接触效率,从而获得更快的升温速度。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000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000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1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001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12]标号说明:
[0013]1、外杯管;2、内杯管;3、上盖;4、下盖;5、螺旋加热棒;6、上杯体;7、下杯体;31、第一通孔;32、第二通孔;33、出水口 ;34、凹陷部;35、温度传感器;36、温控器;41、第三通孔;42、进水口 ;421、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5]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杯体内设置有密闭空间,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实际存水容积,而且使杯内的水始终处于靠近加热单元的位置,提高了水与加热单元接触效率,从而获得更快的升温速度。
[0016]请参阅图1至图5,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杯体内设有分隔腔,所述杯体内壁和分隔腔之间形成环形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与分隔腔不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内。
[001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杯体内设置有密闭空间,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实际存水容积,而且使杯内的水始终处于靠近加热单元的位置,提高了水与加热单元接触效率,从而获得更快的升温速度。
[0018]请再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杯体包括外杯管1、内杯管2、上盖3和下盖4,所述内杯管设于外杯管内形成所述分隔腔;所述外杯管1和内杯管2为长度一致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外杯管1的内壁和内杯管2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水流通道;所述上盖3固定于外杯管1上端,所述下盖4固定于外杯管1下端,所述上盖3和下盖4中心分别设有与内杯管2相配合的第一通孔31,所述内杯管2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31固定,所述非容积单元为内杯管2内部空间;所述加热单元为螺旋加热棒5,所述螺旋加热棒5环绕内杯管2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内,所述上盖3设有第二通孔32,所述下盖4设有第三通孔41,所述螺旋加热棒5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2,所述螺旋加热棒5下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41 ;所述上盖3设有所述出水口 33,所述下盖4设有所述进水口 42,水从进水口 42加入,经过加热后从出水口 33流出。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上盖3上设有温度传感器35和温控器36,温度传感器35用于时实监测发热杯内的液体温度,温控器36在发热杯出现故障时可切断整机电源,保证设备安全。
[0020]请再参阅图4和图5,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杯体包括上杯体6和下杯体7,所述上杯体6和下杯体7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上杯体6和下杯体7的封闭端分别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34,所述凹陷部34的高度与所述上杯体6或下杯体7的高度一致,所述凹陷部34的外壁和上杯体6或下杯体7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杯体6的开口端和所述下杯体7的开口端密封扣合,所述上杯体6的凹陷部34与所述下杯体7的凹陷部34组成所述隔离腔,所述上杯体6内的间隙和下杯体7内的间隙组成所述水流通道,所述加热单元为螺旋加热棒5,所述螺旋加热棒5环绕所述凹陷部34设置,所述上杯体6设有第二通孔32,所述下杯体7设有第三通孔41,所述螺旋加热棒5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32,所述螺旋加热棒5下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41,所述上杯体6设有所述出水口 33,所述下杯体7设有所述进水口 42,水从进水口 42加入,经过加热后从出水口 33流出。
[0021]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 42为顶部封闭的中空圆柱体,所述进水口 42侧面设有一个以上小孔421,所述小孔421设置方向与所述螺旋加热棒5旋转方向相同,液体在进入发热杯后,从侧边的小孔421冲出,沿着发热杯内壁与螺旋加热棒5螺旋上升流动,延长了液体在发热杯中加热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出口处的液体温度。
[0022]发热杯材质可以是焊接的金属,如铜、不锈钢,也可以是高强度耐高温的塑料材质,针对不同用途可以选择不同的材质,在即热式开水器上,优选食品级不锈钢材质。
[0023]为保证发热杯有更好的加热效果,外杯管1、内杯管2与螺旋加热棒5之间的间隙优选1.0?2.5mm。
[0024]由于杯中液体温升很高,因此螺旋加热棒5优先采用食品级不锈钢高温管,保证发热杯工作寿命。
[0025]综上所述,在杯体内设置有密闭空间,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实际存水容积,而且使杯内的水始终处于靠近加热单元的位置,提高了水与加热单元接触效率,液体在进入发热杯后,从侧边的小孔冲出,沿着发热杯内壁与螺旋加热棒螺旋上升流动,延长了液体在发热杯中加热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加热效果。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发热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杯体内设有分隔腔,所述杯体内壁和分隔腔之间形成环形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与分隔腔不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包括外杯管、内杯管、上盖和下盖,所述内杯管设于外杯管内形成所述分隔腔;所述外杯管和内杯管为长度一致,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外杯管的内壁和内杯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水流通道,所述上盖固定于外杯管上端,所述下盖固定于外杯管下端,所述上盖和下盖中心分别设有与内杯管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内杯管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固定;所述加热单元为螺旋加热棒,所述螺旋加热棒环绕内杯管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内,所述上盖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盖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螺旋加热棒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螺旋加热棒下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上盖设有所述出水口,所述下盖设有所述进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温控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包括上杯体和下杯体,所述上杯体和下杯体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上杯体和下杯体的封闭端分别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高度与所述上杯体或下杯体的高度一致,所述凹陷部的外壁和上杯体或下杯体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上杯体的开口端和所述下杯体的开口端密封扣合,所述上杯体的凹陷部与所述下杯体的凹陷部组成所述隔离腔,所述上杯体内的间隙和下杯体内的间隙组成所述水流通道,所述加热单元为螺旋加热棒,所述螺旋加热棒环绕所述凹陷部设置,所述上杯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杯体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螺旋加热棒上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螺旋加热棒下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上杯体设有所述出水口,所述下杯体设有所述进水口。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发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为顶部封闭的中空圆柱体,所述出水口侧面设有一个以上小孔,所述小孔设置方向与所述螺旋加热棒旋转方向相同。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热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加热的发热杯,所述发热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杯体内设有分隔腔,所述杯体内壁和分隔腔之间形成环形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与分隔腔不连通,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水流通道相连通,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水流通道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杯体内设置有密闭空间,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了实际存水容积,而且使杯内的水始终处于靠近加热单元的位置,提高了水与加热单元接触效率,从而获得更快的升温速度。
【IPC分类】F24H1/10, F24H9/18
【公开号】CN105299870
【申请号】CN201410319043
【发明人】陈建亮
【申请人】福州斯狄渢电热水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4年7月7日
【公告号】WO2016004731A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