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24673阅读:来源:国知局
能防止手臂进入室外机内部,造成空调出风结构的安全性能降低,夹角β过小会使隔条7的设置密度过大,会增大风排出时的阻力,导致风量减小,因此,相邻两隔条7之间的夹角β的取值优选以下范围:15° ( β ^ 90°,由此,不仅可以防止风量减小,还能保证空调出风结构的安全性能。
[0035]多个环状格栅21沿第一喷嘴I的径向均匀分布,环状格栅21的数量也会影响空调出风结构的安全性能和排出风的风量,环状格栅21的数量过少时,其设置密度过小,对排出风沿直径方向扩散产生的抑制效果不明显,而且不能防止手臂进入室外机内部,造成空调出风结构的安全性能降低,环状格栅21的数量过多时,其设置密度过大,会增大风排出时的阻力,导致风量减小,因此,环状格栅21的数量优选为3?9个,由此,不仅可以防止风量减小,还能保证空调出风结构的安全性能。
[0036]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隔条7包括与第一喷嘴I以及全部环状格栅21均连接的第一隔条71、与第一喷嘴I以及靠近第一喷嘴I的环状格栅21连接的第二隔条72、以及与远离第一喷嘴I的环状格栅21连接的第三隔条73,第一隔条71沿第一喷嘴I的一周均匀分布,第一隔条71相比第二隔条72、第三隔条73较宽,且与全部环状格栅21均连接,起支撑全部环状格栅21的作用,为了防止手臂进入室外机内部,造成安全性问题,相邻两个第一隔条71之间均设有第二隔条72和第三隔条73,由此,减小了相邻的两第一隔条71之间的间隔,从而防止手臂从此处进入室外机内部,提高了空调出风结构的安全性,此外,由于第一隔条71呈放射状,靠近第一喷嘴I的相邻的两第一隔条71之间的间隔相比远离第一喷嘴I的相邻的两第一隔条71之间的间隔较大,因此,在靠近第一喷嘴I处设置数量较多的第二隔条72,在远离第一喷嘴I处设置数量较少的第三隔条73,由此,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空调出风结构的安全性,还避免了风量的降低。
[0037]参照图6,第一喷嘴I的宽度H1会影响排出风的回旋流动和沿直径方向的扩散,一般情况下,第一喷嘴I的宽度H1越大,可以越好地抑制排出风的回旋流动以及沿直径方向的扩散,使排出风直线吹出的效果越好,但是由于建筑物为空调室外机留出的安装空间非常狭小,第一喷嘴I的宽度氏会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喷嘴I的宽度H1的取值与空调风扇(即与第一喷嘴相对应的空调出风风扇)直径D满足以下关系:H1^ D*0.3。由此,排出风直线吹出的效果好,还扩大了空调室外机的设置范围。
[0038]参照图6,在第一喷嘴I内设置隔条7可抑制排出风的回旋流动,设置环状格栅21可抑制排出风沿直径方向扩散,使排出风直线吹出的效果更好,但是环状格栅21的宽度(即环状格栅沿第一喷嘴轴向的宽度)评2过小会对排出风沿直径方向扩散产生的抑制效果不明显,隔条7的宽度(即隔条沿第一喷嘴轴向的宽度)W1过小会对排出风的回旋流动产生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环状格栅21的宽度W2过大会对排出风沿直径方向扩散产生的抑制效果过大,隔条7的宽度W1过大会对排出风的回旋流动产生的抑制效果过大,都会增大风排出时的阻力,导致风量减小,因此,环状格栅21的宽度W2的取值优选以下范围:H1^0.3彡K H !*0.6 ;隔条7的宽度W1的取值优选以下范围=H1^0.3彡W1^ H1^0.6,由此,不仅可以使排出风直线吹出的效果更好,还可降低风排出时的阻力,防止风量减小。
[0039]为了提高滞留空气的排出速度,第一喷嘴I和第二喷嘴4均为筒状结构且同轴设置,第一喷嘴I和第二喷嘴4通过沿径向设置的隔条7连接,隔条7对流经环状风道5的滞留空气产生的阻力很小,因此不会影响滞留空气的流速。
[0040]参照图9和图10,第一喷嘴I优选采用缩口结构,即第一喷嘴入风口 11的直径大于第一喷嘴出风口 12的直径,由此,提高了空调室外机排出风的风速,通过排出风带动环状风道5内的滞留空气,从而提高滞留空气的排出速度,参照图10,第二喷嘴4也可采用缩口结构,即第二喷嘴入风口 41的直径可大于第二喷嘴出风口 42的直径,由此,可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外机排出风的风速。
[0041]参照图6,第二喷嘴4的宽度比也会影响排出风的回旋流动和沿直径方向的扩散,一般情况下,第二喷嘴4的宽度H2越大,可以越好地抑制排出风的回旋流动以及沿直径方向的扩散,使排出风直线吹出的效果越好,但是由于建筑物为空调室外机留出的安装空间非常狭小,第二喷嘴4的宽度比会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喷嘴I的宽度H1与第二喷嘴4的宽度H2满足以下关系:H ^ H2^ 2H10由此,第二喷嘴出风口 42相对第一喷嘴出风口 12的超出部分对排出风起到约束作用,不仅可以使排出风直线吹出的效果好,还扩大了空调室外机的设置范围。
[0042]为使滞留空气流入环状风道5时更顺畅,第二喷嘴出风口 42的半径与第一喷嘴出风口 12的半径的差值G1,与空调室外机风扇直径D满足以下关系:0.02D ^ G1^ 0.08D ;第二喷嘴入风口 41所在平面与第一喷嘴入风口 1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G2,与空调室外机风扇直径D满足以下关系:0.02D ( G2^ 0.08D ;进风槽6的宽度G 3与空调室外机风扇直径D满足以下关系:0.02D ^ G3^ 0.08D,由此,使滞留空气流入环状风道5时更顺畅。
[00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包括第一喷嘴入风口和第一喷嘴出风口,所述第一喷嘴入风口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喷嘴出风口的内径,所述第一喷嘴入风口和第一喷嘴出风口之间设有格栅网,所述第一喷嘴出风口边沿为锯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靠近所述出风口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喷嘴,所述第二喷嘴包括第二喷嘴入风口和第二喷嘴出风口,所述第二喷嘴出风口沿轴向超出所述第一喷嘴出风口设置,且所述第二喷嘴与所述第一喷嘴之间间隔设置形成环状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嘴出风口边沿为锯齿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结构的相邻两锯齿顶点之间的间隔A的取值与空调室外机风扇直径D满足以下关系:D*0.02 ^ A ^ D*0.05 ; 所述锯齿结构的锯齿高度B的取值与空调室外机风扇直径D满足以下关系:D*0.02 ^ B ^ D*0.05。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网包括多个同轴设置且彼此平行的环状格栅,所述环状格栅通过沿径向设置的隔条与所述第一喷嘴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出风口的面积与所述第一喷嘴入风口的面积的比值N的取值满足以下范围:0.8 < N < I。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包括多个,相邻两隔条之间的夹角β的取值满足以下范围:15°彡β彡9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包括与第一喷嘴以及全部环状格栅均连接的第一隔条、与第一喷嘴以及靠近第一喷嘴的环状格栅连接的第二隔条、以及与远离第一喷嘴的环状格栅连接的第三隔条,所述第一隔条沿第一喷嘴的一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第一隔条之间均设有第二隔条和第三隔条,所述第二隔条的数量大于第三隔条的数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的宽度H1的取值与空调风扇直径D满足以下关系:H1≤D*0.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条的宽度W1的取值满足以下范围=H1*0.3 ≤W1≤ H 1*0.6; 所述环状格栅的宽度W2的取值满足以下范围:H1*0.3 ≤ W2≤ H 1*0.6。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均为筒状结构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通过沿径向设置的隔条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的宽度H1与所述第二喷嘴的宽度H2满足以下关系H2^ 2Η10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嘴出风口的半径与所述第一喷嘴出风口的半径的差值G1,与空调室外机风扇直径D满足以下关系:.0.02D ≤ Gl ≤ 0.08D。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产生的噪音大以及空调性能低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包括第一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包括第一喷嘴入风口和第一喷嘴出风口,所述第一喷嘴入风口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一喷嘴出风口的内径,所述第一喷嘴入风口和第一喷嘴出风口之间设有格栅网,所述第一喷嘴出风口边沿为锯齿结构。本发明一种空调室外机出风结构用于空调室外机的排风。
【IPC分类】F24F1/48, F24F13/24, F24F13/06
【公开号】CN105588231
【申请号】CN201510148871
【发明人】王晓伟, 王战术, 王洪新
【申请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